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特点课件_第1页
律诗的特点课件_第2页
律诗的特点课件_第3页
律诗的特点课件_第4页
律诗的特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律诗的特点律诗的特点1律诗的形成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形成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沈约等讲究2律诗的分类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的分类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3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4七律类型一

粘失粘⊙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七律类型一

粘失粘客至杜甫5七律类型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七律类型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6七律类型三⊙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咏怀古迹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律类型三咏怀古迹杜甫7七律类型四⊙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七律类型四登高杜甫8律诗对偶的特点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两句一偶。律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对仗也叫对偶。律诗的句子要求两两成偶,成偶的两个句子叫一个偶句,偶句的两个句子除了平仄对仗外,用词(就是意思)也要对仗。律诗的所有偶句都可以形成对仗,当然也可以使部分偶句不对仗。律诗对偶的特点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9对仗的方法词的分类是形成对仗的基础,所以写律诗的人必须对汉语字词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写律诗就困难了。从律诗的角度看,词有两种分法。一是按词的性质分为: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虚词、副词、连绵词等,词性相同才可以相对,词性不同不能相对。二是按词义分类:如时间、空间、地理、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物体、物品、物种、方位、颜色等,词义类属相同或相近才能相对,否则不能相对。对仗的方法101、工对。凡同性、同类的词相对,就叫工对。工对以语义相反、不重复最为妙绝。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1、工对。凡同性、同类的词相对,就叫工对。工对以语义相反、不11宽对。不像工对那么谨严,甚至宽对到了放纵的程度,似是而不是,却又很和谐。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宽对。不像工对那么谨严,甚至宽对到了放纵的程度,似是而不是,123、邻对。即意思邻近的类别词相对,叫邻对。如时间对空间、颜色对方位、地理对地点、地点对空间、人物对物品等,这种对仗方法丰富了律诗的对仗技巧,增加了律诗对仗的灵活性。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3、邻对。即意思邻近的类别词相对,叫邻对。如时间对空间、颜色134、借对。即甲义与乙义相对时,似是而非,表面看意思上不对却在形式上对的很严谨,如: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曲江)此诗第三四句“寻常”和“七十”就是借对,乍一看“寻常”和“七十”毫无关系,“七十”是数量词,“寻常”是时间副词,可是“寻常”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在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么一来,“寻常”又是数量词了,那么你说“寻常”和“七十”对上没对上?4、借对。即甲义与乙义相对时,似是而非,表面看意思上不对却在14流水对。就是一句话分两半说,缺了上句下句不通,缺了下句上句不顺,这样的两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