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一)课标要求与解读(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通过长平之战了解战国时期兼并战的特点,知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史料实证使学生认识改革是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根本原因。(3)通过都江堰工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感受兴修水利工程由古至今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有三个子目: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三)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被抽样学生通过学过的教材,75%以上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说出西周建立和分为两个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知道春秋时期动荡的历史,阅读了围魏救赵、减灶诱敌计和纸上谈兵的成语和故事,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知识点都是散点式,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2、能力与方法方面。六年级上学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学生刚学习,学生缺少历史知识,缺乏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并且史料阅读对初一的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很好地对材料进行理解、归纳与总结;喜欢通过视频、故事、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大多能知道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立木为信等成语故事,知道商鞅变法的创新精神,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根据教师经验、教材分析、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最近发展区理论等,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提纲,深入了解学情。本调查设计围绕战国时期的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的。涉及到学生在教材中已学习的经验知识:1.你知道西周建立时间和都城吗?2.你知道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巩固统治?3.西周分为哪两个时期?4.春秋时期的特点是什么?5.你知道如何识别历史地图吗?6.你感觉在学习历史中什么最难学?涉及到学生在教材之外接触到的有关本节课的经验知识:1.你知道哪些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2.你去过都江堰吗?3、你看过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电影和电视剧吗?(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2、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重点依据: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教学难点: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难点依据:学生对“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都江堰的构造”这两个问题的知识储备不足,眼界不够开阔,学习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评价设计评价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史料分析,8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说出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能过故事讲解、观看视频以及小组讨论,75%以上的学生能完成表格比较商鞅与李冰的相同点,学习他们创新实干、富国利民的精神;指导学生对比《春秋时期形势图》和《战国时期形势图》,初步掌握“图中学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质量检测,要8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1)(2)(3)(4)题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正确观看历史地图和历史表格的基本方法;小组长会指导小组合作,做好汇总并形成正确的表述;讲故事的学生能提前熟练的讲解故事;60%以上的学生能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语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史料、观看图片、视频、讲述故事、教师讲授等,90%以上的学生都能感悟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统一,反对战争。进而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是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等基础上确定的。如授课班级的学生大多为外来务工的孩子,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进度较慢,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高要求,降低“理解层面”“运用层面”教学内容要求,这些都是在基于深度的学情分析基础上来进行的教学决策。三、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第一篇章的内容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图片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战国战争的特点。2、图中学史法和史料阅读。通过《春秋时期形势图》和《战国时期形势图》,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方法。通过史料研读明确商鞅变法的阻力重重,感受改革不是一帆风顺。3、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概括,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播放:回望中华70年辉煌变化(屏1)过渡:回眸中国70年的风雨征程,感受到新中国从胜利走向辉煌。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走过了动荡不安的春秋时期,又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一个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的时代;一个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时代;一个令人激动、使人神往的时代。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重温战国时期那段迷醉的岁月,共同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屏2)【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感受战国时期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引入课题。二、学习交流,见证历史:【确定探究主题,整体感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由生归纳找出)本节课的内容归纳为三个“变”:(屏3)师:请同学为大家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4)过渡: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巨大的变革。【探究获知一:兼并战争变七雄】1、依案学习学法导航:先依据学案自主探究课本“战国七雄”,划出要点,有疑难的地方做好标记,可以同桌合作释疑,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记在“我的收获与疑惑”中,留待共同解决。——生:……,师巡视指导,表扬及时做标记的同学,强化笔记习惯;询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先由学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等共同点拨时解决。2、交流点拨:(1)展示形势图(屏5)师: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生:变化之一:晋国一分为三;变化之二:列国数量减少;变化之三:出现七个大国。师:产生如此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呢?生交流点拨: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完全崩溃。(2)地图展示:(屏6)生:请填写战国七雄的名称点拨: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到中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时空观念,检查学生课后的自学情况和知识面宽度;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运用地图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3)出示图表和材料:(屏7、8)思考:这段材料的意思是什么?