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1.gif)
![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gif)
![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3.gif)
![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4.gif)
![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28e5729ba7aec7b060553cf6f3d7309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Mg-24C1-35.5
Fe-56Cu-64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2021年末,詹姆斯.韦伯红外线太空望远镜搭载火箭发射升空,将奔赴远离地球150万公
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肩负起观测宇宙形成后最初出现的星系、搜寻地外生命迹象等重
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主镜材料为密度小,性能好的金属镀,表面的金涂层可提高红外线反射率
B.望远镜需要避免太阳辐射,制作遮阳帆的聚酰亚胺薄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望远镜需要超低温环境,主动冷却器用氮制冷,氮的分子间作用力很弱,沸点极低
D.望远镜工作的推进剂为N2H4和N2O4,N2O4本身的颜色会随温度升高变为红棕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被的性能好且密度小,适合作太空望远镜,表面的金涂层有利于红外线
反射率的提高,A正确;
B.聚酰亚胺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则聚酰亚胺薄膜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
C.氯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弱,其沸点极低,可作制冷剂,C正确;
D.N2O4为无色气体,会分解为红棕色的NO2气体,且随温度升高分解生成NO2的程度增
大,所以气体的颜色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加深,D错误;
故选D。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gNa37cl中含有电子数为2.8NA
B.标准状况下,U.2LCHC13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物质的量相等的苯、苯乙烯混合物中含C—H键数为7NA
4
D.25℃,0.1LpH=l的盐酸稀释十倍,含有的OH-数为1X10-'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6gNa37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1+17)X(MNA=2.8NA,故A
正确;
B.标准状况下,CHCb为液体,11.2LCHCb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B错误;
C.苯、苯乙烯(C8H8)分子中含C—H键数分别为6、8,总物质的量不确定,所含C—H键
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25℃,0.1LpH=l的盐酸稀释十倍,体积变为IL,pH变为2,OFT的浓度为
1X10T2moi/L,含有的OJT数应为1X10T2NA,故D错误;
选Ao
3.炼铁工业中高炉煤气的一种新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炉煤气:
A.可减少CO2的排放
B.Fe3O4和CaO均可循环利用
C.过程①和④的转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过程①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②利用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第④步中二氧化碳与铁生
成四氧化三铁和CO,可减少COz的排放,A正确;
B.根据反应过程可知Fe3()4和CaO均可循环利用,①中消耗Fe3()4,④中生成Fe3C)4,②
中消耗CaO,③中生成CaO,B正确;
C.过程①中CO转化为CO2,④中C02转化为co,均有化合价的变化,故转化均为氧化
还原反应,c正确;
D.过程①的反应为CO与Fe3O4反应,生成C02,是极性键断裂和生成,山与Fe3C>4反应
是非极性键断裂和极性键生成,D错误;
答案选D。
4.下列离子共存的判断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中可存在大量以下离子:cu2+>K+、coj、cr
B.强酸性溶液中可存在大量以下离子:SO:、C1CT、Na+
+
C.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2Na,O2+2H2O=4Na+40H-+021
2+
D.氨化的CaCl2溶液中通入过量C02:2NH3+Ca+CO2+H2O=CaCO3J+2N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0H-,则CU2++2OH=CU(OHR,CU2++
CO;=CuCC>31,A错误;
B.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贝I」so;+cicr=so;-+cr,B错误;
+
C.将过氧化钠投入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Na,O2+2H,0=4Na+40H-+021,C正确;
D.氨化的CaCU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NH3?2+HQ=CO;WCO:,D错误;
故答案为:Co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j灼热的铜丝
玻璃管
D.乙醇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乙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被试管塞堵死了,空气不能排除,将发生炸裂
的安全事故,A不合题意;
B.加热固体不能用蒸发皿,应该用大试管或者用烟,B不合题意;
C.CL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即收集装置中应该长进短出,C不合题
意;
AA
D.已知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H2O+C11,则图示装置能够实现乙
醇加热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一种光刻胶树脂单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
A.该有机物分子式C12H18O2B.分子中存在3个手性碳原子
C.与足量氢气加成产物的一澳代物有6种D.该单体水解生成的醇可以发生消
去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中C、H、0原子个数依次是12、18、2,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为
C12HI8O2,故A正确;
B.连接四种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该化合物中含有的3个手性碳原子分别
是连接2个环的桥头碳和其相邻的连接酯基的碳原子,故B正确;
C.与足量氢气加成产物,含有8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浪代物有8种,故C错误;
