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案例:网络喷子怎么处罚?目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1法律的含义2法律的历史发展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1法律的含义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微动漫|“十一个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习近平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纪律规范不同从“倒牛奶”到《反食品浪费法》严禁炒作“吃播”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法律的历史发展人类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法律产生的原因经济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产品交换;私有制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思考:为什么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法律产生的原因阶级原因: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出现;阶级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文化原因:文字的出现及其广泛使用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四是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奴隶制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最早、最系统、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但”如果贵族阶级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合505克)。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则要遭割耳。”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一是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专制皇权;四是刑罚严酷。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一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四是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1842年,马克思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凡是在法为私人利益制定了法律的地方,它都让私人利益为法制定法律。”
要反对“法律万能论”和“法律虚无论”
“但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马克思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证。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为实现普遍意义的平等、自由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对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超越。社会主义法律1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在占社会人口比重少于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占有社会大量财富的前提下的“平等”,其实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即少数人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经济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实质性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制度性差异“移动微法院”平台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成功经受考验,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影响力日益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不断健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司法服务举措跟进完善。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国际司法交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从法的社会作用看,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既解决案件“法结”,又化解群众心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努力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获赞(2018.5)43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回应经济社会生活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全面加强对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的保护,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善。中国《民法典》的诞生历程法律执行(执法)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法律适用
1.司法的主体:
人民法院-----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监督权
2.司法公正的意义: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的保障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2021年起这些行为都是犯罪!多学法律少吃亏,不要稀里糊涂坐牢!1.守法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2.守法的两个方面: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3.守法的主体:一切组织和个人。《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法律遵守习近平治国理政:要引导人民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目录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三建设法治中国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课程导入六集专题记录片:《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抉择,不断开辟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系统地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新飞跃。(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法治思想再一次确立了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路线(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作出了独创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法治篇”。(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目的,依法治国是方式。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人口大国中国特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政治里头的自由太多,便成了无政府;束缚太过,便成了专制。因此,必须使得机关分立,相待而行,无伤于统一。”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新中国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纪元(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首部宪法)(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强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新时代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报告(一)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首要原则重要原则在此插入内容此插入内容在此插入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正确的道路。(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依法治国高度重视,33次提到“法治”,19次提到“依法治国”。(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英雄不容亵渎,烈士不容诋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贬损诋毁侮辱英雄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惩。案例: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2018年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三、建设法治中国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抓手。
1.法治的涵义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案例: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还有多少信任可以重来?讨论:请谈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他人:侵害生命健康权造成财产损失对国家:损害国家形象和尊严对社会:引发社会恐慌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作用)(1)对个人: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处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对国家、社会: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人治法治基础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特点随意性,多变性固定性,公平性原则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平等后果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
人治与法治
中国的道德与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收缩。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父亲贪污,不但不骂,而代他讳隐。更甚的,他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这在差序社会不觉得矛盾。因为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楚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治与法治明确五个体系的总布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个体系(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和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础重点目标1.科学立法【案例】2014年前1个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8部法律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很大作用。1.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例如互联网法、生态立法、反腐败法、反间谍法、旅游法等。网上购物,淘宝双十一,《消费者权益法》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015年实行的《新广告法》,禁止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代言广告2.严格执法严格执法,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习近平总书记谈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二)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视频:2017年施行的用于规范城管执法活动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二)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要坚持严格司法,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构建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习近平总书记谈公正司法:“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案例:巡回法庭制度2014年起,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主要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设立巡回法庭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创新。巡回法庭的作用,一是方便当事人诉讼,减轻最高人民法院办案压力,二是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保证案件审判更加公平公正,三是有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更好地行使对各地法院的监督指导职能。(二)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全民守法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使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
