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年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乙两图为二倍体高等生物某一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推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B.在形成图甲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C.若图乙细胞为卵细胞,则图甲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图甲和图乙细胞中都有1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2)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甲细胞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推知该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A正确;B、已知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根据图中从左数第3条染色体的形态可知,在形成图甲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过交叉互换,B正确;C、若图乙表示卵细胞,根据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大小可判断,图甲表示第一极体,C错误;D、甲、乙细胞中都有一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点睛】关键:根据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判断:二者都无同源染色体;甲细胞发生过交叉互换;乙细胞不可能是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2.下图表示科学家利用小鼠皮肤细胞培养出多种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细胞内肯定发生了染色体畸变B.过程①前后的细胞其膜上的MHC发生了改变C.过程①②前后的所有细胞内有共同的mRNAD.过程②中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参考答案:C3.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D.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参考答案:D【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①和②互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②和③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图1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2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基因重组过程中基因的数目没有改变,图2的染色体易位中数基因目不变,B错误;C、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D、交叉互换和易位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参考答案:B5.下图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不正确的是(

)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DNA和RNA细胞全能性A蓝藻细胞有有无有B根尖分生区细胞有无有有C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无无D蛙受精卵无无有有

参考答案:A6.(08广东卷)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①同源染色体分开②无同源染色体;④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7.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这对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分析】1、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红眼基因型为WW和Ww,白眼基因型为ww;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红眼基因型为XWXW、XWXw和XWY,白眼基因型为XwXw和XwY.2、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可选择表现型为雌性的隐性性状和雄性的显性性状进行杂交,然后根据后代的性状进行判断.【解答】解:A、若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XWY,后代雌果蝇(XWXw)均为红眼,雄果蝇(XwY)均为白眼,A正确;BC、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WW×ww,则后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红眼,另一种是Ww×ww,则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若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XwXw×XWYW,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B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可知,这对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亲本鉴别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8.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对该酶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 B.该酶应该存在于核糖体中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不会含有该酶 D.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酶的本质以及多肽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所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可知,肽酰转移酶是RNA,其可以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详解】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即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为核糖体,所以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能进行基因的表达有蛋白质合成,含有该酶,C错误;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其本质是RNA,所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D正确。9.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D10.双亲正常生出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孩子,关于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父亲产生的精子B.若孩子患色盲,出现的异常配子一定为母亲产生的卵细胞C.若该孩子长大后能产生配子,则产生含x染色体配子的概率是2/3D.正常双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参考答案:B1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中心体和溶酶体都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C.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参考答案:C溶酶体具有膜结构,A项错误;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B项错误;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项正确;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比较发达,D项错误。12.下列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CD段②乙图是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与丙图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③丙图可能是雌配子,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BC段④乙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图为单倍体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B13.某同学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验处理和现象如下表:以下是对上表的推断或对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y为质壁分离,滴加清水后无变化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参考答案:Dx应为质壁分离,原因是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A项正确。Y应该为质壁分离,因为浓度大会让细胞死亡,B项正确。Z为稍微增大,因为硝酸钾会在质壁分离后经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会大于细胞外液,但因为有细胞壁的存在只会适度增大,细胞液颜色也会变浅,C项正确。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已死亡,D项错误。【备注】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4.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运输到达芽的顶端,诱导花器官的形成。70年后人们检测到成花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开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成花素能诱导花器官的形成,可能是一种植物激素

C.成花素合成后通过外排(胞吐)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D.成花素基因只存在于植物叶片中而不存在于芽中参考答案:答案:D15.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细胞学基础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但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确认参考答案:C16.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参考答案:C17.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该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

B.1肯定是纯合子,3、4是杂合子

C.致病基因有可能在X染色体上

D.3的缺陷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参考答案:C18.把鼠肝细胞磨碎后放入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成分是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参考答案:A1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也能产生ATPB.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C.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也能产生ATPD.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出人体的各种细胞均需消耗ATP参考答案:B【分析】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用于合成RNA;生物体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详解】A.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不产生ATP,A错误;B.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是AMP,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B正确;C.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能产生ATP,叶绿体不产生ATP,C错误;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D错误。20.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B.该基因的一条核昔酸链中(C+G)/(A+T)为3:2C.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变化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参考答案:B2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力是()A.ATP B.浓度差 C.细胞膜 D.载体参考答案:B【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运输的方向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运输,其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膜两侧的浓度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被动运输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向.22.右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变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参考答案:D23.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共同进化的唯一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相互影响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种群的基因频率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参考答案:D略24.某动物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C和c表示。下列四个精子来自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参考答案:A25.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Q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D.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不收缩参考答案:D26.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参考答案:D【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27.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④生长发育停止⑤性腺发育停止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参考答案:C28.生长素浓度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应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

B.植物的向光生长和顶端优势C.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生长

D.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参考答案:答案:D29.下列生物技术属于试管动物技术的是A试管婴儿B杂交水稻C单可隆抗体

D花药离体培养参考答案:A30.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颤藻和黑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癌细胞中线粒体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C.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D.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参考答案:C31.若右图表示的是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的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②图中A、B过程进行的时间段内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核仁与图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

⑤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提高了合成肽链的速度

⑥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的过程,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A.②⑤

B.③⑥

C.①④

D.③⑤

参考答案:A3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突触间隙中的液体髙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有所增加C.淋巴因子、胰岛素和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都能分泌抗体参考答案:C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A正确;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B正确;淋巴因子、胰岛素存在于内环境中,胰蛋白酶存在于小肠中,小肠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细胞包括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正确,所以选C。33.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严重缺铁会导致贫血症B.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K+和Cl-参考答案:D解析: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出现贫血症,A正确;高渗环境中,动物可通过自身的水盐平衡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Cl-

