(新)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新)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新)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新)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新)红旗河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2 3 3 4 4 4 4 5 6 6 6 8 8 9 9 4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20 20 20 20 20 22 22 22 22 23 23 26 26 33 33 34 35 39 39 39 40 40 40 41 41 43 43 44 44 45 47 47 48 48 50 50 52 54 54 54 56 56 56 56根据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省水利厅《关于下达国家安排我省水土保持工程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投资150万元,县级配套1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km2,建设内容为小流域综合治为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凤城市水土保持局在充分调查论证、认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内的宝山镇和白旗镇确定为2011年凤城市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项目区命名为红旗河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511.6km2,总人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确定为重点治理小流域。红旗河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根据《凤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该区域为凤城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凤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凤城市水土保点治理小流域均为2011年-2020年重点治理区域。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施水土保持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项目前期工作,于10月中旬完成项目区筛选和重点治理小流域确定工作,10月下旬委托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单位—丹东市青山水保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凤城市2011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红旗河项目区实施方案》编1.2项目选择及概况通过实地调查,并认真对比,我们确定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作为本工程的项目区,命名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凤城市南部,红旗河中上游,范围包括宝山镇和白旗镇,本项目重点治理小流域分别是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项目区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气候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年均气温7.5℃,全年降水量为1000mm,全年无霜期165天。项目区是凤城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形式为水力侵蚀,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以济基础比较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是治理砂化蚕场、营造水保林、实施封禁治理、治理侵蚀沟道、兴建护岸工程、整修作规划经过1年的集中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3hm2,占工程实施区域(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雕窝小流域黄旗沟)水土流失面积的70.17%,使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和雕窝小流域黄旗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工程实施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19%,同进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03hm2,建设谷坊、护岸工程、作业路等骨干工程。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3)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4)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生态效益(5)坚持国家投入、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凤城市2011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总体布局是: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改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河道防洪能力;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选择适宜理砂化蚕场,控制坡面流失,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选择幼林、疏林地块实施封禁,实现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治理小流域基本形成立体、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带动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数量包括:浆砌石谷坊56座,干砌石谷坊20工程公示牌2块。营造水土保持林83hm2,治理砂化蚕场1.5施工组织条件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工程建设所各种物资均可就近购买,水、电、通讯等条件均可满足施工要求。各项工程措施及林草措施均采用成熟施工工艺,可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工期跨度为10个月,避开农忙、主汛期,既不误农时,又可1.6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以效益监测为主。