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1.gif)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2.gif)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3.gif)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4.gif)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e31458b5dee34bd66886d9f321fd28a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6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1)
《月光曲》教学设计
1.把握生字词,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语句,学习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想象的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音乐的奇妙以及贝多芬喜爱音乐、怜悯穷人的情感
揣摩关键语句,学习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想象的手法
体会音乐的奇异以及贝多芬喜爱音乐、怜悯穷人的情感
两课时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月光曲》,这是乐圣贝多芬的的钢琴曲。大家光看这个曲名,觉得它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画面?(同学各抒己见)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月光曲》,从文字中感受一下音乐的奇异。
2.贝多芬及《月光曲》简介(5分钟)
3.生字词预习检查(8分钟)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通过查阅字典、翻阅工具书、同桌争论等方式解决。
用开火车的方式轮番读PPT上的生字词,最终齐读巩固。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同学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索几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两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的晚上,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演出,他在小路上漫步 时走进一间茅屋,给盲姑娘兄妹弹奏了两首钢琴曲,在此过程中创作了《月光曲》。
(2)贝多芬当时是什么身份?盲姑娘家呢?——贝多芬是当时闻名的音乐家,有很多闻名的乐曲,还会在各地旅游演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盲姑娘家家境贫寒,买不起音乐会的票。由于盲姑娘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所以进行了演奏。
(3)贝多芬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月光曲》的?《月光曲》好听吗?——贝多芬在弹完一曲后,因着盲姑娘兄妹的反应和清幽的月光有感而发。《月光曲》的演奏都让两兄妹沉醉了,足见其奇妙悦耳。
5.精品细读,观赏月光(15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贝多芬是在给盲姑娘演奏的过程中创作出《月光曲》的。这盲姑娘究竟是何许人也呢?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一找关于盲姑娘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神态等描写中分析一下盲姑娘的人物形象,可以小组争论一下。
预设同学成果:
A.家境贫寒——“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语言描写,直接说明盲姑娘家的穷。“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微弱的烛光”、“旧钢琴”,环境描写,揭露了她家条件不好。
B.和善爱护——“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任凭说说罢了。”从兄妹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兄妹情深,虽然贫困,但没有因此而相互埋怨,而是相互理解体谅。
C.喜爱音乐——“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好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语言描写,盲姑娘虽然贫困、看不见,但是她非常喜爱音乐,两个感叹句体现了她对音乐的渴望追求。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第3段。重读“多难弹啊!”,读出怎么也学不会的懊恼,“那有多好啊!”则是憧憬渴求的语气。中间哥哥的话要读出内疚自责的语气,“是啊”可带点叹息,强调两个“太”。最终一句姑娘的话又要有劝慰的语气,所以要语速放慢,声调放缓。)
“姑娘赶忙站起来让座。”这个动作描写体现了盲姑娘迫不及待想要听到别人演奏的心情。
D.聪慧、懂音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感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听得入了神”说明盲姑娘沉醉在音乐里,“感动”这个心理描写直接体现了盲姑娘当时的心情,两个“您”说明她当时太过感动导致说话都断断续续的,两个感叹句既表现了她的感动,又侧面体现了她对音乐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就像贝多芬音乐上的知音一样。同时她虽看不见,但却能通过音乐推断出贝多芬的身份,可见她的聪慧。
(请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前半部分可读的慢一些、舒缓一些,后面的话要读得语速快、感动、激扬,两个“您”要有停顿)
6.课堂小结(5分钟)
这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家境贫寒,但却有着一颗喜爱音乐、爱护和善的心,怪不得贝多芬情愿为她演奏两曲。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这位盲姑娘,下节课我们将来熟悉音乐天才贝多芬,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先品析一下贝多芬的形象。
7.板书设计
贝多芬盲姑娘
(德国闻名音乐家)(家境贫寒、和善爱护、喜爱音乐)
想听
弹奏
入神
再弹
沉醉word/media/image5.gif
记录
其次课时
1.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内容
2.精品细读,观赏月光(30分钟)
贝多芬当时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琴?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预设同学成果:这是由环境(“幽静的小路”,很简单勾起人的心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忱、兄妹间相互体谅的真情、贝多芬怜悯穷人、和善易感的胸怀多方面打算的。
而贝多芬弹完一曲后又弹一曲则是由于贝多芬佩服盲姑娘能够通过一首曲子就辨别出其中的技艺和感情,他在小镇遇到了知己,特别欣喜,所以情愿有感而发、多弹一曲。
老师引导:贝多芬在听到盲姑娘的赞美之后没有回答,这时他在想什么呢?同学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想好之后四人小组共享一下。
没有想到,这次弹琴贝多芬创作出了不朽的《月光曲》,当时的环境如何?盲姑娘兄妹眼前出现出了什么画面?请同学再次阅读8、9段,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预设同学成果:
创作环境:蜡烛被风吹灭,月光照亮茅屋,使得环境变得非常清幽。这种清幽静谧的环境特殊简单使人思绪万千,于是性格本身就易感的音乐家贝多芬被这月光和清幽触动。另一方面,旁边站着的兄妹是他的听众,是他的崇拜者,是他的知音,知音难觅,真情动人,情与景交融,更简单触发灵感。
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海波粼粼。“微波粼粼”一词写出了波光的形态,是微弱的、闪着光、有层次感的,“霎时间”则写出了月亮升起一瞬间的快速,具有动感,“洒满”体现了月光照耀范围之广,有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感。
其次幅画面:月亮上升,穿过微云。“穿过”使得月亮上升这个现象动态化,“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则描写了微云的形态,轻薄缥缈,在月光下显得梦幻温顺。
第三幅画面:月光照射,波涛汹涌。“突然”一词使心情急转直下,“刮”、“卷”、“涌”这三个动词非常有力,“大”、“巨”、“雪亮的”这些形容词则形象表现了风浪之大。
老师伴乐范读这部分描写,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同学自由朗读,同桌相互评价。
听完了这变化无穷、跌宕起伏的《月光曲》,兄妹俩有什么反应?贝多芬又做了什么?
