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鹰潭市部分示范高中2023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

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

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

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

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

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

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

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

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

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

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

无比自信。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

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

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

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

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

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

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

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

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众多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绝大多数

都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

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资源后

自觉或不自觉她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就是

都逐渐经历一个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

化或欧化转向中国化或本土化的过程,这在余华、苏童、格非、毕飞宇等

人的创作转型中有着鲜明的印证。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

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

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从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寻根深入到了中国古典文体的寻根。

只不过新时期文学30年偏重于从中国古代文人文学传统中寻找可供现

代转化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更多的青睐。

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等作家纷纷写出了向《红楼梦》致敬的文学作品,

或者向古典文言小说传统致敬的作品,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毫不讳

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也让《世

说新语》的文学传统发生新变。

从传统文化转化角度看,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致力于寻找传统儒家文

化人格在乱世中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力量,这在朱先生和白嘉轩的形象塑造

中表现得很分明。陈忠实认为,“尽管我们这个民族在20世纪初国衰民穷,

已经腐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但是存在于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并

没有消亡,它不是一堆豆腐渣,它的精神一直传接了下来”。

实际上有些不以“寻根文学”著称的长篇小说同样闪耀着追寻民族文化

精神的燃光。如李津的《黄河东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是如此,

徐秋斋和李麦、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人物典型形象中都隐

含了作者寄托的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和意志。李津和陈忠实的创作几

乎一脉相承,他说:“《黄河东流去》就是为了展示民族精神、展示对民

族前途的信心而创作的。我要借此证明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任何性

质和任何强度的劫难都不能使它一蹶不振,它永远可以凭借自己内在的活

力战胜一切困难而生存下去,强盛下去!”可见民族精神的追寻是“泛寻

根文学”的艺术灵魂。

(摘编自李遇春《新时代文学的理论特质与创作管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坚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使民族

具有精神独立性,才能使国家兴盛进步。

B.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有不朽的文艺巨匠,他们创作的文艺精品,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成就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C.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的前30年是受苏联以外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

影响,而在新时期30年中,逐渐向传统文化回归。

D.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是作家创作文化心理上的否定

之否定的过程,意味着他们曾与这些传统有过疏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文艺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不过二者论

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新时期,中国作家都已抛弃卡夫卡、福克纳等偶像,开始了在文学上

的寻根。

C.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史传传统得到了重视,催生了许多向经典致敬

的作品。

D.从《白鹿原》《黄河东流去》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刚健不息的精神

力量是长存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美国拍摄的《花木兰》等影片取材于中国的文化资源。

B.唐代书法家李邕主张:“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C.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D.唐代文学家张说认为:“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4.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我国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

量的49.3%。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4分)

5.新时期,中国作家如何才能写出对本民族产生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格比的小堂信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信,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

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

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

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

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

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

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

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

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

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睛,劈手夺下了盛

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

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

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做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

敢之岛和自由之士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

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

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

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

动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

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

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

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

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

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

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

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

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

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

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

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

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信,那便

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

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

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

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

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

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

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

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

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狠狠瞪

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

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

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

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

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

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

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

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

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

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不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

行文风格。

B.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

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衬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存在,在这样的对比下,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达到教化的作

用。

D.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

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7.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称呼法国人为“吃青蛙的家伙”,认为法国人“卑贱无耻”,反

映出英国人的傲慢、自大的心态,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顽固与愚昧。

B.小说以车站上的一个小小饮食店为故事背景,将锋芒指向了整个英国

社会和制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

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D.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给人以非常荒诞的感觉,但实则是作者对荒诞

现实的批判,讽刺了英国人自诩为文明人的丑态。

8.小说最后画横线处,为什么“我说不清楚”?“开塞钻”为什么最后

依然留在店里?(4分)

9.狄更斯在人物塑造方面独具匠心,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

的社会典型意义,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特点及

其社会典型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

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转还职。翱请犯赃吏但

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慰。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

