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_第1页
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_第2页
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_第3页
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_第4页
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引言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路遥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路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其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它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平凡的世界》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主人公并没有因生活中有苦难就1失去了理想,就不去追求积极的人生价值,相反,苦难会激起他们自觉地以一种自强的方式超越苦难。这种苦难意识既源于物质世界的缺失,但更主要的是精神求索的失落。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超越人的物质追求,追求精神上的自足自乐,即以审美的自由精神追问缺失状态下的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以自强精神超越苦难的人生态度在孙少平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人生充满了苦难,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更是如此,有时,与苦难的抗争是人的一种本能。文明社会给个体的人涂上各种政治色彩、文化观念,而人的自然属性又挣脱种种束缚艰难地跋涉、前进。努力用人的自然属性的沃土,培育歌颂文明社会的艺术之花,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奥妙所在。在与苦难抗争的日子里,会有痛苦挣扎与迷茫,但痛苦过后,我们会收获心灵的一池慰藉。本论文主要论述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所展现的苦难意识的表现,根源以及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深入认识苦难意识对人的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发掘苦难背后永放光芒的人性美,人情美。第一部分苦难意识的表现《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但并未在它的面前低下高贵的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铸就无悔的人生。作品中苦难意识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一一表现了出来,同时人物命运又受到社会历史因素,人情风俗以及人物性格的综合影响。苦难贯穿人物的一生,对其学业、事业、爱情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表现了苦难多样的人生。下面就以《平凡的世界》中最中心的人物孙少平、孙少安为例,具体阐述文中苦难意识的表现。在学业上,兄弟两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哥哥少安屈从命运的安排,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这个家主动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他的辍学是因为他想到在父亲慈祥的笑容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就这样,他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就完全终结了!”他平静地承认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凭借理智面对现实。这是承继了父辈传统的一面,2那种传统的对家庭、对亲人的巨大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美德的光辉,同时,又显露着中国传统生活模式对他的制约。弟弟少平则不同,由于哥哥的牺牲,他有了比哥哥更多的学习的机会,知识使他的眼界更加的开阔,使他的思想得到升华。但追求学业的过程又是艰辛的。作品开头就写那个时候吃的干粮是三种:一种是白面馍,一种是玉米面馍,一种是高粱面馍戏称为欧亚非。然后菜也是三种,那么土豆白菜加点肥肉片加点粉条,三毛钱,这是最好的,甲菜。没有这个肉片就是一毛五,光是熬白菜就是五分。但是最后那两个学生连五分钱的都菜吃不起,所以孙少平一出场那是太可怜了。拿了自己那两个高粱面馒头,看见旁边乙菜盆里还有点汤,想盛一点又怕别人看见,慌慌张张结果被雨水溅了一脸。那么这样尴尬的场面,在生活中是谁都会畏惧的,更何况是有自己的骄傲的青年人呢。困窘的生活没有让他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的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水平。他是一个真正处于“交叉地带”的人物,具有城市和农村两种因素:城市的文化、农村的实干精神兼而有之。他抛弃了“乡巴佬”式的狭隘与偏见,很快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国家的不幸、社会的动荡,使他沉浸在严肃的思考之中;天生的气质和知识的力量,使他有比哥哥更为深远的思想。孙少平与高加林的确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他比高加林更为冷静,不象加林那样浮躁不安、心绪忧郁。