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_第1页
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_第2页
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_第3页
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_第4页
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书吏与差役

州和区政府官员和服务人员(统称为官僚、服务人员和服务人员)是清代地方政府官员。县法官和市长必须依靠他们的公务文件进行谈判。有一句谚语叫“与员工一起工作”。“天下者州县之积也,治乱兴衰悉系乎此。”清代四川巴县(含重庆),是重庆府川东道首县,三江总汇,纵横二百余里。光绪十七年重庆辟为商埠,中外杂居,政务纷纭,素称繁剧。其书差人数之多甲于全川,积弊之深名列前茅。四川总督岑春煊在历数川东书差之害后说:“一路之疾苦如此,则全省可知;历任巴县多能吏,而积重难返犹如此,则庸下者又可知也。”本文拟依据巴县档案,对清代的书差制度做一考察。一文明、清书、小书、典吏雍正元年,降谕限定书吏只能“缮写文书,收贮档案”,不许干预政务。这符合道府以上衙门书吏实际,而州县衙门书吏则不尽然。巴县衙门分房办工,共设吏、仓、户、礼、盐、兵、刑、工、承发、柬十房。房内办事人员称为书吏,又叫房书、书办(在柬房办公者叫号书)。各房书吏依本房职掌办公,公事分应差与办案两大类,差务无费可取或取费不多,办案则可照章收费,因此应差与办案必须搭配,有差才有案(书吏如此,差役亦如此)。吏房书吏:差务方面,办理该县正佐各官到任和交代文书,官员俸廉和差役工食银两奏销文书,捐案与考绩月报、年终简明表。办案方面,承办有关诰封、官衔、印信、科目、捐照等词讼案件。仓房书吏:差务方面,检查仓谷,赈粜饥荒,起草缮校有关文书(如移交、盘查、报销以及札委或辞退斥革仓正)。办案方面,承办谷米词讼案件。户房书吏:差务方面,经理地丁、津贴、捐输、田房税契、租股银钱、孤贫口粮,调查户口,编联保甲,更换监、保、里正,起草缮校上述各项文书以及晴雨、物价月报。办案方面,承办田房买卖租佃与粮税案件。礼房书吏:差务方面,经理春秋祭典、祠祀、庙宇、学务、育婴、善堂、牙行、当课、迎官接诏,封开印信,起草缮校上述各项文书。办案方面,承办祠祀、庙宇、家产、债帐、婚姻、杂货、药材案件。盐房书吏:承办盐茶事宜以及有关盐茶文书和词讼案件。兵房书吏:差务方面,经理驿站、夫马、铺司、红船等项事宜以及有关上述各项文件.词讼方面,承办上述各项案件。刑房书吏:差务方面,办理人犯、洋务、烟赌、商号过道银两等项事宜以及上述各项文书。词讼方面,承办命、盗、抢、奸、娼、匪、飞走、凶伤各案。工房书吏:差务方面,办理度量衡、劝工、农政、矿务、蚕桑、京铜、京铅.银币、铜币、制钱、硝磺、糖业、棉业、城垣、地理等项事宜及其有关上述各项文书,牙帖与礼房各分一半征课。词讼方面,承办坟、埝、炭、木及工造、铜铅、硝磺、铸贩私钱等案件,以及会房、庙房、铺房、栈房等逐搬、佃迁、押租案件。承发房书吏:接收衙门内外各种文件并向各房分发,上下往来公文卷宗汇总出入皆由此房办理。柬房(书柬房)号书:差务方面要伺候知县,向城内县、府、道各衙门递送文书,词讼方面还要出售条禀,接收呈词挂号登记。