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厅讲座-社区矫正资料课件_第1页
司法厅讲座-社区矫正资料课件_第2页
司法厅讲座-社区矫正资料课件_第3页
司法厅讲座-社区矫正资料课件_第4页
司法厅讲座-社区矫正资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基础社区矫正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任文启副教授甘肃政法学院

法律基础社区矫正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任文启副教授1本讲内容一、社区矫正的基本内涵二、社区矫正在国外的历史演变三、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四、目前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方向本讲内容一、社区矫正的基本内涵2一、社区矫正的基本内涵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一、社区矫正的基本内涵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3对社区矫正概念的完善

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受刑人)依法实施惩罚、提供矫正与服务项目,以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刑罚执行或刑事执法活动。修改理由:增加刑罚惩罚功能的内容以“提供矫正与服务项目”代替“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用“社区服刑人员”代替“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对其他文字表述方面的完善对社区矫正概念的完善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受刑人)依法实41.矫正对象是罪犯;2.作为一种监禁刑罚的替代制度,非监禁性是其基本特征;3.是一种实践性的制度,与一国一地区犯罪形式、司法资源总量、法治水平高低、以及刑事政策取向、刑罚执行目的的定位等密切相关;4.不是独立刑种,是一种以非监禁为特色的刑罚执行方式;5.兼具惩罚和矫正两项功能,矫正教育是其核心功能。1.矫正对象是罪犯;5社区矫正的对象是刑事犯罪人。刑事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对象是刑事犯罪人。刑事犯罪人6社区矫正的期限是刑事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期间。法院审理社区矫正的期限是刑事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期间。法7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进行惩罚与矫正的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进行惩罚与矫正的刑罚执行活动。

8二、社区矫正在国外的历史演变(一)刑罚学说的进步与社区矫正(二)刑罚执行制度的演进与社区矫正(三)社会发展建设与社区矫正二、社区矫正在国外的历史演变(一)刑罚学说的进步与社区矫正9(一)刑罚学说进步与社区矫正1.刑罚人道精神第一,尊重和保护犯罪人的人格;第二,禁止把人当作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第三,禁止使用残酷而不人道的,即蔑视人权的刑罚手段对犯罪人处以刑罚制裁,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其予以教育或矫正,使其复归社会。(一)刑罚学说进步与社区矫正1.刑罚人道精神102.行刑社会化思想指在行刑过程中增强监狱与社会互动的现象,其主要内容是指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刑事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而应慎用监禁刑,尽可能对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使其在社会上得到教育改造。针对监禁刑的交叉感染、回归社会难等弊端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些弊端,便于犯罪人回归社会。依据是教育刑理念而非报应刑理念,最终目标在于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不等于完全废止监禁刑,对于那些罪行较重有必要监禁的罪犯还是要适用监禁刑,但在执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多接触社会,并使社会最大限度参与罪犯矫正事业。2.行刑社会化思想113.刑罚效益原则随着法学领域逐渐引入经济分析的方法,在刑法学中产生刑罚效益原则,亦称刑罚经济性原则,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力求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最大社会效益,以不执行、减少执行以及不实际执行刑罚来达到刑罚执行的效果,寻求刑罚执行的多效益”。其核心是用最少的刑罚成本获得最大的刑罚效果。3.刑罚效益原则124.再社会化理念再社会化是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对罪犯的教育矫正属于强制再社会化的过程,即对背离当时社会规范的人,通过特别机构在强制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强迫教化。监禁刑与再社会化理念的矛盾集中体现在所谓的“监狱化”现象中,指罪犯对监狱文化的学习与内化的过程。其中罪犯对监狱亚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是罪犯监狱化的核心内容。监狱化是一个“反社会化”的过程;监狱化是一个去个性化过程;监狱化是一个犯罪化的过程;监狱化还是一个烙印化的过程。“自由刑无疑是人类社会对罪犯的一种驱逐,它将罪犯驱逐于比普通社会条件更为糟糕的地方,而罪犯则必须由这种更为糟糕的地方重新回到社会上来,因而可以说这是一种奇怪而无益的驱逐”社区矫正的人物包括在罪犯和社区之间建立或重新建立牢固的联系,使罪犯归入或重新归入社会生活中去,恢复家庭关系,获得职业的教育。4.再社会化理念13(二)发达国家刑罚适用和执行模式三个阶段

