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第一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霍姆斯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我喜欢读书,他带给我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来自于读书后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如沐春风。我教书19年,对人生对教学也曾经有过热血澎湃的畅想和向往。曾想让自己的课堂不一样,想让自己的学生不一样,想让自己的人生也不一样,可到如今发现自己还是“老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不断地思索为什么想过的那么多到现在还是这样,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从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可以看到其中列举的很多教学中的现象和事例:为了帮助同学看病而迟到的团支书和几位女同学;抓到偷同学手表的学生;卫生区几片落叶被扣分„„作为教师我曾经历过,碰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也思考过、迷惘过、„„甚至有时我也会觉得它就像四季交替,刮风下雨一样的自然,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它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教学的、什么样的不足。我就没想过那么多,有的时候甚至为了节省时间而敷衍结束。读了李老师的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在文章中介绍的很多好的成功的经验或是做法,更多的是一种启迪、一种思考、一种指引。省悟人生——起点上的终点思考。“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譬如说人生七十,因此,你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正在干什么,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明确时,你就知道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已经完成了些什么;在推想40岁、30岁以至于今天。”这是李老师文章中的话。如今的我当然已经明白并深切知道自己的一生和学生紧紧连在了一起,和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可是我在20XX时候就没想过30岁的样子,在做什么,到什么程度,和什么人在一起。更没有想过40、50岁甚至再往后的日子。今年我30岁,我会不由自主想一些东西:教学的,教育的等等,会想几天后的,几个月后的我在做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当然就会想今后更远的日子和自己的人生。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正在做什么,开始了思考不就是一个好现象吗?醒悟自己——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是啊,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想法决定活法,活法决定结果。如果我们和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这就像是工厂流水线,同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别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有一个点与别人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李老师在文章中就这样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只能‘其位,谋其政’已,但仅仅如此,肯定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必须除此之外,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在“自留地”里,常常意外地长出个性的花,特别的草,尽管打不了多少粮食,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我的“自留地”是什么?如何耕种这块地?很多问题随着思绪的流动而明晰起来,那样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思索变得神圣而另人向往!醒悟教学——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些理念不都是在极力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教学。当孩子的眼睛晶亮,双手挥舞,情不自禁时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吗?当学生正襟危坐,纹丝不动时,当学生千启而不发时,我们是不是要自我反省:学生愿意学吗?学生学得开心吗?醒悟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作者在楔子部分的第二句话用简单客观的事实和朴实明白的语言道明了教育的几个利好原则:长者的身教;民主的成长氛围,弥漫其间的真爱,宽容。他说“我的长辈亲友没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的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尽管我们也曾喊过,教育要有爱心,但是我深深地被这个文本背景下教育是“一腔真爱”感动而且共鸣;我们也认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我想和叶圣陶生活即教育有几多共鸣的地方),但我们可能会忽略为学生的体验创造轻松安全自由的环境,并用宽容错误的博大的爱心允许和用言传身教引导体验中的失误和偏差!短短的三句开篇语深深的打动我,也因为他让我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是的,人性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根本,人性的善,就像太阳的热,他会溶解人心中的冰点。而孩子们美好人性的塑造不需要任何的教育,他们只需要接收周围成人们发射传递来的善良、宽容、仁爱等美好的信息。他们需要的是榜样与模仿,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人,孩子所生长“土壤”的创造者与耕耘者。我们的人性如何?我们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过吗?相信我们曾经努力过,就是不知道坚持过多久?回想一下我们孩提时代,都是善良的,单纯的,勇敢的,仁爱的,可是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时候变的世故、狭小,自私起来。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息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让我们平时对孩子们多些赞美与鼓励,少些批评与指责;多些尊重与理解,少些挖苦与抱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也不算难,就像李老师说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难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醒悟管理——学生,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文中的这句话我感同身受,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但针对学生的条款大多是以“不准”和“禁止”开头的。我想这是我们中国校园的特色吧,不准这禁止那,而且我们习惯与制定规章制度,作为管理者,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了是学生的本分,不执行就是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轻则是一通教育谈话,重则扣了班级考评的分。却总是忽略应该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也只有学生把规定演化为自己的自觉的习惯时,才达到了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告诉我们:“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这应该被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铭记并实践。我们每个人最怕听到别人对我们说“一定、必须”等开头的命令。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真的不需要被教训式的“教育”,他们需要的是“夹心面包”式的关爱与提醒。