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垃圾桶设计_第1页
公共垃圾桶设计_第2页
公共垃圾桶设计_第3页
公共垃圾桶设计_第4页
公共垃圾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垃圾桶设计第1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资本主义新变化概述其一、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后以来,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后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有的国家还曾出现高速增长的时期;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30万亿美元中,发达国家约占3/4,美国即占1/4,而其人口仅占不到1/20,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万美元。其二、在生产关系上,由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一方面,私人垄断继续发展,丰田公司的总产值相当于葡萄牙,比尔.盖茨富可敌国;另一方面,私人垄断和国家相结合发展为国家垄断。其三、产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战后以来,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为2/3,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劳动力总数的60--70%,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数量大幅下降,已不到30%;中间阶层(中产阶级)人数不断扩大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表现在:第2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阶级关系的复杂化:既有矛盾和斗争,也有合作和妥协阶级结构的多层化具有双重身份的资产者增多,蓝领工人减少,形成了经理人阶层.工人阶级的白领化

知识水平提高、劳动强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其四、在社会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福利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人民资本主义工人参加管理实行累进税征收遗产税扶持慈善事业其五、国家职能的侧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上层建筑进一步调整国家职能:统治、管理资本主义的基本国家职能没有根本的变化,但侧重点向管理倾斜,国家由“守夜人”变为“管理人”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但作了不少调整,民主法治加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目的:防止极端势力上台、防止滥用权力、缓解社会矛盾第3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需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1、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显示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尚有一定的容纳空间。目前来看资本主义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在关于社会形态变迁上,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和本质,也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本质综上所述,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其繁荣的外表下,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危机正如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在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论证的论述。第4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豆殇——资本主义发起的粮食大战第5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大豆大战简述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国内每年高达170亿美元的大豆补贴和相对成熟的期货交易规则下,大豆从1700元/吨飙升到2003年8月的3500元/吨,到2004年4月5日,达到30年最高,4100元/吨,在缺乏大宗原料国际贸易经验的中国油脂加工行业采购团在此高位接盘150万吨,第一次大豆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大豆下调至3100元,国内的加工企业承受巨大的原料成本压力,加上进口大豆配额政策,整个行业面临全面崩溃,此时,美国ADM,邦基,嘉吉,来宝等跨国加工企业利用大豆进口配额换取国内加工行业的股份,在外来低价大豆原料的冲击下,国内整个油脂加工行业“被偷窃”。第6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长计议。。第7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起因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月度供需报告作出重大调整,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20多年来的低点。于是,CBOT大豆价格从2003年8月时的最低点约540美分,一路上涨到2004年4月初的约1060美分,创下近30年来新高。这种涨幅相当于中国境内价格从每吨2300元人民币涨至4400元。2004年3月,中国大豆企业因缺乏经验,在折合价格约43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附近集中采购大量美国大豆,并且没有做相应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在随后的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至使中国油厂每一吨进口大豆亏损达500元-600元。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由此被送上绝路。第8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国内的加工企业承受巨大的原料成本压力,加上进口大豆配额政策,整个行业面临全面崩溃,此时,美国ADM,邦基,嘉吉,来宝等跨国加工企业利用大豆进口配额换取国内加工行业的股份,在外来低价大豆原料的冲击下,国内整个油脂加工行业“被偷窃”第9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影响事实上,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大规模的并购,正是发生在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企业发生空前的大地震之后。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之后,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采购权,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从国外进口低价转基因大豆。从而使国内大豆业受到巨大损失。第10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影响第11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气候骗局?!居心何在?!第12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如果全球正在变暖是不是就是由二氧化碳造成?

既然这个电影可以虚构,那温室气体排放跟哥本哈根会议有没有可能也是个虚构呢?

第13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第14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

第15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图上面总共是24万年气温和二氧化碳的数据,气温是红色的,二氧化碳是蓝色的,气温达到最高点800年之后二氧化碳才达到最高点。这说明真正驱动的是气温,气温先达到最高点,然后带动二氧化碳到达最高点;气温下跌800年之后二氧化碳才跟着下跌。也就是说,是气温带动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带动气温。第16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太阳!那么到底什么影响气候?第17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全球气候变暖及资本主义的“阴谋论”一直以来,气候变暖一说就屡遭质疑。全球变暖背后有阴谋。一、全球正在变暖?①2009年11月17日,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网络遭遇黑客入侵,大量被窃取和公开的内部资料和近千封电子邮件显示,该研究中心多年来人为地修改气候变暖数据,夸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②2010年1月20日,IPCC正式承认,其2007年发表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所说的,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的结论严重违背事实。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cn.pdf(IPCC2007年发表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

右图是近一千年的气候数据,上面显示从15世纪一直到18世纪,一直是小冰河时期。17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然后从75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气候是在变暖的,从2000年到2010年,气候没有继续变暖的驱使,有专家认为,气候已经逐渐开始变冷。第18页,课件共20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阴谋论全球变暖这一骗局某些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作为监控全球工业发展的借口。

用电视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的话来说就是:“所谓人类活动带来全球变暖是一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