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巧用图片,设置问题,顺势导入开课伊始,用多媒体一一出示三幅人物及事件图片:让学生回忆知识点并指出事件名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三幅图片出示完毕,用多媒体出示:他们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得出:反抗外国侵略。教师顺势得出:有侵略就有反抗,从而得出《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二、学生一起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掌握侵略史的史实以及对应反抗史的事例,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通过对本单元的复习,了解这个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情况,认识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根据复习学案,学生自主预习,并完成学案的内容。战争名称起止时间原因发动国家结果影响反抗史史实四、小组合作讨论学案的内容,找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并圈画出五、重点点播,夯实基础根据历年中考考题,结合本年度的考纲要求,给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知道怎样复习,该复习什么。重点之一:历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主要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通商攫取特权影响在讲解表格内容时,进行知识拓展,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进行知识点的整合;1、台湾的历史(三分两合)分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通商口岸的变化根据图片,对比《南京条约》,让学生得出通商口岸有什么变化?重点之二:历次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中国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这一问题,从而得出当时中国与世界差距还很大,从而让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接着顺势提问学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六、真题演练(济南市2015年)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泰安2015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右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2015年,济宁高中招生)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大败阿古柏D.修建京张铁路(2015年德州市)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山东临沂2015年)“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5年,菏泽市)“……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5年聊城市)下列史实属于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帝反击沙俄D.左宗棠收复新疆(2015年,烟台市)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屈辱沧桑】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二幅图,回答问题。图一圆明园废墟 图二扯线木偶 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1)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9、材料一、英国的社会变革(以下图片)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改变世界的蒸汽机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及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三:马克思这样描述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而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垮。请回答:(1)、材料一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两次重大革命?(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请推断19世纪中期中国统治者实行的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的“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垮”,“这一帝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打垮的?(4)、马克思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比较差,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太了解,整体复习过程中较难兼顾到具体对象,容易两极分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兼顾各类学生,尽可能多地以学生活动为主,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2、历史学科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复习课,已经没有新鲜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问题设计主要以初中历史课标要求为主,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本节复习课内容较简单,学生能很容易掌握,课堂效果较好,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积极参与讨论,态度端正,讨论的问题比较全面,准确。可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花费大力气,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最后当堂检测过程中,许多5、6号学生都能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并能把其它选项中的错误指出并改正。本节课最大亮点就是,5、6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本单元主题是《侵略与反抗》,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重点讲述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英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的发动使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致使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第二条主线是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如林则徐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太平天国运动,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本单元两条主线贯穿始终,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反抗史。二、真题演练(济南市2015年)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泰安2015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右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2015年,济宁高中招生)左宗棠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大败阿古柏D.修建京张铁路(2015年德州市)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导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山东临沂2015年)“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5年,菏泽市)“……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15年聊城市)下列史实属于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帝反击沙俄D.左宗棠收复新疆(2015年,烟台市)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屈辱沧桑】材料一仔细阅读下列二幅图,回答问题。图一圆明园废墟 图二扯线木偶 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1)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9、材料一、英国的社会变革(以下图片)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改变世界的蒸汽机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及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三:马克思这样描述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而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垮。请回答:(1)、材料一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两次重大革命?(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请推断19世纪中期中国统治者实行的怎样的对外政策?(3)、材料三中的“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特殊的决斗中被打垮”,“这一帝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打垮的?(4)、马克思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本节课属于复习课,本身枯燥无味,但是学生积极性较高,学生上课气氛浓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运用恰当好处。但是本人在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多媒体课件运用不熟练;课件内容掌握不熟练;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等许多问题,以后要多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件,并熟练运用,多请教老教师,多钻研课程内容,做到熟背于心。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主要讲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本单元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