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明重点备热词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及社会发展趋势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鞅变法)。3.春秋时期老子、孔子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郡县制、官僚政治、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一、课标解读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2【甲】24·老子思想与道家学派江苏·1·土地私有制
辽宁·1·百家争鸣山东·百家争鸣湖北·1·史学研究方法·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广东·1·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浙江(6)·1·百家争鸣
湖南·1·百家争鸣2021【甲】24·孔子思想【乙】24·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重庆·1·列国纷争
河北·1·百家争鸣山东·1·百家争鸣
浙江(1)1·百家争鸣2020【Ⅰ】24·分封制【Ⅲ】24·商业的发展(货币)山东·1·百家争鸣江苏(7)·2·墨子思想2019【Ⅱ】秦国加强中央集权【Ⅲ】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天津·青铜制造业海南·孔子的思想主张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2018【Ⅲ】24·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Ⅰ】24·墨子北京·1·孟子与儒家思想浙江(11)·2·墨子的思想主张二、高考考情分析命题趋势:
(1)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及影响、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和商业发展条件及状况、儒家思想的内涵及意义、政治、经济及文化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等。(2)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对兴修水利的积极影响、思想观念、文字变化和科技成果的现实基础等。备考方向:(1)掌握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表现,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掌握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春秋初期地图战国初期地图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历史解释: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阶段特征:具体表现: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士阶层活跃。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兴起。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文化下移,科技文化也取得较快的发展,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民族关系上:诸侯争霸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总体特征: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1.春秋争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史记索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政治特点:战争性质:春秋五霸:前770年—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争霸战争一、政治之变——动荡背景:①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②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等级乐队乐舞天子四面八佾诸侯三面六佾卿大夫二面四佾士一面二佾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战国)
材料: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襄王也。——刘向《战国策·韩策三》1.春秋争霸一、政治之变——动荡战国形势图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政治特点:战争性质: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兼并战争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2.战国兼并齐、楚、秦、燕、赵、魏、韩一、政治之变——动荡材料1:(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dān)(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材料2: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向诸侯伸手去“求赙”、“求金”、“求车”。——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与西周统治相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1)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2)诸侯势力崛起(3)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阶层)(4)国家:统一→分裂一、政治之变——动荡一、政治之变——动荡春秋战国主要形式奴隶主争霸战争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战争特点规模小、时间短、讲究礼节程序、阵地战为主规模大、范围广、残酷性强、不讲礼仪规范、野战包围战为主。时代特点奴隶制瓦解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形成时期战争结果冲击了奴隶制,使东周处于分裂局面封建制逐渐处于社会主导地位,为统一打下基础。春秋:尊王攘夷战国:追求统一【本子目小结】(2020•全国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D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并夺取政权,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周边少数民族强大起来春秋时期的晋被赵魏韩三国取代,宋鲁吴等国消失北部地区出现了长城北戎、赤狄、山戎等少数民族消失【对比】课本第9页“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10页“战国形势图”,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二、民族之变——融合二、民族之变——融合华夏意识春秋战国深服材料1:考古出土的中山国铜器铭文,全部为汉字篆书,其内容则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于凯《战国史》材料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资治通鉴》三、经济之变——发展1.农业:(1)生产工具、技术:冶铁农具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农业经营: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3)兴修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quèbēi)《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小农经济含义土族。原因特点地位评价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朽的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前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利于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利于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晚期:阻碍商品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小农经济概念辨析: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自耕农占有小块土地,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小农经济:包含自耕农经济和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没有商品交换,与商品经济相对立自然经济包含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基础概念】
【基础概念】
①概念:通过投入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提高有限土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②历程:春秋至秦汉,开始出现;魏晋至隋唐,逐步成熟;宋元,全面成熟;明清,继续发展。③表现:①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铁器牛耕、唐代曲辕犁、明清引进高产作物);②水利工程的完善和灌溉工具的发明;③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劳作方式。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精耕细作(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D三、经济之变——发展2.手工业:(1)冶铁技术出现(2)分工更加细密。(3)出现了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的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链接·选择必修2·P22】3.商业:(1)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链接·选择性1.必修2·P36】(2)战国时,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3)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链接·选择性必修2·P39】记载官府及民间手工业技术各诸侯国货币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特点:农户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贡赋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出售。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概况:春战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特点:民间私人经营;市场流通;主要供民间消费概况:至明朝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特点:历史悠久;世界领先;政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流入市场能力提升: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2020•全国•高考真题)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B燕昭王乐毅改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齐威王邹忌改革楚悼王吴起变法韩昭侯申不害改革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列国变法示意图