生交流点拨:秦国初时偏处西边,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战国时期,连横和合纵是各国外交军事的主要策略。连横是事一强而攻众,即六国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合纵是合众势以攻一强,即六国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4)出示战国铜壶(屏9、10)点拨:此刻壶中一滴酒也没有,却盛满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时代。该图蕴含了许多历史信息。铜壶分为三层图案,左右图案不相同,左边有竞射图、宴乐图、攻防图,右边有采桑图、戈射图、水战图。思考: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呢?生: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师:你知道与三次战争有关的成语或故事有哪些?生:与桂陵之战有关的成语是围魏救赵,与马陵之战有关的成语是减灶诱敌计,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纸上谈兵。师:课前我们已阅读了围魏救赵、减灶计、纸上谈兵的小故事,下面同学们为我们带来长平之战的小话剧,请大家欣赏。生:表演话剧师: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相比,有哪些特点呢?生交流归纳: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经过长平之战,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屏11、12)探究:穿越时空,生活在硝烟弥漫的战国,四处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最渴望什么?生: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师:战争能给人们带来灾难和损失,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渡:战国时期,各国都厉行变法,尤以商鞅变法最为著名。【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从而珍爱和平。【探究获知二:商鞅变法秦变强】1、依案学习学法导航:依案自主探究“商鞅变法”,划出要点,疑难处做好标记,同桌合作释疑,解决不了的记在“我的收获与疑惑”中,留待共同解决。——生:……,师巡视指导,表扬及时做标记的同学,强化笔记习惯;疑难问题,先由学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留等共同解决。2、交流点拨:(1)阅读故事: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屏13)点拨:奴隶主占有大量私田,并出租,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使土地合法化,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师: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生: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生: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展示图片:(屏14、15)思考: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这反映了什么变化?生:反映了生产工具的变化。师: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在各国的变法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故事学习、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3)观看人物(屏16、17):商鞅变法的时间,在谁的支持下变法?生: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生: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4)出示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生交流师:要按照现实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政策。商鞅用这种理论来反驳那些守旧群臣。材料二:商鞅“立木为信”的图片师:图片中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生交流师:这个故事说明做人要讲诚信,要一言九鼎。学习商鞅的改革创新、诚实守信的精神。(5)商鞅变法师: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师:分析每一措施所产生的作用。(屏18)(6)出示材料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战国策.秦策一》生交流……归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改革公平无私,赏罚分明。(7)角色扮演:(屏19)生代表不同阶层,谈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并说明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8)出示图表(屏20)归纳:商鞅变法后,秦国脱颖而出。由原来的西边小国,发展为实力强大的国家。师:商鞅变法的作用?生: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史记》记载,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太子以谋叛罪处以五马分尸极刑而亡。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屏21)生交流点拨: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9)感悟历史:说说改革对你的启示……(屏22)过渡:改革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商鞅变法一百年后,蜀郡郡守李冰治理岷江。(屏2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通过理解商鞅变法成功推行原因培养敢于抗争、勇于创新、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的价值观。【探究获知三:成都平原变天府】1、观看视频,展示都江堰防洪灌溉的原理。(屏24)师:(1)都江堰修建的时期、哪年、地点、人物?(2)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分为哪三个主体工程?生交流……师:两千多年了,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2、出示材料(屏25、26)材料一: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师:材料一中“李太守”是谁?他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伯禹”又是谁?生……师:后人说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师:材料二中“天府”是哪?是什么原因使它变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有什么作用?生……归纳: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材料,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三、内化知识,总结升华1、生对应学案,巩固本课内容。2、学以致用:生做学案[能力训练]并订正。(屏27-33)3、课堂小结:(屏34:思维导图)4、感情升华:(屏35、36)师:从相隔百年的两位历史先贤的不同结局中,你看出了什么相同之处?商鞅顺势,身虽死而秦法未灭,时代长河中,精神激荡千载;李冰顺水,魂已逝而造福万众,江水滔滔中,让人感念千年。两位先贤,结局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顺应时势、创新实干、不畏艰难、福国利民的精神。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5、小结:今天我们也应该勇担时代重任,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新授课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3、通过都江堰,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一、兼并战争变一、兼并战争变七雄(学法指导:依案自主探究课本,划出要点,疑难处做好标记,可以同桌合作释疑,解决不了问题,留待共同解决。)一:战国七雄1、战国初年,___国被___、___、___三家瓜分,___国由大夫田氏取代。2、战国七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国时期战争特点:_____很大,______多,______广,______长。4、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______之战、_______之战、_______之战。5、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影响?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构成威胁。合作探究:穿越时空,生活在硝烟弥漫的战国,四处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最渴望什么?二、商鞅变法秦变强二、商鞅变法秦变强二: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背景:时期,和进一步推广,水平不断提高,的势力增强。2、商鞅变法的目的:以求_____,_____。3、__________年,_________任用_______变法。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战国策·秦策一》思考:材料是什么意思?5、商鞅变法的影响:________。合作探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太子以谋叛罪处以五马分尸极刑而亡。