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_第1页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_第2页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_第3页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_第4页
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订说明《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广大教学、科研、管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照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养护技术 44.1补水及排水 44.2施肥 44.3有害生物防治 54.4树冠整理 64.5地上环境整治 74.6树体预防保护 85复壮技术 95.1土壤改良 95.2器官修复 105.3树洞修补 115.4树体加固 121总则1.0.1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生态、文化、社会和科研价值,属于国家珍贵的活文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立地环境改变等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全国各地的古树名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弱、死亡现象。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文件,在科研、养护、复壮、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在研究方面,北京市率先开展了古树保护方面的研究,初步查明了部分古树的衰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复壮技术,在全国许多省市进行了试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以来,北京等城市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在土壤改良、施肥、病虫防治、树洞修补和树体支撑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试验研究,推出养护复壮实用技术,经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古树养护复壮技术标准,导致全国各省市在开展古树养护复壮工作时各行其是,影响了古树养护复壮工作的效果。因此,期待制定国家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标准来指导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初批准编制国家标准《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规范》,由城市建设研究院负责主编工作。编写组收集了当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参阅国家和地方古树名木有关法规、养护复壮标准等文件,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标准工作大纲的要求,在全国各级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本标准的编制工作。1.0.2本《规范》适用于城乡重点保护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工程施工。区县所管辖的村庄、农田、山坡、沟谷等地的古树名木的养护和复壮,参照执行本规范。1.0.3目前我国关于古树保护的条列和办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2术语2.0.1古树和名木定义是按照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文件上的规定。本规范的古树名木定义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这一定义与古树一致,但在含义上显示古树中的百年以上名木,所以古树又称古树名木。因此,制定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是针对古树特点编写的。2.0.2古树名木生境是指古树名木的生态环境,为植株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场所。在植株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是由无机环境和生物有机环境组成的。无机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和地形、房屋、道路、杂物、污染物等,有机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等社会因素。2.0.3生长势按一般树木解释是指树木当年生长的枝条长度和粗度。古树名木是由于树龄大、器官损伤,各枝条生长参差不齐,按一般树木生长势的定义解释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古树名木的生长势是特指树体地上部分生长强弱的程度。

