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9分)
1.(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C.《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D.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2.(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词还有:舍弟、愚见、敝人、见谅、劳驾等。
B.《金色花》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这篇散文诗运用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C.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都是他的作品。
D.《世说新语》是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3.(7分)文学常识填空。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散文《》《》《》等,小说《___》《》《》等。
4.(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5.(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一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人都得到满足,终不愿意。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3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袖()拆散()一shà()时
(2)(1分)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改为“”。
(3)(1分)画线句子可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词语是。
二、阅读(共17题;共71分)
阅读《金色花》,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3分)文中写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我”分别为妈妈做了什么?
7.(5分)文中母亲的两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
②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8.(5分)“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9.(5分)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纸船——寄母亲(节选)
冰心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0.(5分)“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中的“白船儿”象征了什么?有何作用?
11.(5分)最后一句中的“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季札①之初使,北过徐君②。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③,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④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②徐君:徐国国君。③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④冢:坟墓。
12.(1分)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为使上国
13.(4分)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②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4.(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古人称谓有谦尊之别,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的“尊君”和“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15.(4分)这两则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甲】文中的元方具有什么样的优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16.(5分)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7.(5分)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质朴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18.(5分)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从这个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9.(5分)文章中作者评价母亲是一个“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阅读
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
材料一:
未来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盈盈)“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一位偏远乡镇的初中学生向记者讲述了她们的艺术课。她非常美慕北京的中小学生每周都可以上艺术课,还有课后“三点半”的“城宫计划”活动。
面对艺术课常常被挤占的问题,开齐开足美育课成为乡村孩子的美好愿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中小学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而且,要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积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材料二:
《意见》指出,美育要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同学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善良的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的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则是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意见》要求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节选自腾讯网,有删减)
20.(2分)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
B.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C.美育课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
D.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同时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拓展性艺术课程。
21.(3分)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你觉得本文标题“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拟得怎么样?请简述理由。
22.(4分)“美术课不就是画画吗?我们学校差不多一周一次美术或者音乐课,有的音乐课都上自习或开班会了。”针对这一现象,请以七年级(1)班嘉嘉的身份,请求校长解决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要求:150字左右,别忘了礼貌语言和自我介绍哟。
三、写作(共1题;共60分)
23.(60分)在成长的道路上,曾经有失败的苦涩,有丰收的喜悦,有追求梦想的执着,也有无法摆脱的迷茫;有父母为你点亮的一盏灯,有师长为你搭好的一座桥,有朋友为你燃起的一把火……在你成长的路上,都有哪些让你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请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记录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让它在心灵深处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请以《成长中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运用排除法,A表述有误,《背影》是散文集,《踪迹》是诗文集;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答案】A
【解析】【分析】运用排除法,A表述有误,“劳驾”是敬辞;B、C、D表述正确;“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是对己,“敬辞”是含恭敬的口吻,一般是对别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这类题目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作答时也可采用排除法,去同存异法,第一印象法等。
3.【答案】史铁生;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故答案为:史铁生;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4.【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5.【答案】(1)Iǐngxiù;chāisàn;霎
(2)曲;屈
(3)各得其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领袖”读作“Iǐngxiù”,“拆散”读作“chāisàn”,“一霎时。
(2)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曲意求全。根据句意应该是“委屈”。
(3)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
根据语境选词。“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符合原句“各人都得到满足”的意思。可用词语“各得其所”来概括。
故答案为:(1)Iǐngxiù;chāisàn;霎
(2)曲屈
(3)各得其所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答案】6.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7.①焦急②爱怜、责怪
8.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9.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朗读语气。语气包括喜悦、悲伤、赞美、焦急、狠毒、愤恨、陶醉等,具体语气与句子表达情感有关。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句子深意。
(4)本题考查意象作用。结合文章主旨及人物,表达作者情感。
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写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写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写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故答案为: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7.孩子,你在哪里呀!此时妈妈找不到孩子,应该是很焦急的。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此时找到孩子了,责怪孩子不听话乱跑,又心疼孩子的爱怜和责怪。
故答案为:①焦急②爱怜、责怪
8.孩子很懂事,想像妈妈那样无私的关爱自己。也想无私的报答母亲,不求母亲的表扬,默默地用花香来报答母亲,是因为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让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且小孩子的调皮天真活泼,让妈妈直到晚上才找到自己。
故答案为: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9.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为了赞美孩子的圣洁美丽,也为了歌颂母亲的圣洁美丽。故答案为: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答案】10.“白船儿”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诗人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11.“爱”指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悲哀”指的是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鉴赏诗歌的意象(形象)把握诗歌情感能力。所谓的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要注意抓住诗歌中意象对其具体分析;注意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彩;联系作者创作背景进行理性的有关人的情感、品质或理想的深入分析形象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用优美的语言把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即可。
10.本题考查学生通过鉴赏诗歌的意象(形象)把握诗歌情感能力。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白船儿”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诗人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写“白船儿”托物寓情,赋于纸船特别的含义,寄托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故答案为:“白船儿”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诗人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故答案为:“爱”指的是诗人对母亲的爱;“悲哀”指的是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答案】12.约定;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离开;出使
13.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②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要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呢!