除柬房和承发房外,八房承办词讼案件,主要是起草缮写传唤案内人员的签票,堂讯时值堂录供,收管赃物赃钱及应缴钱物。同房书吏实行分工。以文书档案工作为例,“各房公牍各有专司”。如吏房书吏,有的“总理命盗上行详参各稿件”,有的经办“命盗上行自理词讼及各房月报”,有的经管存放档案的稿柜,有的管理存放钱物的经柜,有的值堂录供,“分办公件,历久无紊。”书吏之中又分典吏、经书、清书和小书。典吏亦名吏书,是一房之首,督率房众办公,掌管一切银钱器物(柬房不设典吏)。典吏由知县招募,布政使司发给执照。充任典吏的条件是“载粮民籍,身家清白,并无重役过犯违碍等弊”,还要“心地明白,文理通顺”。任期五年,期满出缺出房,将各案卷宗银钱器物移交新吏接管。如果新吏未参,则交与前三名经书暂管,再由经书移交新吏。典吏移交完毕,禀请知县申报布政司,如逢试期即赴成都总督衙门考试,获取做官的资格。经书又叫经承,由典吏或房内经书保举,知县批准录用,是“幼读未成,弃儒从公”的读书之人,承担起草文件、值堂录供、保管档案钱物及其他差务。经书排有名次,谁前谁后以工作好坏而定。典吏遗缺一般由名次在前的经书顶补。清书和小书都是典吏、经书招收的学徒,抄写校对,学习办理文案.历役年久,可以承充经书。各房书吏人数不等,盐、柬房最少,户房、刑房最多。清代衙门标榜清、慎、勤,除柬房、盐房外,八房书吏各按清、慎、勤三字分班,轮流办公,一班一年办公时间只有四个月。巴县衙门差役,分为门役、皂隶、快役、轿伞夫、仵作、民壮、禁卒、更夫、捕役和盐役。皂隶(皂役、皂班):知县坐堂,皂隶手执刑杖站堂;知县出巡,皂隶手执刑杖开道,乃出入壮威之设。快役(快班):主要差务是催收地丁条粮契税,故又叫粮快、粮班。巴县分西城、居义、怀石、江北四里(乾隆二十三年江北拨归理民府),快役按四里(后改为三里)分工,嘉庆年间,每里快役又分为左右两班,每班再分单、双月轮班,共三里六班十二轮,所以巴县快役又叫三里六班。办案方面,除刑房外,其它各房办理的案件均归快役持票传唤:在乡村者,由各里快役承办;在城内者,三里六班各当值十日,轮流承办。捕役(捕班):差务方面,以捕盗缉凶为主.办案方面,刑房承办的案子由捕班持票传唤,有些案子与快班合办。盐役:设立于光绪朝,盐房承办的案子拨归盐役持票传唤。仵作:检验命案尸身和斗殴凶伤。禁卒:看守监狱犯人,押送犯人赴堂受审。民壮(壮丁、壮班):护卫官员出入,守护城池、仓库、监狱。每十名中弓箭手四名,鸟枪手四名、长枪手二名。分左右两班。快、捕、盐役与民壮各分领役、总役、散役和小差等名目。领役是众役之首,总役督率散役,散役督率小差。快班三里领役,依照总役名次由首名充任。捕班领役由各总役公举,以“历役年久,办事勤慎,老成达练”为条件。投充散役者要写投充状,领役出具保结状,禀请知县录用。小差由散役举充。书吏差役的各种分工,由他们自行公议,禀请立案,不得混争夺办。遇有争执,在衙神祠集众剖断,如仍不服,禀请知县裁决。书吏在衙门里办公,领役和总役也在衙门里听候差遣,散役和小差分乡坐场,遍布渝城坊厢和乡村里甲(知县点名时才回衙应卯),形成清朝政府统治城乡的天罗地网。二基础本出也有一种差役清朝定例,各房只设典吏。巴县额定典吏十五名,吏、仓、盐、工、承发房各一名,刑房、礼房各二名,户房、兵房各三名。咸丰六年兵房典吏减至两名,光绪十七年减至一名。因公务冗繁,不敷指使,才招募经书。由于“违例”,经书虽入卯册,可申报重庆府和布政司,但不能上报吏部。