D.水解生成的醇为(CH3)3COH,连接醵羟基的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所以醇
羟基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正确;
故选C选项。
7.二甲醛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醛的反应原理为
2CO(g)+4H2(g).CH,OCH3(g)+H2O(g)0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
4.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
系中CH,OCH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四种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最
大的是
APP
T3
T4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图像可知,温度升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
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越高,二甲醛的质量分数越小,故温度关系为
TAT2>T3>T4,由于正反应放热,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T4故对
应平衡常数最大,综上所述故选D。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项
铝箔表面形
A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成了致密的
氧化膜
将足量的氏02溶液滴入少量的酸H2O2具有
B溶液的紫色褪去
性高镒酸钾溶液漂白性
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份滴加碘水,溶液不变蓝:
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NaOH溶另一份加入新制Cu(OH)2悬浊淀粉完全水
C
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将溶液分成两液,加热至沸腾,生成砖红色解
份沉淀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KI与FeCh
D5〜6滴O.lmolLTFeCC溶液,充溶液变红的反应是可
分反应后,再滴加少量的KSCN逆反应
溶液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箔插入稀硝酸中,发生反应A1+4HNO3(稀尸Al(NCh)3+NOT+2H20,观察到
铝箔溶解,产生无色气泡,试管口气体呈红棕色;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A项不符合题
意;
B.足量H2O2溶液中滴入少量的酸性KMnCU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发生反应5H2O2+2
+2+
MnO4+6H=5O2t+2Mn+8H2O,H2O2中0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0价,H2O2具有还
原性,不是漂白性,B项不符合题意;
C.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
性,再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新制Cu(0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生成砖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已经发生水解;一份滴加碘水,加入的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溶液不变蓝,不
能证明加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淀粉,从而不能证明淀粉完全水解,C项不符合题
意;
D.取5mLO.lmolUKI溶液,滴加5〜6滴O.lmolL"FeCb溶液充分反应,发生反应2卜
+2Fe3+=2Fe2++L,由于FeCb少量,若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Fe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仍存在
Fe3+,从而说明KI与FeC1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9.黑磷是一种黑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结构与石墨相似,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黑磷说
法正确的是
A.黑磷晶体中P原子杂化方式为sp2
B.黑磷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C.黑磷晶体的每一层中磷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P元素三种常见的单质中,黑磷的熔沸点最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黑鳞的结构图可知,黑鳞的中磷原子排列成立体结构,则磷原子杂化方式
为sp3杂化,故A错误;
B.因为黑磷晶体与石墨类似的层状结构,所以黑磷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
作用力,故B正确;
C.石墨晶体中碳原子为Sp2杂化,则每一层中的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而黑磷晶体中磷
原子为sp3杂化,则每一层中的磷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黑磷晶体与石墨类似的层状结构,则黑磷最可能是混合型晶体(具有共价晶体和分子
晶体的性质),而白磷、红磷都是分子晶体,所以黑磷的熔沸点最高,故D错误;
故选B。
10.MgCCh和CaCCh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2+2
M(g)+CO3-(g)ZX—M2+(g)+O2-(g)+cO2(g)
tAWisIM
MCVXs)L-MO(s)+COH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氐睡的是
A.AHi(MgCO?)>AHi(CaCO3)>0
B.△”2(MgCO3)=A,2(CaCO3)>0
C.AM(CaCCh)—AWi(MgCCh)=A//3(CaO)-A//?(MgO)
D.对于MgCCh和CaCCh,A/7i+AW2>A/73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得AH=AHI+AH2+AH3,又易知Ca2+半径大于Mg2+半径,所以CaCCh
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Ch,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A.AHi表示断裂CO32-和M2+的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
因而△Hi(MgCO3)>AHi(CaCCh)>0,A项正确;
B.AH2表示断裂CO32-中共价键形成02-和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
AH2(MgCO3)=AH2(CaCO3)>0,B项正确;
C.由上可知AHi(CaCO3)-AHi(MgCO3)<0,而表示形成M0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AH3
为负值,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因而AH3(CaO)>AH3(MgO),AH3(CaO)-