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三、成都平原变天府三、成都平原变天府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后期年,秦国蜀郡郡守___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2、都江堰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都江堰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4、都江堰的作用:(1)都江堰发挥出、、等作用。使成为。(2)2200多年来,。材料一: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一中“李太守”是谁?他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伯禹”又是谁?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材料二中“天府”是哪?是什么原因使它变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有什么作用?【能力训练】1、在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面的国家是A.齐国B.秦国C.魏国D.韩国2、“战国”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马陵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齐桓公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5、“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6、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一项是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收获与疑惑】阅读小故事阅读小故事一、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二、减灶诱敌计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三、纸上谈兵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被抽样学生通过学过的教材,75%以上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说出西周建立和分为两个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知道春秋时期动荡的历史,阅读了围魏救赵、减灶诱敌计和纸上谈兵的成语和故事,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知识点都是散点式,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2、能力与方法方面。六年级上学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学生刚学习,学生缺少历史知识,缺乏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并且史料阅读对初一的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很好地对材料进行理解、归纳与总结;喜欢通过视频、故事、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大多能知道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立木为信等成语故事,知道商鞅变法的创新精神,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本教学设计根据教师经验、教材分析、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最近发展区理论等,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提纲,深入了解学情。本调查设计围绕战国时期的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的。涉及到学生在教材中已学习的经验知识:1.你知道西周建立时间和都城吗?2.你知道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巩固统治?3.西周分为哪两个时期?4.春秋时期的特点是什么?5.你知道如何识别历史地图吗?6.你感觉在学习历史中什么最难学?涉及到学生在教材之外接触到的有关本节课的经验知识:1.你知道哪些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2.你去过都江堰吗?3、你看过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电影和电视剧吗?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效果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展示资料及积极思考,掌握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基本事实,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能够感悟战国时期的三个变化,促使秦国经济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体现,尽量让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对于内容的分化,以活动引领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寻求突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以材料铺垫,不断升华,达到了理想的引导效果。具体表现在:本课复习的针对性强,学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板块教学线索清晰,从兼并战争变七雄、商鞅变法秦变强、成都平原变天府,从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战国时期的这三个变化,使秦国达到富国强兵。学生积极参与,完全融入其中。教师设计精巧,每个环节,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要求非常明确,没有一个学生游离课堂。精题分析,通过典型的材料题,指导学生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师点拨针对性强。老师的精读点拨针对学生的难点、易错点、疑问点,点拨及时、精练、准确。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是统编教材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第7课。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三目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各国的变法及兴修水利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优势,统一全国。“战国七雄”,教材主要从战国七雄形成、兼并战争的特点和评价三方面陈述。“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从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叙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当一方霸主,而力图在各国中胜出,以统一天下,因而开展残酷的兼并战争,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其中长平之战的规模和惨烈可见一斑。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掌权、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各国厉行变法,力度也较春秋时期更大,在废旧立新方面的举措更激进。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更为彻底,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克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变法,各诸侯国先后确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秦国在改革的同时注重兴修水利。“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布局、精心设计,成就了名垂千古、功德千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在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面的国家是A.齐国B.秦国C.魏国D.韩国2、“战国”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马陵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齐桓公4、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5、“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6、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二、材料题材料一: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1)材料一中“李太守”是谁?他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伯禹”又是谁?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材料二中“天府”是哪?是什么原因使它变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后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