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别云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别云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别云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别云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别云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云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朗诵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得到情感陶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准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用恰当语调朗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教法学法】诵读法、背景助读、拓展诵读【教学流程】一、导入在中华浩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少年。(屏显生读)他有神童之誉,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5岁起兵抗清,17岁,在故乡被捕,英勇就义。他就是夏完淳,今天我们学习他在狱中所作《别云间》。师问:对一首诗,我们应该学什么?生交流,明确学习要求。预设: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了解全诗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得到情感上的陶冶。师:学习诗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对,反复诵读,那就开始诵读之旅吧。二、诵读学生先自由诵读;个人展示;全班齐读。1.这首诗等于是临别遗言,夏完淳都说了些什么?生交流。预设:为抗清奔走在外已三年,如今身陷牢狱成囚犯。山河破碎怎不叫人落泪,天地虽大我无力挽狂澜。早知死期将近来日无多,想要告别故乡实在很难。待到魂魄归来再看故乡,抗清的战旗迎风招展。师问:那整首诗什么感情基调?用什么语调合适?读读,体会一下。生读,明确:感情基调慷慨悲壮,适合用低沉而有力的语调。2.你觉得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生读,赏评,再读。预设:(1)“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客”是旅居他乡的人,“羁”“旅”是寄居在外,复词同义,都强调在外漂泊。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客”的诗句,生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哪句不是饱含漂泊之苦?三年间诗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屏显背景助读)1645年,夏完淳跟从父亲和老师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自沉于松塘。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抗清志士共谋复明大业,此时南京已陷落,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不久义军兵败,夏完淳只身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夏完淳遭到逮捕。师小结:五个字多简单,可有多少辛酸、血泪、不甘,都融入这五个字。“又”字更是痛上加痛,走上死路。所以,可以读出往事不堪回首的沧桑感,不甘,悲痛。读读试试。(2)“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预设:山河破碎,壮志难酬,复国梦一次次落空,忍不住质问上苍“谁言天地宽”。师评:流泪是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像“感时花溅泪”“乡泪客中尽”。(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预设:想起要永别故乡、亲人,难舍难分。师拓展:起义兵败,父亲为国捐躯。夏完淳是家中单传,难逃一死,临死前他给母亲妻子留了遗书。(屏显)《狱中上母书》“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不孝之罪,上通于天!”《遗夫人书》言至此,肝肠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吾累汝,吾误汝!复何言哉?生读,可以看出夏完淳对母亲和妻子怀着深深的愧疚和依恋。师追问:老师有一个疑问,舍不得亲人舍不得死,太儿女情长,不会有损作者的英雄形象吗?预设:对生之留恋,对故乡之不舍,作者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作者也是人,是有感情的,他更珍惜生命,这才是言为心声。(4)“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预设:能读出作者的顽强不屈,慷慨就义。师拓展: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复国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恢复大明江山。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屏显)《狱中上母书》“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生读,聆听夏完淳的铮铮誓言。3.有感情诵读。师:孩子们,声音是有秘密的,根植于情感之上。把握准情感就把握准朗读的要点了,现在就按大家理解的来读,看看能不能读得更有感情。生自由读;齐读。师:看来大家已经入境了,这一遍比刚才进了一大步。那咱们来一场诵读赛吧,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小组展示,只要能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学生个人或小组练习朗读,然后全班展示比赛。师小结:夏完淳誓死不屈,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有一篇传记这样评价(屏显)《明代模范夏完淳传记》“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同学们,这样的好诗,能背下来岂不更妙?学生背诵,全班齐背。三、陶冶1.在华夏悠久历史长河中,这样“一片丹心照汗青”的志士还少吗?你能说出几个?2.这些人具有一种共同的情怀——家国情怀(屏显)俞敏洪: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马云:无论战争时期、和平时期,必须提家国情怀,尤其你小到为这个家担当责任,大到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担当责任。师:何为家国情怀?生自由交流。(屏显)《人民日报》评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师:你有家国情怀吗?怎样培养家国情怀?生交流。师小结:《礼记》中一句话这样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家国情怀”这个词并不惊天动地,它很低调。只要你脚踏坚实的土地,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你就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今天,我们感谢少年英雄夏完淳,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最后,我建议大家起立,伴随音乐《跨越时空的思念》齐背全诗,用声音传递对他的敬意!板书设计:别云间夏完淳不舍→家国情怀不屈《别云间》学情分析社会大环境:现在阅读古代经典著作的中学生不到20%,而能阅读并读懂诗歌之类的古代经典更是少之又少,能够放开声音有感情诵读诗歌的人就更少了。学生优势分析:初四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能有自己的初步的情感体验,能初步的领悟作品的内涵。