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考语文(全国统考版)二轮评

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

高考仿真模拟卷(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

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到后

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

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

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是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中。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

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政治认同再进

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

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

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

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

南移,大批士人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

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

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

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

为志,从南朝大量涉及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

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肥水之战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江南文

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洲

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中国南方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

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

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福祖籍河南,是谢家的

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

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

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

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

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

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

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

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

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

的话语权。(摘编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

南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C.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

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D.在中国南方,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

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内涵、产生、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

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

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作者举谢道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并

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古攵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

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

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的不断侵迫,东晋在沈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

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

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

D.流亡江南的士人身上,崇尚新潮文化和不忘本土故乡并行不悖,两者同

存一体,这是他们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电子政务,狭义而言,专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运用计算机技术、现

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的活动。广义则泛指所有国家机

构运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从政府的

角度来定义,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政府管

理工作移植到网络化、数学化的环境中的一种政府工作方式。

作为电子政务的开创者,美国把它定义为: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更

有效地为市民、企业、政府职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和服务。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服务,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大众。一是通过技术手段主

动地为大众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加

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联想集团指出,电子政务是

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

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

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这个定义在

指出电子政务的支撑技术的基础上,还包含了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政府职能转变

相结合,以及政务实施的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

建设。

材料二:

(摘编自王晋《电子政务概论》)

材料三:目前,一些部门把电子政务仅仅视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用计算

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导致很多政府部门重电子技术的硬件建

设,而轻数据开发应用。在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机关单位迫切需要的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大大滞后,以致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只有10%左右。

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过于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造成了电子政务中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使电子政务发展陷入"诸侯

割据"的局面。再者,由于统一标准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及标

准过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泛滥。

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由多部门共同管理,但是由于分工不够明确,所以一

方面出现业务真空,几年不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评,另一方面一些相互交叉和重叠

的业务矛盾难以处理。同时,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只出台了由行

政机关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不

具有法律效力;电子交易等合法性缺乏法律依据,在解决纠纷时没有司法依据。

(摘编自王自红、傅宝《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政务处理事务的方式是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为中心,为服务对象提

供面对面的政府服务,这种事务处理方式流程复杂,审批环节多。

B.电子政务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

约,为服务对象提供整合后的服务资源,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c.电子政务处理事务的流程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政府就是服务"为出

发点,帮助企业、社会组织等快速、高效地解决事务。

D.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相比不是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或网

络化,而是将政府行政方式和组织结构优化组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子政务的开创者美国在定义电子政务时强调的是服务,认为电子政务

实现了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B.电子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差异主要在于进行管理的服务的主体和

范围不完全相同。

C.从政府角度定义电子政务,强调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手段,但没

有突出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体制变革的影响。

D.电子政务的目的是实现政府内部的无纸化办公以及政府各部门通过网络

共享信息,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6分)

皈■

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

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

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儿承包田

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儿

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

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

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钱。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

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

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

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

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

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

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

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

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翔口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

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

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

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

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

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当年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

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

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

"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儿

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

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

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

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医者"熠熠生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的表现,以及关于"我"家庭情况的介

绍,营造出一种让人绝望的氛围,为老中医的出场做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

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文章虽然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

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说明老中医也爰

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文章运用哪些手法来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请简要分析。(6分)

比•

口•

9.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农•

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父之象,仕隋为邯

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讪,众属目,

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

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

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

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日:"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

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陪葬昭

陵。

始,文本贵,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帝。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

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晋王为皇太子,大臣多兼

宫官,帝欲文本兼摄,辞曰:"臣守一职,犹惧其盈,不愿希恩东宫,请一心以

事陛下。"帝乃止。始为中书令,有忧色,母问之,答日:"非勋非旧,责重位

高,所以忧也。"有来庆者,辄曰:"今日受吊不受贺。"或劝其营产业,文本

叹日:"吾汉南一布衣,徒步入关,所望不过秘书郎、县令耳。今无汗马劳,以

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既任职久,费锡丰饶,皆令弟文昭主

之。文昭任校书郎,多交轻薄,帝不悦,谓文本日:"卿弟多过,朕将出之。"

