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课件_第1页
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课件_第2页
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课件_第3页
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课件_第4页
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狙击/沮丧舷窗/琴弦呼吁/驾驭B.乌龟/龟裂遒劲/灰烬悄然/铁锹C.维系/系数熊罴/裨将炮制/泡桐D.俳优/徘徊涅槃/啮噬书箧/胆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狙击/沮丧舷窗/琴弦呼吁/驾驭B.乌龟/龟裂遒劲/灰烬悄然/铁锹C.维系/系数熊罴/裨将炮制/泡桐D.俳优/徘徊涅槃/啮噬书箧/胆怯páinièqièjū/jǔxiányùguī/jūnjìng/jìnqiǎo/qiāoxìpípáo/pāo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狙击/沮丧舷窗/琴弦呼吁/驾驭B.乌龟/龟裂遒劲/灰烬悄然/铁锹C.维系/系数熊罴/裨将炮制/泡桐D.俳优/徘徊涅槃/啮噬书箧/胆怯√páinièqièjū/jǔxiányùguī/jūnjìng/jìnqiǎo/qiāoxìpípáo/pā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高潮叠起”法,因而整个故事情节就显得山峰跌宕,波澜起伏,给读者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感受。

B.尽管现在的房价因为过高过快上涨,引发了成交量的裹足不前,但是一些开发商仍然做着下半年房价会暴涨的黄梁美梦。

C.老子与孔子据说是相见过的,并且有些抵牾,但这两人都不善辩论,没有留下太精彩的对话。

D.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钉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高潮叠起”法,因而整个故事情节就显得山峰跌宕,波澜起伏,给读者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感受。

B.尽管现在的房价因为过高过快上涨,引发了成交量的裹足不前,但是一些开发商仍然做着下半年房价会暴涨的黄梁美梦。

C.老子与孔子据说是相见过的,并且有些抵牾,但这两人都不善辩论,没有留下太精彩的对话。

D.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钉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叠一迭梁一粱装钉一装订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高潮叠起”法,因而整个故事情节就显得山峰跌宕,波澜起伏,给读者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感受。

B.尽管现在的房价因为过高过快上涨,引发了成交量的裹足不前,但是一些开发商仍然做着下半年房价会暴涨的黄梁美梦。

C.老子与孔子据说是相见过的,并且有些抵牾,但这两人都不善辩论,没有留下太精彩的对话。

D.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钉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叠一迭梁一粱装钉一装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持平之论:指公平的议论。博大精深:形容学识、思想理论广博丰富,精湛深刻。言人人殊:每个人的话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常用来指自己的东西。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B.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持平之论:指公平的议论。博大精深:形容学识、思想理论广博丰富,精湛深刻。言人人殊:每个人的话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常用来指自己的东西。√4.(2009·湘潭三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了,______。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致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致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4.(2009·湘潭三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了,______。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致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致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整段文字都是围绕“瑶里的美”来谈,④应该放在最前面,③紧承④,⑤应该放在②之后。4.(2009·湘潭三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涵的深意了,______。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致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致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整段文字都是围绕“瑶里的美”来谈,④应该放在最前面,③紧承④,⑤应该放在②之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3.惟命是听(成语)4.惟利是图(成语)5.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6.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7.惟你是问。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小结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4.介词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难点探析被动句分两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有标志被动句的难点在于“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年高考上海卷)上述例句中,“见”表被动。但很多情况下被理解为动词。又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例中“见”都相当于副词,有指代意义,指动作偏指一方。如“见恕”意为“饶恕我”。以上几例“见”均为指代“我”。这是一个难点,注意掌握。(2)意念被动主要通过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推断,找出动词的施动对象进行判断。如:洎牧以谗诛。(苏洵《六国论》)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例中“诛”“婴”都是动词本身表被动。如果不译成被动,就会是“到了李牧因谗言诛杀”“可是祖母刘氏多年缠绕疾病”,这样说不通,不合原意。意念被动要求我们能理解文段,这样才能推敲。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成分省略省略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补充:常见固定句式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固定结构。1.“以为”、“以……为”

“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更多的场合,“以为”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1)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如: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2)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如: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注意:“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2.“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1)“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3.“如……何”、“奈……何”、“若……何”文言文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为什么”等。如: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鸿门宴》)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译作“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郑伯克段于鄢》)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为“怎么样”。如:

曰:“今日之事何如?”

(《项羽本纪》)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4.“何以……为”、“奚以……为”

文言文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5.“何……之有”

“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如: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译为“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6.“不亦……乎”、“岂(其)……哉(乎)”、“盍……乎”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译: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

“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逍遥游》)7.“无(毋)乃……乎(与、欤)”

“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可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2006年高考天津卷)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注意:“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8.“得无(微、非)……乎(耶)”

“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可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如:

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促织》)9.“孰”、“……孰与……”

“孰”字,作疑问代词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可译为“哪”或“哪个”。如:

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

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与”两词连用,就不是表示抉择,而在于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如: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注意:“孰与”若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询问,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用在动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反问,意在肯定后者,译为“……哪里比得上……”或“……怎比得上……”、“……怎如……”。如: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0.“与其……孰若(岂若)……”“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如: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童区寄传》)有时,“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

如: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童区寄传》)11.“……有(无)……以……”“……有(无)以……”中的“有”、“无”都是动词(谓语),“以”字用于另一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与“有”、“无”之间,表示关联,可译作“(没有)用来(拿来)”、“来”等。如: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译: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用来取代薛季昶的人。

“足以”连用,形成了固定格式,意义与“有以”、“无以”相近,相当于“能够拿来”或“足够拿来”的意思。如: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12.“……有所(无所)……”“……有所(无所)……”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所”字,经常用于动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之前,组成“所……”词组,也叫做“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经常用在动词“有”或“无”之后,可译为“……有(没有)什么……”。如: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13.“……之谓也”、“其……之谓(也、矣、乎)”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它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句名言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明确词类活用的理解方法见p120

词类活用难点探析“使动”和“意动”都是词的活用,二者结构相似,但有区别,表现在以下两点上:(1)表示的意义不同。用如“使动”的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变为什么”的意义;而用如“意动”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