3基本规定3.0.1~3.0.2古树名木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营养条件,应确定保护范围。为保护植株生存环境。2000年,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植株保护范围,并对其保护范围内环境保护已做具体规定。全国各地在贯彻执行文件中,有些单位和个人,在城镇开发中由于主客原因,在城市开发建设房屋等基础设施、平房人口增加搭接耳房、堆放杂物等和公园等景区游人逐年增多,需要增加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都有侵占古树名木植株保护范围,致使生存空间和营养面积缩小,水肥亏缺、光照不足,因而引起城区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和死亡。郊区县古树名木遭受破坏虽然不像城市那么严重,但是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有的地面土壤上挖坑取土、安放墓地、开荒种地、堆放垃圾、排放污水等人为破坏生存环境和伤害植株以及植物之间生存竞争导致生长衰弱。当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区和郊区县的多数古树植株保护范围及其生存环境都有不同程度地破坏,严重威胁到古树的生存和安全。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植株养护复壮的需要,本规范特制定单株和群株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列为强制性条文执行,必须贯彻执行。本条规定将群株古树名木纳入植株保护范围内,应对群株古树名木定义加以说明。群株古树名木是指集中分布10株以上的古树名木,至于分布边界的植株距离多远列为其内,对此不做统一规定,可由各地市县群株古树名木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3.0.3~3.0.5按照植株的叶片、枝条和干皮生长好坏程度为标准,把古树名木生长势划分四级(详见表3.0.4)。各地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应查清属地古树名木生长现状,确认当地的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级别。养护是对所有生长势级的古树名木在年周期内采取的措施;复壮是对重弱株和濒危株采取的复壮工程技术措施。3.0.7古树名木生境由于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已遭破坏,因而引起植株不同程度地衰弱和死亡。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根据生境恶化因素和树体存在不安全隐患,制定养护复壮技术措施,以改善植株生存环境和树体保护做到安全,才能达到恢复生长勢、延长寿命的目的。

4养护技术4.1补水及排水4.1.1植株缺水可通过根系和叶片补水,根系需水是由土壤水提供的,所以当土壤干旱时应进行土壤浇水,如果土壤浇水达不到植株需求时,还必须进行叶面喷水。我国各地每年雨季降雨致使处于地势低的植株造成地表和土壤积水,应进行土壤排水。4.1.2根系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才能有利根系吸收,达到树体对水分的需求。土壤干旱到什么程度浇水,主要看土壤墒情,植株枝条的嫩稍及叶片出现萎蔫失水状态时应进行土壤浇水。浇水来源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无污染的水源,选择哪种水源可由当地水源情况来确定。土壤浇水季节因南北地区气温、雨量差异较大,所以浇水季节和时间应符合规定。植株需水主要靠吸收根吸水,应在多数吸收根范围浇水。土壤浇水吸收根能否得到水分,这与浇水技术原因以外,也与土壤密实土壤和铺装土壤等障碍因素相关,对此应按照土壤改良有关条款的规定进行改土之后才能浇水。植株土壤浇水方式和浇水设施应符合规定,这样才能达到土壤浇水目的,又能做到节约用水。4.1.3植株叶面喷水,是在植株生长季节里,土壤干旱或积水、土壤盐分过高、烂根、伤根等都能引起植株生理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土壤供水不能满足时,应及时进行叶面喷水,其喷水技术应符合本条规定。4.1.5树木生长在低洼处和人为因素影响排水不畅的地方,雨季造成土壤积水,引起树根氧气供给不足出现烂根或者含有害物质的污水排到土壤里毒害根系,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积水和污水在土壤里停留时间越长对古树的生长危害就越大,应及时进行排水。4.2施肥4.2.1土壤施肥提供根系吸收养分,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应进行施肥。在施肥以土壤施肥为主,土壤施肥在不能满足植株需求的情况下,可进行叶面喷肥。4.2.2根据土壤分析和叶样化验结果进行土壤施肥。为补充植株营养,在土壤施肥技术上,考虑到衰弱株根器官吸收功能降低的特点,可从选用肥料种类和改善土壤营养环境上为肥料利用创造有利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具体施肥方法,才能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有效性和利用性上达到土壤施肥效果。土壤施肥应符合土壤施肥规定。施肥做到适量、平衡、防止肥害。4.2.3当叶片出现发黄、枝条生长细弱等严重缺素症状的情况下,土壤施肥不能满足植株需求时,在选择肥料和使用浓度上及其他喷肥方法上,应符合叶面喷肥技术规定,做到安全性和有效性。4.3有害生物防治4.3.1~4.3.2有害生物防控是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恢复植株生长势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全国许多园林绿化部门或单位,每年在防治古树名木有害生物方面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病虫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危害古树名木。