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二)能力方面1.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培养学生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2.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教学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细胞。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血液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学生观察血涂片的实验用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为学生展示人体血管的解剖图,让学生体会到在人体复杂的血管网遍布全身,局部放大就如植物的叶脉一样。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一定很震撼。教师讲解人体为什么密布这么复杂的血管网络,其本质是要将血液流遍全身。血液是由什么构成?它具有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设计意图】以学生了解的血管入手,以人体复杂的血管网对学生产生触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血液的成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印象中的血液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红色粘稠的液体,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描述其略带咸腥的气味,这就是同学们对于血液的认识。而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血液的具体成分如何,教师可播放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分层现象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静置后在上层呈液体状的约占血液的55%,这部分叫血浆;在黄色液体的下面是约占45%,呈现红色的血细胞。当镜头特写在白细胞处后,同学们体会到白细胞的数量和颜色,而血细胞中绝大部分是红细胞。通过视频,学生了解到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构成。血浆有什么用呢?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血浆成分的数据资料,通过思考和阅读书中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这时教师也可以提出输液常选用5%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是这个浓度?这其实就是让输入液体的浓度与血浆基本保持一致,保持身体内体液的平衡。【设计意图】以学生对于血液的认知入手,通过视频直观地让学生认识血液的成分,再用数据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血浆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观察血涂片,认识血细胞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浆的作用,通过视频看到血液中约45%是由血细胞构成的。因为学生自己制作血涂片有可能引发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教师可以讲解和演示制作血液涂片的方法。在日常的血常规检查中,抽静脉血或末梢血后,医生常会制作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在血细胞观察中,请学生用永久血涂片来观察血细胞。在观察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了解血细胞的种类和特性。阅读后,请同学们借助对于血细胞的了解,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因为红细胞数量多,颜色较鲜红(永久血涂片是经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数量和大小的原因,往往不容易观察到。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和提示学生,对难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细胞,可以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找到后,切换到高倍物镜观察,而血小板只有在高倍物镜下才能看到。在观察过程中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能自主识别,在显微镜下区分不同的血细胞并了解不同血细胞的特性。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展示不同病情的血常规诊断报告单,指导学生学会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并学会如何判断报告单上数据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判断可能出现的病情,并说明理由,也可给予一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个环节是对学生阅读学习血细胞相关知识的一个检验,更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出示3张诊断报告单:1.白细胞数量增加(也可减少);2.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3.血小板数量减少。通过学生的分析和交流,发现学生认识的不足,进一步明确各种血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就形成血栓。通过检测血细胞数量变化可以诊断人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的诊断都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发现,当一些疾病发生时会在血液中出现特殊的物质,我们通过检测特定物质在血液中是否具有或数量变化,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糖尿病等都是通过抽血化验后进行检测,来判断是否患有相关的疾病。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明确,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自主的认识血细胞,再通过解读血常规诊断报告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思考分析,加深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增加学习的挑战性。(四)

血细胞的再生教师给学生展示血细胞寿命的资料,当了解到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很短,约13天,血小板平均7天,人受伤会流血,学生对血细胞如何再生充满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血液再生的视频,及补充人类造血器官的资料。教师可以白血病作为案例,讲述造血功能出现问题后,血细胞组成的变化,影响血液的功能,危及人的生命。教师也可以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医治白血病的一个重要途径。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无很大伤害,呼吁学生关爱生命,珍爱生命。学情分析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效果分析一、课堂教学整体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2.对于《查看血液化验单》,结合医学判定标准,有助于学生理解,绝大多数同学能理解。总体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当堂达标环节。个别学生有错误,主要表现在填空题第3题,对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掌握不够。教材分析人体摄取的食物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后,氧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本章便顺理成章讲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当堂达标检测1、血液的组成包括()A血浆和血细胞B血浆和白细胞C血浆和血小板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血液是属于一种(

)A.体液

B.腺体分泌物

C.组织

D.器官3.血红蛋白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A.锌

B.钙

C.铀

D.铁4、患贫血的病人,需要在食物中增加的营养成份是()A糖和脂肪B钙和磷C维生素和水D铁和蛋白质5、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细胞是();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6、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A红细胞和白细胞B血小板和白细胞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7、人体血液中能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以上都可以8、血友病患者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原因是其血液中缺少()A红细胞B白细胞C血红蛋白D血小板9、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其血液化验结果往往是()A血细胞数量正常B白细胞增多C红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10一位援藏教师由北京到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A白细胞增多B心率变慢C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增多课后反思

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的基础,又鉴于有的教学内容较抽象这一事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教材,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从文本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材料中,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而是依据教师的设疑来自主分析、归纳和总结。学生能够自己获得的知识力求不用教师灌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变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真正实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学生通过观察,自行分析得出血液分层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血浆的成分和功能;通过自学教材和观察资料,分析归纳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功能等。并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以及形成正确的血液观。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了目标,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不足:限于教学内容较多及设备上的不足等原因,没有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在课堂上,亲自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来认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所以在培养学生学科探究能力方面,本课有所欠缺。课标分析1.《物质运输的载体》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的。一方面要明确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和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2.教材依据血液成分划分为二部分内容:血浆,血细胞。本节课在教材编写提供给学生跟贴紧生活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认知的过程。学生对于血液并不陌生,对于血液的功能也略有了解,但全面的说出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对于学生是有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