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复习题_第1页
高应变复习题_第2页
高应变复习题_第3页
高应变复习题_第4页
高应变复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应变复习题定义:用重锤锤击桩顶,实测桩顶速度和力时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桩身完整性单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判定的检测方法。方法适用范围:(1)适用检测基桩坚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2)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应力和锤击能量比,为沉桩工艺和桩长选择提供参数。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对于大直径扩底桩和Q-S曲线具有缓变型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带有普查性的完性检测,采用低应变法更为恰当。凯司法作如下假定:①桩身质量均匀,且无明显缺陷,所以桩身阻抗恒定;②动阻尼只存在桩端,忽略桩侧阻尼的影响;③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除土阻力影响外,没有其他因素造成能量扩散和信号的畸变;④土体对桩的阻力只与其相对位移有关,与其位移大小无关,也即一有位移,土阻力即达极限状态。Z桩身阻抗为P(密度)、c(波速)、A(截面积)的乘积。Jc值:纯砂0.1-0.15;粉砂0.15-0.25;粉土0.25-0.4;亚黏土0.4-07;黏土0.7-1对短桩、扩底桩、截面变化复杂的桩,桩身存在来重缺陷的桩不适用(用Capwapc曲线拟合法或静载法解决);Jc值与桩尖土有关;桩周土;桩类型有关。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中表1规定的2级标准,且应具有保存、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和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功能。高应变检测用重锤应材质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并采用铸铁或铸钢制作。当采取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式实测锤机力时,重锤应整体铸造。且高径(宽)比应在1.0~1.5范围内。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干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0%~1.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取高值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应通过复打确定。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桩锤重心应与桩顶对中,锤击装置架立应垂直。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加固处理。2支加速度传感器和2支应变力传感器分别对称安装在距桩顶1.5倍桩径左右的桩测表面。波形曲线初始段F曲线与Z·V(t)曲线基本是重合的,当不重合时应查明:(1)地表有阻力,(2)传感器附近变截面(3)参数不合理(4)传感器位置不当安装不好(5)受力偏心,力的任一值与平均值差大于30%。20、信号的判别从:(1)信号的比例性,正常情况力曲线与速度曲线起始部分应重合,若有偏离可能是:a传感器附近混凝土松散,锤击作用下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b锤击严重偏心,引起信号偏离;c弹性波输入不正确。(2)信号的一至性,同一桩不同的锺击信号相关性一致;(3)信号的归零性,正常情况力与速度曲线尾部必须归零;(4)试验的充分性,试验是否充分观察一是贯入度;二是速度在2L/C时刻是否归零;21、假设杆端自由,当敲击的压应力传至自由端时,杆端力为零,由力的平衡条件,从自由端反射回来的波为拉力波。F=Fd+Fu=0,Fd=-Fu因此,应力波沿细长杆传播结果为:(1)下行压力波(ν向下),遇自由端反射为上行拉力波(ν向下),端点F=0,ν加倍;(2)下行压力波(ν向下),遇固定端反射为上行压力波(ν向上),端点ν=0,F加倍;(3)下行拉力波(ν向上),遇自由端反射为上行压力波(ν向上),端点ν加倍;(4)下行拉力波(ν向上),遇固定端反射为上行拉力波(ν向下),端点ν=0。压力回波(一般由土阻力产生)使传感器测到的F值增加,V值减小,F曲线与ZV曲线拉开,F曲线值大于ZV曲线值。反之,拉力(一般由于截面突然缩小产生)回波使传感器测到的F值减小,V值增大,F曲线与ZV曲线拉开,F曲线值小于ZV曲线值。22、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背:一是时间,二平整对中,三是加固,四是传感安装,五是桩垫10-30cm)1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应通过复打确定。2桩顶面应平整,桩顶高度应满足锤击装置的要求,桩锤重心应与桩顶对中,锤击装置架立应垂直。3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加固处理,混凝土桩的桩头应处理。4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规定。5桩头顶部应设置桩垫,桩垫可采用10~30mm厚的木板或胶合板等材料。23、参数设定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采样,二是按计量定,三是加速,四是测点截面,五是桩长和截面)1采样时间间隔宜为50~200μs,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2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3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测力时,力的设定值由加速度传感器设定值与重锤质量的乘积确定。4测点处的桩截面尺寸应按实际测量确定,波速、质量密度和弹性模量应按实际情况设定。5测点以下桩长和截面积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的数据作为设定值。24桩身材料质量密度:钢桩7.85t/m3;离心管桩2.55-2.60t/m3;混凝土预制桩2.45~2.50t/m3;混凝土灌注桩2.40-2.50t/m325、实测曲线拟合法所采用的力学模型宜符合下列规定土的力学模型能反映土的实际应力应变性状;桩的力学模型能反映桩的实际应力性状;可采用一维弹性模型。26、实测曲线拟合法分析计算时应符合:1可用实测速度、力和上行波其中之一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拟合;2曲线拟合时间长度应不少于5L/c,并在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20ms;3拟合分析选定的参数必须在岩土工程的合理范围内,各单元所选的土的最大弹性位移值S不得超过相对应桩单元的最大位移值;4、拟合完成时应使计算曲线与实则曲线吻合良好;5、贯入度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吻合良好27、分析拟合步骤1正确选取信号,确定平均速度;2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及参数;3利用实测速度曲线(力、上行波、下行波)作为输入边界条件,通过波动理论方程求解,反算桩的力(速度、上行波、下行波)曲线4如果计算曲与实测曲线不吻合,说明假定的模型不合理,应调整桩参数。记法(一确定速度、二是地质记录假定模型、三是利用实测反算、四是不吻合调整)28、不同时间段的信息:1第一时间段(从脉冲开始到2L/c时刻)主要提供阻力分信息2第二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终点为起点区段(t+3)ms)主要修正桩尖阻力和总阻力(静阻力和动阻力)3第三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终点为起点区段(t+5)ms)主要修正阻力分布系数4第四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终点为起点区段20ms)主要修正土的卸载性质。