AH3(MgO)>0,C项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AHI+AH2>0,AHJ<0,SkAHI+AH2>AH3,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11.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下不硬的是
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将海带灰溶解过滤后,取适量滤液于试管溶液变蓝,则证
检验海带中是否
A中,酸化后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充分反应明海带中含有碘
含有碘元素
后加入1~2滴淀粉溶液元素
取少量淀粉于锥形瓶中,以固液比1:10加
溶液未变蓝,则
鉴定淀粉是否完入稀硫酸,牛皮纸封口,在120C下水解
B证明淀粉已完全
全水解30min,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水解
碘-碘化钾溶液
检验co还原溶液变血红色,
将适量反应后的固体溶于稀盐酸中,取少
CFe?。、的生成物中则证明还原产物
量溶解液于试管中,滴加硫氟化钾溶液
是否含有Fe3C>4中含有Fea。"
检验食盐中是否取适量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加若沉淀部分溶
D混有少量亚硝酸入硝酸银溶液,过滤后取滤渣,滴加稀硝解,则证明食盐
钠酸中混有亚硝酸钠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滤液中含有碘离子,酸化后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氯水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
碘,碘遇淀粉变蓝,因此溶液变蓝,则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故A正确;
B.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120℃下水解30min,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碘-碘化
钾溶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即淀粉已经完全分解,故B正确;
C.Fe2c>3中铁元素为+3价,若FeQs过量,CO不能将Fe?。,反应完全,将适量反应后的
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铁,滴加硫氟化钾溶液,溶液也会变成血红色,故C错误;
D.取适量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过滤后取滤渣,滴加稀硝
酸,氯化银是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亚硝酸银,从而说
明食盐中混有亚硝酸钠,故D正确;
答案选C。
12.双极膜电渗析法固碳技术是将捕集的CCh转化为CaCCh而矿化封存,其工作原理如图
所示。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zO解离成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HCO,
B.若碱室中二一口比值增大,则有利于CO2的矿化封存
c(COj)
C.电解一段时间后,酸室中盐酸的浓度增大
通电
D.该技术中电解固碳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2CO2+4H2O=—
2CaCO3,+2H2廿02t+4H+
【答案】B
【解析】
【分析】左侧双极膜中的H+向左移动进入左侧硝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
2H++2e-=凡?,OH响右移动进入“碱室”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CO;通过阴离
子交换膜进入CaCL溶液生成CaCO3;CaCL溶液中的。一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酸室”,
右侧双极膜中的H+向左移动进入“酸室”,0H•向右移动进入进入右侧硝酸钠溶液中发生反
应4OFT-4e-=2H2O+O2To
【详解】A.左侧双极膜中的H+向左移动进入左侧硝酸钠溶液中,右侧双极膜中的H+向左
移动进入“酸室”,故A正确;
c(HCO;)
B.若碱室中八一口比值增大,碳酸氢根离子可能进入“酸室”,所以不利于C02的矿
c(CO;)
化封存,故B错误;
C.CaC12溶液中的cr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酸室”,右侧双极膜中的H+向左移动进入“酸
室“,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酸室中盐酸的浓度增大,故c正确;
通电
2+
D.根据以上分析,该技术中电解固碳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a+2CO2+4H2O^
+
2CaCO3l+2H2t+O2T+4H,故D正确;
选B»
13.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中,起始投料量如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
应:CO2(g)+C(s),2CO(g)«CO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n(CO2)/moln(C)/moln(CO)/mol
甲0.10.30
乙000.4
A.曲线I对应的是甲容器
B.a、b两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9pa>14pb
4
C.c点:CO的体积分数》一
7
D.900K时,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Imol,则v(正)>v(逆)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固体物质不应平衡移动,乙投入0.4mol一氧化碳相当于投入0.2mol二氧化
碳,所以乙相当于两个甲容器加压,无论平衡如何移动,乙中一氧化碳浓度一定大于甲,
故图中曲线I对应的是乙容器,A错误;
B.甲容器b处
CO2(g)+C(s)^^2CO(g)
起始(mol)0.10
转化(mol)0.080.16
平衡(mol)0.020.16
乙容器a处
CO2(g)+C(S);,2C0(g)
起始(mol)00.40
转化(mol)0.120.24
平衡(mol)0.120.16
若a、b两点所处温度相同,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pa:Pb=(0.12+0.16):
(0.02+0.16)=14:9,即9pa=14pb,由于b点温度更高,故a、b两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
关系:9pa<14pb,B错误;
c.a点一氧化碳体积分数为」^—=3;c点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
0.16+0.127
4
体积分数变大,故CO的体积分数,一,正确;
7
D.a点1100K时的K=U-x0.213,降温则一氧化碳浓度减小,K值减小,900K时K
0.12
I2
值小于0.213;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Imol,则Q=1=1>0.213,平衡
逆向移动,v(正)<v(逆),D错误。
故选C。
14.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i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
中c(CH3coOH)、c(CH3coO)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
是
-
1
o.