据光绪年间巴县历次申报书吏名册,统计如下表:表中统计数比实有数少得多。据刑房清字班《同人簿》载,光绪四年四、五、六月班期83人,光绪六年六、七、八月班期88人,光绪八年八、九、十月班期76人。慎字班、勤字班与清字班人数不相上下,全房书吏当不少于240人。但这与实有数仍有差距。典吏、经书收了不少学徒入房办公,均不注册,叫做“白书”,“各房日行出入宅门承办公事者,多卯册无名之书办。”光绪三十三年二月,知县示谕不准白书入房,各房书吏纷纷保举白书承允经书,“注入卯册”,共计169人。次年一月又出示禁革白书,各房又保举14人入册。这仅是从残存的档案中统计出的不完全数字。衙门差役也有一定额数,不容滥设。巴县衙门初定衙役103名,迭次裁减为37名、33名,至乾隆二年定额为29名。另外仵作3名、学习仵作2名、捕役8名、禁卒6名、更夫10名、民壮20名也有增减。从嘉庆八年到清末,巴县衙门额设差役有门役2名、皂隶12名、快役8名、轿伞夫7名、仵作3名、民壮14名、禁卒10名、更夫8名、捕役6名,共计70名,为正身衙役,简称正役,可以上报户部报销工食银两。正役之外还有一种帮役,因违“定例”,不能报部,但总督认可,可以申报省衙。另有一种差役不入卯册,称为白役,省道府都不允准。四川总督三令五申禁革白役,档案里只留下了三次巴县奉文裁汰白役、禀报帮役白役名册,统计人数如下:此表数字仍大大低于实有数。道光年间一本捕班卯册,有总役、散役、小差334人。据监察御史、四川总督等查访,差役人数更是惊人。嘉庆二十二年,监察御史程伯銮奏陈川省积弊折说:“各州县粮快两班多至千人”。道光十年,四川总督告示:“川省各厅州县衙门,向于额设正役及有名帮役之外,添用无名白役,动以千计,下至丞簿典史各署亦多挂名滥设。”咸丰五年,四川总督访闻“著名繁剧之缺,差役多至数千名,即事简缺分亦皆有数百名之多。”光绪元年,按察司访得“各属缺冲事繁之处,正役白役竟有多至数千者,即事简之缺亦不下数百。”光绪十三年布政司与按察司联衔札文声称:“各属衙役,繁缺者多至数千,即简缺者亦不下数百。”可以说,机构臃肿、人员庞大至少是清代中、后期州县官府的普遍现象。三差役(银钱)书吏差役的收入既不来自官府,更不来自官员养廉,而是来自应差办案的各种规费。这些规费取之于民,为地方政府所规定或认可。正役除官府工食银外,也要参与规费瓜分。现将词讼案件规费章程综述于下:1.书吏出售状纸,正副状纸收钱56文,结状每张12文。每案结状条禀两张,每张收钱56文。2.在传递呈词规定之期收取传递钱240文,不在规定日期收取传递钱560文。3.每案开单送审,书吏向原告被告各收纸笔饭食钱800文,复讯开单各收120文。4.刑仵下乡查验尸伤,书吏下乡勘丈地界,往返40里以内者各收夫马钱400文、饭食钱200文;路远者每超过十里加钱100文。同治二年巴县仿照别县成立三费局勘验命案,全县按户捐资,交三费局买田收租。三费局用租息钱支付验尸费(此前是向尸亲犯属收取验尸费):如在城内,每次发给刑仵纸笔、夫马、饭食钱1600文,差役厂费、洗尸、照尸灯油、饭食钱1000文,大班饭食钱500文,号头饭食钱100文,茶各、柬房钱100文,小班饭食钱200文,壮役饭食钱200文,执刑饭食钱200文,棺木钱400文(尸亲自备者不发)。如在乡村,50里以内往返1日,刑仵每名发夫马钱340文、饭食钱100文,差役每名饭食钱100文;50里以外至80里往返2日,刑仵每名发夫马钱680文,饭食钱200文,差役每名饭食钱200文;80里以外,照路程40里递加1日计算,扛尸亦照此数发给。