14.D
15.诚实守信(信守承诺)明礼知义、聪明机智、直爽率直、落落大方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学生注意日常积累,掌握文言文常考文学常识。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主题和人物形象。主题:注意抓住描写对象分析作者写作目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季札第一次出使,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却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所以没有送给他。(后来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12.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尊君在不: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去:离开
为使上国: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使:出使
故答案为:约定;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离开;出使
1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引、倍“。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倍:同“背”,背叛,违背。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②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要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呢!
14.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故答案为:D
15.【甲】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乙】心里许下承诺,不论对方是否在世,承诺都会实现。
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无礼言行,没有胆怯,而是不卑不亢的回驳;也很机智,很有礼貌,没有用粗鲁的话语和友人对骂。有理有据,摆出了友人不诚信的事实。
故答案为:诚实守信(信守承诺)明礼知义、聪明机智、直爽率直、落落大方等。
【答案】16.“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7.“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18.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19.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本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对于本题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①段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据此归纳出第一空的答案:“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由第③段“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可知,第二空应填: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由第⑦段“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可知,第三空应填: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故答案为:“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以从选文第⑥段寻找答案。抓住“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这两句进行揣摩可知,“学好”既指要学好知识,更懂得自律,做好人。同时,“甭惹事”等干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故答案为:“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这句话写的是母亲的动作,是她失语后见到“我”的情景。我们通过“冲我笑笑”“溢出了泪水”“呜呜地叫着”“往我怀里撞”等作描写,可以揣摩出母亲见到“我”兴奋、激动的心理,因为母亲生病说不出话但她又想急于表达的那种伤心和着急的心情。
故答案为: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明白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对于本题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回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不赞同,母亲并不是糊涂的,她只是让人看起来稍显糊涂,但她的内心却比谁都清澈透明,她只是将她的最深厦咸情深深地理在心底,不轻易言霞。“我”上小学时,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实际上,她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不让“我”有任何物质上的顾虑,即使在她失语生病时,她无法言语,只空开地就是一句:好!但“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些都是母亲贤明而不糊涂的证明。
故答案为:我赞同。母亲的“略显糊涂”表现在她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但她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却毫无怨言;她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她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在得失语症后仍不忘提醒父亲给“我”做饭。母亲将最深刻的情感蕴含在最质朴的言行中,恰是一种贤明。
【答案】20.C
21.示例一:我觉得本文标题不错。首先,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其次,用了设问句式(问句),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二: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好。首先,标题太长,不够简练,不符合拟题要求;其次,句子不通顺,如标题的前半部分句子不完整。
22.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七年级(1)班的嘉嘉。关于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您说:艺术课能帮我们激发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能培养我们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同学们也很喜欢艺术课,在课上我们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可是快乐的时间太少了,我们一周才有一次艺术课。教育部如今很重视美育,希望您也能更重视艺术课,给我们多安排几节艺术课。谢谢校长!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评析。题目问标题拟得怎么样,也就是体会标题好不好。认为这个题目好的,可以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多角度思考。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之谈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能力。要根据题干创设的情景,结合文本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理解来作答。
20.A.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可知“要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说法是错误的;
B.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末句“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可知“明确在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的说法是错误的;
D.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可知不是此处主体不是“高等教育”,应是“职业教育”;
故答案为:C。
21.从标题本身看,这个题目“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美育中考”运用了设问句,从内容上看,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也可以认为这个题目不好,这个标题有些长,不够简练吸睛,句子不通顺且是个病句,应该是“如何改变艺术课被挤占的现象”。可以认为这个题目好,也可以认为不好,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觉得本文标题不错。首先,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其次,用了设问句式(问句),引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好。首先,标题太长,不够简练,不符合拟题要求;其次,句子不通顺,如标题的前半部分句子不完整。
22.答题时要注意结合题干的要求,针对艺术课被挤占的问题给校长写信,既要说清楚情况,还要有自我介绍,同时要注意语气,提出合理化建议。语言要中肯、委婉。
故答案为:
示例:尊敬的校长,您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玩具风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消防泵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LED照明装置市场洞察报告
- 测量用圆规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甘汞杀真菌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制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珍珠层粉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汽车自行车上光蜡市场洞察报告
- 浴室凉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准确理解能力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通过制作3D打印物品学习有关数学的几何知识
- 家长观看预防近视知识讲座
- 会员体系深度运营
- 计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
-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探讨4200字(论文)】
- 2024年中国大地保险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精度脑电采集方案
- 楼体亮化施工设计方案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表格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5的分解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