1O.
。O.S
A.pH=5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H+)>c(OH)
++
B.W点表示溶液中:c(Na)+2c(0H')=c(CH3COO)+2c(H)
C.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ir
D.取W点溶液IL,通入0.05molHC1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
C(H)=C(CH3COOH)+C(OH')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随着pH的增大,溶液中c(CH3coOH)减小,c(CH3co0-)增大;pH=4.75时,
+
c(CH3COOH)=(CH3COO);pH=5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H)>c(OH),A
正确;
B.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W点表示溶液中醋酸和醋酸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可
知,c(Na+)+c(OH)=c(CH3co6)+c(H+),c(Na+)+2c(0H)=c(CH3coO)+2c(H+),此时溶液中pH
>4.75,则c(H+)>c(0H)故c(Na+)+2c(0H-)Vc(CH3coO)+2c(H+),B错误;
C.pH=3.5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0H)+c(CH3C00),则有c(Na+)+c(H+)-
c(OH-)+c(CH3co0H)=c(CH3coO)+(CH3coOH)=0.1mol,LLC正确:
D.取W点溶液IL,通入0.05molHC1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c(Na+)+c(H*)=c(OH)+c(CH3coO)+c(Cl-),且Na+和的浓度不相等,D错误;
故答案为:A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某课外活动小组以CUSO5H2。和氨水为原料制备[Cu(NH3)4]SO«H2O并进行探究。
已知:CuSO4+4NH3H20=[CU(NH3)4]SO4+4H2O
2+
[CU(NH3)4]SO4=[CU(NH3)4]+SO;
2++2+
[CU(NH3)4]+4H=CU+4NH:
(1)配制溶液:称取一定质量的CuSO#5H2。晶体,放入锥形瓶中,溶解后滴加氨水。装
滴加氨水时,有浅蓝色沉淀CU2(0H)2s04生成;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得到深蓝色的
[CU(NH3)4]SO4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由浅蓝色沉淀得到深蓝色溶液的原理:
(2)制备晶体:将A中溶液转移至B中,析出[CU(NH3)4]SO«H2O晶体;将B中混合物转
移至C的漏斗中,减压过滤,用乙醇洗涤晶体2〜3次;取出晶体,冷风吹干。
①晶体不采用加热烘干的原因是
②减压过滤时,抽气泵处于工作状态,活塞需关闭,使装置内产生负压。洗涤晶体时,应
该在打开活塞的状态下,向漏斗中加入乙醇至浸没沉淀,原因是。
(3)废液回收:从含有[CU(NH3)4]SCU、乙醇和氨水的废液中回收乙醇并获得CuS04和
(NH4)2SO4的混合溶液,应加入的试剂是(填序号)
A.盐酸B.硝酸C.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硫酸镂溶液高温易分解,回收乙醇实验方法为
A.蒸储B.减压蒸储C.萃取D.分液
(4)用沉淀法测定晶体中SO:的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Cu(NH3)4]SO#H2O晶体,加适
量蒸锚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足量BaCL溶液,搅拌,加热一段时间,过滤,洗涤,烘干,
灼烧,称量沉淀的质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滴加足量BaCL溶液能降低实验数值偏低的可能性
B.检验沉淀已经洗净的方法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BaCL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己洗净
C.洗涤后滤纸和固体一起灼烧,以免固体附着在滤纸上,造成损失。
D,已知[Cu(NH3)4]2+为平面四边形结构,中心ClP+不可能是sp3杂化
(5)新制的氨水中含氮元素的微粒有3种:NH3、NH3H2O和NH:,其中NH3H2O电离
平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仅探究NH:对NH3HO电离平衡的影响
结果:
①限制试齐I」与仪器:O.lmol/L氨水、NH4CKCH3coONH4、NH4HCO3、(NHQ2CO3、量
筒、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