通过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确定监测内容,合理布设监测点,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法,以取得完整、准确的监测资料,为项目区其它小流域治理工本项目的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封禁治理措施技术支持单位为林业部门,蚕场治理技术支持单位为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凤城市蚕业管理总站,河道蜂巢格网护岸施工技术支持单位为凤城市水利工程处。工程管理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两部分。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组程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工程产权、建立工程维护管理制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为2011年第四季度,工程总投资251.82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23.66万元,林草措施投资102.18万元,封育措施投资3.40万元,独立项目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部分。经计算,项目发挥效益后每年保水总量为15.67万m3,小流域林草面积达宜林宜草面积95%以上;每年增加总产值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2.1.1地理位置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北依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南接丹东市振安区、东港一。凤城市的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1)地貌凤城地区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地貌基本轮廓是中生代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凤城北部是海拔1000m以上的中、低山侵蚀构造地形,山脉总体走向呈北东东至南西西向,屋脊总部分位于北部的与太子河水系的分水岭。中部是遭受中等切割的山地丘陵,变为低丘和宽达数十km波状起伏的带状平原,海拔2-3m,属海蚀和堆积地形,河流两侧由不均匀上升运动的影响形成凤城市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涝,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阴晴多变,冬季干冷少雪,盛行西北风和北北西风。凤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为7.9℃,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41.6℃。气温地理分布特点是南高北低,南部凤城市年降雨量为1044mm,最大年降水量为1692.3mm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是青城子,年降水凤城地区除夏季盛行南风外,其它各季均盛行北风或西北风;多年平均大风(瞬时风速大于等于6级)次数为6.4凤城市是水资源比较丰沛的地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地表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最多,洪涝灾害频繁,秋冬季(4)土壤凤城市土壤在全国属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森林土壤群系,分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草甸土和淹育型水稻土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土壤分级标准,凤城市没有一二级级土壤中的酸性棕壤性土为难利用土种,砂砾质冲积草甸土常受洪水威胁。(5)植被为67.8%,居全省第三位。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木本植物350多种。阔叶树中以柞树为优势树种,以下依次为核桃楸、刺槐、杨树、椴树、柳树等。凤城市有天然草场14.28万亩,属于山地草场,是由森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植被。草场植物以禾本科为主,主要有黄背草、野谷草、荻草、结缕草和远东芨芨草等。2.1.3社会经济概况根据2010年凤城市统计年鉴,凤城市总人口为58.71(2)土地利用状况交通运输用地82.35km2,占总面积的1.49%;水域及水利设(3)经济发展概况凤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2010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2.8亿元,同比增长3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9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74亿元,同比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2.1.4水土流失情况凤城市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占侵蚀面积的25.56%;强度侵蚀面积2从侵蚀分布看,凤城市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南部,东部和北部相对较轻;从侵蚀级别看,轻度侵蚀在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中度侵蚀则相对集中于中南部,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不大,零散于西部、中部的几个乡镇。从侵蚀成因看,北部侵蚀主要为沟道侵蚀、西部为沟道侵蚀和矿山生产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中部和南部主要为砂化蚕场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项目的人为破坏,五是自然条件的影响。2.1.5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十一五”期间,凤城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通过治理,凤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1.6相关规划情况根据《凤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公告》,红旗河项目区为凤城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凤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所在的宝山和白旗两个镇属大洋河流域治理区,项目区中的岔路和雕窝两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均为2011年-2020年重点治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根据2005年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凤城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8.6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5)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红旗河项目区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缺乏水土保持资金投入,造成治理速度缓慢。