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是无老母也泣

下呜咽帝愍其意,召文昭让敕,卒无过。

(节选自《新唐书・岑文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

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B.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

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C.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

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D.文本日/臣少孤母/所钟念者弟也/不欲离/左右今若外出/母必忧无此弟/

是无老母也/泣下呜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以

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社会安定、国力渐强,史称"贞观之

1口O

B.中书省,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

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

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之一)。

C.兼摄,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文言文中有兼任、代理官职之意的

词语还有’守‘"领""行""署""权""判"等。

D.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又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即

位后就要随即确定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皇帝的嫡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性格沉稳,聪敏过人。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决议都由颜

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敏捷程度超过了颜师古。于是让他专门掌管

朝中的机密文件。

B.岑文本擅写文章,受到重视。唐太宗行藉田礼及元日朝见群臣后,文本

上奏两篇文章,文辞情致华美丰富,加上有李靖举荐,他开始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C.岑文本工作尽责,鞠躬尽瘁。做中书令时,跟随唐太宗征伐辽东,唐太

宗对其委以重任,文本尽心尽力,最终心力交瘁而病死,太宗为此很伤心。

D.岑文本清俭自律,教弟有方。他地位尊贵时,住所简陋,不听从他人意

见置办产业。他的弟弟岑文昭多结交轻薄之人,文本亲自劝诫,文昭也最终改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此,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

赏,遂得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无汗马劳,以文墨位宰相,奉稍已重,尚何殖产业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

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

门”指东汉名士陈塞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

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

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

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

C."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

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

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

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15.本诗所表达的诗人情感非常复杂,请简要分析并概括诗人的情感。(6

分)

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两个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

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

有实现的一天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

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

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

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

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却还在_________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得过且过,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心安

理得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________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

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

以后却要干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

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

的是最差的结果。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如意推诿假装自讨苦吃

B.不如意推卸伪装作茧自缚

C.不乐意推诿伪装自讨苦吃

D.不乐意推卸假装作茧自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

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

逸之后,却不得不干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

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干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

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干百倍地偿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科幻作家刘慈欣对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奖表示祝贺。刘慈欣直言,随着

中国国力的快速增强,①

。刘慈欣说,国力强大才是"文化走出去”

的基础和后盾。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要想产生世界影响,其首要条件是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纵观科幻文学诞生的两个世纪,

③科幻文学繁荣的国家往往也是世界

上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21.请根据以下内容按要求拟写一则短信,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不超

过90字。(5分)

张先生从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收到后在试穿时,发现衣服不合身,经过仔

细核查发现衣服的尺码与自己购买时所下订单不符。他发短信告知了店家此事,

并要求予以解决。

请你根据以上情况,以网店卖家的身份,发一则短信给张先生,妥善处理这

件事。若涉及地址、姓名等个人信息,请以XX代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才与迷茫。尽管它限制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

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近日

一篇18岁女生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看哭了无数人,这名女生

叫王心仪,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这篇有关“感

谢贫穷”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评论:"生活的贫穷让她更加坚忍不屈、

自强不息,更加热爰和珍惜人生。”还有人说:“‘富‘不代表心灵高贵,‘穷‘

不代表精神贫瘠。不是所有的富贵都是幸运,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那么可恨。"但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贫穷不值得感谢。”

关于"贫穷",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请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一篇文章,

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高考仿真模拟卷(三)

1.解析:选B。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中国文学……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可知选项混淆了“江南认同"和"江南意象"这两个概念。C项,"中国人的中

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无中生有。原文第三段只是说"由于大汉帝国的

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有了江南意识"说法错误,

原文第二段说"江南意识其实……南移的过程中",原文第四段说"溯水之战是

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可知江南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中并未

