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习任务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2.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3.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重点和难点:秦—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分封制1.(纲要上第一单元单元导语)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是中国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时期。先秦阶段特征(纲要上第一课)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直接统治:夏部族生活的地区间接统治:其他地方。主要手段:控制一些部族。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朝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王畿四周(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纲要上第一课)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①分封对象及其权力和义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②分封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分封地区:除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方。④评价: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PART1分封制①含义:(纲要上第一课)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②与分封制结合、补充的影响:Ⅰ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Ⅱ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Ⅲ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王权从多子到一子。PART2宗法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原始民主传统①出现原因:②作用:③实现方式:④影响:史料信息:①政治制度:分封制②传统思想:民本思想③商周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Eg.西周晚期,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言论。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家国一体: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④等级鲜明⑤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具有制约作用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化: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表现: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制(核心)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帝制度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①皇位世袭②皇帝独尊③皇权至上①含义:秦朝在中央建立以公卿为首的一套官僚机构。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②组成及职能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③特点: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三公九卿制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东汉王充《论衡》
睡虎地秦墓竹简根据材料分析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文书制度请指出左及下侧图片反映的各是什么制度?并分别简述相权的变化。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中枢制度演变两汉:“汉承秦制”
阶段一: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阶段二: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阶段三: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西汉中朝外朝制度▲两汉——转移相权阶段西汉后期,皇权衰弱,外戚宦官干政延续不断,中央集权名存实亡,最后导致王莽代汉的结局。这一历史教训使刘秀认识到中央集权“失权”的危害,是他在东汉初年削弱三公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动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①组成及职能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起草门下省: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②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③影响: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更加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必一P5①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②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出现了三省一体化的趋势;③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学习聚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纲要上P39影响相权一分为三,保证君权的独尊;(老教材)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提高行政效率细节落实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但宋太祖唯恐宰相权力过大,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评价(纲上50)有效预防内乱,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但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元朝省院制度●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
设内阁,宦官专权?●清朝雍正设军机处职能?性质变化?性质变化:秘书机构→事实上行政中枢主要职能: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票拟)纲要上72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纲73●奏折制度:提高决策效率,
强化对官僚机构控制废宰相,设内阁
材料1: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明神宗实录》卷501叶向高语材料2: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真正的领秀。—钱穆内阁的职责:侍从顾问,协助处理政务。内阁不能等同于宰相原因: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决策机构
;内阁完全受制于皇权,不能统领六部,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根据材料1,指出内阁的职责;根据材料2,简析内阁不是正式宰相的原因?122
材料3: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其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掌管全国军政事务;影响: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军机处的职责及影响。1、二级制和三级制是主体,沿袭变革是变迁的主线。2、州的地位由高到低,县最稳定,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二)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怎样的规律?为什么?原因: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①汉初实行
制度,景帝.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武帝后期,实行
,全国分13个州,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巡视监察;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演变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
局面。③任用
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及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郡国并行○○联系:纲要上21内轻外重,干弱枝强酷吏刺史制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西汉十三州分布图◎汉武帝设十三州部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②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11③唐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违背了初衷.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地方管理制度(二)元朝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地方各级:省—路—府—州—县◎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省格局未变;后来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权力过大三司都指挥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行政监察军政布政司
按察司◎清承明制,巡抚成一省长官,后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省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18个)、府、县三级;●清朝在东北.北部.西部设若干将军辖区、办事大臣;雍正起,在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另:修长城防范蒙古,并沿长城布置军镇,号“九边”。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在西北设卫;西南设土司,卫、所、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帅部属(选必一63页)。课堂总结有中央未集权有中央有集权贵族等级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课后探究: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因素巩固统一思想理论法家思想政治基础局部实现1指出秦始皇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P4制度:郡县制。特点: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2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意义及其特点。P5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指出历代中央行政制度及其发展趋势。P3-5秦:三公九卿制。汉: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东汉光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幼儿园租赁合同(包括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及教学成果展示)3篇
- 2016-2020年印度尼西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出差管理制度及出差标准
- 2024年租房付款条款3篇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定制与婚姻财产分割法律援助合同3篇
- 2024版消防安装工程施工合同书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病原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15%股权转让与市场推广服务合同2篇
- 山西大学《航空计算机组成与结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餐厅智能化改造承包经营合同3篇
- 2024江苏泗阳县交通产业集团招聘第一线操作人员招聘3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GB 19272-2024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3课时分数乘法(三)课件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2024年演出经纪人资格《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麻醉与舒适医疗
- 全国林草行业森林消防员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培训
- 202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A类)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治安保卫部规章制度(2篇)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试题附答案(综合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