通过项目的实施,集中力量对项目区内主要流境,以本项目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各界加大投入,扭转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被动局面。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项目区耕地表土流失,生产能力下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目前,项目区内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调整不合理的土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综上所述,实施红旗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十2.3设计依据2.3.1规划依据为依据,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2.3.2标准、规范、规程16453.5-2008)-2008)-2009)2009)2001)2.3.3有关资料3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3.1.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凤城市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选择遵循以下(1)项目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位于本行政区域水土(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典型性(3)项目区自然状况、交通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4)项目区及重点治理小流域所在乡镇干部群众水土保持生态环意识较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愿望比较迫切。3.1.2项目区确定大洋河支流—红旗河流域所在的宝山镇和白旗镇作为本工红旗河项目区是我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土壤侵流域和雕窝小流域在规划中均为2011年—2020年重点治理红旗河项目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蚕场砂化,这种侵蚀多年对蚕场的掠夺式经营造成的,在整个辽东地区各程,对于探索东部山区砂化蚕场治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宝(山)黄(土坎)公路沿线,工程建设所需物资材料采购运输方便,有利于工程实施。项目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洪涝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当地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积极支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工程建设的群众基础较好。3.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红旗河项目区位于凤城市南部,红旗河中上游,范围包括宝山镇和白旗镇,本项目重点治理小流域分别是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项目区具体位置和范围见附3.2项目区概况红旗河项目区包括凤城市宝山、白旗两个镇。相邻,南与白旗镇相连,西与沙里寨镇、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镇接壤,北与鸡冠山镇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凤城市23km,距阜丹高速公路凤城口18km。宝山镇总面积319.4km2,主要地形为低山和丘陵。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全年主要风向为夏季东8080万元,工业产值8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50镇为邻,西与沙里寨接壤,南靠红旗镇,北与凤山经济管理区、宝山镇毗邻。镇区中心距凤城市26km,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入口20km。白旗镇属于丘陵地带,区内地势较低,丘陵多在200m年均降水量为1100mm,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为160天左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朝鲜、锡伯、壮7个民族,其中满族占77.4%。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红旗河项目区重点治理小流域为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3.3.1基本情况岔路小流域位于宝山镇东部,面积26.4km2,流域内包含一个行政村—岔路村。岔路村北与大营子村相连,东与凤山区大梨树村相接,东隔红旗河与北红旗村相望,南与白旗镇民主、吴家两村为邻。雕窝小流域位于白旗镇西南,面积26.7km2,流域内包含一个行政村—雕窝村。雕窝村东与王家村相接,北与黄旗村毗邻,西与沙里寨镇广甸村相连,南与沙里寨诗雅甸村相(1)岔路小流域岔路小流域属于辽东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总体走向为自66.4m。岔路小流域主要为3条小河道,分别为老丛家沟河、艾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少。汛期集中降雨易引发洪水,水势陡涨陡落,具有明显辽东山岔路小流域属温带半海洋半内陆型气候,四季明显,全岔路小流域土壤主要分为棕壤性土、棕壤土、潮棕壤土和草甸土四个亚类。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丘顶和坡的上部,和缓坡,主要是林地和耕地;潮棕壤土主要分布在坡脚平地和缓坡平地上,全部为耕地土壤;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中的耕型壤质草甸土和草甸型菜园土是耕地中较肥沃岔路小流域山地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资源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林、生态林比柞蚕场是岔路小流域重要地类,柞蚕场面积占林地总面种类型。