而且他们的个性开放大胆,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对诗歌的人物和情感的把握十分有利。他们经过几年的学习,对诗歌的诵读和理解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会诵读、美读、趣读,一步步的走进文本,唤起读诗、赏诗、品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想象和联想能力。学生劣势分析:能够独自阅读理解诗词的还不太多,而且,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羞于放开声音大声诵读诗歌,所以很难融入情境,真切体会到作者的处境及心境,说实话,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真是不大。我选择的教学策略:抓住核心——“诵读”来开展教学。指导读出方法、读出情感为主,文章的内容理解为辅,所有的环节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指导学生把一首诗读“好”,以情带读,体会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情感。另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互动交往的场所,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精彩。营造了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别云间》学习效果分析本节课学习结束之后,从当天进行测评练习来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较顺利的达成了这首诗的学习目标: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朗诵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得到情感陶冶。1.全体学生能够背诵这首诗,并能以情带读,把握准作者的情感来朗读。2.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而准确默写填空,极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像“羁旅”“南冠”“毅魄”等字。3.能讲述爱国志士的故事,并能背诵名言名句。4.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如何才能加强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让他们懂得先要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相信,这节课对于让学生能张开嘴巴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有很大的鼓舞力量,教导学生坚持修炼自己,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别云间》教材分析《别云间》是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本诗教学重在诵读,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得到情感陶冶。本诗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想起亲人,诗人内心自然涌起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别云间》评测练习1.背诵这首诗。2.默写填空:(1),今日又南冠。(2),灵旗空际看。(3)无限山河泪,。(4)已知泉路近,。3.搜集夏完淳更多故事,诵读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等,加深对其人及作品的了解。4.你还了解哪些爱国志士的故事和作品,积累下来,讲一讲,背一背。5.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作为青少年如何才能加强家国情怀的培养。《别云间》课后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键在于课堂文化品位的提高”。大凡语文名师,他的内心都长住着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安静与不安分同在,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流露的才情。因而课堂文化品位的提升,取决于教师对文化的积淀。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对文本的解读,都包含着文化的气息。显示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博观而约取的文化境界。所以,教师能够走多远,学生就可以走多远!要想让孩子爱上宋词,自己首先要热爱,要想让孩子读《水浒》自己首先要带头研究。衣带渐宽终不悔,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积累,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另一个方面,重视让学生诵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诵读一步步来感受诗歌内容及情感,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陶冶情操。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堂上我关注“学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状况、情感投入状况,及时调整预设。专注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可能用好教师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用教师的激情、敏锐、鼓励去串接整个课堂节奏,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三,我在引领孩子们诵读《夏完淳》时,设计了学生诵读展示环节,有的老师就说,这能行吗,孩子们能有什么理解和构思。我说,我相信孩子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意想不到的精彩。果然,孩子们精彩的诵读,用心的设计,深情的诠释,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我忽然发现:学生的设计跟时尚、新鲜的元素紧密相连。一时间释怀:平日里老是强调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不要冷血。这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入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中。另外,在学习时,配合历史资料、链接其他作品、拓展他人他作,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所蕴藏的深意,使学生能透彻领悟,在动静语默间,达到培养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能炫出自己的精彩。学生本来就是课堂的主人,他们不应该只是忠实的观众,更应该是获得掌声的主角。有时候,学生能做的,该做的不妨让他们来做,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何乐而不为呢?虽然不可能每节课都要求精彩,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站到讲台上,尽量给孩子们发挥的自由空间,我更在企盼,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余映潮、于漪老师一样,简单朴实的上一节本色语文课,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感受语文的魅力。难怪一位名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我想这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的确值得我用一辈子来准备。《别云间》课标分析《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