所谓的“夹心面包”,就是“表扬+提醒+鼓励”,鼓励和赞美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职责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教育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学生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是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读书对于学生,对于教师,都最重要的,应该让读书活动伴随我们的的一生!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人性光辉,就难以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每个假期,我们都要读一本教育专著。以往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过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也读过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个假期读谁的呢?正犹豫间,《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个书名却吸引了我的注意,教育能“呼吸”?而且还是“自由的”?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中了它——《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此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是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他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了他从管理学校到管理全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一、注重阅读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用书和练习测试卷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是啊,枯燥无味的说教,只能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干巴巴的讲解,也只能致学生于昏昏欲睡的泥潭。只有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才能博得学生的喜爱。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想到: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学生是独立自尊的,渴望认可追求公平;学生是稚嫩脆弱的,有错误有失败;学生是坚强的,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李希贵老师说的好:“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教育应该就象农民种地,农民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颗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是啊,只要我们不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自由呼吸。“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也许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价值取向,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课程热爱学习的开始。如果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我们作教师的该有多么欣慰多么自豪呀。李希贵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智慧与信念的结晶。他的思想从学校中来,从教师中来,从学生中来,从教学实际中来。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老师逐渐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和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李希贵老师叙述的都是一些平平常常的教育故事,甚至是一些极为琐碎的教育细节,但仔细品味这些故事、这些细节,我不由惊叹其内涵的深刻:把校训“股份制”,经历了全校征集校训释文、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等一系列过程,看似小题大做,但活动过程中,校训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内化为学校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取消专人排自行车,平时规范写字等,在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中塑造着孩子的品格修养和气质。通过“有点落叶怕什么?”“一个苹果+一个梨子=?”的故事,给我很大启示。我们一贯奉行的、习以为常的管理机制,班级的每一项检查评比、月总结、周通报,大事小事都和班级管理挂钩,使教师们压力很大。教师们把这些压力传达给孩子们,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影响了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们在学校不能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呼吸。李老师善于从细节中找出问题的症结,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管理机制。而把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校风,为学生创造充满成长气息的精神家园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学校的管理机制变了,教师们也变得宽容起来,师生关系融洽、教育的效果反而好了。李老师说得好: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三、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希贵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抑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四、语文实验室计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本书中有关“语文教学原生态”的内容给了我很大启发。文中提到的语文实验最大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只用两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四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读书。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对语文教学有多重要,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不知是因为习惯了,还是因为放不开,给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少之又少。我们和书中提到的19位语文老师一样,一方面对改革心向往之,一方面又都有点惴惴不安。其实这种担心我现在知道是多余的,因为高密一中的语文实验计划充分证明了: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就一定会成功。写到这里,我仍然觉得心潮澎湃。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我们拥有真诚的一颗心,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吧!读《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有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是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悲伤与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与怜悯。”那么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教育的意义应该在于孩子对爱的理解与体会,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全书谈到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原则1:共同的宗旨.愿景.价值观和目标。原则2: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预防和干预系统。