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1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课堂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反证法2课时流程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1、等腰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

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②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DABC既是性质又是判定1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1-导思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在△ABC中,∠B=∠C.作△ABC的角平分线AD.在△BAD和△CAD中,∠1=∠2,∠B=∠C,

AD=AD,∴△BAD≌△CAD(AAS).∴AB=AC.知1-导知1-导归

纳由上面推证,我们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来自教材

)知1-讲1.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应用格式:在△ABC中,∵∠B=∠C,∴AB=A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一个三角形中;区别:判定是由角到边,性质是由边到角.即:.(来自《点拨》)知1-讲(来自《教材》)例1已知:如图,AB=DC,BD=CA,BD与CA

相交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知1-讲(来自《教材》)∵AB=DC,BD=CA,AD=DA,∴△ABD≌△DCA(SSS).∴∠ADB=D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E=DE(等角对等边).∴△AED是等腰三角形.证明:知1-讲(来自《点拨》)如图­,在△ABC中,P是BC边上一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于点R,若AQ=AR,则△A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导引:要说明△ABC为等腰三角形,由图可知即要说明∠B=∠C,而∠B,∠C分别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因此只要说明∠B,∠C的余角∠BQP,∠R相等即可.例2知1-讲(来自《点拨》)解:△A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Q=AR,∴∠R=∠AQR.又∵∠BQP=∠AQR,∴∠R=∠BQP.∵PR是BC的垂线,∴∠BPQ=∠CPR=90°.在Rt△QPB和Rt△RPC中,∠B+∠BQP=90°,∠C+∠R=90°,∴∠B=∠C.∴AB=AC.总

结知1-讲(来自《点拨》)本题运用了转化思想,将要证的两角相等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转化为证其余角相等;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在推导角的相等关系中起了关键的桥梁作用.1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B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请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知1-练(来自《教材》)解:△BDE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DBC.因为DE∥BC,所以∠EDB=∠DBC.所以∠EBD=∠EDB.所以EB=ED.故△BDE为等腰三角形.2在△ABC中,∠A和∠B的度数如下,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50°,∠B=70°B.∠A=70°,∠B=40°C.∠A=30°,∠B=90°D.∠A=80°,∠B=60°知1-练(来自《典中点》)B3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3个B.4个C.5个D.6个知1-练(来自《典中点》)D4【2016·甘孜州】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3,AD=1,则△AED的周长为(

)A.2B.3C.4D.5知1-练(来自《典中点》)C5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高,它们相交于点O,则图中除△ABC外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BD

B.△ACE

C.△OBC

D.△OCD知1-练(来自《典中点》)C6【2017·海南】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A.3条B.4条C.5条D.6条知1-练(来自《典中点》)B7【2017·玉林】如图,一艘轮船在A处测得灯塔P位于其北偏东60°方向上,轮船沿正东方向航行30nmile到达B处后,此时测得灯塔P位于其北偏东30°方向上,此时轮船与灯塔P的距离是(

)A.15nmileB.30nmileC.45nmileD.30nmile知1-练(来自《典中点》)B8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AC,则不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知1-练(来自《典中点》)B9【2016·武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

)A.5B.6C.7D.8知1-练(来自《典中点》)B2知识点反证法知2-导想一想小明认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小明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来自《教材》)知2-导(来自《教材》)小明是这样想的: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

这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

AB≠AC.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归纳知2-导(来自《点拨》)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知2-讲1.定义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2.利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知2-讲3.适宜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反证法主要用于直接证明比较困难的命题,例如下面几种常见类型的命题就适宜用反证法:(1)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的命题,如钝角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钝角;(2)唯一性命题,如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命题的结论以“至多”“至少”等形式叙述的命题,如一个凸多边形中至多有3个锐角.知2-讲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锐角”时,第一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引:反证法的第一步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就是“命题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理解了命题的结论和命题结论的反面,问题即可解决.例3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直角或钝角(来自《点拨》)知2-讲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已知:△ABC.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来自《点拨》)例4

证明: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和∠B是直角,即∠A=90°,∠B=90°.于是∠A+∠B+∠C=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因此“∠A和∠B是直角”的假设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1已知五个正数的和为1,用反证法证明:这五个正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知2-练(来自《教材》)解:假设这五个数均小于

,不妨设则有即这与已知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即已知五个正数的和等于1,则这五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或等于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时,应假设(

)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B.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钝角C.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D.一个三角形中没有钝角知2-练(来自《典中点》)A3下列命题中,宜用反证法证明的是(

)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B.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C.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

直线互相平行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知2-练(来自《典中点》)C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把角相等转化为边相等,但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内.2.利用反证法解题的一般步骤:(1)假设;(2)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与已知、定理、公理等相矛盾的结果;(3)结论:肯定命题结论正确.1知识小结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是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