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后培优练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
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
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C.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D.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根据“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
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
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有利于加
速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没有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推动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与挺进大别山相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利于壮大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
故选B项。
2.“从1948年9月开始,到1949年1月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
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大局已定。”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重庆谈判D.三大战役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开始,到1949年1月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使国民
党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大局已定,D项正确;1947年3月
18日傍晚,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
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排除C项。
故选D项。
3.抗日战争刚结束之时,国民党政权自认为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吹捧成“民族英雄”。
第1页共12页.
但不到四年,国民党就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其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军事力量太薄弱B.国民党顽固实行消极抗战
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答案】D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根本原因是人心的向背,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失去民众支
持,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D项正确;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力量
方面具有优势,排除A项;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非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排除B项;
抗日战争结束之时,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排除C项。故选D项。
4.时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刘瑞龙在日记中写道:“人民认识到共产党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只有打败
蒋介石,才能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支援前线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当战争和自己生死存亡有关的
时候,就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战争中去。”材料说明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D.中华民族的团结会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人民认识到……支援前线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当战争和自己生死存亡有关的时候,就能全力
以赴地投入到战争中去”可知,材料反映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C项正确;AB
项都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项;中华民族的团结会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排
除D项。故选C项。
5.刘伯承在给中央的电报中建议:蒋军重点守徐州,其补给线只有青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应
首先斩断徐、宿间铁路。刘伯承的建议是针对()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的中心是“徐州”,据此依据材料“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只有津
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似应首先斩断徐、宿间铁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
役,B项正确;辽沈战役是以锦州为中心,排除A项;平津战役与“重点守徐州”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
役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排除D项。故选B项。
第2页共12页.
6.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
A.太平军占领南京B.八国联军侵占大沽
C.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D.百万雄师渡过长江
【答案】C
【解析】
根据地图“陕甘宁”“山东”可知,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解放战争。根据地图所给图示,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可知,地图反映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正确;太平军占领南京、八国联军侵占大沽与题意
不符,排除AB项;地图中没有体现长江,排除D项。故选C项。
7.据记载,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
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下列哪一土地政策的实施()
A.打土豪、分田地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D.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根据地开展土地
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因此出现题干中山东解放区许多农民获得土地的现象,C项正确;国共十年内
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
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土地改革
运动,规定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
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第3页共12页.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革命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
中国,解放战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三者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
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
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9.下图反映的史实()
“土改”工作队员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A.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文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在解放区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
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也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排除BC项;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0.《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
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文中
第4页共12页.
内容显示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打土豪,分田地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
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
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措施,排除A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
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1.纪念章是为纪念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所发行的,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读
图回答问题。
(1)你知道图一的纪念章是为纪念哪一军事行动吗?该军事行动有怎样的影响?
(2)图二、三、四分别是为了纪念哪场战役?这三场战役的胜利有何共同历史意义?
(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
述评价和图几的战役有关?使哪座城市和平解放?
(4)图五反映的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
的名称。
【答案】(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图二:辽沈战役;图三:平津战役;图四:淮海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歼灭,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图三;北京。
(4)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第5页共12页.
【解析】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纪念章是为纪念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辽沈战役;图三是平津战役;图四是淮海战役;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歼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保存了北京的文化遗产,毛泽东曾称赞傅
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这与图三有关。
(4)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五反映的战役是渡江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
一个政权的垮台”,这个城市是南京;这个政权是南京国民政府。
2.辨析史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
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根”。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时间、纲领及作用是什么?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
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
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
第6页共12页.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1946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
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
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案】(1)1947年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3)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4)渡江战役;南京;国民党政府。
(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
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解析】
(1)据材料“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并结合所学,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
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
富农,有步骤、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
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
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
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图片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该事件发生于1947年。1947年夏,刘
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
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
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战役”分别指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
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
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
第7页共12页.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因而毛泽东说“值得”。
(4)据材料“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并结合所学,材料三反
映了渡江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南京、国民党政府。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
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
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5)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
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有利条件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1.(2022·广东·中考真题)如图。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
A.平型关大捷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解放军冲向锦州城,是锦州会战,是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用小推车运送物资场景是淮海
战役;解放军向天津发起猛攻是天津战役,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沈战役、淮海战
役、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战斗之一,排除A项;挺进大别山一举
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江
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
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打响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有重要的意义,1947年,
第8页共12页.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B项正确;解放战争打响从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排除A
项;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的开始,排除C项;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不是彻底,
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彭德怀在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
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
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后来壮
烈牺牲。蒋介石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部署和指挥中国军
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
大战役。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
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正确;图中四位人物都没有参加五四运动,A项排除;图中四位人
物都不是中共一大的代表,B项排除;杨靖宇牺牲于1940年,张学良于1938年失去人身自由,这两位历史
人物都没有参加解放战争,D项排除;故选C项。
4.(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48年12月20日.《华东前线》报道了一场战役中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这
场战役是
第9页共12页.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者是刘伯承、邓小平等,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
战役中全歼了黄维兵团,依据材料“1948年12月20日”“华东前线”“全歼黄维兵团”可知是淮海战役,B项正
确;辽沈战役位于东北,排除A项;平津战役位于华北地区,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横渡长江,排除D项。
故选B项。
5.(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1946年5月4日毛泽东指出,现在类似大革命时期,农民伸出手来要土地,
共产党是否批准,今天必须表明态度。这反映了()
A.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迅猛B.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变土地政策
C.地主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必须实施D.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6年5月解放战争即将爆发,国共两党矛盾尖锐。当时的革命形势要求中共改变
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农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
项正确。此时并非国民大革命时期,A项排除;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C项排除;材料反映
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而非已经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安徽·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
第10页共12页.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
宝。”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
类,属于“统一战线”的是______;属于“武装斗争”的是______;属于“党的建设”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即
可)
(2)根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请人选其中一个“法宝”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
述清晰。
【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不懈探索等,围绕中国共产党,符合材
料主题即可)④⑤②①③
(2)示例:选择法宝:“统一战线"。观点:坚持统一战线能够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阐释: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屠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
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局面,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
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决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利削的土地制度,发
展农业生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国家发展。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1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立,爱国统一战线形成。爱国
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利于最广泛的团结和凝聚各民族各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稻谷加工设备维护与管理最佳实践考核试卷
- 果蔬销售中的智能物流与仓储管理考核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校2024-2025学年初三5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期末(一模)英语试题含解析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迁学院《外科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信息理论与编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二中2024-2025学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数学试题(全国)试题含解析
-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传统视觉艺术与现代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市渝水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考聘用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吴大正)-完整版答案-纠错修改后版本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八年级下册地理中图北京版】期中真题必刷卷A-【期中真题必刷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 足球俱乐部青训管理制度
- 《质量成本培训教材》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竞赛专题分式方程(含答案)
- 无文件木马技术分析-洞察分析
-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附中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高中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儒学的新发展-宋明理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