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普从业者的快乐感染受众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之道以比利时RTBF电视台的《灰质》为例_第1页
用科普从业者的快乐感染受众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之道以比利时RTBF电视台的《灰质》为例_第2页
用科普从业者的快乐感染受众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之道以比利时RTBF电视台的《灰质》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科普从业者的快乐感染受众科普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之道以比利时RTBF电视台的《灰质》为例

《灰质》于1998年成立。这是一部关于传播和普及科学和技术的公共广播。比利rbf(智利法语区电视台和电视台)是一家关于传播和普及科学和技术的公共电视台。在西方语境中,“灰质”除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还有“智慧”之意。可见,该节目的命名者已把科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该节目每星期播出1期,每期时长为45~60分钟,每年播放50期,分别在RTBF下属的电视1台、2台及法国电视5台一、成为“中国最大”的新闻医生帕蒂斯·戈德堡(PatriceGoldberg)是该节目的首席记者、制作人和主持人。他生于1962年,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为几家报纸和电台撰稿。毕业后,他首先在比利时的第三大法语报纸——《最后时刻》(LaDernièreHeure)任记者,随后于1990年正式加盟RTBF,从事新闻播报工作。1997年,他与同行联合制作了一部以南极洲为主题的电视特别节目,开启了科普电视的制作生涯。1998年,戈德堡创办《灰质》,并被任命为该节目制作总监及主持人。如今,他已获得欧盟“全媒介最佳法语科技记者”称号,并摘得儒勒·凡尔纳(PrixJulesVerne)银质奖章。《灰质》的成功与戈德堡良好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1.对受众的共同参戈德堡不仅具备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还有着传播科学的强烈愿望。在RTBF官方网站对戈德堡的介绍中,他被形容为一个“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好奇心的记者”此外,为激发受众对科普知识的热爱,在《灰质》的部分节目中,还有意识地加入对拍摄过程的介绍,以突出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幽默性,用科普传播者的快乐感染受众。2.设计并进行比选戈德堡多次谈到制作《灰质》的艰巨性。首先,作为一档每周播出的电视杂志节目,《灰质》的制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因为该类节目有两个基本要求:(1)播出时间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2)播出的主题必须多样化。在同一期节目中,通常涉及多个领域,以宣传和凸显不同学科的研究价值。其次,《灰质》的制作条件并不理想:(1)制作团队的人力有限。该节目的核心编导成员只有9人:除制作总监戈德堡外,还有3名记者、2名导演、1名记录员、1名配音和1名助理。(2)制作经费有限。《灰质》平均每年经费预算为150万欧元,只相当于同类节目经费的1/8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节目播出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灰质》的制作团队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1)根据节目的内容灵活调整制作队伍的规模。对于大型的专刊类(émissionspéciale)节目,节目组会临时聘请人员加盟。如录制《从欧洲宇航中心到库鲁》时,聘请的临时工作人员达40人之多二、增强人们认识,寻求新的主题笔者选取了《灰质》2013年及2015年的节目进行分析从学科看,《灰质》播出的节目涵盖17个领域,以自然科学为主,同时包括部分人文及社会学科。从比例看,医学保健类节目占比近50%,处于绝对优势;生物、天文和心理方面的节目占比分列第2、第3、第4位,也占据重要份额。从规模看,90%的主题都是小型化的主题,大型的号外(NuméroHors-Série)节目只有12个,占比不到9%。由上可见,生活化和小型化是《灰质》选题的另一大特点。在欧洲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健康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加大该类节目的播出比例,符合欧洲受众的需求。例如,对于心理类节目,《灰质》从最平常而又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思维定式入手,阐明造成这些意识现象的机理,从而加深人们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例如,在2013年2月~4月的3期节目中,探讨的内容分别是“情绪对大脑的影响”“星座是否决定性格”及“视觉信息对认知的影响”等。以上3个主题,无一不是最常见的心理定势问题。除了“题材广泛”和“关注生活”,“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灰质》选题的宗旨。戈德堡认为,“顺应时代”并不是“盲目追赶潮流”的代名词。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若一味捕捉仍处于研究初期的新发现,会降低节目内容的可信度,增加受众的疑惑和焦虑。因此,《灰质》选择的主题大都与当今社会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相关,如基因检测和微电子工艺等,兼顾时代性与科学性。《灰质》选题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对热点问题的把握上。据统计,2013年关于天文的主题只有3个,2015年这一主题大幅增加至10个。对天文类节目播出力度的加大,缘于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突破性进展,激发了广大受众了解外太空的热情。2015年10月,在美国航天局公布火星登陆计划后仅2周,《灰质》就适时推出“号外”《火星上的人类》,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登上火星的可能性,以满足受众对该领域的好奇及憧憬。此外,借助受众对天文类节目的关注,《灰质》不失时机地对国家品牌进行彰显。比利时是欧洲太空局(ESA)的重要成员,在空间探测领域有着不俗的成就。该国的著名宇航员弗兰克(Frank)曾一度成为欧洲青年的偶像。在天文类节目中,《灰质》除了介绍世界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还推出《比利时空间》等特别节目,着力展示本国对空间技术发展的贡献,以唤起受众对其科技实力的重新认识。除了介绍科学研究的结果,《灰质》还注重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对过程展示的实质,是对当代科学精神的传播。在对青少年的科普活动中,精神性传播比知识性传播更为重要。节目组曾在瑞士的一个实验室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见证科学家为重新唤起大脑对身体机能的控制所进行的实验和尝试。虽然节目播出时,第一例康复者仍没出现,但医学工作者为攻克疾病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仍深深地感染了每个受众。三、在普惠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普如今,转变节目风格,保持受众数量的稳定,已成为欧洲科普电视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其一,一直以来,知识性和教育性是科普节目在受众心中的普遍印象。据调查显示,大部分欧洲受众认为科普和教育没有区别,一部分受众甚至不希望被重新置于学校的环境,因为学校严肃的学术氛围使他们产生不适。其二,欧洲电视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例如,比利时的受众除了可以收看本土电视台的节目,还可以收看如法国电视1台等欧洲电视台的节目。为了争夺日趋饱和的市场,欧洲各大电视台特别是众多私人电视台,都在力推美剧及综艺等娱乐性节目。面对电视娱乐化的冲击,科普节目的受众出现流失。为了挽留受众,欧洲许多科普节目纷纷引入娱乐元素,但科普的本质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因此,科普节目的性质,决定了要把握好娱乐性的度,必须与知识性及科学性相结合,不能过度娱乐化。为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保证节目科学性的前提下,《灰质》把增加节目的“幽默性”作为突破口。戈德堡本身就是一个喜欢幽默的人。他认为:幽默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受众而言,都是具有吸引力的,因为幽默具有相通性(universel)在《灰质》的8档板块中,存在幽默元素的板块有三个:《莱昂德利时间》《讨论》(CQFD)及《心理?逻辑!》(Psycho?Logique!)。前者完全以幽默形式进行演绎,后两者也充满幽默诙谐的话语。以上三个板块,占节目总时长的比例不超过20%。而其余的板块,仍然保持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