D错误【知识点】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34.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某基因的转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出的RNA链与该基因编码链对应区域的碱基互补B.RNA聚合酶结合在DNA的起始密码上开始启动转录C.转录产物在细胞溶胶中经加工后可作为翻译的模板D.RNA聚合酶可使多个基因的DNA片段解旋参考答案:D【分析】转录指遗传信息由DNA传到RNA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详解】A、转录出的RNA链与该基因模板链对应区域的碱基互补,A错误;B、RNA聚合酶结合在DNA的启动子部位启动转录,B错误;C、转录产物在细胞核中经加工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可作为翻译的模板,C错误;D、RNA聚合酶可以打开双链,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使多个基因的DNA片段解旋,D正确。故选D。35.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参考答案:C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等,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故A、B和D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C不正确。综上,本题选C。36.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会引起患者头痛、肌肉痛、腹痛、口鼻出血等,死亡率极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触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前,人体就有部分B细胞膜表面含有识别它的抗体B.不同个体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后会形成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C.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RNA会直接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来确定是否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参考答案:C【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该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该病毒首先会通过逆转录形成单链DNA,然后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双链DNA,该DNA可以整合到人类染色体的DNA上.【解答】解:A、接触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前,人体就有部分B细胞膜表面含有识别它的抗体,A正确;B、不同个体产生的MHC结构存在区别,遗传你不同个体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后会形成不同的抗原﹣MHC复合体,B正确;C、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RNA会通过逆转录合成DNA,然后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C错误;D、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内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来确定是否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D正确.故选:C.37.某二倍体植物两个植株①②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C.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③到⑦的过程为花粉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③→④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据此答题。【详解】射线处理是进行物理诱变,故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植株⑤⑥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⑧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⑤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⑤⑥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③到⑦的过程是将花粉培养成幼苗,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重点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8.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为RNA聚合酶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C.过程Ⅰ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D.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C-G、G-C参考答案:C据图可知,图Ⅰ为转录过程,X为RNA聚合酶,A项正确;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桃核苷酸),B项正确;图中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说明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过程Ⅰ转录和过程Ⅱ翻译均在细胞质内进行,C项错误;b部位处于转录过程中,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C-G、G-C,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表示DNA分子,b表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图Ⅱ表示翻译过程。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表示图示生理变化发生在原核细胞中。39.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2条肽链49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C.从图2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D.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51个密码子参考答案:B4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参考答案:A【考点】3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腌制果脯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A错误;B、水分子进出细胞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不消耗能量,C正确;D、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的钾离子大于细胞外的钾离子,大肠杆菌吸收K+是逆浓度梯度进行,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1)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_______合成受阻所致。(2)测序发现,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突变,导致H蛋白异常。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片蛋白,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H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①对比图1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含子序列,可知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改变是______,这导致mRNA增加了100多个碱基,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②据图2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突变体的改变是______。(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①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______(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图中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②下列有关该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D1蛋白抗体和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充分分离b.D1蛋白抗体和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可作为H蛋白抗体与抗原阳性反应的对照c.H蛋白抗体杂交结果中1、2、3泳道条带大小差异主要是操作误差造成的③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调控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子呈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参考答案:

(1).光合色素

(2).G-C变为A-T

(3).(内含子中碱基对改变导致)剪切位点改变,内含子转录出来的序列(或“部分序列”)未被剪切掉

(4).无H蛋白(或“H蛋白空间结构改变”)

(5).野生型

(6).a

(7).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

(8).H基因突变导致H蛋白30℃时不表达(H蛋白失活),叶绿体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影响类囊体上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录,使光合色素合成受阻【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设计实验等内容。【详解】(1)在正常情况下,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原因。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这是由于光合色素合成受阻所致。(2)①由图1所示的结果可知突变体野生型的相比较,发现是由于内含子的第5位的碱基对由G-C变为A-T,引起的。这导致mRNA增加了100多个碱基,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基因转录后,内含子转录出来的序列被剪切,外显性转录的部分拼接形成mRNA,推测其原因是(内含子中碱基对改变导致)剪切位点改变,内含子转录出来的序列(或“部分序列”)未被剪切掉。②据图2分析,在30℃时野生型的有抗原—抗体反应而突变型的无抗原—抗体反应,说明突变型的在30℃时无H蛋白质或H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①由图可知H蛋白在叶绿体中的存在部位是叶绿体基质中含量低,而在类囊体薄膜中含量高,由于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结合(2)②的分析在30℃时野生型的有抗原—抗体反应,而突变型的无抗原—抗体反应,可知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野生型植株叶片。②D1蛋白抗体杂交检测结果表明:类囊体蛋白只存在于类囊体和叶绿体中,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质蛋白只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和叶绿体中,它们和H蛋白不是同一种蛋白,不发生特异性反应,并不是起对照作用b错误,H蛋白抗体杂交结果中1、2、3泳道条带大小差异主要是H蛋白在叶绿体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引起的,而不是操作误差造成的,c错误。这个实验结果恰恰说明D1蛋白抗体和RbcL蛋白抗体的杂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充分分离,a正确,因此选a。③因此依据实验结果和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4)H蛋白是一种热应激蛋白(温度升高时表达),调控叶绿体基因编码的RNA聚合酶的活性。RNA聚合酶的功能是催化基因转录成mRNA,进而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据此推测,H基因突变体在30℃时叶子呈白色的原因是:H基因突变导致H蛋白30℃时不表达(H蛋白失活),叶绿体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影响类囊体上光合色素合成相关基因转录,使光合色素合成受阻。【点睛】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识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42.下图为高等生物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