其原因是受全球生态系统破坏、古树名木生存条件恶化、在有害生物危害、人为伤害、自然灾害等因素损伤树体,更有利于病虫繁衍和危害,对此城市郊区县的许多单位由于条件所限,对树木病虫基本上没有做到防控,已成为古树名木病虫来源,即使有的单位进行防控,由于防控不到位,因而引起古树名木病虫大量发生和有害动植物的伤害,,每年危害树体的叶片、枝干和根系,从中吸取养分,破坏营养器官,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制造有机物质的功能,减少干枝运输有机无机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和根系吸收土壤水肥的能力。这样长期照此下去,势必植株呈现焦叶、枯枝、死杈、腐朽成洞,不仅树体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加速古树名木衰弱和死亡。在诸多危害古树名木的病虫种类中特别是小蠧虫、吉丁虫、天牛、木蠹蛾等蛀干害虫、南方白蚁类和病害的溃疡病、腐烂病、根朽病、锈病等在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上最为严重,一旦在树干上大量发生,很难防控,目前已成为古树加速衰弱和死亡的致命因素。为防治有害生物做到科学、有效控制,在总结国内外防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并在原则指导下规定防治措施。4.3.3~4.3.5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其病虫害防治技术类别方法措施规定(见表4.3.3、4.3.4和4.3.5的附录A.0.1表)。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执行防控技术规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加强病虫害日常预测预报工作,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防治前,应准确识别有害生物种类、受害古树名木的症状,了解其在当地的生活史及发生规律,抓住防控关键时机,做到及时有效防控;(二)古树名木病虫防治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中,重点是可通过对有益生物的保护、引进、人工繁殖与释放、产物的开发与利用等,结合人工和简单机器捕捉与灯光、食饵等诱杀的合理运用和化学防控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对花、果、叶、枝干和根系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三)当病虫大量发生时应进行化学农药剂进行防治。在选择农药上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中附录A(生产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农药)的规定,防控措施的具体实施应符合植保机具的选择及机具的操作规程规范和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556-2010)》的有关规定。4.3.6有害生物防治采取对有害植物物理防治,对有害动物防治采取生物天敌的有益动物进行保护、物理和化学防治。关于有害动植物防治措施规定(见表4.3.6)。在有害植物和其他有害动物防控上,应注意对国外进入有关携带动植物的物品,海关进行严格检疫做到有效控制外,外来有害动植物种已经传入我国和本地有害动植物种危害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当发现有害动物其巢穴进行人工清除或采用器械设置等防治手段进行预防,对古树名木造成损伤,必应按动植物防治采取保护措施。4.4树冠整理4.4.1城市植株多数生存的自然条件恶化、植物竞争、病虫危害严重、人为伤害、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导致植株树冠枝杈严重受损和郊区县植株也受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有一些植株存在此类现象。上述问题不解决,势必存在不安全隐患,也影响植株长勢、景观效果和与环境不协调。另外,有些树种植株树冠着生花果较多,已影响树势。因此,对树冠存在上述问题应按树冠整理原则进行整理。4.4.2~4.4.3当植株树冠出现枯枝、死杈、劈裂、折断的枝杈及房屋建筑发生矛盾的枝条,应按照枝杈修剪规定进行整理。在上树修剪时应注意安全。4.4.4树上着生花果较多,消耗树体营养,进而影响树势。对结果过多的古树名木特别是松柏等常绿树,应采取花果修剪。4.5地上环境整治4.5.1在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的其它植物、建筑等设施、杂物、液体、有毒气体等地上物,已影响植株的生存,一旦超出古树自身忍受能力,势必导致古树名木衰弱和死亡。据调查表明,全国600多各城市的古树名木,因受地上环境因素影响,每年都导致一些古树名木死亡。因此,对地上环境进行整治。4.5.2当在保护范围内伴生有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间及种内的个体数量和体量已超过环境容量,并与古树名木争夺土壤水分、养分以及光照时,应按本条文规定进行植物群落结构调整。4.5.3植株保护范围内地上已建成的房屋、道路和构筑物等设施,会造成土壤密实、阻力大、透气性差,影响根系生长和延伸,降低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地上设施因分布走向、高低、朝向不同而改变光照、气温和地温,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及叶片的光和作用。因此,对于地面废旧设施必须清除和对引起植株严重衰弱的设施必须妥善解决,才能改善其生存环境。