明确提及产生时间。D项,"转化为""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错,根据原

文第六段内容,可知江南认同和大汉情结(对中原故土的怀想)是并行不悖的。

2.解析:选C。"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并最终生

根开花的事实"错,根据第五段内容可知,证明的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原移

民文化。

3.解析:选B。"东晋在泥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错,根

据第四段“东晋观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中国南方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

可知,观水之战带来的不是自信,而是战略时间。

4.解析:选D。"不是……而是……”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应是"不仅是……

而且是……

.解析: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实现政府内部的无纸化办公"无中生

5Do

有。

6.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可以确定答题区间为材料三。以"目

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筛选目标,浏览材料三,筛选相关信息,然后

对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概括,并分条陈述即可。

答案:①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②应用系统开发滞后,在

线办理率不高。③过于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缺乏整体规划。④统一标准滞

后和标准过多。⑤部门分工不明确,存在业务真空和难以处理的业务矛盾。⑥相

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解析:选D。D项,”说明老中医也爰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

复杂和真实"错,老中医是想不动声色地帮助"我",不想让"我"知道真相而

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为了表现其医德之高。

8.解析:题目要求回答文章运用哪些手法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这就要仔

细分析文中关于老中医的行医方面的内容。首先,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都对

“我"妈的病毫无办法,但老中医却轻松地将病治好了,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

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其次,"我"万般无奈时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的,

治好很多怪病,及"我"到老中医家所看到的景象,也突出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

这属于侧面描写。再次,文章写老中医给"我"妈治病的过程,突出了老中医的

自信及高超医术,这属于正面描写。

答案: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

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我"

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②侧面描写(间接

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

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③正面描

写(直接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地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

行再去找他。而"我"妈真的痊愈了。

9.解析:画波浪线的段落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无疑推动了情节发展。

本段"我"发现青花瓷瓶的"珍贵",推翻了之前"我"对老中医的认识,让情

节陡生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后文的又一次反转做铺垫,让文章情节更丰

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让老中医善良、睿智、医术高超的形象更突出。而突

出了老中医的高尚品质,也就突出了歌颂赞美人间真善美的小说主题。

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

去赎瓶子进而发现瓶子真相,领悟到老中医的良苦用心的情节。②使情节出现起

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小说情节骤然紧张,而后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

起伏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使情节内容更为丰富完整。此情节的存在,

为后文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铺垫,展示给人一个完

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使得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完整。④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

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品质的情节出现,使老中医的形象更为突

出。⑤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高尚品质更为突出,也使文章

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10.解析:选C。本题适用排除法。结合文意,"臣少孤"即"臣幼年丧父",

句意完整,而"所钟念者弟也”的应该是母亲,故排除B、D两项。"左右"若

位于句首,则作主语,理解为"身边侍候的人",而结合前后语境,"今若外出"