无主过客与乞丐路毙者,只派刑仵查验,发纸笔钱200文,仵作钱300文,原差钱400文,棺木钱400文。5.每案差头派差役下乡传唤案内之人,原告给差钱2000文,被告给差头钱3200文,共5300文。差役下乡唤案,除命、盗、抢案外,寻常词讼案件每案一票二差,每日各收饭食钱100文,以往返80里为1日,按里计日,按日计钱。知县批饬“理息”之案,仍照下乡里数计算收取夫马饭食钱,城内收200文。命、盗、抢案缉捕逃犯,三费局成立前由案内之家出钱,三费局成立后由三费局发给缉捕费,原章程每月20两,后改为30两,拨付捕厅,捕厅发给捕役。6.每案初审,原告被告共给送案钱2480文,如果双方情愿和息销案,则各给2400文,用杜起灭自由之弊。7.押送犯人解费,由各县三费局发给。巴县规定,招解死罪人犯和军旅徒犯赴省,一案一犯原发解费60千文(后减为45千文),每加一犯加发40千文;解府道军流徒犯,一案一犯发解费钱30千文,每加一犯加发20千文;解府人犯,一案一犯发解费15千文,每加一犯加发10千文。8.枷班房和监狱规费。巴县枷班房原由捕班看管,光绪初年由捕快两班共管,照例收取银钱。光绪五年七月,巴县在捐输发商生息银中提取700两,交当商生息,按月支给房内差役饭食灯油钱。每月给看役工食钱4000文,灯油与打扫钱3000文,总管2000文,管提钥匙钱1000文,不准需索枷犯分文。光绪二十六年重庆府札饬,各县招审人犯到府,收禁巴县监狱,每案酌帮禁卒口食油薪等项银2两。除了办理词讼案件获取规定之费外,各房书吏还有下面一些规费:吏房书吏:承办科场与各房书吏顶参,收取笔资银。光绪十年十月至十一年十二月,“共获笔资银三百五十两”,平均每月25两。仓房书吏:每年秋后到各场镇检查积谷,向各场分别收轿马口食钱2000文,结状钱500文。巴县81场,可收200余千文,折银约200两。礼房书吏:向当商、药材行收取帮费(即补贴费),另有义卷(巴县文武童小试,试卷费由各乡绅粮义捐,称为义卷)余资。兵房书吏:向三河船帮、轿行、信行收取帮费。川省文童小试,试卷归礼房办理;武童小试,试卷归兵房办理。捐款原由户房收齐后发交义卷局,再由义卷局交给礼房和兵房,每本试卷给钱10文。两房承办试卷所剩余资便为书吏瓜分,但经过户房和义卷局克扣,所剩无几。光绪五年,改为礼房和兵房分区直接向绅粮征收义卷银。兵房经收慈里、正里和直里,当年即收银735两,余资大为增加。工房书吏:顶补更换行帖要求取笔资银。光绪二十二年,一次更换新帖,“得笔资银一百六十余两”。盐房书吏:向渝城盐店茶店收取帮费。盐茶店发给帮费折子,书吏凭折领取。光绪五年计岸盐引一律改归官运后,盐店每月给钱9000文,全年折钱100余两。户房书吏:民间完纳地丁条粮、津贴、捐输、田房税契,户房书吏从中获取常息,每两银常息五厘。光绪二十七年户房慎字班一、二、三月班期和十、十一、十二月班期6400两。按此类推,户房在一年内可得常息银一万余两,另外,渝城纸铺每年帮给每班4000文,三班共计1.2万文。柬房号书:知县每月发给每名号书食米一斗。每年三节(端阳、中秋、春节)号书可到各衙门索取赏钱。差役另有下面几种规费收入:1.催税赏钱。民间买卖田房,多不自愿投税,知县频频派差查催,制定了奖赏章程。买主被差役查获后,到户房投税,同时交纳赏钱,称为“外赏”,每田价银一两缴纳赏银三厘,领役到户房领取,“作官柜应差公费之用”。