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西告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B向右运动,所以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左C.A受到两个摩擦力作用D.由于不知A与水平桌面之间是否光滑,所以无法判断A与水平桌面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参考答案:BC解:A、以B为研究对象,B随A一起匀速运动,合力为零,B不受摩擦力,否则B受力不平衡,不会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以C为研究对象,水平受到拉力F与静摩擦力,两力平衡,则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左.故B正确.

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地面对A摩擦力水平向右;A相对于C有向左运动的趋势,C对A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对A没有摩擦力,则A受到两个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合力为零,可知地面对A摩擦力与拉力平衡.故D错误.

故选B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B.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C.笛卡尔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参考答案:AD3.(2014秋?苍南县校级期中)2011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人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mC.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5m/s参考答案:B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B、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故B正确;C、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B错误;D、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v=,故D错误;故选:B4.如右图所示,a是静止在地球赤道地面上的一个物体,b是与赤道共面的地球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对于a物体和b、c两颗卫星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体运动的周期小于b卫星运动的周期

B.b卫星运动受到的万有引力一定大于c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

C.a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小于c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D.b卫星减速后可进入c卫星轨道参考答案:C5.(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列相向传播的振幅、波长都相同的简谐横波(脉冲波),当它们相遇后,下列图像中可能存在的是参考答案:BD当左列波的波峰和右列波的波谷相遇时,叠加后的图象为B;当两列波的波峰相遇时,叠加后的图象为D;而A和C是不可能出现的。故选B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单位:m),式中。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的初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则当小环运动到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处。参考答案:答案:5,解析:小环在金属杆上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取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将和分别代入曲线方程,求得此时环的纵坐标位置,,,将数据你入上式得。当小环在运动到最远位置时,小环的速度等于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而,所以有,所以有。7.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D端(O端固定),当D端达到E处时,.然后保持A的读数不变,角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变小时,要使D端仍在E处,则角

_________(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B弹簧秤的拉力大小

。(选填:增大、保持不变或减小).参考答案:8.在“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A,用滴管测得N滴这种油酸酒精的总体积为V,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每小格边长为a的透明方格纸放在玻璃板上,测得油膜占有的方格个数为x。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是:d=

。参考答案:9.如图所示: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Pl、P2、P3、P4四枚大头针时,P3、P4恰可挡住Pl、P2所成的像,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__________。有一同学把大头针插在、位置时,在MN的下方向上观察,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全反射10.现要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刻度尺、天平、砝码、钩码若干。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①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②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③用刻度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

。④用刻度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⑤在小车中加钩码,用天平测出此时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m,同时改变h,使m与h的乘积不变。测出小车从A1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所需的时间t。请说出总质量与高度的乘积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多次测量m和t,以m为横坐标,以

(填t或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____________线,则可验证“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这一规律。参考答案:③

④;⑤为了使各次测量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⑥t;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11.小楠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1)C点相对应刻度尺的读数为

cm;(2)打E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E=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3.00;(2)0.24;(3)0.40.【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刻度尺示数;由△x=at2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求解B点对应的速度.【解答】解:(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由图可知,C、D、E、F四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3.00cm、4.90cm、7.00cm、9.60cm,(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E==≈0.24m/s(3)由△x=at2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0.40m/s2.故答案为:(1)3.00;(2)0.24;(3)0.40.12.如图所示为使用筷子的一种姿势。筷子2夹住不动,筷子1(不计重力)以拇指压住O处为轴,依靠食指和中指施加力而转动。为了使筷子1给A处食物施加恒定压力F1,食指和中指对筷子B点要施加F2的压力。则根据图中尺寸,可估算F1∶F2=----____________,若保持如图姿势不变,筷子足够长,则手握筷子位置越靠右,F2_____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4;越大13.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与球B之间用轻绳相连,球B与球C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弹簧的质量均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B间的绳突然剪断,线刚剪断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C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参考答案:,0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如图所示,在滑雪运动中一滑雪运动员,从倾角θ为37°的斜坡顶端平台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垂直于平台边飞出平台,从飞出到落至斜坡上的时间为1.5s,斜坡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若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1)运动员在斜坡上的落点到斜坡顶点(即飞出点)间的距离;(2)运动员从斜坡顶端水平飞出时的初速度v0大小.参考答案:18.75m

试题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落的高度,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落点和斜坡顶点间的距离。(2)根据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初速度的大小。(1)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为:则落点与斜坡顶点间的距离为:(2)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数学公式进行求解,并且要知道斜面的倾角是与位移有关,还是与速度有关。15.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气缸上端开口,气缸壁内有卡口a和b,a、b间距为h,a距缸底的高度为H;活塞只能在a、b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活塞质量为m,面积为S,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他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0,温度均为T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气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处。求此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参考答案:试题分析:由于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可以利用活塞处于平衡状态,求封闭气体的压强,然后找到不同状态下气体参量,计算温度或者体积。开始时活塞位于a处,加热后,汽缸中的气体先经历等容过程,直至活塞开始运动。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T1,压强为p1,根据查理定律有①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②联立①②式可得③此后,汽缸中的气体经历等压过程,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处,设此时汽缸中气体的温度为T2;活塞位于a处和b处时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④式中V1=SH⑤V2=S(H+h)⑥联立③④⑤⑥式解得⑦从开始加热到活塞到达b处的过程中,汽缸中的气体对外做的功为⑧故本题答案是: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状态下的气体参量,再利用气态方程求解即可。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如图所示,气缸放置在水平平台上,活塞质量为10kg,横截面积50cm2,厚度不计.当温度为27℃时,活塞封闭的气柱长10cm,若将气缸倒过来放置时,活塞下方的空气能通过平台上的缺口与大气相通.g取10m/s2,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①将气缸倒过来放置,若温度上升到127℃,此时气柱的长度为20cm,求大气压强.②分析说明上述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参考答案::解:①气缸正立时,气体压强:p1=p0+,气缸倒立时,气体压强:p2=p0﹣,气体温度:T1=273+27=300K,T2=273+127=400K,气体体积:V1=10×50=500cm3,V2=20×50=1000cm3,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解得:p0=1×105Pa;②在整个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0,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加,△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Q=△U﹣W>0,则气体要吸收热量;答:①将气缸倒过来放置,若温度上升到127℃,此时气柱的长度为20cm,大气压强为1×105Pa.②上述过程气体是吸热.17.如图所示,两根光滑水平导轨与一个倾角为的金属框架abcd连接(连接处呈圆弧形)。磁感应强度B跟框架面垂直,框架边ab、cd长均为L,电阻均为2R,框架其余部分电阻不计。有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平行于ab放置,让它以初速度v0冲上框架,在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框架边ab发出的热量为Q.试求:(1)金属棒MN刚冲上框架时ab部分的发热功率。(2)金属棒MN上升的最大高度。(3)金属棒MN到达最高点后,在外力作用下匀加速滑到框架边ab处且速度也为v0,则外力随时间的关系式,并讨论外力的方向。参考答案:(1)

总电阻

(1分)

(1分)

(1分)

(1分)(2)ab棒发热为Q,则cd棒也为Q,MN棒为2Q,根据能量守恒有:

(2分)

(2分)(3)ab棒在外力F(设向下为正方向)的作用下匀加速度运动,则加速度为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分);

(1分)

(1分)

讨论:①当,F的方向沿框架向上。(1分)②当,F的方向沿框架向下。(1分)18.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斜滑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起点A距水面的高度H=7.0m,BC长d=2.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h=1.0m.一质量m=50kg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运动员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0,(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