他认识到:双水村的贫困更根本的在于文化精神上的贫困。在事业上,孙少安是一个很早就在岁月的熬煎中成熟的勤劳而倔强的青年农民。作为生产队长,表现出过人的才干,成为双水村唯一使田福堂这个能人真正发怵的人物。他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坚韧地进行生的挣扎的艰难之路。生活的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袭击他所撑扶的那只穷家薄业上的破船。一种巨大的悲怆和委屈不时地会攫住他,使这个内心世界很深沉的青年农民陷入了极度的痛苦、烦恼和迷茫。在他的内心呼喊着:“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愤激的抗议,象地壳中的熔岩一样沸腾着。这是一粒已经被苦水泡胀了的种子,改革的希望之芽,已经要突破皮壳绽露出来了。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有了钱想到乡亲,要建一所学校。他的善良、正直、勤奋、能干让人赞美。孙少平则是在高中毕业后回乡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他青春的血躁动着,他不甘于这种寂寞、落后的环境。他要出去闯荡一番„„后来,他进城揽工、当上3建筑工、最后到大牙湾煤矿当工人,经历痛苦与挫折的磨练实现了他的追求和理想。在路遥的“世界”里,人物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孙少平可以愤世嫉俗,却不会玩世不恭;可以绝望,但不会沉沦;可以被侮辱,被损害,却不会被扭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却不会觉得虚假苍白,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他们兄弟二人一个是在优秀传统观念指导下挣扎、奋斗,他会成为农村建设的脊梁;一个是向往大世界、待候机遇、有所作为。他们都有一种宽厚的胸襟,都有一颗热烈的爱心,都有能力和才智。但都正在经历着、饱尝着种种苦难,中国农村社会所特有的苦难。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生活和农民心理的侧影。在爱情上,由于受到贫富障碍、门第的阻碍、家庭世仇、人性的脆弱等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制约下产生了爱情的悲剧,即精神的苦难。路遥所描写的爱情充满了理性的光辉,揭示了这一精神苦难发生的必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使唯美的、凄婉的,更是无奈的。当田润叶给孙少安手里塞一封短信表露心迹,羞涩的跑开的时候,悲剧的种子便在此扎根了。这是在农村走集体的年代里,孙少安一贫如洗、小学文化、在生产队里种地,田润叶“干部”子弟、在县城教书——尽管不是什么大干部,也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在当年的农村,孙田二人的差异无疑已经太过显著了。孙少安不能不从被瞬间的幸福冲击的空白头脑中回过神来,诚惶诚恐起来。润叶是个好姑娘,少安不会不动心,但是润叶又太好了,好到少安不敢接受。“一个满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生活的反差使“他不能答应和这个爱他的也是他爱的人一块生活!”他理智而又现实地斩断了这段一度令他万分牵挂的爱情。他逃避了,甚至不能给润叶任何解释,悄悄的、迅速的迎回一个门当户对的山西媳妇——贺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较之孙少安与田润叶“平民式”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带有浓厚的现代意味。他们两个都受过较为高等的教育,在精神和思想上总是能够达成契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孙少平,他时刻能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希望通过自4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高干家庭出身的田晓霞美丽大方、才华出众。她深深地热爱着她这个“掏炭的男人”。这个“掏炭的男人”也敢于向也靠近。然而,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作为独立的人,田晓霞和孙少平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人生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作为社会的人,一个是领导的女儿,一个是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省上的大记者,一个是掏煤的工人。社会身份的巨大差异注定了他们走不到一起。在爱情上,孙少平是被动的,他没有追求,他不敢追求,尽管在他的意识中有着爱情的渴望,赤贫使他放弃了爱情的奢望,经济界定他的爱情萌芽,他只能去追求施舍来的爱情,他对田晓霞纯粹是占有的满足,根本谈不上是爱情,在田晓霞这个被描绘得近似于完美的女孩面前,经济文化地位的禁锢,他怅惘着、迷茫着、混沌着,盲目地顺应着田晓霞的指引,孙少平对爱情的无奈,使他很清楚田晓霞对他只是一个青春童话,离开他是最终的必然,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孙少平眷恋着田晓霞这种对城乡差别强烈的好奇心和喜欢刺激、崇尚冒险的个性,盼望着田晓霞的这种青春冲动能使他实现自卑的爱情。没有尝到滋味的孙少平敏感着、矜持着,他害怕田晓霞离他而去使他难堪、使他沮丧、使他失去人生追求,而他又怕承担爱情责任,无力对爱情负责,当田晓霞一次次向他示爱时,他逃避着,用逃避的方式企图延长爱情的终结点,延续这场不平衡的爱情游戏,折磨着彼此的青春。使《平凡的世界》落入沉重的囚枷,使作品处处迷漫着郁郁的压抑和沉闷。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结局,究其实,仍然是城乡的差距与现实的冲突。当省报记者田晓霞来到大牙湾看普通矿工孙少平时,虽然孙少平内心依然汹涌着澎湃的热浪,但冰凉的潮流也不时从心中湍湍而过。