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庙头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参考答案:B【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比如氢氧化钠,故A错误;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化学键是指微粒间强烈的作用力,稀有气体微粒间属于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故C错误;D.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离子,比如铵根离子,可以形成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点睛】一般情况下,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容易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但也有例外,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可以以此作为判断依据。2.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一个盛有100mL

3mol/L

NaOH溶液的烧杯,左盘上放一个盛有100mL

3mol/L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片充分反应后,天平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B3.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CH2=CH—CH2OH B.CH3COOHC.CH2=CH—COOC2H5 D.CH2=CH—COOH参考答案:D4.为了除去KCl固体中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七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水溶解②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③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④加入过量盐酸⑤加入过量K2CO3⑥过滤⑦加入过量KOHA.①⑤③⑦⑥④②

B.①⑤⑦③④⑥②C.①⑦③⑤⑥④②

D.①⑦③④⑥⑤②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KCl中少量MgSO4和CaCl2杂质都溶于水,要想将杂质除去必须将MgSO4和CaCl2杂质转化为沉淀;可采取加水溶解→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氢氧化钠),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然后加过量K2CO3溶液,与CaCl2和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滤出上述步骤生成的沉淀→加适量盐酸,与过量K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蒸发得到晶体,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KOH溶液和碳酸钾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⑦③⑤⑥④②。【名师点晴】注意物质除杂必需条件(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为解题的关键,把握试剂的加入顺序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分离和提纯一般应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1)“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2)“三必须”: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选最佳除杂途径;四、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5.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体的溶解度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参考答案:A略6.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的胶粒直径大于100nmB.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参考答案:D【详解】A、Fe(OH)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胶体的生成,因为加热过长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故B错误;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NaCl溶液无现象,Fe(OH)3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组成、性质、判断,明确与溶液的区别、本质特征和胶体的性质应用即可解答。选项B是易错点。7.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参考答案:C略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A.V(NH3)=0.02mol/(L·min)

B.V(N2)=0.005mol/(L·min)

C.V(NH3)=0.17mol/(L·min)

D.V(H2)=0.03mol/(L·min)参考答案:B略9.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原子NSOSi半径r/10-10m0.751.020.741.17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1.10×10-10m

B.0.8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参考答案:A略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参考答案:D11.将Mg、Zn、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5mol氢气,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A.0.6mol

B.0.5m

C.0.4mol

D.0.3mol参考答案:C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假设全部是Mg或Zn,设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x,产生的H2有如下关系:Mg(Zn)~~~~~~H21mol

1molx

0.5mol所以,1mol:1mol=x:0.5mol,解得x=0.5假设全是Al,设它的物质的量为y,产生的H2关系为:2Al~~~~~~~~~~~~3H22mol

3moly

0.5mol所以,2mol:3mol=ymol:0.5mol,解得y=0.33由于是以上两种情况的混合物,故产生0.5mol氢气时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和应介于二者之间,即介于0.33mol~0.5mol之间,选项中只有C符合,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解答时注意根据化合价将三组分看做二组分,再采取极端法解答,极端法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种技巧性解法,对于混合物范围计算比较适用,该方法的解题思路是假设只有混合物中的某一成份,通过计算得出两个极端值。12.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对人体的毒性表现为: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有关NaNO2毒性分析正确的是A.因解毒剂美蓝具有氧化性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时血红蛋白分子被还原参考答案:C13.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微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淀粉遇单质碘变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B.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C.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I2,消耗4molNaHSO3D.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所得溶液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参考答案:C【详解】A.由途径I可以知道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以知道氧化性I2<IO3-,由途径Ⅲ可以知道氧化性Cl2>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故A正确;B.根据氧化性IO3->I2,所以一定条件下,I-与IO3-反应可能生成I2,故B正确;C.途径Ⅱ根据转化关系5HSO3-IO3-I210e-可以知道,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消耗5molNaHSO3,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由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可知,向含I-的溶液中通入Cl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把I-氧化成生IO3-,所以得到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一定变为蓝色,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14.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致使多处核电站爆炸,核辐射引发周边多国恐慌。其中是核电站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是的核素

D.比少3个中子参考答案:B略1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端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下端相平C.蒸发操作时,应残留少许液体,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使水分完全蒸干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乙酸乙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胶片、医药、化工、电子、化妆品及食品行业等。实验室可用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1)为判断乙酸乙酯中与乙基(-CH2CH3)相连的氧原子的来源,请没计一种可进行判别的方案__________。(无需给

出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只需给出设计思想)。(2)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四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II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编号

试管I中的试剂

有机层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浓硫酸

3.0B3

mL乙醇、2

mL乙酸0.1C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mol/L硫酸1.2D

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1.2

①试管II中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②分析比较实验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③分析比较实验C、D,证明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是H+。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mL和_____mol/L。(3)现代化工生产探索以CH3CHO为原料,用(CH3CH2O)3Al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2CH3CHOCH3COOCH2CH3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时,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催化剂用量/g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副产物/%选择

性/%

转化率/%10.3686.5-2520.3599.999.620.27810-0.5520.1299.8195.3930.3686.5-2120.199.899.740.36810-0.5520.899.597.3

【注】选择性:转化的CH3CHO中生成CH3COOCH2CH3

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编号)。A.用乙醛合成乙酸乙酯,可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乙醛的转化率越高C.用乙醛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时间控制在12h为宜D.催化剂用量不会影响合成反应的选择性转化率E.(CH3CH2O)3Al是乙醛制乙酸乙酯的高效催化剂参考答案:(1)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检验18O出现在水中还是出现在乙酸乙酯中

(2)①饱和碳酸钠溶液

降低酯的溶解度,

除去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

②A

③6

6

(3)ACE解析:(1)判断乙酸乙酯中与乙基(-CH2CH3)相连的氧原子的来源,设计方案为: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检验18O出现在水中还是出现在乙酸乙酯中;(2)①试管II中试剂的名称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降低酯的溶解度,

除去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②②对照实验A和B可知:试管Ⅰ中试剂实验A比实验B多1mL18mol·L-1浓硫酸,但是试管Ⅱ中试剂中测得有机层乙酸乙酯的厚度,实验A为3.0cm,而实验B只有0.1cm,故答案为:A;③本题是研究实验D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条件,题中采用了一个变量,实验C3mol/LH2SO4,实验D盐酸,所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实验C3mL乙醇、2mL乙酸、3mol/LH2SO4,实验D3mL乙醇、2mL乙酸、盐酸,要保证溶液体积一致,才能保证乙醇、乙酸的浓度不变,盐酸体积为6mL,实验D与实验C中H+的浓度一样,所以盐酸的浓度为6mol/L;(3)A.用乙醛合成乙酸乙酯,可减少乙醛的排放,则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选项A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