学法遵法守法用法4.全民守法“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向。”
——[德]马克思目录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918年7月10日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1、民国初年《临时约法》“天坛宪草”(一)我国宪法的形成2、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约法》(1914)《中华民国宪法》(1923)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至2005年,先后对1947年宪法进行了7次增修。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施政纲要》,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6我国现行宪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我国宪法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回顾党领导的宪法建设史,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结论43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这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一)我国宪法的地位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讨论:如何理解“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一)加强宪法实施1、坚持依宪执政
宪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2、坚持依法立法
国家权力机关要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则得到全面实施。3、坚持严格执法国家行政机关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监察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履行好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法定职责。司法机关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司法权公正高效权威,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二)加强宪法监督1、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赋予的宪法监督职责,要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的监督。要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方式等,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使宪法监督更规范、更有效。2、健全宪法解释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依照宪法精神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解释。3、健全备案审查机制将所有的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各类规范性文件依法依规纳入备案审查范围,是宪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要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军队间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要提高备案审查机制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增强备案审查的实际效能4、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就是由有关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可能存在违反宪法规定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履行宪法职责的行为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问题予以纠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要求有关方面拟出台的法规规章、重要政策和重大举措,凡涉及宪法有关规定如何解释、如何适用的,都应当事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合宪性审查,确保同宪法规定、宪法精神相符合。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律的尊崇和对法治的信念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一)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讲,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二)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定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1、法治思维的定义(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2、法治思维的内涵正当性思维规范性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法治思维的内涵(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我不是药神》——“情”“法”冲突中的法治思维案例导入原型“陆勇案”,陆勇被病友称为抗癌药“代购第一人”。2014年被提起公诉,2015年1月,起诉被沅江市检察院申请撤回。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正当性思维对陆勇依法决定不起诉体现了法治理念,揭示司法的本质不仅惩恶还有扬善。3逻辑思维检察院以法律手段及方法为依托对案件进行依法审查后,认为不构成犯罪。2规范性思维检察院申请撤回起诉是查明事实后作出的举动,并不被舆论所左右。4科学思维整个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陆勇案”体现了法治思维哪些内涵?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法律至上(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同一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调整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权力制约滥权权利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要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会上的讲话
(2013年1月22日)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权力制约郑某夫妻下岗后,在自己小区门口租了一间房子,经营些水果蔬菜。一天,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执法检查,发现小店属于无照经营,所售的蔬菜没有质量检验证明,担心有质量问题,遂要求其停止经营。为此,双方发生争执。工商局的工作人员随即强行将两人扭送到市场管理办公室并关押起来。工商局工作人员的行为违法吗?只有公安机关才有剥夺或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的处罚和强制权。除公安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限制和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公平正义1权利公平:权利主体平等;基本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2机会公平:生活在同一社会成员拥有相同发展机会前景,反对任何歧视。3规则公平:是指对所有人适用同一规则和标准,不得因人而异。4救济公平:包括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权利保障包括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障(关键环节)权利保障司法保障(最后防线)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程序正当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程序正当案例: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获赞!上海警察“教科书式执法”之所以获得网民点赞认可,在于它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执法,实现了最好的法律效果。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二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243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履行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是指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法律权利的含义和特征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1234(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义务是指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社会责任,是保证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行为或不从事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法律义务的含义和特征法律义务的特征1234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常回家看看"入法易入心难2017年6月,父亲节后第一天,朋友圈一片晒父亲热浪中,北京房山区一位伤透心的91岁老父亲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告上法庭,只为他们不能常回家看看,照顾自己。对于不缺钱的杨老汉,他需要的是精神赡养,也就是孩子们常回家看看,还有基本的生活照料。"常回家看看"已经列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六年,可是实施情况并不乐观。一是孝道入法,难在执行。现实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问题的,毕竟少之少。二是孝心入法,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常回家看看"是一种道德良知,更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亲情教育才是王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即是享受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在法治国家,不存在只享受权利的主体,也不存在只承担义务的主体。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统一性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的行为,如: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如公民应征入伍。复合性互利共赢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要让它们成为现实中的权利和义务。(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010203040506(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政治权利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民主管理权(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人身权利人身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财产权利案例:为防控疫情可以征用公民财产吗?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肆意蔓延,境外华人纷纷返回祖国,造成机场周边的隔离点严重不足。小明经营的酒店正好位于机场附近,因而被政府征用为临时隔离点。小明想弄清国家何时可以征用公民财产,征用的范围以及酒店被征用后能否获得补偿?1、私有财产权(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财产权利2、继承权《民法典》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财产权利2、继承权案例:孙子可以继承爷爷的遗产吗?小王的爷爷去世后,全家人集中在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高端智能家电研发项目转让合同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信息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车辆合伙入股合同范例
- 深圳模特经纪合同范例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数据可视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电源线中间开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全案设计整套合同范例
- 2024年利塞磷酸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外包业务合同范例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方案(6篇)
- 2024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 2024年上海高一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解析版)
- 大单品战略规划
- 2023年北京语言大学新编长聘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管道保温施工方案
- 工艺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
- 商务礼仪(通识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2024年人事科工作总结(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