“井下生活的严酷性更使他感到他和她相距有多么遥远。他爱她但他和她将不可能在一块生活——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结症!”为了遵循现实制约原因,作者只能将田晓霞的生命终结于一个偶然的水灾之中。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这段“情结”是作家生活经历的心理折射,而在于这复杂的情结潮流中,涌动着深沉的历史内涵:正是历史的逆转,拉大了现实的距离,扩大了城乡间干部与农民的生活标准,吞噬了农民向往幸福的生活理想,才近使他们不得不挣扎在贫困与屈辱之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爱情的道路上他们都未与所爱的人结合,现实的苦难打碎了唯美的爱情,可贵的是他们仍旧热爱生活,依旧那样勇敢的生活,给现实中迷茫的青年人以希望。第二部分苦难意识的根源人民的苦难深深牵动着作者的心,过去生活的经历,严酷的现实和陕北高原异常贫脊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沉重因袭,5造成了他笔下一个个苦难的家庭,一个个人生的不幸故事。路遥对于人民困苦的挚深同情,使他能透过表层的社会现象,深切地发掘到他们生活内层的辛酸。从而让人们真实地看到农民生活的贫困面貌,激发起改变他们命运的责任感。路遥在对人民命运的严肃写实中,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同情与悲悯。他总是在思考历史推移中人民的巨大力量。因此,他更重视发掘人民在历史文化的因袭中,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在有缺感的生活里积蓄的蓬勃生活力和伟大的人道精神。他以饱满深情的笔触,描绘着普通劳动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歌颂他们心灵的健康美质。在集中表达普通劳动者的命运和心灵中,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的理解,外在命运的苦难与内在精神的伟大。人民主题的这一深刻内容,是路遥小说沉郁雄浑的底蕴。形成这种苦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我认为其根源有三个:城市交叉地带的多重矛盾,是其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作家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是其主观因素,作家本人的“土著”情结则是路遥构筑小说的源动力。路遥小说中的“城乡交叉地带”不仅是人物生活的地理空间,而且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文化空间。它真实地展示了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文章通过对路遥小说中文化冲突的剖析,揭示其小说的文化意义,进而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建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执意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青年的追求和困惑,探索人性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完善。“城乡交叉地带”对于路遥小说而言不仅是人物生活、行动的地理空间,还是一个蕴藏丰富的文化空间。本文通过对其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挖掘城乡文化冲突的具体内涵,从而引导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建构新的文明进步的文化心理,以保证我们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真正意义上的圆满成功。“城乡交叉地带”的矛盾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悲剧。“它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即使人悲痛、同情、深省,又肯定正面社会力量的正义性、合理性,并激励人们为消除千万这种悲剧性的社会根源而努力,为历史必然要求得到实现开辟道路。二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少安才“不敢”高攀已成为“公家人”的润叶而选择了与自己地位相当的贺秀莲。而田晓霞的殉职,也为孙少平的爱情悲剧变为了现实。如果田晓霞没有死,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于他们之间,结局仍然是个悲剧。可以说,孙氏兄弟的爱情故事,恰恰是在这个时期里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在新旧力量的冲突下,思想困惑、矛盾的最终表现。路遥直面了“城乡交叉地带”错综6复杂的矛盾及其发生的根源,对生活其中的人们给予了深挚的爱,作家对他们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热切的关注。作家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深深的影响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路遥是一位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作家。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文化有着潜在的情感认同;后来,他又进人城市学习、工作,接受了蕴涵现代意识的城市文化的启迪,从而自觉地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审视,并形成了自己合理的价值判断。在作家看来,农村物质落后,正统文化偏重于传统道德型,具有天人合一,思维内向,强调自给、和谐,重人伦,固守传统,重欲望和意志统一等特性在这种情境下,容易孕育出一种狭窄、简单、保守、缺乏空间的思维方式和小农意识,以致使农民很容易忽视科学和拒绝接受现代文明。