此外,知县还要另给赏钱。如:派差催税,五日一比,如果一比能催足价银3000两者,外赏照发,另加赏钱2000文;催足5000两者,另加赏钱4000文,催足8000两者,另加赏钱6000文,能催至一万两者,另给差票一张.光绪九年一至六月,快役西城里右班,除去应差已支用外,还剩外赏银50余两。2.抬垫息银:四川额征地丁钱粮,二月开征,定额纳完,超过期限,由差役代纳,称为“抬垫”。差役抬垫后,查催粮户完纳,加收利息,月息三分。光绪十七年,有“抬垫新旧户口共一百九十余户”者,所获息银数目可观。3.考试规费:县试、府试和院试,三里快役办差,每名每日可领口食钱30文;考生每人必须出钱二三百文,“方能入场”。在各种规费中,词讼规费数额之大,令人惊愕。一起寻常条件,规费即达一万余文,折银约十两,书吏与差役各得一半,据礼房一本《接词簿》记载,宣统元年五月至宣统二年四月,办理案件2167起。以一案一万文计算,规费总额达二万多两。处理案件最多的刑房和户房,不知倍于凡几。宣统元年五月,四川审判厅筹办处在《筹办审判厅意见书》中说:“四川繁剧州县,一日词讼有多至数十起者。”巴县词讼一年当不下一万件,规费高达十万余两,书吏与差役各得五万余两。户房书吏人数最多,公务最繁,开支最大。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该房慎字班在十五个月中伙食与办公用银1650两,平均每月110两,一年1300多两(三班轮流办公,因此这也就是户房一年的开支),各房每年开支总数不会超过一万两。除去开支,剩四万余两,典吏与经书“三七分润”,13名典吏可得1.2万两,平均每人920余两。加上其它规费,巴县典吏平均收入超过1000两。差役之间的分配虽有一定的比例,但估计平均收入也在1000两左右。大多数书吏差役家中都有产业,一年中,他们在衙门服役时间只有三个多月,多数时间在家务农经商。因此他们的经济收入不限于服役所得。四知县以惩浚为主,循证矫正书吏差役是清朝政府奴役人民的具体执行者,直接与被统治者发生关系。他们利用自己所处的这种地位,在执行其职能过程中,运用统治者赋予他们的权力,为所欲为。正如巴县知县所言:“奸书串通劣役与无耻代书,无弊不舞,无恶不作。”1.篡改文书,把持案卷。“凡遇要紧文稿与札发捐例档册,私自藏匿,便弄弊端。”承发房经书陶铭勋私窃袁品兴过硃粘单出卖,得银五十两;工房典吏伍秉忠,将行帖出租给花行、靛行,每年得租银二十两。户房经书谭树三伪造户口,前为十三年未纳粮银二百余两。2.贪污挪用,侵吞公款。礼房典吏王美亭与经书王文钦用牙帖当课银二百九十三两和书院发商生息银六百一十六两开设了“庆丰隆”绸缎铺。3.假公济私,横征暴敛。巴县为水陆要冲,迎官接诏及朔望公事,所需什物都由各行、铺无偿供给,差役乘机多取,据为己有。重庆府署需席八九百条,巴县快役魏俸却索取二千余条,将多取之席“募卖肥己”。4.借案生事,巧取豪夺。书吏差役办理词讼案件、传唤原告被告、缉捕盗贼往往不依定规,多索滥取。据川督岑春煊查访,巴县差役“每案先领发脚钱二三千,被告则七八千,口岸、烟钱不计。投到则少者十千,多者则百数十金。送案门礼,原、被告各出一千七百八十文,一案至二三门礼。求速审者,给规银四两八钱(规钱四千八百文)。和息销案,数又倍之。案未结而锁押者,其费尤巨。”此外,或勾结盗贼,借案开花,令盗贼诬告被窃者的邻居为窝户,牵连数家,称做“贼开花”,借此勒索银钱。