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做出初步评述。2.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设计的理想实验和推理结论。3.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对定律有深入地理解。4.理解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有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重做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2.通过气垫导轨的实验,进一步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体会理想情况和现实情境的差别与近似处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想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难点:惯性的理解三、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气泵、气垫导轨、滑块、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DISLab数字实验软件四、教学方法思维点拨实验探究自学引导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说明引入新课教师:视频引入:请大家观看一段汽车的特技表演视频:播放视频,视频展示的是汽车在空中向前飞跃的情景。教师:我们看到汽车离开地面后,已经失去了向前的动力,但是它依然向前飞跃了很长的距离。物体的运动和其所受力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开始本节课的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学生:观察视频,引发思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快速进入课题。新课教学历史的回顾教师:在牛顿之前,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历史上有三位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请大家结合课本,完成学案“历史的回顾”部分的表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教师:下面,咱们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学派,最左边两列的同学是亚里士多德学派,中间四列是伽利略学派,最右边两列是笛卡尔学派。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学派的代表观点。学生:交流观点,达成共识。师:下面有请各学派陈述自己的观点。生:分别陈述。师:点评,引导。生:完善,记录。明确任务,划分学派,使学生积极思考。新课教学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师:现在,我们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在他提出观点后的将近两千年里,人们都认为他是正确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受到了生活经验的误导,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受到了权威观点的限制,一直不敢提出质疑,直到伽利略的出现。那么,伽利略采取了什么方法取得了突破呢?生:做实验。师:很好,正是伽利略确立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基础地位。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复这个实验。仪器介绍:这里有一个弯曲的凹槽,相当于将两个斜面平滑的连接在一起。首先,我将一个小球从一个斜面静止释放,请大家注意观察小球冲上另一个斜面时,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助手选择:我想请一位同学用我手中的彩色胶带,帮助大家记录下这个位置。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好,这位同学。彩色胶带交给你,当你看清位置后,就紧接着将彩色胶带粘到相应的位置后面。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师生讨论。实验回顾:整个实验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将小球静止释放,小球冲上了另一个斜面。第二步,取出棉布,小球上升到了更高的地方。第三步,我们推测,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会上升到同一高度。第四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上升到同一高度时,会运动到更远的地方。第五步,将第二个斜面水平放置,小球为了达到原来的高度,会一直运动下去。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生: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师:实际情况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摩擦力,斜面轨道也不可能无限长。因此我们将这个实验称作理想斜面实验。师:实验中,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我们的逻辑推理?生:思考、回答。师:伽利略在一定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逻辑推理的作用,克服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是理想实验的魅力之处。揭示意义: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到,“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师:在这一科学方法的引领下,人们不断加深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最终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蕴含重要的思维方法,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部分,因此单独列为一部分。采取了演示实验、师生探究的模式。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体会理想实验的思想。为了进一步明晰实验的思维过程,在进行实验后,用课件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对实验中客观事实与逻辑推理部分的区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新课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教师:牛顿第一定律解读。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完成学案上的填空。师:这句话的前半句指出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运动的物体会保持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的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进而明确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2.理解(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师:这句话的后半句指出,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就表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进而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师:引入气垫导轨实验。师:在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些几乎不受力的条件,来近似感受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实验。生:观察实验,体会物体近似不受力的运动状态。师:仪器介绍。这里有一个气泵,一个平直导轨,一个滑块。在平直导轨上有很多细小的排气孔,当我打开气泵,会有气体喷出,将滑块托起,进而形成空气护垫,能大大减小滑块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可近似认为滑块处于不受力的状态。同时,滑块上固定了一个位移传感器,导轨的一侧固定了数据采集器。借助于数字实验室软件,可以获得滑块的位移时间图像。下面,我们打开软件,打开位移传感器。点击开始按钮,可以看到屏幕中出现了滑块的位移信息,此时,滑块静止,位移没有变化。当我推动滑块,位移发生了变化。点击停止记录按钮,我们可以回看刚才记录的情况。生:了解器材、原理。师:实验操作。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实验。首先,打开气泵,将导轨调节水平。当滑块几乎不动时,可认为水平已调节好。将滑块放到导轨的一端,请大家注意观察屏幕上的位移时间图像。生:观察实验。师:实验分析。可以看出在摩擦力非常小的情况下,物体的速度几乎保持不变,近似于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他不能被实验直接证实,但大量事实都显示了他的正确性。牛顿本人也非常谦虚,他说过一句话,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师:引入思考问题。下面,我们依据牛顿第一定律,回答本堂课开始时,我们提出的那个问题。在汽车特技表演的视频中,汽车离开地面后,已经失去了动力,依然能够向前飞跃很长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由教师进行初步解读,分为不受力的状态和受力的状态。然后通过气垫导轨实验体会物体近似不受力的状态,以及受力后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最后通过具体情境的分析,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新课教学惯性与质量师:引入惯性。同学们提到了一个概念,惯性。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精髓所在。为什么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呢?牛顿归结为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称为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师:理解惯性。牛顿指出,原本静止的物体总想保持静止,原本运动的物体总想以相同的速度做运动。【生】列举生活实例。【师】点评、总结。牛顿指出,所有的物体都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师】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具体有两种体现: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受到力时,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师:引入吹球实验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师: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是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通过教师阐述、学生举例、师生共析、实例感知,逐层加深对惯性的理解。课堂总结教师活动:出示PPT总结板书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充分肯定学生的表达,适当加以补充。巩固练习强化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认识。突出重点七、板书设计:4.1牛顿第一定律一、历史的回顾。二、理想斜面实验。:实验+推理三、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理解:(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惯性。1.内容: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八、课后作业【科学漫步】《小球与桌子的对话》球:你为什么推我?桌:我没有推你呀?球:你没推我,我怎么可能向后退呢?你肯定推了!桌:我没推!……请你当一次法官,评判小球和桌子的对错?思考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所面对学生为高一学生,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但普遍辨识力不高、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不足,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学生在初中时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练得最多的是通过惯性程式化地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同时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体会牛顿第一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性。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图片、视频、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引发质疑,丰富了课堂。通过展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学生较为深入地体会了理想实验的思想,较为自然地得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气垫导轨实验,在获得物体的运动图像后,学生较为准确地分析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体现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入理解。在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对“汽车飞跃”这一视频事例的分析中,学生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汽车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和落地后的运动状态,准确把握了物体不受力与受到力时的两种情况。整个学习过程较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目标,有内容,有过程,有评价。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三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然后进行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体会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最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这是初、高中知识相衔接的一节课程。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评测练习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不受力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答案:D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答案:D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B.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C.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D.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惯性较大答案:C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优点在于三个演示实验的运用。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使学生体会了理想实验的思想,深化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强化了没有力也可以有运动的观点。通过气垫导轨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图像,深化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吹球实验,体会了物体的惯性,明确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本节课的缺点在于对惯性的讨论有些单薄,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暴露学生的认知误区,加以讨论纠正。课标分析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