好蚕场为一类蚕场,中等蚕场为二类蚕场,差蚕场4:4。一类蚕场植被层次分明,密度较大,轮伐更新前,林相明显,郁闭度达0.7以上;二类蚕场柞树墩偏稀,轮伐更一类蚕场;三类蚕场柞树缺株少墩较多,轮伐更新前,柞树郁闭度在0.5以下,草灌植物明显退化,只生长少量旱生物岔路小流域内沟道比较发育,流域内干沟9条,支沟57条,沟道平均比降23.64‰,沟道总长29.6km,沟道密度为(2)雕窝小流域雕窝小流域属于辽东低山丘陵地貌,地形总体为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流域内最高海拔为367m,最低海拔雕窝小流域主要河流是红旗河(也称二道河它自北向南纵贯流域全境。在雕窝小流域有4条小河汇入红旗河,黄旗沟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流域内各河流水量时空分布极雕窝小流域属于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温暖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多雨;秋季凉爽而8℃,无霜期为160天左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雕窝小流域土壤主要分为棕壤性土、棕壤土、潮棕壤土和草甸土、淹育型水稻土五个亚类。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丘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其中的耕型壤质草甸土和草甸型菜园土是耕地中较肥沃的高产田;淹育型水稻土是在潮棕壤和草甸土的基础上种稻水耕水耕熟化形成的特殊土壤类型,适合栽雕窝小流域山地植被属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区,森林资重较小,蚕场比重较大,植被覆盖度为53%。雕窝小流域蚕场面积占林地面积46%,蚕场现状与岔路雕窝小流域内有干沟6条,支沟52条,沟道平均比降17.02‰,沟道总长23.4km,沟道密度为0.88km/km2。3.3.3经济社会情况(1)岔路小流域岔路小流域总人口0.18万人,农业劳动力0.08万人。人均耕地0.14hm2,人均基本农田0.13hm2。2010年农村各业生产总值176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80.17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农村人(2)雕窝小流域雕窝小流域总人口0.19万人,农业劳动力0.09万人。人均耕地0.21hm2,人均基本农田0.19hm2。2010年农村各业生产总值18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20.21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5240元,农村人3.3.4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1)岔路小流域33.1hm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4.1hm2,城镇及工矿用地86.4hm2,其(2)雕窝小流域岔路小流域总面积2669.7hm2,其中耕地444.8hm2,园24.6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7.4hm2,城镇及工矿用地3.3.5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1)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2.02%,中度侵蚀面积5.92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7.98%;本次实施区域艾家东沟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9.05%,中度侵蚀面积5.90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95%;本次实施区域雕窝小流域黄旗沟水土两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均以水力侵蚀为主,中度侵蚀所占比例较大,接近60%。产生侵蚀自然因素主要是流域内降雨集中,人为因素主要为蚕场砂化。从水土流失分布上看,各小流域靠近居民区及农业用地附近的低山蚕场、坡耕地、荒山均为中度侵蚀,蚕场之上的林地及平地侵蚀程度一般为微度。(2)水土保持现状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村集体和当地群众均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往的水土保持工程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治理以植物措施为主,一,分布零散,无法形成完整、有效的防治体系,无法从根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是红旗河项目区中侵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小流域,本方案将这两条小流域列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体现水保特点、又和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为项目区内其它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示4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4.1建设任务根据《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1)治理砂化蚕场,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2)营造水保林,控制坡面水土流失;(3)实施封禁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4)治理侵蚀沟道防治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5)兴建护岸工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6)整修作业路,方便群众出行和生产运输;(7)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2建设目标4.2.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规划经过1年的集中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域黄旗沟)水土流失面积的70.17%。使重点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500t/k㎡.a4.2.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4.2.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项目区农业及副业生产有大幅度增长,工程全部发挥效4.3建设规模工程1800m,整修作业路4500m路小流域和雕窝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数量见附5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5.1水土保持分区岔路小流域和雕窝小流域地理位置相近,地形地貌基本相同,水土流失类型一致,社会经济情况相差不大,可作统一设计,不进行水土保持分区。