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

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

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

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

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

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潺、梧

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

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碧服推诚抚谕瑶人

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钱多私为言官攻去。翱代,

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

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赠太保,谥忠肃。翱在钱部,谢

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

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

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荫入

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

贩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

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普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

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钱/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餐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

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铃/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餐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

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铮/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普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

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铮/多私/为言官攻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特权(如,入太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

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佥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官员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

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

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官员名单,唯恐对官员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

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跋。(4分)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4分)

14.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3

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

送友人援疆白云峰

伐林送远①秋山外,忆君清影杯重开。

从今孤旅心乘月,向晚乡音梦入怀。

红尘不居②雁南北,绿鬓无依落妆台。

龙泉夜夜鸣③东壁,关山捷报挽潮来!

【注】①伐林送远,伐林望友,又叫伐林望徐。刘备送徐庶,树林遮挡

视线,伐林相送。②红尘不居,时光流逝。不居,不停留。③龙泉夜鸣,

语出清代秋瑾《鹏鹃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中“夜夜龙泉壁上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援疆即各省支援新疆。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采用旧瓶装新酒的

形式反映现实。

B.前两句写送别之情,表现在对诗人动作、神态的描写上,临别前共同

举杯,目送友人远到秋山之外。

C.“绿鬓”代指友人,长发无依,散落妆台,透露出远在他乡的友人思乡

的真切感受。

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手法多样,情感蕴藉,体现出诗歌语言

的含蓄性且多样化的特点。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概括并分析。(6分)

(三)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

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

好学的表现。

(2)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

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在《春江花月夜》

中描写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修身的前提条

件是“___________

(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

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

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

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

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

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

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

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

大学生②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

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

难以言传。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

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

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

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

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

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

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

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也是进入新一年的

第一个节气。

在新的一年里,()。"小寒"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

候雉始鸩”,意思是说因感知到天地间的阳气回升\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

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

"小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严寒是进补的好时

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因此—,以

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三九补一冬”,但应注意有的放

矢,万不可盲目进补。

在寒暑交替的天时更迭中,,如"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克服在闲

散中熬夜的毛病。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解除疲劳,促进睡眠,浴足后

进行足底按摩,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

B.虽然“小寒”时节最冷,但人们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

C.正在萌动的春意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被人们看到

D.不但“小寒”时节最冷,而且人们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

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

基本态度。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

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有才

能才会有地位;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也容易丧失。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

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C.“前30年是受苏联以外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影响”错,原文表述

是“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

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

接受与转化”,可见,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是受苏联文化和文学传统影响。

故选Co

2.BB.“新时期,中国作家都已……开始了在文学上的寻根”错,从原文

“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作家,在

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

面走向了文体寻根层面''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当代作家都已抛弃西方作家

开始文化寻根。故选B。

3.D(A.谈国外借鉴我国的优秀文化元素,不是谈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B.谈不要“似我”“学我”“随人”,要“自成一家”,即创新,不是谈传承文化和

文化自信。C.谈不要“随人”,要“自成一家”,即创新,不是谈传承文化和文

化自信。D.谈有足够的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发展,与材料一要重视本民族

历史文化、要有文化自信的思想一致,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故选D。)

4.①选入的古诗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艺创

造力。②将大量的古诗文选入教材,更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

族力量;让学生更多地接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积极影响。

5.①要有文化自信,创作心理上认同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作品反映中

华民族精神及力量;②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文化寻根、文体寻根的思维和

意识;③注重创新性转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供现代转化的文学资源。

6.DD."……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错误。

从下文“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的信息可知,斯尼夫并未顺从

老板娘。故选Do

7.CC.“同时也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错误。从文中描写来看,“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我”与那些女招待并没有什么不同,小说并未通过“我”与其他服务人员的对