1.以死刑、肉刑等身体刑为主的阶段2.以监禁刑为主的阶段3.以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为主的阶段目前,在国际力量的推动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扩大非监禁刑(社区矫正)的适用,推进刑罚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共识,并付诸于行动。(二)发达国家刑罚适用和执行模式三个阶段

1.以死刑、肉刑等14肉刑肉刑15绞刑一种死刑执行方式——电椅绞刑一种死刑执行方式——电椅16酷刑鞭刑酷刑鞭刑17残酷的死刑残酷的死刑18肉刑体罚肉刑体罚19死刑死刑20劳役劳21(三)社会发展建设与社区矫正1.社区矫正的社会结构基础——市民社会发育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明确区分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认为市民社会就是人们在市场的经济交往中因相互的需要关系而形成的所谓“需要的体系”,以及这一需要体系的保障机制。刑罚权和刑事司法权从国家手中分出一部分给社会,使刑法运行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本位过渡。(三)社会发展建设与社区矫正1.社区矫正的社会结构基础——市222.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公民司法参与公民司法参与是民主的应有之义公民司法参与是法律从“自治型法”迈向“回应型法”的体现公民司法参与是市民社会发展的结果3.社区矫正的社会心理基础——社会宽容精神4.社区矫正的社会组织基础——社区发展建设2.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公民司法参与23社区矫正显现的优势(一)有利于服刑人员保持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再社会化和便利其更好回归社会;(二)有利于避免监狱的负面影响;(三)有利于降低刑罚成本;(四)对量刑偏重判决的部分缓解,刑罚执行更加人道化、人性化;社区矫正显现的优势24三、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发展进程1.历史上的传统2.地方探索阶段(2000~2003.7)3.全国试点阶段(2003.7~2009.9)4.全国试行阶段(2009.9~2011.2)5.法律确认阶段(2011.2~至今)三、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发展进程1.历史上的传统251.历史上的传统从历史来看:我国的刑罚适用和执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肉刑、死刑、流放刑为主阶段;——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易)、刖(月)、宫、大辟。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隋唐之后通行。以监禁刑为主的阶段。晚清以来。1.历史上的传统26笞与杖笞与杖27徒与流徒与流28砍头——最普遍的死刑车裂(春秋战国)各种死刑砍头——最普遍的死刑29

具五刑——剥皮实草凌迟——千刀万剐最残忍的死刑

301910年,《大清新刑律》中就对缓刑和假释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则在秦代或之前就有类似制度存在进入近代,世界化的进程促使中国的法律制度及行刑方式与其他国家趋同化。1910年,《大清新刑律》中就对缓刑和假释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31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对罪犯适用缓刑和假释的比例达到全部被判处刑罚者的70%以上,形成了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适用和执行模式。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世界上主要32发达国家适用缓刑和假释比例加拿大为79.76%澳大利亚为77.48%新加坡76.15%法国72.63%韩国45.90%俄罗斯44.48%日本60%接受社区矫正措施。发达国家适用缓刑和假释比例33CorrectionalPopulationsinU.S.

美国矫正人口(750万)(2006年)CorrectionalPopulationsinU.342.地方探索阶段(2000~2003.7)上海走在中国社区矫正探索的前面,2002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法委员会牵头协调,由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并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治工作试点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社区矫治“的概念对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进行了改革推动了刑罚执行工作的效率对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2.地方探索阶段(2000~2003.7)353.全国试点阶段(2003.7~2009.9)2003.7.10,两院两部发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2003.9.1,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协调会在京召开,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6省开始初步试点工作2004.5.9,司法部印发《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2005.1.20,两高两部发布《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重庆共12个省作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属于落后试点地区3.全国试点阶段(2003.7~2009.9)364.全国试行阶段(2009.9~2011.2)2009.9.2,两高两部发布《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全国试行。将社区矫正的内容归纳为三方面: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5.法律确认阶段(2011.2~至今)2011.2.25,通过《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2012.1.10,两高两部下发关于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施行。4.全国试行阶段(2009.9~2011.2)37四、目前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国家立法(社区矫正的配套立法)2.经费保障(配套经费与资源支持)3.队伍建设(人员、编制、属性)4.制度完善(规范操作流程、专业化、职业化)四、目前中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国家立法(社38甘肃省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1.公检法司的权利义务边界的界定看似清楚,实则模糊。2.司法机关在审前调查评估中的作用和权力。3.矫正小组和矫正方案的专业化落实。4.编制和经费的问题。5.信息平台的建立。6.未成年人矫正工作的问题。7.未突出甘肃省地处西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