的人应该是岑文本的弟弟,故"左右"在此处不能用于句首,排除A项,故选C。

.解析:选古代帝王即位后不一定马上立储。

11Do

12.解析:选D。"教弟有方""文本亲自劝诫"错,根据原文"帝愍其意,

召文昭让敕"可知,劝诫文昭的是唐太宗。

13.Q)到司隶官处(替父亲)申辩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通畅而无所屈

服,为众人所瞩目,有人让他作《莲华赋》,文章完成后,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

赞赏他,于是他父亲的冤屈得以洗雪。

(2)如今没有汗马功劳,凭借写文章位居宰相,俸禄已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

要增加产业呢?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父亲岑之

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起诉,无法申冤。岑文本当时十四岁,到司

隶官处(替父亲)申辩冤屈,辩论和对答的言辞悲伤通畅而无所屈服,为众人所瞩

目,有人让他作《莲华赋》,文章完成后,整个官署的人都感叹赞赏他,于是他

父亲的冤屈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写文章,能贯通融汇古今。贞观元年,

授任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后,又在元日朝见群臣,

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情致华丽丰富。李靖又向太宗推荐他,

于是提拔他为中书舍人。当时颜师古担任侍郎,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

事决议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

敏捷超过了颜师古。授任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封江陵

县子。

过了一年岑文本任中书令,跟随太宗征伐辽东,太宗把事情全部交付给他,

关于粮食漕运的目次、甲胄兵器的总目、物资配给的等级,岑文本筹算不离手,

因而心力交瘁,形貌举止不同于平常。皇上担忧地说:"岑文本如今和我一同出

行,恐怕不能和我一同返回了!"岑文本到幽州突然发病,皇上亲自去看望,流

下了眼泪。去世,终年五十一岁。追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宪,陪葬昭陵。

当初,岑文本地位尊贵,住所简陋,室内连褥垫、帏幔也没有。他侍奉母亲

以孝著称,抚养弟侄很有恩情道义。平生的故人,即使是漂泊贫贱也一定以礼平

等相待。皇上常常称赞他忠诚谨慎,说"我喜欢和信任他"。晋王为皇太子,大

臣多兼任太子的属官,皇上想让岑文本也代理太子的属官,岑文本推辞说:"臣

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事务过多(不能胜任),不想希求太子的恩泽,请让我

一心侍奉您。"皇上于是作罢。刚任中书令的时候,面带忧色,他的母亲问他原

因,岑文本回答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责任重、职位高,因此忧惧。"

有来庆贺的,(岑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慰问,不接受庆贺。"有人劝他经营

产业,岑文本感叹地说:"我本是汉南的一个平民百姓,空手进京,所期望的不

过是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如今没有汗马功劳,凭借写文章位居宰相,俸禄已

经很丰厚了,为什么还要增加产业呢?"任职久了之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很丰厚,

他都让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岑文昭任校书郎,结交了很多轻佻浮薄之人,皇上

不高兴,对岑文本说:"你的弟弟有很多过错,我将让他出京任外官。"岑文本

说:"臣幼年丧父,母亲最疼爱的就是弟弟,不想让他离开身边。如今如果让他

出京外任,母亲必定忧虑,(倘若)没有这个弟弟,也就等于没有老母亲了。"他

说完就哭泣流泪。皇上怜悯他的心意,只召见岑文昭责问告诫,(岑文昭)最终再

无过错。

14.解析:选C。C项,"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错,诗歌前四句的写景是

实写。

15.①第一、二句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

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②第五至

八句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之人得

志的现实的憎恨;③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

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16.(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

说》以贻之(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解析:选B。B项,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

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

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衔接,所以B项正确。A项,探讨迷茫原因,与文意不符,

此选项错。C项,"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项,"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是

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后一句"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与后文"选择"

不衔接。故选B项。

18.解析:选A。第一处:依据原文"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可

知,应该选择"不如意"。第二处:"推诿"就是将个人的受挫归咎于自身以外

的原因,以摆脱内疚的方式。"推卸"一般和"责任"搭配,"推诿”跟后面的

语境"找个别的理由,然后得过且过,多可悲"相适应,应该选择"推诿"。第

三处:"假装”指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伪装”指采取措施隐

蔽自己、迷惑敌人。语境表达的是自欺欺人,然后达到“心安理得地偷懒”的目

的,应该选择"假装"。第四处:"自讨苦吃"意思是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

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

烦。语境是说认为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故选A项。

19.解析:选A。原文画线句后半句的主干为"……安逸……要偿还",搭

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

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无主语。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

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项,兼有B

项和C项的错误。故选A项。

20.解析:补写句子,前提是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和

上下句中的关键词进行补写。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与国力

强大有着必然的联系。①空后的句子强调国力强大对于"文化走出去”的作用,

而这里的文化专指"科幻文学",而①空前的句子指的是“中国国力",由此可

以推断,①处应该是说国力对于文化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中国国力对中国科

幻文学的影响。补写②,需要抓住②空后的"因为……"这句话,尤其是"国力

强盛"这个关键词。③空难度不大,填写能够使句子通顺的词句即可,由"纵观"

可以看出,此处应该填写与"我们不难发现"或"我们就会发现"相近的句子。

答案: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