原则3:以教与学为中心的合作团队。原则4:利用数据指导决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5: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原则6:发展可持续的领导力。这6条原则可归纳为一个总的思想即“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爱心:老师对孩子的爱心。责任感:老师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信心: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六条原则都包含在“爱的教育”的三大部分中。如在原则2:确保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预防和干预系统这一章中有二段话:你知道,并非我们所有人都是垃圾„„人们常常这样形容一个人:“那个孩子已经没有希望了。”这是对他的侮辱„„告诉人们,我们做得到。你可以力挽狂澜,成为社区中非常有用的一员。不要放弃那个七岁的孩子,不要说:“噢,他已经差不多完了;他绝不会有什么成就了„„”这个侮辱带有标签性。你可以改变周围的人。——希金斯【G·Higgin】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保证了解系统中的每个孩子,我们的组织就会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学习共同体,它了解并提携每个学生。—列斯·奥米塔尼在教育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总会遇到班级中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者一些经常迟到.旷课表现不好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的应该是“爱的教育”中的“爱心”与“信心”。首先,应当对他们有比较细致.详细地了解。如孩子迟到了,是否不问清缘由便立即处罚,还是问清楚缘由后,如确有特殊正当理由,再进行定夺。并且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应当用温和的语气,关爱的心灵来促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应当给予他们以鼓励,而不应当是指责与责难。例如学生这段时间成绩下滑了,老师应当温和的,关爱的帮学生找出原因,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应是指责他“你这次怎么成绩又下降了。”你怎么回事啊!学生本来成绩下滑就已伤心,再加上老师的指责就更加自责。而且学生是有自己的自尊与尊言,老师的责怪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到学生。正是“温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一言六月寒。”老师,应当以一颗诚挚的关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你们都是很优秀的,你们都是很棒的。没有一个学生是愿意做落后的学生的,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做坏孩子。有时后进生与坏孩子是教师造成的。因为老师有时会对学生说:“你没有希望了,怎么教都不会,你怎么这么蠢得像猪一样”。这些言语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很深的自卑感,最后破罐子破摔越来越差了。如果能换一种真正用心去关爱孩子的方式,也许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原则5: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这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教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一个优秀.优质的学校是学校校长,老师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与建设的结果。教育研究清楚地显示了,学生.家庭和社区的普遍支持和参与,是学校成功的基础。对这个问题最全面研究得出的结论,即如果不考虑社会经济地位.民族背景等因素,家长参与得越深入,学生成绩越高。所以学校应当与家庭和社区建立积极的关系。第一.建立相互的理解;建立或修补家校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的家庭考虑,取得共同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师必须意识到有一些具体条件影响了许多家庭,使他们难以支持孩子的学习。这包括许多家长在学校有些消极的经历,他们害怕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他们可能被无知和不确定所吓倒。而一个优质的教师应当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感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进行有效的合作,帮助家长克服困难和障碍,而不是因为缺勤和不做课前准备惩罚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例如对于迟到,当学生上学迟到时他们不会受到惩罚。在大多数时候,学生被允许进入学校,然后被送到教室。即使是长期迟到的学生,学校也不应进行惩罚或申斥。相反,一个优质的学校会寻找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迟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应请家长来学校,看看是否能帮上忙。有时他们只是车太旧打不上火无法启动,或者没有上学的交通工具,或者错过了校车等等原因,所以作为一个优质的社区学校,这些是可以提供理解与帮助的地方。第二.让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的方法是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课程。让家长不断了解学生所学的内容,不断深入到学生与学校相关联的生活。如家长可指导或辅导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协助完成课堂写作项目,课程试验等等;指导或协助戏剧的排演;示范表演木偶剧,音乐剧,戏剧或戏剧性阅读等等。一个优质的学校必然有一种好的氛围,有一种优质的校园文化,而优质的校园文化又包括教师的爱心,责任感,好的鼓励与表扬策略,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许多学校不愿意从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的最佳策略之一中获益,这个策略是表扬成功。除了担心没有时间之外,一些学校领导也不愿意针对个人的成就进行表彰。事实上,有些校园文化奉行平庸或平等主义,已达到了隐藏或忽略成功的程度!一个学校的教师当他的优质的突出工作成绩未受到应有的表扬与鼓励时,他也许会有些气馁。觉得自己的成绩未受到认可,自己的付出未得到回报。实际上,定期的表扬能够让学校整体的价值观越来越积极,而且,表扬能够在学校改革的漫长旅途中树立里程碑,引发动力。怎样采取一些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表扬成功的方针呢?在艾伦·布兰克斯坦的书中有一些很好的建议。1.采取措施确保表扬看起来是公平的,这包括预先确切地澄清构成成功的所有相关事项。2.将表扬与组织的愿景,价值观和目标明确地联系起来,这不仅提供了强化组织这些重要因素的机会,同时也为表扬提供了单过的透明度,可信性和合理性。3.设计所有教员都获得的表扬,一个一度只有一个赢家的表扬,可能疏远大部分员工。4.对于正式的表扬,要预先交流成功最有说服力的结果,这确保了这个方法的公正性。5.让大部分人可以得到表扬,让更多的人来提高学校价值观的影响力和个人的目标。6.安排正式或非正式的表扬。例如,简单利用员工会议来表扬某位教师在研究或推荐新的教学方法上的出色工作,这极有助于鼓励其他教师去做同样的事情,有时非正式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人们的努力提供及时的鼓励。7.不要利用表扬,在高成就和低成就员工中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而要聚焦于你要表扬的积极结果。8.将表扬细节化,具体化。“琼斯,埃莉诺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她的进步最快的学生家里进行家纺”,这句话远比“埃莉诺总是帮助她的学生”要好得多。9.使用故事,要有人情味。10.确保表扬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允许教员和学生最终接手这个活动。这十条建议,切实可行,也可用于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是值得仔细研究的。每个人都是需要表扬与鼓励的。从表扬与鼓励中,个人可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认为自己获得认可与尊重。并且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能更加促进个人的奋斗与努力。