比来揭示主题。故选C。

8.①“我说不清楚”表明“我”对斯尼夫不幸命运是存疑的,给读者留下想

象的空间。

②而“开塞钻”最后依然留在店里,则暗示了英国这种荒诞的观念最终会

被历史扫进垃圾堆,而以“开塞钻”为典型的服务意识迟早会到来。

9.①文中的老板娘自大傲慢、专制蛮横,代表着当时的英国统治阶层。

②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完全听从于老板娘,狐假虎威,阿谀

奉承,代表着英国社会中统治阶层的帮凶及爪牙。

③“我”原本有自己的主张,但慑于淫威而屈从于老板娘,代表着英国社

会中具有奴性特征、不敢反抗的人。

④斯尼夫一直有自己的主见,最终反抗老板娘的“教导”,代表着英国社

会中觉醒的具有正义感的人。

10.C(在“瑶人”后断开,则“向化”就没有了主语,故排除A、D项。

“初”意为当初,是对从前情况的追述,不能紧连在“尚书”的后面,故

排除B、D项。据语意看,“为言官攻去”是个被动句,不应在“为”后断

开,故排除A、B项。)

11.D(错在“子辈因父辈”,应是“子孙因前辈”。)

12.B(错在“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是在盐山建了宅院。)

13.(1)王翱请求对犯了贪赃罪的官吏只允许赎罪,不能恢复官职,

用来惩罚贪官污吏。(重要词语“请”“但许”“贪薮”各1分,句意1

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他)屡次上奏章请求归乡,(皇帝)总是安慰并挽留他,多次

派太医为他看病,病得厉害了,才允许他退休。(重要词语“疏”“辄”

“致仕”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整顿军队作风,训练将士;整修边防设施,修城垣,挖沟堑,建堡

屯;积蓄边防物资。

15.B(不是共同举杯,是诗人自己重新举起酒杯,没有神态描写。)

16.①惜别之情,诗人运用典故,伐林望远,目送秋山,表达了对友人

远去的不舍之情。②思念之情,诗人抓住杯重开的细节,以及对友人心乘

月、梦入怀、鬓落妆台的想象,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赞美与祝福之

情,诗人运用典故,说友人像秋瑾一样有报国的雄心壮志,不久好消息就

会越过关山潮水般涌来,有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

17.(1)就有道而正焉(2)皎皎空中孤月轮(3)先修其身,先正其

心(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8.①求知若渴②如痴如醉③姓紫嫣红

【18题详解】第一空,依据后文''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

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

可知,此处作者是想表现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可以用“求知若渴”。

第二空,依据后文“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可知是形容当时

大学生们对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着迷的状态,可以用“如醉如痴”。

如痴如醉:就像喝醉了或者痴呆了。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第三空,依据“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

观察……的春天”可知这里要用一个形容春天景色美丽的成语,且语境中

有“鲜花怒放”,用“娓紫嫣红”恰当。姓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

五颜六色,景色艳美。

19.D【19题详解】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是: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中“1981年”是时间词,不能做“初

版”的宾语,它是用来表示“《美的历程》初版”的时间,不能用来做“初

版”的宾语,应调整语序,改为“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

按照概念范围的大小,“学术现象”是包含于“社会现象”之中的,故

在递进句中应是先说“学术现象”,后说“社会现象”。

20.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

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

让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20题详解】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由本体、喻体、比

喻词构成。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此句中,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

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

化力”意思是对知识的吸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动力,而“大旱的土地遇到

时雨”意思是大地对雨水的吸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二者之间在“表

现出的强大的动力”方面是相似的。

此处的比喻,作者就是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和

消化力”的旺盛用“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这一常见现象表现出来,既让

表达更加通俗具体,也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

2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选用句式的能力。结合语段,可

知陈述对象是“小寒”,A、C两项的陈述对象分别是“人们”和“春意”,

排除A、C两项。D项递进关系不当。

22.宜多食温热食物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临睡前用热水浴足(每答

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空缺处,结合上

文“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及下文''以

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可知与“寒”相对应的是“温热”,可以推知应

填的内容。空缺处,据下文“'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克服在闲散中熬

夜的毛病”,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空缺处,据下文“既能御寒保暖,又

能解除疲劳,促进睡眠,浴足后进行足底按摩”,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

参考译文:

王翱,字九皋,是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王翱两次考试都名列前

茅,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被提升为御史,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