预设同学成果:“皮鞋匠悄悄地听着,他似乎面对着大海”“月光正照在她那舒适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兄妹俩都听呆了、听醉了,沉醉在奇妙的琴声中,仿佛身临其境。
贝多芬则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个灵感,非常迫切。
老师引导: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人?(同学争论后明确:喜爱音乐,怜悯穷人,和善易感,音乐才华出众)
3.发挥想象,结束课堂(10分钟)
《月光曲》如此奇妙,使兄妹俩如痴如醉,同学们又会从《月光曲》中听出什么来呢?(播放《月光曲》,同学边听边想象,四人小组沟通争论)
以齐读第9段结束课堂
4.板书设计
月亮升起,海波粼粼
月亮上升,穿过微云
月光照射,波涛汹涌
月光曲教学设计(2)
26《月光曲》(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同学们,关于《月光曲》毕竟有着怎样一个漂亮的传奇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2、(课件)学习活动一: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首,又弹一曲?
3、同桌争论学习,生生沟通,师适时点拨。
过渡:同学们,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兄妹之间的手足情,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和音乐家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4、(课件)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
过渡:是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于他怀有一颗关怀、怜悯贫苦人民的心,由于他曾经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非常感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
这样懂音乐,这就是(知音)哪!正由于遇到了知音,触景生情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灵感,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使他创作出了《月光曲》。
二、学习课文、直击重点
1、播放《月光曲》,生听音乐,想象画面。
2、指名回答想象画面。
3、(课件)学习活动二: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似乎看到了什么?
4、小组争论学习,沟通,师适时点拨。
5、指名上黑板分别画出此段得虚实,男生读叙事描写,女生读联想部分齐读
过渡: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升明月的秀丽画面,而这样的画面,贝多芬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呈现出来的,请同学们侧耳倾听:(出示三张分开图)
6、(指名读,评再读分读,齐读三句话)配乐生轻声朗读。过渡: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段落,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好吗?(课件引导)
7、整体背诵(出示连图课件)
9、就这样,当兄妹俩还久久沉醉在《月光曲》的余音中时,贝多芬早已悄然离去,记录下了这首经典名曲。(完成板书)
三、体会联想、渗透写法
过渡:同学们,美丽的文字陪衬着悦耳的旋律,悦耳的旋律衬托着美丽的文字。(再回到课件九自然段)将写实与联想结合起来,使得这个传奇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因此,在今后的习作中,老师也盼望大家能这样去做:(写法课件)生齐读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拓展延长,落实写法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相信同学们对《月光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曲名为《步步高》,它是广东音乐中描绘喜庆气氛最为胜利的作品之一,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赏,好吗?