从这个意义方面来看中国的教育,整体来看,中国的教育不是一种鼓励与表扬的教育,而是一种责怪.压抑的教育,小学生考了90分,父母责问他为什么没考100分。小学生数学考了100分,父母责怪他为什么语文只考80分。孩子考试不好,父母不问青红皂白便先指责,或责打一顿一说,而不是问清孩子考的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认真努力,下次取得好的成绩。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便冷面一张,只知道责骂学生,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笑脸相迎,温言暖语。从教育上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对于教师来说,对于一个优质的学校来说,每个学生都应当是平等的。虽然圣人先师孔子有言“因材施教”,但对教师来说,教师对学生应当是“有教无类”。即不管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如何,教师对学生在态度上都应该是一视同仁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且意义重大。教师的言行在不经意间便会在学生之间产生作用。因此教师的“言传”【talkthetalk】与“身教”【walkthewalk】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大部分是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具有的态度与行为。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与立场。这是小概念的价值观,价值观其实包含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是社会具有的态度与行为,是一个总体的态度。研究表明不论是商界还是在教育界,一套完备的共同价值观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Champy指出价值观是任何一个组织中“最重要的结构因素。”Sergiovanni也强调了学校尤其要团结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周围。价值观可以存在很久,它们不会因为员工的变动,资金的调整或教育方法论的趋势而发生变化。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来说问题都出于教育与读书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因为从哲学意义上说,价值观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与看法。而行为又是受到态度与思想的指引。在我国,不少人把优质学校等同于升学率。似乎升学率越高,学校就办得越好。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与态度,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依照这个标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保障及提高升学率开展的,学生的分数成为衡量学生.教师乃至学校唯一的标准。于是,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不良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后进生”就好像学校产生的劣等产品,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虽不能将之逐出门外,但却采取了近似放弃的做法。严重的,只要他们不干扰到其他学生学习,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便听之任之。学校是如此的重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却将教育的真缔抛却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首先是将让人认识“人”,一个人是具有尊严,有良好的品德,其次才是一个人的学识。教育的目的是首先让人认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认识到如何“做人”。人有没有“我是人”的理念,表现出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是人”是做人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己“是人”的人往往也会懂得别人也“是人”,他就会尊重别人的权利与选择,这是对别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重要的“做人”。有一种现象我们已感受到了,那就是我们一再对人进行“做人”的教育,而有时效果却十分有限,比如有的人不仅见死不救,反而呼喊跳楼自杀者赶紧往下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许多人在受教育后并未感到自己“是人”,如果有这样一种意识,那他便会有做人的自尊,做人的良知,做人的同情心与怜悯心,就会推己及人。教育首要的目的是教人如何才成为一个“人”。即教育是首先要教给人的一种品德,成为“人”的一种品德。有时有才无德的人比无德无才的人对社会危害更大。教育者先是教给人的高尚品德,其次才是才识。学校的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必然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当一个社会一切以“钱”为价值取向时,我们的学校也必然受到冲击。据报载,现在学校都有A.B.C三级家长。用小车送子女上学的家长,被评为“A级家长”,这类家长不是大款就是官员,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是钻石型家长,这类家长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老师同学的格外尊重。用摩托车送子女上学的家长被评定为“B级家长”,这类家长不是公务员也是工薪阶层,条件宽裕生活小康,是白金型家长,这类家长的孩子在学校能够与同学平等友好相处。最差的是“C级家长”蹬着自行车送子女上学,这类家长无权无势无钱,是破铜烂铁型家长,这类家长的孩子在学校受到鄙视,同学不愿意跟他们交往。还有一些现象如有些家长不顾自己小孩的条件与兴趣,却强制孩子去学小提琴.钢琴,学舞蹈,声乐等等。有些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读书,只为达成父母未能上大学而想让儿女来替自己实现这一愿望的目的。还比如有一些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不然就跟扫大街的一样没出息。”这些都是中国社会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在西方国家中,不会有人认为扫大街的清洁工是一种耻辱,相反,他们国家的清洁工脸上带有自信的微笑。因为西方国家社会的价值观认为,扫大街的清洁工他们付出自己的劳动来使城市更加美化,使人们生活更加美好,他们的劳动成果应当受到尊重,他们也应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因此价值观对一个学校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不断向前进,向前发展的源动力。一个社会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社会中的人们才会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正确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一个学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这个学校培育出的学生才是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对社会真正有所贡献。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人们将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初升的太阳,而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优质的学校是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而成功的概念与标准又是什么呢?是腰缠万贯,一掷千金。还是身居高位,呼风唤雨,威风八面。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价值取向发生错误时,一个优质的学校如何建立自己的校园文化来确定学校正确的价值观与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完艾伦·布兰克斯坦的《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一书后,再与中国的现行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现状相比较,引发出许多值得思考与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收获。