4.5.4在植株保护范围内地上堆积的建筑石灰渣土、材料,有机无机生活垃圾和有害有毒物质等,不但影响土壤透气和根系呼吸,而且无机物和有有机物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会氧化、发酵、分解生成有害有毒物质,特别是易腐烂的有机物,在水、高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产生滤液。这些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内会改变土壤性状,进而伤害古树名木根系,因此必须按规定进行清除。地上物在清理时,有的会涉及到单位和个人利益问题,应注意做好调查研究,合理解决。4.5.5城市生活污水和厕所的尿液含有酸碱盐类,入土后会提高土壤含盐量,当含盐量浓度过大时,植株根系不但不能吸收土壤水分,反而会使根部细胞水分外渗致使植株缺水,出现生理干旱,引起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另外还有工业污水含有害有毒金属离子,长期在土壤中富集,毒害古树名木根系。工业发电、建材、钢铁、化工等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气体以及汽车尾气所产生的C02、SO2、NO2等有毒污染气体和PM2.5有害固体颗粒物的飘尘,对植株叶片有毒害作用,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毒害更为严重。树体受害程度与气体种类和浓度有关。当有毒气体毒性超过树体适应范围时,轻者会引起植株叶面出现伤斑或叶枯萎脱落,重者植株死亡。因此对植株产生危害的有毒污水及有害气体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清理。4.6树体预防保护4.6.1根据以往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验,对易受破坏的植株和已受破坏的植株防止再度破坏进行预防保护。为保护植株生存安全,针对树体易受破坏的人为因素采取设置围栏、铺设铁篦子或木栈道等设施和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保护。4.6.2对于易受踩踏、主干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应设置保护围栏,一方面避免人为损害根系和树干等行为,另一方面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通气、透水性。对于一些位于马路两侧人行道或者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不适宜设立围栏的区域,根据需要可以覆盖树篦子或者铺装生态木,确保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围栏设置应避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以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m以外为宜。为防止人为进入,围栏高度宜1.2m以上,式样美观、材料环保、经久耐用,确保安全、牢固,并与古树名木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围栏内可种植一些豆科植物等地被植物,以保持土壤湿润、透气,增强土壤肥力,提高环境景观效果。4.6.3~4.6.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雪、强风、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而古树名木因树龄较大、生长势较弱,极易遭受极端天气危害。为了加强古树名木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单位(人)应加强巡查,对树情、土壤墒情做好监测分析,提前做好预测预警工作。针对冰雪、强风、洪涝、雷电等常见自然灾害,采取重在预防的原则,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工作。对古树名木出现洪涝、积雪等可能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情况,应及时采取减轻灾害的技术措施,防治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对存在雷击隐患需要及时安装防雷设施的古树名木,要安装防雷设施。对植株易受自然灾害导劈裂、折断等损伤的枝干,应在其损伤部位进行修剪、修补和加固等措施。

5复壮技术5.1土壤改良5.1.1~5.1.2古树名木土壤主要受诸多人为活动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土壤性质,形成各种类型土壤。城区土壤多见有密实土壤、铺装土壤、污染土壤类型。这些土壤的成分、土层及结构已遭破坏、土质污染、有机质少、矿质养分匮乏,因而引起水、气、温、酸碱度等因子失调,土壤肥力水平降低。此外,郊区村庄的平地土壤的土质破坏、污染,质地变差和山区的坡地土壤,土层薄、砾石多、保水肥性差。为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因子达到适量、协调、平衡、增效,才能提高根系吸收土壤水肥的功能。因此土壤改良应符合土壤改良原则。5.1.3密实土壤是在人为活动的外力作用下使土壤密实、阻力大、通气性差、氧气含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少和土壤养分匮乏,导致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失衡、肥力水平降低。为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密实土壤改良,使土壤肥力因子之间适量、平衡,应符合技术规定。土壤改良施工是将沟坑内设通气管和排水沟,然后将土壤按定量添加入细砂、有机质,使土壤松软、透气、储水气比例适宜、调节酸碱度、适合有意微生物菌繁育、养分分解和利用,可为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提供良好环境。