②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表格中"''处需测定的物理量
为_______
物理量
V(0.1mol/L氨水)/mLm(镂盐)/gt/r—
实验序号
1100025b
2100a25c
③表中物理:量“m(钱盐)/g”的核盐应,是_______
④按实验序号2所拟数据进行实验,忽略水电离的0H,则一水合氮的电离度(平衡转化率)
为。
【答案】(1)Cs(OH)2so4+8NH3H2O=2[Cu(NH3)4]2++SO:+2OH+8H2。
(2)①.晶体受热易脱水脱氨(“晶体受热易分解”或“加热烘干变质”)②.为了使乙
醇较慢的从漏斗中流出来并与晶体充分接触,提高洗涤的效果
(3)①.C②.B(4)ACD
1nc-14
(5)①.pH②.NHQ(§).a=^xlOO%=l(F"%
【解析】
【分析】装置A为封闭体系,加入氨气后有利于氨气充分吸收;滴加氨水时,硫酸铜和氨水
生成浅蓝色沉淀Cu2(0H)2so4,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生成络合物,得到深蓝色
[Cu(NH3)4]SO4溶液;洗涤原容器有利于反应物充分利用;加入洗涤剂洗涤晶体时,要保证
正常压强,洗涤剂和洗涤物充分混合有利于洗涤充分;废液回收过程是从含有[CU(NH3)4]SO4、
乙醇和氨水的废液中回收乙醇并获得CuS04、(NH4)2SO4的混合溶液,废液存在络离子,需
要加入H2SO4,除去络离子;沸点不同的物质可以蒸储分离。
【小问1详解】
CuSO#5H2O晶体溶解后滴加氨水,生成浅蓝色沉淀CU2(OH)2so4;继续滴加氨水,得到深
蓝色溶液[CU(NH3)4]SO4,反应过程中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或氨气参加反应,[CU(NH3)4]SO4
为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离子方程式为:
2+
CU2(OH)2SO4+8NH3H2O=2[CU(NH3)4]+SO:+2OH+8H2O;
【小问2详解】
①晶体不采用加热烘干的原因是防止失去结晶水,降低产物产率;
②装置内产生负压时,漏斗中液体会被迅速抽入吸滤瓶中,而洗涤过程为了使乙醇较慢
从漏斗中流出来并与晶体充分接触,提高洗涤的效果,需打开活塞;
【小问3详解】
该过程需要将[Cu(NH3)4]SC>4转化为CuS04,氨水中一水合氨和氨气转化为(NH5SO4,类
似于NH3T(NH4)2SO4,应加入的试剂是硫酸,故选C;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机盐和乙醇的
水溶液,回收乙醇是液液互溶体系分离,回收乙醇的实验方法为蒸播,为防止硫酸核分
解,需减压蒸储,降低蒸储所需温度,故选B;
【小问4详解】
A.足量BaCL溶液可以使硫酸根完全沉淀,降低实验数值偏低的可能性,A正确;
B.沉淀表明的杂质主要为氯离子,检验沉淀已经洗净即检验是否有氯离子,应取最后一
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AgNCh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沉淀洗净,B错误;
C.洗涤后滤纸和固体一起灼烧,可以保证所有沉淀均被回收,C正确;
D.若CM+为sp3杂化,则其空间构型应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正方形,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小问5详解】
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影响NH3H2O电离平衡的因素,NH3H2O电离平衡受到影响时,溶
液的pH会发生变化,所以还需测定的物理量为pH;
③CH3coONH4、NH4HCO3、(NHSCO3所含的酸根均为弱酸根,弱酸根会发生水解,影响
溶液pH,所以镇盐应选用NH4C1;
④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NH3H2O.NH4+OH-,溶液pH=c,则c(H*)=10-cmol/L、
c(OH)=10c」4moi/L,忽略水电离的OH-,所以氢氧根全部由一水合氨电离,则一水合氮的
c14
电离度aio-X1OO%=1OCT3%。
0.1
16.某工业生产上用铜银矿石(主要成分为CuS、NiS、FeS、SiCh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备胆
帆CUSO4«5H2O的流程如图。
己知:有机萃取剂HR可以萃取CM+,其萃取原理(org为有机相)Cu2+(aq)+2HR(org)
萃取
-取--CuR2(org)+2H+(aq)«
(1)焙烧前粉碎的目的是。
(2)“调节pH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试剂X的最佳选择是
(填标号)。
a.HClb.NaOHC.H2SO4d.NH3«H2O
(3)25℃时,“调节pH”后,测得滤液中各离子浓度及相关数据如表所示。(lg2=0.3)
离子Fe3+Cu2+Ni2+Fe2+
浓度/(mol・U)1.0x10-65.01.20
516
对应氢氧化物的KsP6.4x10-382.2x10-2°2.OXW-18.0X10
该滤液的pH为;加入的CU(OH)2(填“已经”或"没有”)完全溶解。