第二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导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作,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欢迎阅读!【篇一】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就应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篇二】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教育需要改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教师需要解放。“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学生需要张扬。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李希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篇三】这学期我们教研组共读的是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趁闲暇的时候,翻了几页。但感触颇深。书看到一大半,我已经被李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叹了。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还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热情所鼓舞,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阔斧地改革,不客气地说,我周围还没见一个。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缘于一颗诚挚地热爱教育的心灵。尤其当看到“语文实验室计划”时,不由怦然心动,“语文教学原生态”仿佛一股清泉从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来。这项实验最大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只用2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把4课时拿出来,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学习。想到今天的语文课,由于很多学生已经对复习厌倦了,可是下周2就考试,我很想让学生去读课外书,可对考试成绩又有点担心,于是虽然课本复习味同嚼蜡,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领着学生复习。学习没有乐趣,没有自主性。追究原因,还是没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我不禁自问,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了吗?下学期我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上动动脑筋,完全可以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当看到李老师引用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时,我更增强了教学改革的信心,想到这里,我对新学年的课堂改革充满期待和信心。看到“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中引用了斯宾塞《教育论》中的话:“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想想我们的教育吧,校园里几乎每处都有无形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校园里也总能看到佩带值日绶带的学生,说是值日,其实是监督其他学生的,一旦发现打闹的、违纪的,值日生就会煞有介事地掏出小本子记下罪证,这些无处不在的规则一旦有意无意碰触就会招致班主任可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因为学生的举动和星级班级评比挂钩。我们教育工作者太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让孩子们没有了自由。“注重细节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的目的不同,教育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教育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我们的管理是不是偏离了正确的教育目的呢?如果我们的校园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监督员,孩子们走路也不必非要按指定线路去教室,我们的校园不是更和谐吗?书还没看完,脑子里里却生出许多想法,要是校长或者我们的老师都来认真学习和研究这本书,我想我们的学校会更加魅力无穷。第三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崔瑞峰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认识了李希贵,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在这本书里,作者回忆往昔的工作,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探索历程的评价,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体验感悟的归纳,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应证。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做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变化的时代,新学科、新知识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第四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这本书以朴实清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这位教育家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从教师到校长,再到局长,每一步的变化,都不仅仅是一个人地位的升迁,都伴随着他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都给人以教育革新的启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部著作,李希贵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自己对教育独特的感悟与思考,那点滴心语,可谓画龙点睛。这三条主线分别是教学、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学工作,主要写作者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方面是教育工作,主要写作者在从教过程中学生观的变化历程;第三方面是管理工作,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老院老人康复理疗师考核奖惩制度
- 【地球课件】地基基础设计理论与荷载
-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答题卡-教案课件-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 房屋租赁的合同(2篇)
- 《食品安全和营养》课件
- 2025年拉萨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题库及答案大全
- 2025年扬州货运从业资格证考些什么内容
- 2024年土地承包合同终止后的土地经营权租赁协议6篇
-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件-婚礼
- 2025年沈阳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
- 文学概论2024年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运料小车经典设计
- 工程设计合理化建议
- 【分层训练】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培优卷) 北师大版(含答案)
- MOOC 劳动教育-常熟理工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江苏理工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JTG-T2420-2021)
- 2024-2030年中国厨电厨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上第14课 思维真奇妙 课件
- 机电产品个人销售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