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53页—54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相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仿照实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建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胜利的欢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相识,这为顺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肯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洁明白,深化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简单发觉,而且便于绽开直观的操作试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须要老师赐予设疑诱导,深化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学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说学法
合作沟通法自主探究法视察发觉法动手操作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1.首先复习两个概念,一是面积,二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区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学问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领悟方法
2.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沟通。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方法测量出它的面积。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沟通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长×宽。我会确定这一猜想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依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图1:3行2列,图2:2行5列,图3:4行3列),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最终说一说,我以例题1为例设疑诱导,找同学说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断的提问: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几行?(同时协作课件的演示)接着提问:这个长方形每行摆5个正方形,摆了3行,一共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5、3、15是长方形的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每行摆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摆的行数是宽,小正方形的个数(即长方形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也就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利用迁移,探究学问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觉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接着让学生沟通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最终让小组沟通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四)应用学问,解决问题
1.竞赛能手
2.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白,基本概况的本节课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2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学问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亲密联系。相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足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视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觉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学问。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驾驭新学问有较大的帮助。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比较零碎,所以老师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帮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学问,以便他们理解和驾驭。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觉,并组织同学沟通不同的方法,在沟通中比较,在沟通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老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教学时要帮助同学留意两点: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3
敬重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日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页的《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
说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驾驭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实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驾驭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说学情: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简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1: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移动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4
说课内容: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森林旅游》。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巩固和运用小数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2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仔细倾听,独立思索,敢于质疑,擅长评价,友好合作的学习看法和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巩固本单元所学学问,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森林旅游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相识了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学习为学生供应了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学问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阅历较多,因此,很适合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嬉戏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通过创设调皮笑笑要去旅游的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森林旅游”
2讲授新知:主要分为旅游前的打算和旅游中食品购物及旅游结束时购买纪念品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数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旅游打算这一部分内通过创设蓝猫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沟通自己都想买些什么东西并且计算出价格,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在森林食品店这一环节内的模拟情境,这样更简单激发学生参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嬉戏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扮顾客,担当提出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售货员担当问题的任务。为了增加嬉戏的挑战性和嬉戏性,我还设计了肯定的平分规则,在规定时间内积分最高者为“优秀售货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二人也随着对换角色。这个嬉戏激励学生仔细倾听,独立思索,敢于质疑,擅长评价,追求完善,友好合作地学习看法和学习品质。
课外延长: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并记录下来与同伴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反思小结:请学生谈收获,意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起先,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能为学习面积的计算打好基础,更是为小学阶段几何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育学生视察、操作、概括实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驾驭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驾驭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详细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供应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意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干脆阅历。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须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快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态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嬉戏引入,初步感知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第一个环节,先设计一个填色竞赛:将全班分成两组,第一组涂这张大纸,其次组涂这张小纸,在规定时间里,哪组最先完成,就能取得成功。嬉戏结束后,第一组的同学肯定会怀疑这个嬉戏的公允性。
师问:为什么?
学生说明缘由:因为两组竞赛用的纸张大小不一样,谁要涂的纸面越小,谁在嬉戏中就越简单取得成功。
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的爱好,而学生相关“物体表面”的阅历也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详细到抽象,引出对“物体表面”的探讨。学生在视察比较中,也初步感知了面的大小,为下面学习面积的概念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其次个环节,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感知,才能加深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敏捷运用。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等等,让学生指出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让学生说说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时,都有些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了表面,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进一步相识面积。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在教学封闭图形相识面积时,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想方法、或小组探讨找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然后依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视察、重叠等数学方法,最终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相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课件出示了一个不封闭的图形。师问:假如要给它涂色,会出现什么状况?这个图形的大小我们能确定吗?学生
通过细致视察课件,便能发觉,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能确定的,进而明确“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小结:引导学生将面积的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态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在比较中产生了分歧,有些同学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大,有些学生认为其次个图形面积大,还有些同学想到把这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是结果发觉都无法很精确地比较出来。师问: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精确比较出两者的大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借助几种测量工具(出示学具袋)。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中,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
学生会发觉:长方形长宽不同,不便利;圆片有缝隙,不精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因此,归纳得出: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测量面积最合适。
5.相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对于学生“听过了会遗忘,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须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采纳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展示汇报结果。
(2)拿一拿:让学生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检查学生拿出的是否正确。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4)试一试:这张1平方米的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充分得感知到了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驾驭状况,课件出示课本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后,出示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
