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二练习: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含解析_第1页
新教材人教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二练习: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含解析_第2页
新教材人教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二练习: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含解析_第3页
新教材人教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二练习: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含解析_第4页
新教材人教地理新素养导学必修二练习: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二人口迁移(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2.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3.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解析】1选C,2选D,3选A。第1题,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惠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大,经济收入也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迁入。第2题,近年来,受叙利亚战争影响,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以躲避战争的影响。第3题,美国的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许多美国老年人退休以后,为了追求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纷纷朝西部、南部等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迁移。(2019·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4~6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4.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5.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6.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解析】4选B,5选C,6选A。第4题,结合图中箭头的指向及数字大小,可知南部地区人口净流入最多(210万人),东北部、中西部、西部地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其数量分别为135万、45万、30万。第5题,2010年相比1995年人口数量在增长;对比2010年与1995年本土人口流动图,即可发现净流入的地区增加,比如西部地区;但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中西部并没有明显的大量人口流入。第6题,对比两图人口迁移的方向,都是向南部迁移的最多,说明经济是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二、非选择题(共40分)7.(2019·扬州高一检测)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8.(2019·济宁高一检测)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欧洲团聚。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 B.房价C.空间距离 D.教育资源10.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A.北京 B.上海 C.广东 D.安徽11.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9选B,10选C,11选A。第9题,经济越发达地区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水平越高、教育资源越丰富,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且空间距离越近越有利于促成人口就近迁往城市。房价对迁入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小。第10题,由图示分析可知,广东人口迁入规模大,且比京、津、沪工资水平低,故未来随着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优势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第11题,图示信息显示西藏迁入人口规模较大,且工资水平较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人口迁入;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也是吸引部分人口迁入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共15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材料一巴西简图与卡塔尔所在区域简图。材料二2014年卡塔尔全国人口约为227万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8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人,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人。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可能会减少到约5200万人。(1)说明卡塔尔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2)简述俄罗斯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3)分析巴西人口集中于B、C区域而A区域人口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因而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的迁入,人口机械增长较快。第(2)题,俄罗斯人口减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重,从而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接纳移民、鼓励生育是缓解人口减少问题的重要措施。第(3)题,结合巴西不同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