土壤养分是根据古树名木对养分的需求和土壤缺少营养元素状况,确定多种不同功能肥料种类及用量。关于各种肥料用量确定依据分别是:缓效性有机无机颗粒肥用量,是由土壤氮磷钾定量指标、土壤缺素、损失量、利用率等因素确定有效氮磷钾使用量,然后换算成土壤使用肥料用量。其他加入肥料用量应符合规定。在施肥作用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达到适量、平衡、具有增效作用;有机生物活性肥是利用植物精华物质制取的,可增加树体活性物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和菌肥包括土壤菌肥和菌根肥,具有分解养分,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作用。肥料各有独特作用之外,肥料之间具有互补、增效,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与作用。土壤改良后应每年检查土壤改良效果和在雨季土壤排水情况,若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5.1.4铺装土壤由于地上铺装,阻隔空气交换和雨水下滲,而地下土壤密实、阻力大、氧气少、渗水及排水不畅,影响根系生长和吸收水肥功能,必须对这种铺装土壤按照规定进行改良。在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根系,后期若铺装土壤下沉应及时进行修补或土壤积水进行排水。5.1.5山区坡地土壤,由于土层薄、砾石多、保水、保肥性差,从而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减少,植株因缺少水肥已影响生长发育,须按规定进行改土。改土后如果在雨季时有水土流失现象,应采取补救措施。5.1.6污染土壤是因人为将有盐的雪水或废弃的酸、碱、盐等化学有害有毒物质侵入植株地下土体之内,引起土壤其含量过高,当超过植株的忍受能力时,势必引起植株受害,应对污染土壤进行改土,使土壤含盐量、酸碱度等控制在规定指标范围之内,对土壤含有害有毒物质必须清除。5.2器官修复5.2.1~5.1.2枝干、根系是树体主要营养器官,由于外因影响受损,吸收和输导水肥功能降低,必然影响植株生长衰弱,不仅如此,而且易引起腐烂成洞,降低树体坚固性,因而对树体会产生不安全隐患。近十年来全国多家生物制品单位研究生产几种有机生物肥和植物伤口愈合剂等产品,在大树古树的枝干、根系的损伤处应用,进行修复试验。经多年试验前后对比效果较好,已增强器官功能和促进植株生长。在总结器官修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树体枝干、根系器官损伤修复规定。5.2.3~5.2.4古树名木树体保护须经常做到检查,一旦发现枝干和根系有损伤要及时进行修复。枝干因人为、病虫害、自然灾害造成木皮损伤、劈裂或折断,如果不进行修复,易引起病虫危害、加之水气侵入自然风化,导致木质腐烂,经若干年后会腐烂形成小洞逐渐变成大洞,降低枝干坚固性,在外力作用下,引起树干倒伏、枝杈折断。因此,应对枝干损伤处按照技术规定进行修复。损伤枝干经修复不仅做到杀菌消毒、防止腐烂,而且修复器官组织细胞,提高愈合能力,据调查结果每年伤口周边愈合组织宽度比不修复组织提高1-2根系受到人为等外因伤害造成根系损伤、劈裂等,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根系发霉腐烂,因而降低根系支撑树体和吸收土壤水肥的能力。因此按照根系修复技术规定对根系损伤处经过人工杀菌消毒、补充土壤养分和外源激素,改善根系生存环境,从而达到枝干器官修复、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加根量,以提高吸收水肥的功能。5.2.5古树由于树龄大,器官老化,功能降低,体内物质能量不足,抗性物质氧化,免疫力低下,一旦树体受到外伤,因体内储存物质、能量不足,器官自我修复能力差,即使损伤器官采取外伤处理,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进行树干输液,枝干、根系器官修复也很难达到理想修复效果。因此,还应对树干按照输液技术规定进行输液,以补充受伤器官组织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活性物质的不足,来增强树体免疫力,以提高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器官功能的效果。这不仅增强枝干和根系的修复作用,而且促进休眠芽发芽、抽枝、展叶,增加叶量,对提高叶的功能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保证输液质量、在输液期间应动态观察植株器官外部特征变化,做到辩证施治调节营养品种类及浓度。关于连续注射次数和时间长短,应以受伤组织恢复正常为准。5.3树洞修补5.3.1树体出现树洞,致使树体抗压、抗折能力降低,当遇有大风、撞击等外力的作用时,极易发生枝干劈裂、折断或倒伏,导致行人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为防止树洞腐烂,加固树体,确保人树安全,提高古树名木自身景观及环境效果,应对树洞进行修补。目前,全国一些省市开展的古树名木树洞修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有些地区因受处理技术水平、使用产品质量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修补树洞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本《规范》中树洞修补技术是在总结当前国内先进的树洞修补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树洞修补根据树洞诊断结果,划分堵洞修补和洞壁修补类型。堵洞修补是指洞内腐朽物质湿度大,不通风、水分不易排出的植株;修补类型是指树体多洞和树洞开裂,具有干燥、通风良好的古树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