5.2.1布置原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3)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4)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原则。(5)坚持国家投入、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5.2.2措施总体布局根据以上原则和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自然条件和城市2011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如下: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改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和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选择宜林地块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为恢复生态创造条选择幼林、疏林地块实施封禁,实现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治理小流域基本形成立体、多层次、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实现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带动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工5.3工程措施设计5.3.1谷坊工程设计岔路和雕窝两条小流域内沟壑密度较大,沟岸扩张,沟沟壑内修筑小型水保工程—谷坊。设计在岔路小流域的艾家东沟、雕窝小流域的黄旗沟修建小型浆砌石谷坊56座,干砌石谷坊20座。(1)设计原则根据侵蚀沟的水土流失特点、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沙和就地取材,以最经济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水土保持效益。(2)设计标准(3)谷坊种类根据项目区沟道含沙量大的特点,选择干砌石谷坊和浆砌石谷坊两种形式。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山区石料丰富特(4)谷坊的间距(5)谷坊的工程布置结构设计通过对侵蚀沟壑情况的调查,选定治理侵蚀沟道。在规划治理沟道内选择沟底比降大于5%的地段布设谷坊。结合当地石料较为丰富的特点,设计谷坊结构形式为浆砌石谷坊和干砌石谷坊两种,设计干沟布置浆砌石谷坊56座,支毛沟布设干砌石谷坊20座。以沟道谷坊群层层拦截泥砂,防止沟道继续下切扩张,并与坡面治理措施相结合,减缓洪峰,拦蓄砂石下泄,逐步形成沟壑川台化,遏制沟壑水土流失。谷坊砌筑位置的选择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物。c.避开跌水和拐弯处。d.在有支流汇合的情形下,应在汇合点的下游修建谷(6)谷坊的施工定线: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的位置(坝轴线),按设计的谷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清基:首先清好基础,沟床为土质时,谷坊基础应清至沟床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基岩面应凿成向上倾斜的锯齿状,两岸沟壁凿成竖向结合槽。坡逐渐向里缩。上下层石料应首尾相压,最少为石料长三分之一左右,并应错开石缝,空隙要用小石填满。(7)谷坊的管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济林,增加经济收入。(8)浆砌石谷坊工程典型设计以岔路小流域艾家东沟干沟为例进行浆砌石谷坊设计。a.谷坊间距的确定沟道淤满后比降取砂石i′=2%,i′依据《水土保持综初设谷坊高度H=1.5m。b.浆砌石谷坊断面设计坡1:0.7,背水坡底部设置浆砌石护坦。谷坊尺寸详见附图5-1《红旗河项目区谷坊施工布置典c.谷坊安全计算按谷坊断面尺寸计算滑动安全系数K值,校核允许滑动式中:水流质容重γc取1.3T/m3;H0砌筑物顶上水头取0.5m;h最危险水平面以上高度2m;校核谷坊断面尺寸,计算公式K=(γV+P)/WP为重力压力,等于W/2;经计算K值等于4.0,大于允许值。d.谷坊溢洪道断面尺寸设计流量系数m=1.75。校核溢洪断面尺寸:溢洪流量十年一遇最大洪水流量Qmax=2.52m3/S。按溢洪实用堰公式计算溢洪流量,校核溢故Q溢洪>Qmax,溢洪断面尺寸设计合理。5.3.2截排水沟工程设计设计在坡耕地上边缘与山脚交界地带沿山形挖截排水5.3.3护岸工程设计设计在岔路小流域的艾家东沟河道和雕窝小流域的黄旗沟河道建设护岸工程。(1)护岸工程设计a.设计原则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农田和居民点,尽量做到费省效宏。b.设计防洪标准按照工程等級划分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保护区人口小于20万人,耕地面积小于30万c.艾家东沟护岸工程设计因艾家东沟河无实测水文资料,故采用《辽宁省水文手①气象资料℃℃℃m②水文计算成果水文分区为Ⅲ。2经1:50000地形图量算,堤防上游集雨面积F=15.24k河道比降J=(186-78)/4990=21.64‰。L/(J1/2)=1.07,查《手册》图3-1,τ=1.02h。设计暴雨计算P1p=44mmCv1=0.54Cs=3.5CvP6p=91mmCv6=0.58Cs=3.5CvP24p=151mmCv24=0.65Cs=3.5CvP72p=182mmCv72=0.65Cs=3.5CvKF=0.99,则1h、6h、24h、72h面雨量计算如下:1h面雨量计算P6p面24h面雨量计算P6p面273.57KpKpKpP6p面329.73③暴雨指数η值计算③暴雨指数η值计算0.47④汇流历时面雨量计算(频率10%)p=273.57×0.29×0.95×1.01=75.71⑤暴雨强度计算(频率10%)ip=Pτp面/τ=75.71/1.02=74.22(3)设计洪峰流量计算5.2.3堤防断面尺寸确定A=(b+mh)h=(25+1.5×1.5)×1.5=40.88㎡P6p面/P24p面0.580.58R=A/X=40.88/30.41=1.34mQp经过试算,初步确定的堤防断面最大行洪能力为292.97m3/s,大于河道10年一遇洪峰流量267.29m3/s。初设河道堤防断面为边坡比1:1.5,堤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根据防洪堤后部道路、附近交通桥高程,确定堤顶设计高为2.5m(含安全超高0.5m堤顶宽2m,河道堤线布置:在满足堤防设计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总体走好、占用耕地少、工程量小的堤线,布置在耕地与河滩地的交界处。堤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河堤堤线应与河势走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距离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相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堤防工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建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筑物少的地带,避开文物遗址,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4)黄旗沟护岸工程设计5.98km2,河道比降15.81‰。