1、播放音乐
2、同学们,听着音乐,你的眼前消失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捕获下来。
出示:我悄悄地听着,我似乎看到了、、、、、、
3、生写沟通
4、听同学们这么一读,老师也感受到同学们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时间关系,课后我们再连续沟通。
五、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领会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绽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育我们的想象力。老师盼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七、作业
1、连续背诵第九自然段。
2、观赏名曲。
板书设计:26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
想听
弹奏
入神
再弹
沉醉
记录
月光曲教学设计(3)
《月光曲》教学设计
葛家堡学校
江丽姣
月光曲
一、概述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训练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第9单元其次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琴,他触景生情,谱写了闻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怜悯和爱。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学问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由远到近的观看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育同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精确 理解词语的力量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同学绽开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在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怜悯和关爱,从而培育同学喜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同学进行美的训练。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北师大版教材、字典、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
同学们,你们这支曲子好听吗,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
对,它的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他还有一句特别出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喜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仰慕和爱戴的宏大的音乐家。
你们想知道这支奇妙的曲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专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闻名钢琴曲——《月光曲》。
2、整体感知。
同学小声快速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鼓舞同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什么是“传奇”?(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奇,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二)学习其次自然段
1、出示课件,老师描述情境。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 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殊留意?(正是他的曲子)
(3)提问:当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从这偏僻的小镇上传出,且在弹他的曲子时,他会怎么想?
同学甲:他会想,在小镇上有人弹我的曲子,真荣幸。
同学乙:他会想,弹琴的人肯定喜爱音乐。
2、同学听着描述进入情境,畅谈感受。
(三)学习第3至第6自然段
1、提问: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兄妹的对话)
2、学习第3自然段。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理解句子:姑娘说:“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任凭说说罢了。”
这“任凭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喜爱的无奈。是啊,生活原来就已经很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浪费而又无望的事啊!学习本句,要侧重语意的领悟。可通过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让同学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1)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怜悯心)
让同学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2)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3)为什么盲姑娘推想出生疏人是贝多芬呢?
4、品读盲姑娘的语言。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现,重点研读她的语言“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里又用二个感叹号表现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的感动之情。
②纯熟:很娴熟。近义词:娴熟。深:感情表达得特殊深厚,感染人。这是盲姑娘对贝多芬演奏发自内心的评价。
③您,您也说明聪慧的盲姑娘由刚才超群的演奏和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断出了事实,她的感动更无法表达。
(四)学习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弹奏月光曲的经过。
1、让同学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同学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奇妙的琴声,皮鞋匠似乎看到什么?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同学熟悉什么是联想,进而叙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舒适是什么意思)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分组合作,带着问题自学。
2、代表汇报,全班沟通。
3、老师点评,描述性小结。
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安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严厉的美,也有壮丽。但无论是安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射。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又是多么宽敞自由的天地呀!
4、老师朗读,播放《月光曲》,同学闭眼想象画面。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准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美丽的琴声沉醉了)
“沉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指名读。想一想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同学甲:心情感动。
同学乙:从“飞奔”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登记来。(引导同学想一想,贝多芬在漫步 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4、贝多芬回到旅馆记录《月光曲》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鼓舞同学描述)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个奇妙的传奇,我们知道了贝多芬是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奇,其实这个传奇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
附板书设计:
月光曲
盲姑娘贝多芬
弹:断断续续(宠爱)听到(惊异)
说:要是……多好啊(渴望)走进(怜悯)
听:多纯熟啊(入神)弹一首(感动)
睁大眼睛(沉醉)再弹一首(激扬)
教学反思:
《月光曲》叙述了闻名音乐家贝多芬怜悯盲姑娘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使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重点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就引导同学抓住重点部分,抓住贝多芬音乐创作情感这一条线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分清课文中的现实事物与联想,引领同学通过观赏音乐、观看图片以及朗读皮鞋匠的联想感受月光曲所给予的情感。从而让同学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有很多不足:1、指导朗读还不到位,同学朗读面太窄、朗读指导太机械。2、由于一节课按排内容较多,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我不自觉地过多关注优等生,老师跟中等生的互动有所局限。
月光曲教学设计(4)
《月光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和善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辨别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辨别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预备: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什么是“传奇”?(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奇,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奇的?(从其次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当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其次自然段到最终是其次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
同学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板书
二、深化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 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殊留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宠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圆满。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任凭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担心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劝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剧烈愿望淡淡地称作“任凭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爱护,这种感情特别珍贵,非常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老师引导同学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特别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由于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娴熟,本文指弹琴的技术娴熟,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娴熟,但是很不简单。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即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感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感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留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推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同学朗读其次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化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观赏贝多芬弹其次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
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非常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偏僻,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偏僻;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非常”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似乎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悦耳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奇妙的琴声,似乎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悄悄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渐渐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安静的,音乐肯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轻
出示图2。
皮鞋匠连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安静的,很严厉的。
练读。板书:安静严厉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旧是月光照射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快的令人感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感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安静被破坏。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昂扬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安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严厉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安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射。这是多么美妙、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敞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消失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悄悄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舒适——宁静、安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似乎、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辨别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关心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11、(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昂扬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2、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愉快,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四周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沉醉)穷兄妹俩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静静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奇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沉醉在他的乐曲中,感动万分,急迫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3、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四、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消失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月光曲教学设计(5)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和善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辨别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