由于书吏差役的敲诈勒索,词讼案件取费之重,常常造成家破人亡。“饿死不可做贼,气死不可打官司。”这句流行的民谣,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5.内外勾联,控制衙门。嘉庆年间捕役张福等人在二圣场、五洞场一带教贼反诬,借盗开花,诈搕乡民。同治三年,知县将张福等役“提究”,又出示晓谕。但张福等役依然如故,并升为总役。同治七年,三里贡生、文生、监生、职员徐棻等十八人联名具禀,控告张福等役,知县批示:张福等“胆敢恃差搕诈多端,实属目无法纪,候即案彻讯究革,以祛恶蠹而儆效尤。”但张福等串通门丁,不挂牌示讯。原告从十一月下旬等候到腊月二十一日知县封印,只见门丁假传官谕:“公繁不审,俟开期讯完。”第二年正月开篆,门丁一面将呈词压住不发,一面向知县谎报原告已与被告和息销案,直到正月三十一日仍无了结。书差为害闾阎引起清政府严重不安。嘉庆皇帝说奸猾书役“深为民害”;道光皇帝说“猾吏奸胥最为地方之害,衙蠹不除则善良不安”;咸丰元年四川按察司提出“吏治以惩蠹为先”;光绪朝川督呼吁“勿豢此无数虎狼噬我良儒”;“严除蠹吏痛革差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但历次整顿成效甚微,而且不能持久,依然弊端百出,其原因何在呢?首先,知县的主要收入依靠书吏差役获取。清朝知县年俸只有几十两,养廉银超不过1200两(巴县知县俸银45两,养廉银1000两),而在富县供职者“岁入六七万金”,在最穷的县也“岁入一二千金”,显然他们的主要收入不在国家的俸廉而在各县的赋税平余和各种陋规等“自然之利”。在四川,以税契为大宗,民间买卖田房,一经立契,就要到知县衙门投税,除上缴国库的规定之数外,盈余便为知县所得。巴县“每年投契百余万”,税率变化无常,一般为三分九厘,高者达四分九厘,以契价百万两平均税率四分四厘计,全年税银4.4万余两;嘉庆十四年上缴1033两,光绪二十七年增加到2233两,盈余4.1万余两即为知县所得。巴县地丁捐输平余,除去经办人员的伙食开支外,知县约得1000余两。要得到这些巨额收入,只有依赖书吏差役,这是书吏猖獗的最主要的原因。清代州县官员还有两种积习,一是差垫,二是差欠。知县上任后,凡有公私费用,先令书吏差役垫出,然后叫他们承征钱粮,从中扣偿垫项,称为差垫。又有借办公为名,令书吏差役出具领结领取公款,一同分用。离任时向新任移交,即将书差领结抵款,一任接着一任,辗转移交,称为差欠。“本官既与衙蠹商谋,令其垫欠,即已受其挟制,因而营私播弄,诸弊丛生,遂不能不委屈徇庇。”由于官、吏、差在经济上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因此禁革冗役虽时严其例,但地方官皆倚书差为爪牙,莫不阳奉阴违,任情滥设。巴县知县呈重庆府禀内夹单中甚至带着恐吓的口气说,如若裁汰冗役,“深虑若辈别滋衅端”!其次,衙蠹弊端还起于旷官尸位。巴县词讼案每月数以百计,光绪二年一本《堂讯簿》记载,知县亲审案件每月只有三四天,十一月坐堂四天审理二十八件,十二月三天也只有二十八件,绝大多数案件压搁不审或委诸他人,这就给书吏差役以敲诈之机。第三,知县换任频繁,无充裕时间整顿吏治。康熙二年到宣统三年,巴县有124任知县,平均两年一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