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1.gif)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2.gif)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3.gif)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4.gif)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e322137deaba14a3a88d86da46bf20a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教材分析】本课共包含四个子目,分别是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涉及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较多,且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具体来看,第一个子目重点论述了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历史变迁过程以及华夏观念的形成;第二个子目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变动的主要潮流,并以商鞅变法为代表介绍了其主要内容与影响;第三个子目重点介绍了对我国历史深远的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第四个子目则介绍了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以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学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大变革,在思想领域表现为“百家争鸣”。【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一方面,经过初中阶段相关内容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且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本课涉及的国家、人物、改革措施与思想内容较多,而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时空意识混乱,教学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认识到各个子目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基本发展脉络,学会研读图文材料,把握这一时期政治权力的重大变化以及时代特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感悟华夏民族认同以及这一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奠基作用。(家国情怀)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变革的原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4.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认识社会发展背景下变法的必然,理解商鞅的变法思想。(历史解释、唯物史观)5.知道孔子、老子的基本思想;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促进作用,感悟百家争鸣的重要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导入:教师: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不可逾越。但在郑庄公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天子规制的九鼎八簋。这表明什么?学生:王室衰微、诸侯强大、诸侯僭越教师: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当时的社会还产生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脚步,学习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设计意图:用图片和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一、政局之变(一)列国纷争1.春秋-战国更迭教师:周平王东迁后,中国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一般来说(前770-前476)是春秋时期,(前475-前221)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周天子势力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国君开始觊觎“天下共主”的地位,通过战争不断扩张自身势力。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春秋五霸)。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权力进一步下移,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实权,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齐国大夫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并列的局面(战国七雄)。设计意图:理清政权更迭脉络,引导学生梳理基本时间线索。2.权力下移与社会动荡这一时期的政治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导入以及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材料1: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材料2: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左传》材料3: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吕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司马迁《史记》问题一:从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问题二: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总结。教师:总结(西周时期,天子、诸侯、士大夫在鼎的使用上有严格规定,这反映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逐渐衰弱,诸侯国实力逐渐强大起来,郑伯不朝周桓王出兵征伐却中箭受伤,只能狼狈撤退、不了了之,郑庄公祭祀坑中还出土了九鼎八簋,这反映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时期,兼并频繁,大夫开始夺权,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些则反映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大夫,权力逐渐下移,传统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崩坏,各国纷争。)教师:权力的下移,导致社会混乱、道德泯灭,刘向的《战国策》便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请同学们依据材料进行归纳,具体指出这些时代特征。材料4: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闵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为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战国策>书录》学生:礼乐崩坏、兼并层生、诸国林立、国策相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历史解释中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崩坏与社会动荡。3.华夏认同过渡:争霸战争带来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一时期存在的积极之处。请同学们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形式图,思考在国家数量上和图例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分别表明了什么?学生:国家数量减少、长城出现。教师:一些规模较小的国家的消失实质上是局部统一范围的扩大;新图例长城的出现则是民族冲突的体现,也就是说,在战争过程中,中原地区随着统一范围的扩大,实力也有所提升。同时战争期间,民族关系也出现了重要的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经济较为先进而自称华夏,称居住在其周边的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且斗争频繁,中原霸主与四方戎狄频繁的斗争实际上也带来了空前的民族迁徙与民族交流,华夏族也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渐加强。进入战国时期,长期的频繁往来与杂居生活使得戎狄蛮夷逐渐与华夏交融,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华夏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也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也就是这一时期,各民族同根同源的观念得到了发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地图,意识到列国纷争时期所局部统一范围的扩大,认识到这一时期所蕴含的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二、经济之变(一)经济发展的表现教师: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进行梳理。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回答。(农业上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的发展为工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是农产品的增加为商业提供了原料;同时一部分人得以从生产中脱离,成为商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来源。工商业上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手工业上分工更加细密,商业上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各诸侯国的货币以及《史记·苏秦列传》上的记载就是最重要的体现。)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归纳。(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材料5: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教师: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刺激了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的发展。而随着个体劳动的发展以及私田的开拓,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在这个过程中,宗法关系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也随之出现,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概括来说,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社会阶级关系也随之变化。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归纳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认识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三、制度之变过渡: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巨大变动,必然也会导致制度上发生变革。请大家阅读这几段材料,结合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思考制度上进行变革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制度的变革是必然?(一)变法之因材料6:“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7:“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学生:解析材料,总结概括。教师:首先为了适应经济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巨大变革;其次富国强兵、争霸的现实需要;再次是打击旧贵族势力,建立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新的官僚体制的现实需求。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材料,认识到制度变革的必然性与现实诉求,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商鞅变法1.自主学习:变法内容与特点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百姓;奖励军工;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制,普遍推行县制。)教师:商鞅变法的内容体现出怎样的特点?学生:涉及范围广、改革力度大、加强了权力集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历史要点的能力;通过解读变法内容理解变法的特点。2.小组活动:变法影响教师: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什么商鞅变法能够脱颖而出?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材料8: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材料9: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不部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学生:商鞅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出仅依靠循礼无法实现社会变革,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行制度必须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改革。“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及历史事实则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分享观点,学会对历史进行解释,认识商鞅变法思想、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成效。四、思想之变(一)春秋先声教师: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思想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孔子和老子作为儒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留下了很多代表性的观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请阅读课文后进行回答。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仁指的是仁者爱人,礼指的是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同时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整理了一系列典籍《诗》、《书》、《礼》、《易》、《春秋》;其主要思想被其弟子整理在《论语》中。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唯物论思想;还提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观点见于《老子》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了解其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主张。(二)百家争鸣过渡:在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和老子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同时,新崛起的士阶层也在试图影响现实政治,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要求,彼此论战辩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结合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进行讨论,思考哪些因素促使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形成?又有哪些代表性人物和思想?材料10:“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摘编自于凯《战国史》学生:结合所学,展开讨论。(政治因素: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竞相招贤纳士,招揽人才。经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打破了旧有贵族体系,为新兴士族阶级登上舞台创造了条件。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私学兴起,文化下移。)教师: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变化为文化的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生产流程优化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方案
- 珠宝鉴定与法律法规关系解析
- 安保安全措施方案
-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现在生活与化学9.4 化学物质与健康第3课时 治病用的药品、防范有害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说课稿 科粤版
- Unit1 Making friends 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3 学习有方法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 拉拉手交朋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三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第1课时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西师大版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孝感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2024暑期夏日露营潮趣互动音乐节(唱享潮夏旋律季)活动策划方案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死亡病例讨论模板
- 《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读书心得
- 毕业旅游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案
- 宜城安达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双寨子矿区铝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