但伦理型的农村文化也自有它的长处,那就是特别看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义务,强调在相互关系中应彼此尊重。而城市物质繁荣,文化形态繁多,科学理性得到充分发展,具有浓厚的现代意识,在此人的个性和主体性价值得到充分的张扬。但这样开放的文化环境也必然使传统的人伦关系走向解体,显得人情淡漠,物欲膨胀。城市物质文明的进步,反衬出人格的贫血,缺乏生命之根和原始的生命活力。这种矛盾交叉的文化心理是他创作的强大力量,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中。早年家庭生活的贫困,注定作家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辛酸,但同时也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与向困难抗争的精神,路遥心中一直非常明确的是,只有努力拚搏,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可以获得最终的成功。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在于那个结果。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可见,对于生活中的艰辛,路遥感受到的不是自卑、消沉和恐惧,而是迎接、挑战,甚至是崇拜。他曾发誓要走出农村,走出父辈们生活的困境,要通过自我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活下去,就别想指靠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这种强烈而特定的个人奋斗的心理,直接影响了作家的创作活动。正是因为这些,才使他在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表现一种对苦难的抗争,对命运的不妥协。在他的笔下,凡是积极奋进、不屈不挠的人物及其行为,总是得到他的赞美,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身处困境,却咬紧牙关,用从不弯曲的脊梁担起生活的重担,用不懈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生活的强者。《平凡的世界》中依靠个人拚搏,实现人生价值的孙少平和不向困难低头,在艰苦的生活中自强不息的孙少安;正直勇敢,勇于追求的田晓霞。读他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人,令你不能不动容,令你不能不潸然泪下。此外,在从农村到城市这一生活过程中,既使路遥有机会接触了大量善良、真诚的农村人,也使他接触了一些同样具有美好品德的城市人,作家7在其作品中对于这些同样真诚的城市人也是怀着一种赞美之情加以描述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等。阅读路遥的一些随笔和他的一些答记者问,对于路遥总体的感觉,他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他善于思索,对生命充满热爱,对国家充满热爱,对人民充满热爱,抱定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来进行创作。因此,读他的作品,常常会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和触及灵魂的思考,《平凡的世界》这些碑一样的作品以及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的本身,还有那坚忍执着、抗争不己的硬汉气概,都向世人昭示出一种崇高和永恒。路遥是一位“土著”作家,“土著”的人文滋养着他,使他朴实、诚笃、深沉、浑厚,同时,他又是“文明”作家,“文明”的开放启迪着他,使他立意高标、广纳搏取。作品喷吐出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凝固成“崇山峻岭”般的恢宏结构。其沉郁雄浑壮丽的崇高感,让人振奋而又赞叹,开拓了当代小说美学风格的新领域。路遥以对故乡、对生活、对黄土地的满腔热情,执着的表现着这沉甸甸的人生,呕心沥血地歌颂乡土,溶黄土情于自己的灵魂,其爱乡、恋土之情让人感动。作品中路遥极力挽留传统,用传统的审美观点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命运也徘徊在传统的阡陌上,其爱乡、恋土之情让我们感动之外又觉沉重。壮美的风格诞生于壮阔的自然与社会人生的深刻矛盾,也受制于作者独特的思想风貌与心理性格。他明确说过: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大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养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歌唱”。他的精神血脉,无凝接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良传统。第三部分苦难意识的意义路遥在短暂的生活旅途中领略了人生的苦难,并把个人的人生经验上升为艺术的生命体验,把生活中最富有诗意的部分抽取出来,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作家在对人民的“苦与爱”的表达中展现了独有的人性美、人情美、悲剧美,表达了对劳动、生活、爱情的赞美与思索。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美、人情美、悲剧美。少安为家庭的牺牲,为家庭默默地奉献,金波与少平的友情,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少平与晓霞超凡脱俗的爱情,金波与藏族顾念浪漫飘逸的爱情,使人们心中充满一阵阵爱的暖流。同时作家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令人叹惋的悲剧。少安与润叶的相恋不能相守,各自走上婚姻的道路。少安娶秀莲,润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