2、辨别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预备:电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
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什么是“传奇”(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奇,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奇的(从其次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当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其次自然段到最终是其次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
同学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板书
二、深化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 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殊留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宠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圆满。
(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
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受,我不过任凭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担心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劝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剧烈愿望淡淡地称作“任凭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爱护,这种感情特别珍贵,非常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老师引导同学体会读出感情。
(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特别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由于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
(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
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
(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
重点理解“纯熟”的含义。(很娴熟,本文指弹琴的技术娴熟,功夫过硬。)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娴熟,但是很不简单。当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即就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感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是发白内心的赞美;“感情多深哪!”,表现她对曲子有了共鸣;“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表现她内心的感动。
练读盲姑娘的话。留意两个“!”。
(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能从琴声里推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
(10)、指名同学朗读其次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化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们来观赏贝多芬弹其次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
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
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非常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
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偏僻,光线暗。)
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偏僻;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
(2)、“非常”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
(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恢复幻灯片:“一阵风……按起琴键。”
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似乎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穷兄妹俩)
4、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播放乐曲)板书:激情
5、(结束音乐)这么悦耳一曲《月光曲》,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它的内容的
(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
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奇妙的琴声,似乎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语段阅读2]“皮鞋匠悄悄地听着……涌过来……”
(3)齐读。
(4)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茅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一幅画面:
出示图1。
这个画面,课文里是怎样描述的(“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撒遍银光。”)
谁能上来指一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在哪儿(海平线上)
师: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渐渐升起来,这时的海面是安静的,音乐肯定是舒缓的。大家想象一下,贝多芬这时是怎样弹琴的(节奏很慢,声音很轻的。)
练读。板书:慢轻
出示图2。
皮鞋匠连续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描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微云”是“少云”吗从整个句子看“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想,“微”是什么意思(薄)
师:这时的旋律还是很安静的,很严厉的。
练读。板书:安静严厉
出示图3。
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来描述。(“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这个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雪亮……)
师:这儿仍旧是月光照射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快的令人感动的情景。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越弹越感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师:刚才的安静被破坏。这时的旋律是急骤、奔放的。
练读。板书:急骤奔放
(5)我们把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这部分联想,分这三个意境,哪个意境表现的音乐昂扬激烈(第三个)
(6)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试背)
(7)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安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严厉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安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射。这是多么美妙、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敞自由的天地啊!
(8)皮鞋匠眼前消失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由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的琴声而产生的。)
8、[电子幻灯片——事物联想]“皮鞋匠悄悄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听到这首曲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舒适——宁静、安静。表示心里很舒适,很安逸的。)
9、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仿佛也看到了”也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
10、小练习:
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
l、实在的事物:1鞋匠听到琴声;2鞋匠看到妹妹的表情。
2、联想:皮鞋匠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皮鞋匠看妹妹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1)从事物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似乎、仿佛)
(2)小结:读文章时,我们辨别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就能关心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写文章时,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11、(配乐)下面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要用昂扬的语调。(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12、师: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愉快,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四周的一切,从书上哪个词语可以知道(沉醉)穷兄妹俩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静静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奇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沉醉在他的乐曲中,感动万分,急迫地要把即兴创作的这首曲子记录下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飞奔。)
板书:飞奔
13、结果:他花一夜的功夫记录下这首曲子。
四、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写一段话。
要求:
1、交代清晰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消失什么景象请你在叙事中加入恰当的联想。
月光曲教学设计(6)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辨别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2教学重点
使同学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辨别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听音乐吗?
生:喜爱。
师: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要仔细听,听
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播放乐曲《月光曲》)
(生听音乐,说感受)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闻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宏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
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6课《月光曲》来了解一下。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课,用你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漂亮的传说吧。读的时候要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要想方法弄明白。并想一想:《月光曲》写的是什么事。
(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二)合作沟通
1认读词语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生疏清幽琴键沉醉飞奔
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指名生说)
(三)品读体验
1、我们知道美妙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2——8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 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小区火灾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化训练探讨
- 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践
- 班级环境卫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 4《机械摆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预习 新知早知道1(教用文档)说课稿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日本食品业A公司特许合同样本
- 2025年银行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1小蝌蚪找妈妈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TQGCML 2624-2023 母婴级空气净化器 洁净空气和净化等级技术要求
- 潮汕民俗文化科普知识讲座
- 睡眠障碍护理查房课件
- 金融工程.郑振龙(全套课件560P)
- 英语演讲技巧和欣赏课件
- 物流托运单模板
- 【员工关系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 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及参考答案(12篇)
- 苏教版(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课件
- 202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中国文化简介英文版(ChineseCultureintroduction)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