29、目前实测曲线拟合法所采用的模型(1)土的静阻力模型:模型的两个主要参数:土的极限阻力Ru;土的最大弹性位移Sq(2)土的动阻力模型,采用与桩身质点运动速度成比例的线型黏滞阻尼(3)桩的单元化分采用等时单元(4)桩单元中也考虑桩身阻尼和裂隙30、现场检测要点(1)试桩数量:工程总桩数的5%,并且不少于5根(2)充分的体止时间;(3)桩锤的选择:锤体的质量必须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力的1-1.5%,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30m的取高值(4)锤击信号的测量:在距桩顶2倍桩径下桩侧面对称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各2支减少锤击集中和锤击偏心。(5)打桩监控:预制桩打入过程中连续测量,具有实时处理能力31、桩身材料弹性模量计算:E=P.c232混凝土桩头处理(1)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2)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3)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4)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6)高应变法检测的桩头测点处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截面尺寸相同。33、传感器的安装检测时至少应对称安装冲击力和冲击响应(质点运动速度)测量传感器各两个冲击力和响应测量可采取以下方式:1在桩顶下的桩侧表面分别对称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式力传感器,直接测量桩身测点处的响应和应变,并将应变换算成冲击力。2在桩顶下的桩侧表面对称安装加速传感器直接测量响应,在自由落锤锤体0.5Hr处(Hr为锤体高度)对称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冲击力。3传感器宜分别对称安装在距桩顶不小于2D的桩侧表面处(D为试桩的直径或边宽);对于大直径桩,传感器与桩顶之间的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1D。安装面处的材质和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相同,传感器不得安装在截面突变处附近。4对称安装在桩侧表面的加速度传感器距桩顶的距离不得小于0.4H,或1D,并取两者高值。传感器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变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侧的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0mm。安装完毕后,传感器的中心轴应与桩中心轴保持平行。2各传感器的安装面材质应均匀、密实、平整,并与桩轴线平行,否则应采用磨光机将其磨平。3安装螺栓的钻孔应与桩侧表面垂直;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应紧贴桩身表面,锤击时传感器不得产生滑动。安装应变式传感器时应对其初始应变值进行监视,安装后的传感器初始应变值应能保证锤击时的可测轴向变形余量为:1)混凝土桩应大于±1000με;2)钢桩应大于±1500με。4当连续锤击监测时,应将传感器连接电缆有效固定。34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流供电的测试系统应良好接地;检测时测试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2采用自由落锤为锤击设备时,应重锤低击,最大锤击落距不宜大于2.5m。3选择工程桩的桩型、桩长和桩端持力层进行试打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打桩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具有代表性。(2)试打桩过程中,应按桩端进入的土层逐一进行测试;当持力层较厚时,应在同一土层中进行多次测试。35桩端持力层应根据试打桩结果的承载力与贯入度关系,结合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综合判定。36采用试打桩判定桩的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判定的承载力值应小于或等于试打桩时测得的桩侧和桩端静土阻力值之和与桩在地基上中的时间效应系数的乘积,并应进行复打校核。2复打至初打的休止时间应符合规定。37桩身锤击应力监测被测桩的桩型、材质应与工程桩相同施打机械的锤型、落距和垫层材料应与工程桩施工时相同包括锤击拉应力和压应力38桩身锤击最大应力值的监测桩身锤击拉应力宜在预计桩端进入软土层或桩端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土层时测试。桩身锤击压应力宜在桩端进入硬土层或桩周土阻力较大时测试。39最大拉应力40、最大压应力41、桩锤最大动能能通过测定锤芯最大运动速度确定。桩锤传递比应按桩锤实际传递给桩的能量与桩锤额定能量的比值确定;桩锤效率应按实测桩锤最大动能与桩锤的额定能量的比值确定。42、发现测试波形紊乱,应分析原因;桩身有明显缺陷或缺陷程度加剧,应停止检测。承载力检测时宜实测桩的贯入度,单击贯入度宜在2-6mm之间。43、检测承载力时选取锤击信号,宜取锤击能量较大4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高度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传感器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捶击严重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1倍;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45、承载力分析计算前,应结合地质条件,设计参数,对实测波形特征进行定性检查:1实测曲线特征反映出的桩承载性状。2观察桩身缺陷程度和位置,连续锤击时缺陷的扩大或逐步闭合情况。46、以下四种情况应采用静载法进一步验证:1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2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3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4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也可采用钻芯法核验。47、采用凯司法判定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只限于中、小直径桩。2桩身材质、截面应基本均匀。3阻尼系数宜根据同条件下静载试验结果校核,或应在己取得相近条件下可靠对比资料后,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确定就Jc值,拟合计算的桩数不应少于检测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3根。4在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和桩型及其截面积相同情况下,Jc值的极差不宜大于平均值的30%。48、凯司法判定单桩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9、采用实测曲线拟合法判定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采用的力学模型应明确合理,桩和土的力学模型应能分别反映桩和土的实际力学性状,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能限定。2拟合分析选用的参数应在岩土工程的合理范围内。3曲线拟合时间段长度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20ms;对于柴油锤打桩信号,在t1+2L/c时刻后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ms。4各单元所选用的土的最大弹性位移值不应超过相应桩单元的最大计算位移值。5拟合完成时,土阻力响应区段的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应吻合,其他区段的曲线应基本吻合。6贯入度的计算值应与实测值接近。50、本方法对单桩承载力的统计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承载力统计值。2当极差超过30%时,应分析极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