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复习课件_第1页
人物传记复习课件_第2页
人物传记复习课件_第3页
人物传记复习课件_第4页
人物传记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

----人物传记复习实用类文本8/18/2023二、客观题类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①认真细致,勾画圈点,一遍把文读好的习惯

②用笔点指,逐字逐句,一遍审清题目的习惯

③逐项与原文对照,细细审视辨析异同的习惯

④每一个阅读题都不留遗憾的习惯

以上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习惯8/5/2023二、客观题类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①认真一、归纳概括类题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要点1.审清题意,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2.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确定是全文还是某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2.分层,筛选取舍;(寻找信息要点)3.总结概括。(合并同类项)一般技巧:定位+提取+整合原则:不遗漏,不重复所有简答题:分点阐述一、归纳概括类题型:1.审清题意,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一般概括题第1种类型:概括传主主要事迹如:《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3、人们为什么称梅贻琦为清华“永远的校长”?请结合全文主,简要分析。答:①他在任内,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了众多的大师,为清华的发展做了历史的贡献。②他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又在台湾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③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君子之人,是清华人心目中永远的典范。《初掌浙大》2、竺可桢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答:①对台风有深入的研究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③建成了理想的气候科研基地概括题第1种类型:概括传主主要事迹如:《清华“永远的校长”梅概括题第2种类型:概括传主形象特征:答题步骤和上面一样,只是略有增添2、不能照抄,需要概括从性格、学识(或专业)、为人处世(人品)几个方面。注意3、多参照文中评论传主主要特征的文字,很大可能是答案。1、答案模式:概括+分析(简述具体事例)概括题第2种类型:概括传主形象特征:答题步骤和上面一样,只是《冯友兰二三事》(2)从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上,可以看出冯友兰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答:①他博学多才,是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②他平易近人,不摆大专家的派头③他聪明智慧,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善于机智应对攻击他的人。(2)《开中国漫画先河》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答:①勤学不辍+分析②为人师表+分析③认真严谨+分析

④平易近人+分析例题回放《冯友兰二三事》(2)从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上,可以看出冯友兰先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什么是关键词、句?1、文章的主旨句、(段落)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含义深刻、含蓄、富含哲理、手法多样的句子。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什么是关键词、句?(1)对重要句子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1、弄清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还原语境)2、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清单复句3、句子中有运用表达技巧的,应点明其表达效果4、结合全文的人物形象与事迹,理解句子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1)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如:《詹天佑》第2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应引以为耻。”答:在詹天佑看来,中国地大物博,但中国人却不能自己修筑京张铁路,是对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严重伤害。2、“中外人士都密切关注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将不只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人们将不再信任中国的工程师。”答: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接下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已经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且代表着中国国家和民族的荣誉。《陈光标》4、你如何理解作者最后“有了陈光标,呼唤诺贝尔”这句话。答:“有了陈光标”意为中国慈善是有人在做的,无论形式怎么样,作者肯定陈光标做慈善的精神。/但是中国的慈善还在起步阶段,陈的“暴力慈善”或许有无奈的地方,也不有值得提倡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中国的慈善事业能尽快发展起来,能出现诺贝尔这样的慈善天才,激励整个机会走出“暴力慈善”的畏途,建立现代慈善体系。如:《詹天佑》第2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三、作用类题型:常见设题方式:1、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2、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侧面描写的作用。4、细节、引用的作用。1、内容上的作用:概括这一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于全文的内容把握,体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传主形象、文章主旨)2、结构上的作用:①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3、形式上的作用:(如引用别人的话)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丰富文章的内容。三、作用类题型: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1)奠定思想感情基调,表现对传主的感情。(2)烘托传主的心情,表现传主的性格。(3)渲染气氛,交代背景。(4)为下文内容起铺垫作用。环境描写对塑造传主形象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所有文体)例如: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不朽的贝多芬》)原文:“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答:(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细节描写的作用?其他人物对塑造传主的作用(侧面描写)(1)如果这个人物和传主性格相反,则对传主是对比或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传主的高贵品质。如:茅盾的文段中,“两部鼓吹”对传主的对比作用。如《星斗其人》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答:反衬(对比)手法。与林纾论战,将林的刻毒和蔡的平情论理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的放言贬损与蔡的未尝作气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玄同的率真质疑与蔡的“舒言缓语”对比。(2)如果这个人物和传主的性格相似或相同,则对传主是类比或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传主的高贵品质。如《为富不忘报桑梓》第3题,文章后半部分反复写陈嘉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类比,突出传主形象;突出海外华人爱国精神的传承;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其他人物对塑造传主的作用(侧面描写)综合例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2、作者在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两部鼓吹”,有何用意?