(4)向“萃取”后的水相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O和NaOH,能制得黑色不溶物NiOOH,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5)“操作H”包括洗涤,洗涤该沉淀的操作为。
(6)上述流程中获取金属铜的方法是电解硫酸铜溶液。若电解200mL0.5mol/LCuSC)4溶
液,生成铜3.2g,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①.2Fe3++3Cu(OH)2=2Fe(OH)3+3Cu2+②.c
(3)①.3.6②.已经
(4)2NiSO4+NaClO+4NaOH=2NiOOH|+NaCl+2Na2SO4+H2O
(5)向过滤器中加入蒸储水浸没沉淀,待蒸储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6)c(H+)>c(SO;')>c(Cu2+)>c(OHj
【解析】
【分析】由题中流程可知,铜银矿石(主要成分为CuS、NiS、FeS、SiCh及不溶于酸的杂
质)粉碎焙烧,充分氧化,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加稀硫酸酸浸,过滤,滤渣1为
SiO2和不溶于酸的杂质,滤液中加入H2O2,氧化Fe2+生成Fe3+,再加入Cu(OH)2调节溶液
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0H)3沉淀,继续过滤,滤渣2为Fe(0H)3,滤液中加入HR进行
萃取,除去银离子,有机相中加入硫酸进行反萃取,水相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溶液,加热
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可获得产品。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焙烧前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使矿石充分氧化:
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Cu(0H)2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转化为Fe(0H)3沉淀,生成氢氧
化铁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3+2+由题中信息
2Fe+3Cu(OH)2=2Fe(OH)31+3Cu;
Cu2+(aq)+2HR(org).•CuR2(org)+2H+(aq)可知,要使平衡逆向移动,则增加H+浓
度,即有机相中加入硫酸进行反萃取,可以分离铜离子,还不会产生杂质,所以选项C正
确;答案为2Fe3++3Cu(OH)2=2Fe(OH)31+3Cu2+;c;
【小问3详解】
由题中表格数据可知,25℃时,“调节pH”后,测得滤液中c(Fe3+)=1.0x10-6moi/L,
c(Cu2+)=5.0mol/L,因为Ksp[Fe(OH)3]=6.4x10非,所以c(Fe3+)xc3(OH)=&p[Fe(OH)3],则
KJ[=j6.4xl0Exigmol/L,c(H+)=IxlQ-'4_1
C(OH)=3I-1
c(Fe")1x10^c(o/r)4xlO'-4
3又2+21221
xlO-mol/L,pH=3+lg4=3+21g2=3.6;c(Cu)xc(OH)=5x(4x1O-')=8xIO<
Ksp[Cu(OH)2]=2.2xIO3,所以Cu(OH”已经完全溶解;答案为3.6;已经;
【小问4详解】
向“萃取”后的水相中加入一定量的和能制得黑色不溶物即
NaClONaOH,NiOOH,NiSO4
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iSO4+NaClO+4NaOH=2NiOOH]+NaCl+2Na2so4+比0;答案为
2NiSO4+NaClO+4NaOH=2NiOOHJ+NaCl+2Na2sO4+H2O;
【小问5详解】
“操作】1”包括洗涤,洗涤该沉淀的操作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锚水浸没沉淀,待蒸储水流下
后,重复操作2〜3次;答案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储水浸没沉淀,待蒸储水流下后,重复操
作2〜3次;
【小问6详解】
电解CuSCh溶液,发生反应2CuSO4+2H2。通电2Cu+2H2SO4+O2T,200mL0.5mol/L的
3.2g?
CuSCh溶液中n(CuSC)4)=0.2Lx0.5moi/L=0.1mol,生成铜3.2g,物质的量为
64g/mol
=0.05mol,故生成H2so40.05mol,溶液中C11SO4为O.lmol-O.O5moi=0.05mol,电解后的溶
液为CuS04、H2so4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溶液中铜离子水解、水发生电离,故n(H+)>
0.05molx2-0.1mol,n(S0;)=0.1mo1,n(Cu2+)<0,05mol,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很小,故
+2+
c(H)>c(SO^)>c(Cu)>c(OHj)故答案为:.
