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实录】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课堂实录】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概况。2、掌握苏联解体的时间,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教材分析】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1课内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界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起点,本课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让我们国家从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因此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两年学习历史的经验,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讨论。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能独立思考。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学生对它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这课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更深刻的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注意的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过程】2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同学们,请猜一下这是哪一个国家?学生:教师:苏联从1922年的建立,到它的解体,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如此强大的苏联最后会走向解体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设计意图】以一则谜语引出苏联,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第一篇章: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温故知新:教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师:斯大林模式曾有力地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于僵化的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斯大林模式”已成为苏联社会继续发展的障碍.展示:赫鲁晓夫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斯大林逝世教师:1953斯大林逝世。这时苏共领导人针对这些弊端进行了改革,他是谁呢?学生:回答1.改革的背景展示: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问题:材料反映了苏联的经济怎样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可见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过渡: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了推行改革,他否定斯大林做法.【设计意图】(论从史出,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背景资料)展示: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巨幅雕像被推倒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巨幅雕像被推倒问题: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造成的后果。2、改革的内容教师: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赫鲁晓夫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工业: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经济降低交售定额经济降低交售定额农业:扩大自主权农业:扩大自主权垦荒和种植玉米垦荒和种植玉米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政治平反冤假错案政治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方面改革,我们重点了解在农业方面改革两大措施:种玉米展示:材料: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初期情况时间比较项1949-1953平均1956年粮食产量810012700粮食收购量33005700问题: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初期粮食产量出现了怎样的趋势?学生:上升趋势.教师:赫鲁晓夫改革对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后来怎样呢?材料: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问题: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没有结合国情,盲目改种玉米,造成粮食的短缺,没有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种植玉米的情况。3、改革的结果教师:赫鲁晓夫最终结果怎样?学生:失败。教师:感悟赫鲁晓夫的改革展示: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问题:如何理解“掘墓人”和“守墓人”?学生:回答教师:掘墓人: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思考问题: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的主观上是他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上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注定不会成功的。【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教师过度:1964年赫鲁晓夫逼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进行了改革,他的改革情况怎么样呢?(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什么?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即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漫画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结果.教师过渡:勃涅日列夫改革使苏联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甚至停滞状态。戈尔巴乔夫上台,他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经济改革材料:“1985年苏联人均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时间:1985年学生:回答展示:材料:改革带来生产的严重破坏和经济危机,1986—1988年,年均赤字430亿—440亿卢布,消费品市场日益恶化,1991年苏联市场供应的1200多种消费品中95%缺货。问题: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取得成功吗?学生:回答结果:展示: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食品排队买香肠的莫斯科居民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失败,造成经济的混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教师过度:戈尔巴乔夫在经济上无法打开局面,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2.政治改革展示:材料:1988年6月至1989年底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否定苏联的历史,取消一党制,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问题: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表现如何?结果怎样?学生:表现: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结果: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斯大林在戈尔巴乔夫的主导下,苏联掀起了一场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狂潮。1989年以后,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扩大到批判与否定十月革命以及列宁本人。从1989年起,苏联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推倒列宁纪念像,或向列宁像涂抹油漆、投掷脏物的事件。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经济上导致经济继续下滑,政治上国内思想混乱,1990立陶宛宣布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独立宣言.【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教师过渡:面对苏联盟解体的威胁,1991年八名苏联高官发动了政变,想要挽救苏联,即“八一九事件”。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第二篇章苏联的解体“雪上加霜”——八一九事件展示:八一九图片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问题:苏联高官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学生:①目的: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②结果:俄罗斯领导叶利钦控制全局③影响:“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教师过渡:“八一九事件”它苏联的局势更加恶化。在这场“权利的博弈中”,叶利钦成为最后的赢家,此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无可奈何”——苏联解体播放:动画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思考:苏联解体有哪两层含义?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思考:苏联解体有哪两层含义?①苏联分成解多个国家②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教师过渡: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完了它的最后一天,从此成为历史。两极格局也最终瓦解。那么,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第三篇章大国之思展示:1.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内、外因两方面入手,全面分析问题。教师过度:1978年中国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展示:改革开放视频问题:中国改革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讨论、交流,并踊跃发言教师总结:1、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4、改革要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教师:同学们,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努力,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40年的征程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梦的脚步.(三)课堂总结,提炼升华:--冲击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冲击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改革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改革--直接导致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四)课堂练习:(五)板书设计: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一篇章苏联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二篇章苏联的解体(一)“雪上加霜”——八一九事件(二)“无可奈何”——苏联解体第三篇章大国之思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材分析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1课,是重点单元的重点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既是两极格局的终结,也是20世界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变化的起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解体,让我们国家从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因此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着重介绍了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苏联的改革可以说从赫鲁晓夫开始的,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进行小修小补,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最后导致改革失败。2、难点:苏联的解体。苏联原有的模式极其僵化,戈尔巴乔夫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结果一步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后反思讲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好得有:

一、从整节课设计来看,我采取的是篇章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