采取上述方法计算,确定设计蜂巢格网砌石基础,迎水坡面下部1.5m采用蜂巢格网砌石5.3.4作业路设计设计整修岔路村艾家东沟作业路3000m、雕窝村河东堡5.3.5工程公示牌设计设计在岔路村艾家东沟村路与省道S309线交叉口和雕窝村小房身公路桥附近设置工程公示牌2块。公示牌长4m,程名称,背面为工程简介。5.4林草措施设计5.4.1蚕场治理设计柞蚕生产是项目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来蚕农只放养而不养场,致使蚕场大面积出现沙化,树势减退,植株稀疏,是重要的水土流失地类。因此必须对项目区现有设计改造岔路、雕窝两条小流域砂化蚕场面积280hm2。主要治理措施是植物穿带和柞苗补植加密。根据工程区地貌及坡度情况,在蚕场坡面设置灌木植物生的紫穗槐按株距为0.1m错开放在沟内,复土踩实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紫穗槐带距为40—50m之间,每hm2设置紫柞苗补植方法但不破坏根部,留足根部以上三寸为宜。b.火芽剪伐,老柞疏枝,二芽柞修剪。应首先考虑控制地表覆盖率,不宜树与树之间的空间过大,剪伐过大,否则容易造成产叶量减少,增加地面裸露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c.建造生态蚕场。在柞树修剪过程中应考虑树形呈“伞”的防护措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根据岔路小流域和雕窝小流域蚕场现状,结合我市柞蚕场水土流失防治经验,方案针对小流域蚕场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构成植被的各种植物都有一个较长的、完整的生长发育过使蚕场植被向着正向演替方向发展。——改根刈为中刈放拐,扩大树型;——用紫穗槐、刺槐、胡枝子等乔灌木植物穿带,防止c.对于出现局部沙化的蚕场,还应在补植和穿带的基础d.对于大面积沙化、树势衰败、效益低下的蚕场,应在做通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实行封蚕育柞,停蚕养树。同时栽恢复植被。5.4.2水保林(日本落叶松)标准设计岔路小流域栽植42hm2,雕窝小流域栽植41hm2。行距为2.0×1.5m。造林方法和季节:春季植苗客土栽培,起苗时带宿土,每穴一株,采用传统的植树方法即“三埋,二踩,一提”,最后覆土踏实灌水。运输时将根部包扎,随起随栽,保证根部湿润。幼林抚育和工程管理:造林后三年内除正常除草松土培土外,头二年内各加除每亩种苗用量及规格施工要点:春季造林在苗木萌动前造林,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动,以保证容许设计的暴雨径流;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埂必须分层夯实或踩实,保证蓄水后不坍塌或穿洞;带状整地工程施工前应测量定线。选择优质苗木,苗木出土前2~3天应浇水,起苗后分级、包装、运送,整个过程注意根部保湿,防止受冻和风吹日晒,随起随栽。栽植时将苗木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工程管理:新造幼林要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林生长的活动,同时定期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发现成活率低于90%的地块,秋季要及时补栽。5.4.3种草设计在河道护岸工程堤顶上部0.5m高设置种草护坡措施。沿坡面播撒沙打旺、紫穗槐籽,坡面种草面积为0.2hm2。5.5封育措施设计为了加速培育森林后备资源,利用我市降雨量多,野生生态环境自然修复,设计实施封禁治理面积240hm2。5.5.1封禁治理原则及封育类型根据现有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柞蚕场、疏林在小斑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和封育主要目的的不同,分别划分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等封育类型。并按封育类型以小斑为单位统计封育面积。5.5.2封禁对象5.5.3封禁方式5.5.4封禁年限根据当地的封育条件和封育目的因地制宜地确定封育5.5.5封禁工程区管理办法根据生态环境自然修复的要求,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规的前提下,制定乡规民约如下:(1)严禁在封禁区用火,违者视情节轻重,每次罚款(2)在封禁区内不得砍柴,违者按毁坏幼树处理,每违者按每市斤罚款0.5元处理;以上二者数量较大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5)封禁区内不准放牧,违者罚款100~500元。5.5.6封禁治理的步骤(1)规划准备阶段地块全面规划登记台帐编制图表。(2)落实护林合同,公布封山地块阶段。选择护林人员,并与护林人员签订护林合同。按设计落实和确定封育的范围,建设封禁设施。并向村5.5.7设置围栏、标志牌、界桩a.围栏布局根据项目区谷峰叠峦的地形地貌特点。实行部分地段布设围栏,围栏布设在封育区边缘为道路、村屯、人畜活动频b.围栏的设计原则保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成果。c.围栏设计标准坚固,耐性强,确保拦挡效果。d.围栏的结构设计离2.8m,砼柱高2m,其中砼柱基础埋深0.5m,围栏铁线间的距离为0.3m。围栏设计见附图7(封禁治理围栏设计图)工程区标志牌版面尺寸为高0.8m×宽1.6m,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正面内容为:×××小流域水土保持封禁治理工程封育类型:×××封禁面积:×××hm2背面内容:工程区管理规则5.5.8封禁区及附属设施管护(1)封禁区设专人管护,签订管护合同;(2)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3)建立罚设款制度,制止一切破坏行为。根据小斑调查资料,结合当地林业经营水平,设计必要(1)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有较充足的下种能力,因植被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2)人工补植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步不均的间歇地(3)平茬复壮对有萌蘖能力的乔木、灌木,根据需要进行平茬复壮,(4)培育管理在封育期间,根据当地条件和经营强度,对经营价值较5.5.10森林保护为了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确保封禁治理成果,培养森林后备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结合林业部门下发的封山育林护林防火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小流域护林防火责任状,特聘专职或兼职护林防火人员,签订防火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5.5.11病虫害防治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修复工作中采取封育措施后,除了原生植物茁壮成长外,将会有种类繁多的草木及幼林萌生起来,这些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在林木生长的各阶段,从幼苗、幼林到成林,都有可能受到病害虫侵袭。