+2+
c(H)>c(SOj)>C(CU)>C(OH")O
17.研究NO,、SO2s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N0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
HNO3的化学方程式:«
(2)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
4CO(g)+2NO2(g)^N2(g)+4CO2+akJ。标准状况下,3.36LCO还原NO?至N?的
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放出的热量为(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3)现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
T,℃(N2O4(g).2NO2(g)+Q,Q<0),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是
A.气体的压强不变B.ViE(N2O4)=2Vffi(NO2)C.K不变D.容器内气体
的密度不变E.容器内颜色不变
(4)反应温度T,时,C(N2O4)随t(时间)变化曲线如图,画出。〜I2时段,
C(NO2)随t变化曲线。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为与
再次画出0~t2时段,C(NO2)随t变化趋势的曲线。
(5)NO氧化反应:2NO(g)+C)2(g)=2NO2(g)分两步进行:
I.2NO(g)^N2O2(g)+Q1
都大于
II.N2O2(g)+O2(g)->2NO2(g)+Q2(QHQ2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2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
度分别为T3和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转化相同量的
NO,在温度(填“T3”或"")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分
析其原因_______o
【答案】(1)3NO2+H2O=2HNO3+N0
(2)①.0.3NA②.0.0375akJ
o0.10
二0.08
.0.06上一———
②.
(3)AE(4)①.„n.
oO2
OO
O£
(6.10
L
s
O8
U
Is.O
W.O6
6
04
o
oIIIIIII
H!NO::1
III,I2**4III
t,t,t
T4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的升高使平衡逆向移动,减慢NO转化
速率的影响大于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转化相同量的N0时•,T’消耗的时间较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NO,与水反应可转化为HNO,,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
【小问2详解】
标准状况下,3.36LCO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
4CO(g)+2NO2(g)^N2(g)+4CO288可得还原NO,至N2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
的数目为0.3NA;根据题给信息,4co(g)~akJ,则0.15molCO可放出的热量为
0.0375akJo
【小问3详解】
A.该反应气体分子数正向增多,容器恒容,则气体的压强发生改变,故气体的压强发生
不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A符合题意;
B.ME(N2OJ=2%(NO2),则V正(N2O4):%(NC)2)=2:1,不等于系数之比,故
不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B不符合题意;
C.平衡常数K只随温度改变,该反应控制温度为工℃不变,则其不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
的判断依据,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物质均是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则体系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
其不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D不符合题意:
E.NQ&无色,NO2红棕色,反应过程体系颜色发生改变,故容器内颜色不变可以作为
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依据,E符合题意;
故选AEo
【小问4详解】
根据反应N2O4(g)72NC)2(g),N。?的改变量是N2O4的两倍,从N?。,的曲线可知其
它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反应平衡朝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的时
间缩短,则其曲线如图:
【小问5详解】
如图所示,c(NO)随t(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转化相同量的NO,可作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
辅助线,分别交两曲线与a、b两点,如图:
则可知在温度下消耗的时间较长;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两步均是放出热量,总反应是
放热反应,T4>T3,温度的升高使平衡逆向移动,减慢NO转化速率的影响大于升高温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转化相同量的NO时,T4消耗的时间较长。
18.镇痛药物J的合成方法如图:
CH3CH?ONa
CH,CH=€H,CH2CH=CH.
oI21
人◊
CH3cH2q
CH3cH?yN
O
□
R(-NHR、N-R3
已知:①I+C1—R3-^.I+HC1
R2R2
R1COCHCOOR4
②R1COOR2+R3cH2COOR45迎型a_>I+R2OH
R3
0NHR3
③A沿A人(Ri、R2、R3、Ra为氢或燃基)
R1R2'RiR2
④HN+RCOOR,-——>RCON,
\\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B的名称一。
(2)F中含碳的官能团的名称o
(3)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 《中心对称图形复习》课件
- 《AB类超市术语》课件
- 绿色营销策划报告模板
- 月度人力资源汇报模板
- DeepSeek入门宝典培训课件
- 2025年麻风二联苗项目合作计划书
- 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 商业电表申请书
- 医学申请书范文
- 2023年卫生院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 2023年浙江省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卷
- 辽海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套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真空泵日常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 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超-答辩通用PPT模板
- 隧道二衬承包合同参考
- 空气能热泵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