(与传主有关的内容,环境、事件、细节等)答案(1)说明茅盾的写作条件差,不得不在“两部鼓吹”的特殊环境中爬格子。(2)表现茅盾诙谐幽默的性格特点,茅盾想起了唐朝的坐部妓和立部妓,因而戏称之为“两部鼓吹”。说明茅盾敢怒敢骂的性格。平时忍着性子不声响,一发火,倒蛮灵光。(3)把纵谈赌经、匀换新闻、杂以诟谇之人与勤奋耕作的茅盾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茅盾的不一般。综合例题《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2、作者在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引用的作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如:《冯友兰二三事》3、文章第2段写何思敬对冯友兰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答:①写何思敬的成就与地位,对写冯友兰起到烘托作用;②通过何思敬对冯友兰的肯定,突出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界的旗帜地位;

③何思敬被免职,说明了当时左倾风气之盛,为后文冯友兰成为“反面教员”作铺垫。《不朽的贝多芬》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答: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引用的作用解答探究题,应注意:

不要凭空乱说,既要拓展得开,又不能完全离开文本;探究的观点必须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格式: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结合文本恰当分析

+联系现实略作拓展一般技巧:观点+理由(内引外联,总分总)理由要分点阐述解答探究题,应注意:一般技巧:观点+理由(内引外联,总分总)题型分类:1、概括分析类

《詹天佑》4、作为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身上体现出哪些优秀品质?请就其中一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答:勤奋好学,打下基础;满腔热血,报效祖国;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深入调研,科学创新。以其中一条为中心,或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或结合社会实际,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题型分类:2、观点选择类(观点选一性)《初掌浙大》4、有人认为竺可桢应该继续搞科学研究,有人认为他应试做浙大校长,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由。答:观点一:应该继续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是他追求的理想(2)在气象学研究方面他已有成绩,若继续研究会有更大成就。观点二:应该做浙大校长。(1)这是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2)办好浙大,推进文化建设,同样意义重大。

《“国学骑士”辜鸿铭》4、辜鸿铭认为“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贾芝:飞鸣的播谷鸟》4、面对前往布拉格工作,还是继续搞“民研会”的两难选择,最终贾芝还是选择了后者。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2、观点选择类(观点选一性)3、观点揭示类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4、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大学,最重要的不是硬件的建设,而是有优良的师资队伍。(1)梅贻琦在他的任内,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奠定了清华一流大学的基础。(2)但是我们看现在,很多大学一味地搞校舍的扩建,硬件的投入。(3)没有一支响当当的名师队伍,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大学的将来。3、观点揭示类4、话题选择类(观点选一性)《青少年时代的比尔·盖茨》4、盖茨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对“兴趣”“实践”“专注”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观点一】兴趣能激发人的潜能,使其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废寝忘食,取得成功。①只要一有时间,盖茨便去操作学校那台终端机,几乎废寝忘食,十三岁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②不能再使用学校的终端机,盖茨和同学四处奔走,找到使用计算机的机会;③在帮CCC公司抓臭虫时,几乎每天彻夜研究各种电脑软件,如鱼得水;④帮TRW公司抓臭虫,虽然工作艰难,工资低,但盖茨欣然接受,电脑技术得到了提高。⑤进入哈佛读书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