因此必须做好(1)建立病虫害防治机构可聘请林业局森保站负责项目区病虫害防治工作。(2)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a.营林预防林木本身抗性及生长发育状况与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营林时抚育管理,保证人工林的健b.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地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期引发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c.森林植物检疫在苗木调运等过程中加强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d.病虫害防治利用化学药剂将害虫或病菌加以控制、防止灾害的形项目区共封禁治理面积240hm2,建设围栏1km,5.6措施数量汇总红旗河项目区共完成水土保持措施如下:5.6.1工程措施数量护岸工程1800m,作业咱改造4500m,设置工程公示牌2块。其中岔路小流域浆砌石谷坊30座,干砌石谷坊10座,5.6.2林草措施数量营造水土保持林83hm2,治理砂化蚕场280hm2,种草0.2hm2。其中其中岔路小流域营造水土保持林42hm2,治理砂营造水土保持林41hm2,治理砂化蚕场129hm2,封禁治理6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各类措施设计计算,项目建设期共开挖土石方6.2施工条件6.2.1气候、水文条件项目区地处辽东山区,气候条件对施工的限制主要是气本项目的建设会根据具体工程对气候和水文的要求避开不6.2.2施工交通方案项目区交通条件比较越,岔路小流域有省道309通过,雕窝小流域有乡级公路通过,施工物料、苗木及机械均可通过上述途径运输。6.2.3物料供应方案岔路小流域与雕窝小流域距离相近,岔路小流域所在宝山镇为东北闻名的苗木之乡,苗木各类齐全,项目所需苗木可就近解决。两条小流域附近有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专材料主要为石料和水泥,石料可在小流域内就近采集,水泥可到附近的丹东水泥有限公司购入,柴油可由当地石油公司居民组都已实现集中供水,各工程施工地点附近也都有充足6.3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要求6.3.1谷坊的施工(1)定线:根据规划测定的谷坊的位置(坝轴线),按设计的谷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廓线。(2)清基:首先清好基础,沟床为土质时,谷坊基础石质沟床应清除表面风化层。基岩面应凿成向上倾斜的锯齿状,两岸沟壁凿成竖向结合槽。(3)筑坝:坝应与水流方向垂直,从下向上分层磊砌,按边坡逐渐向里缩。上下层石料应首尾相压,最少为石料长三分之一左右,并应错开石缝,空隙要用小石填满。6.3.2蜂巢格网护岸施工(1)蜂巢格网施工要求:检查网箱及填充石料规格、质量;将片状格网采用双铰链接,绑扎成箱;将石料充填到与网身接触的柜线绑扎牢固。(2)护岸工程:推土筑堤压实,机械开挖基础,水泵1m×高0.3m蜂巢格网护坡,覆土种草。6.3.3作业路作业路施工采取人工与机械施工相结合。施工要点:修筑作业路时在填方深度超过0.3m以上时,应分层碾6.3.4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施工采取人挖土、人工栽植的方法。宜在前一年秋冬两季整地,第二年春天造林,利于容蓄雨雪,促进生土熟化;春季植苗栽培,起苗时带宿土,每后覆土踏实灌水;运输时将根部包扎,随起随栽,保证根部(2)施工要点:苗木栽植的位置、规格尺寸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保证能容蓄设计的暴雨径流;块状整地,挖好植树坑,以根系舒展为准;栽植时需将坑底挖松0.2m左右,施入基肥,与底土伴均,上覆一层虚土;栽植时应将6.3.5蚕场治理植物穿带施工定线:在坡面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划一等高中轴线;根据植物带间距设计坡面宽,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地埂的基点;从各地埂的基点出发,用水准仪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植物带的施工线。6.4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由岔路村委会和雕窝村委会负责,人工劳力主要是当地农民,由村委会统一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工程投工问题。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蚕场治理中柞苗补植部分由受益地块农户投工解决,蚕场串带部分由村委会组织群众实施;对于施工中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如谷坊、截排水沟、护岸和作业路等工程由村委会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6.5施工进度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和劳动力、资金调配情况,在不影响流域内农业生产及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设期的实安排在春季既4月至5月进行,护岸工程与作业路安排在下施工进度和工程量见附表7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安排表和附表8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7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以效益监测为主。通过综合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动态变化及防治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的防治效益。了解综合治理前后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评价水土流失重点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保土减沙保水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终通过数据成果的汇总、分析和综合论证,对项目区的治理成果进行科学而准确的评价,为领导决7.1.2监测内容与指标(1)基础信息(包含自然情况、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情况、主要灾害等方面),以资料搜集为主,在项目建设第一(2)土地利用现状,以资料搜集为主,在项目建设第(3)水土流失状况,以调查监测与料搜集为主,在项(4)水土保持措施,以调查监测与料搜集为主,在项(5)公众调查,以现场调查方式为主,项目竣工后进7.2监测点布设根据项目特点及监测目标要求,分别在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分阶段开展专项调查和监测。