师问: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化,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长
今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全课小结时我采纳总结式,并将总结的任务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回顾所学学问的同时,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相识,并能在他们的理解上加以延长。
五、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书与讲解同步进行,层次分明。通过板书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加速概念的形成。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板书力求简洁明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驾驭正确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6
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化课程人教板三年级第六册其次单元(口算除法)
本册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驾驭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学习口算除法是为今后学习笔算除法打基础的。
依据本册教材的学问点与技能的要求,我先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前的背景,我先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入手,先让学生难看主题图,从整体入手,使学生了解主题图的要求,再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依据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看法价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是技能目标。先让学生依据信息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先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二是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用分小棒的过程说自己想法,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驾驭口算的方法。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说计算过程和分小棒的过程,体验口算除法的过程,从而达到计算的精确性与敏捷性,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驾驭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顺当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口算过程的同时又用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验操作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创设情景,为学生供应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
其次流程是探究新知。
第三流程是巩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应用。
在第一流程创设情景中,我用课件出示情景图,三个猴子分桃子,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其次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和第(3)个问题。
在其次流程探究新知中,让学生看书中的小挚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沟通学习,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
在第三流程巩固新知中,我给学生出示口算提,让学生娴熟地计算,进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驾驭。
在第四流程深化应用中,编排很多闯关练习题,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强了学生口算除法的计算技巧,为今后的笔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实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驾驭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娴熟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驾驭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依次和其次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
依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以下教学方法。
1、采纳练习法和探讨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学问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刚好确定自己的成果,培育学生的自信实力。
2、采纳尝试教学法,运用学问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实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好玩、有效。
4、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
5、通过板演、探讨、动脑、动口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6、通过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细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定标
1、笔算下面各题
24×378×857×763×5
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齐读一遍
(四)导学达标:
1、出示主题图和例1
(1)分析:让学生视察图和例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板书:24×12
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求12个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说明:24乘2我们已会算,24乘12我们还没有学过,这是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以12转化成我们这过的学问呢?4人为一小组探讨。
(2)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板书: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种笔算
老师:刚才我们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3)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笔算时,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笔算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先用其次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其次个因数十位数上的1去乘24得24,其次步积的末位4要和十位对齐,因为1个十乘4得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板书:
24
×12
——
48……….24×2的积
240………24×10的积
——
288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为了便利,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请一位同学复述计算的过程。
(4)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②笔算中乘了几步,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样?(乘了两步,因为其次个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步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
总结,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而且不须要进位的,那么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用其次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再用其次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一个数,其次步要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个位数上的0省略不写,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化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92~93页的内容。几分之一这局部内容是分数学问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是在同学驾驭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来相识分数的。分数和整数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以和计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相识分数是同学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同学学好这局部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作铺垫。相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笼统的内容,同学起先驾驭分数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同学状况分析
小同学从相识整数发展到相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同学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发生是从等分某个不行分的单位起先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阅历,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目标
《课程规范》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洁的分数。依据教材地位、课程规范的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结合视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和同伴沟通数学考虑的结果,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同学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须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和爱好。
教学重点:初步相识分数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9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相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驾驭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干脆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学问。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须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详细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验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实现相识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①结合“买文具”的详细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②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
③培育学生视察,思索以及与同伴沟通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①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详细相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五、设计理念:
因为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体现以下几点:
1、注意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状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动身,紧密结合“笑笑买文具”这一详细情境,使学生主动主动的参加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实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相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写法”等学问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学中小数的相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究,力求在学生自我视察,自主思索,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完成,老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意层次性和思索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育学生的思索实力,让学生在思索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使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视察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
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揭示课题:相识小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走近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灾避险》课件
- 财务部述职报告范文
- 亳州商铺调研报告范文
- 价值链整合平台模式规划(分享)
- 销售合同下载
- 七下语文23课知识课件
- 课件教学结尾
- 2024年度版全新工程款支付三方协议3篇
- 三年级下册教学课件下载
- 扳手课件教学课件
- 1茶叶生物化学-第一章-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课件
- 【医疗】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课件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专业)基层基地建设汇报课件
- 私人财富配置和传承的法律智慧课件
- 软件工程系统设计报告书
- 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范本6篇)
- 大学《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简答题、论述题合集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6.可能性-苏教版(共14张PPT)
-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
- 制药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194个)
-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