监测点布设在项目7.3监测时段与方法项目监测应贯穿于工程实施阶段的全程,并延续至措施全部生效年,以期为项目评价及后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设计监测时段为2012~2015年,其中调查监测3次,分别为建设基准年、建设期末和措施生效年末,典型监测中沟壑治理监测每年监测3次,分别为雨季前期、雨季中期、雨季后期。效益监测每年1次,其中增产粮食及地上生物量监测选(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监测a.典型农户监测。在项目区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户,b.典型地块监测。在项目区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地块,进行不同粮食作物和不同经济作物产量、产值的监测,进行定期调查其投入和产出状况。(2)生态效益监测a.土壤理化性状的监测按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地块,定期对土壤的水、肥及其理b.植被生长情况监测根据项目区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选取监测小区,实验期内小区位置固定不变。观测记载的项目包括小区概况、生长发育情况、土壤养分测定、林下植物群落演变等。c.水土流失量监测设置监测地块,采取人工降雨方法重复测试,根据降雨量情况推算试区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重点工程监测按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水土保持局统一组织实施,根据《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应依托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开展,监测成果实行逐级汇总上报制度。各项目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监测资金,为开展监测工作创造条件。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负责对水土流失重点工程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整体成果汇8.1技术支持方案工程开工前后,应加强与林业、蚕业及相关施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寻求技术支持指导。(1)封禁治理措施技术支撑单位:林业部门。(2)蚕场治理选择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院址在凤城市鸡冠山镇)、凤城市蚕业管理总站作为实施技术支撑单(3)河道蜂巢格网护岸施工聘请凤城市水利工程处为支持指导单位(该单位蜂巢格网施工技术及经验比较先进成8.2技术培训培训内容:(2)蚕科院蚕业局:蚕场砂化防治技术、蚕场管理技(3)水利工程处:蜂巢格网施工技术现场指导培训。8.3技术推广(1)根据项目区蚕场砂化面积大、东部山区小河道特(2)2012-2015年间,计划推广砂化蚕场防治技术治理砂化蚕场400hm2;推广蜂巢格网技术治理小河道20km。9.1工程建设管理9.1.1项目管理机构组成白旗镇政府、凤城市水土保持局、岔路村委会、雕窝村委会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水利水产局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宝山镇与白旗镇主管农业工作副镇长担任;成员包括市水保局、宝山镇与白旗镇水利站、蚕业站、林业站、岔路村与9.1.2组织管理制度(1)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依据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特点,适时推行项目责任主体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和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明确水土流失治理管护范围和收益分配。(2)工程合同制红旗河项目区岔路小流域与雕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资金来源为上级财政投入、地方配套相结合。多元化投资(3)项目公示制对项目工程的实施进度及工程量大小及时进行公示,让当地干部群众对工程实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公示,增加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岔路村与雕窝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投劳问题,并项目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度,负责控制工程质量、施工项目建设资金由凤城市水利水产局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同时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工程结算实行资金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工程竣工后,对所有措施全部确权。根据产权确认,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设定管护人员,负责工程9.1.3工程监督管理项目区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负责把关,其它部门配合监理单位共同做好工程监督管9.1.4技术培训导小组组织对岔路与雕窝村委会、工程队、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等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9.2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给受益农户,同时与受益农户签订植物措施管护责任状,要求植物措施成活率、保证率达到90%以上,并由村委会负责监督、检查。谷坊、护岸工程、作业路及水保乔木林的管理和使用分别归岔路村与雕窝村集体所有,由工程所在地村委会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看护管理,镇水利站负责监督、10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10.1.1投资概算总述凤城市2011年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位于凤城市宝山镇岔路小流域和白旗镇雕窝小流域。该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3km2。护岸工程1800m、作业路4500m,水保乔木林83hm2,蚕场治理280hm2,封禁治理240hm2,工程公示牌2块等。主量为:水泥116t,蜂巢格网24540㎡,毛块石3128m3,砂砾本工程施工期为10个月,概算总投资251.82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23.66万元,林草措施投资102.18万元,封育万元。项目建设投资采取中央财政、县级配套、群众自筹共10.1.2编制原则与依据(1)编制原则与依据(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辽发改发[2005]1114号)(2)项目划分本项目由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