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前338年)四、社会之变——进步1.背景:(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新兴地主兴起【链接·选择性必修1·P22】(2)政治:①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链接·选择性必修1·P3】②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改革。四、社会之变——进步领域主要内容作用政治经济社会2.代表: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分封,行郡县制,君主任免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加强了户籍管理有利于增加赋税【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P大12视角二材料1: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材料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1)积极性:
①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
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四、社会之变——进步【知识链接】春秋战国的选官制度和户籍制度1.选官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30】(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②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2.户籍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99](1)起始: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2)秦国: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簿籍上有登记。【基础概念】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贵族政治:是先秦时期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2021·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解析】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抑商思想,没有涉及耕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排除C项。D(2015·重庆高考)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度【解析】
明确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强调不要因私利而损害公家利益,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受到伤害,官员在言语与行为上不应苟同他人,故B项正确;削弱王室的特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而非地方政治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B获取和解读信息P大10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简表(部分)出土地点出土器物备注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铁范42副87件,铁器有斧1件、锄2件范:铸造器物的模子山东临淄齐故城铁
2、犁铧1、铁锄2、铁铲1、铁镰1、铁斧4、铁锛5、铁凿1件发现东周冶铁遗址六处浙江绍兴西施山铁镰、铁
、铁锄等—广西平乐银山岭铁器181件,其中有锄89、斧10、锛6、凿4、刮刀59、矛3、鼎1件等—探究
从材料中提取“出土地点”和“出土器物”的相关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提示:表现:从出土地点看,铁器在南北方均有分布,说明铁器应用得到普及;从出土器物看,铁器中有农具、兵器、手工业工具、生活用具,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农具种类丰富,说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铁范和冶铁遗址,说明冶铁业得到发展。(1)经济:铁农具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根因)(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兼并战争不断;(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五、思想之变——繁荣五、思想之变——繁荣2.各派代表人物及学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其他①统治者:“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进步)“仁”——关爱他人②“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制度。(保守)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②整理文献,传世《论语》(1)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倒好处。(2)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1)春秋时期五、思想之变——繁荣(1)春秋时期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①世界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应自然②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③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各派代表人物及学说五、思想之变——繁荣(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人性善;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人性恶;隆礼重法;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崇尚逍遥自由;乐天安命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变法革新;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各派代表人物及学说五、思想之变——繁荣3.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3)对世界文化发展也起巨大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择性必修3)1.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管子:顺应民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3.提出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4.提出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西周:明德、敬德。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尊贤使能。《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6.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022·全国甲卷)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解析:B
根据材料可知,老者歌中描绘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安定生活,这与老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最为接近,故选B项。孔子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均与材料所述的政治理念不符,排除A、C、D三项。2.(2022·湖南高考)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解析:C
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思想兴起,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先秦诸子思想的兴起和不断传播,冲击了原有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学在民间”的局面的产生,从而冲击了贵族政治,故选C项,排除B项。多个思想流派的出现和流传实际上不利于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这种局面是诸侯矛盾尖锐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导致诸侯国之间矛盾的原因,排除D项。(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是万物的本源,因此其认为道是礼的本源。孔子强调礼的作用。二人的思想体现出对西周礼乐文化的思考,故A项正确;孔子主张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排除B项;孔子主张重建西周时期的礼乐社会,而不是维护夏商制度,排除C项;在春秋大变革时期倡导礼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排除D项。春秋战国民族交融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政治动荡华夏认同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兴修水利工商业发展私学兴起士人壮大百家争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兼并战争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本课小结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三、孔子与老子四、“百家争鸣”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P大10经济方面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交融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百家争鸣中的“争鸣”与“共鸣”P大111.百家争鸣中的“争鸣”天人之辩孟子认为人性与天命相通,人性、天性都有仁、义、礼、智的特质。荀子提出“明天人之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胸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分包合同
- 金属加工用剪切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蛋白质膳食补充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轻型越野摩托车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电动刀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塔吊司机与工程项目的材料供应合同
- 2024年度煤炭行业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范本规范本(04版)
- 2024年度混凝土泵送工程风险评估与保险合同
- 2024国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形考任务2答案
- 2024山东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宪法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
- 14《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交通运输》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6月高考历史浙江卷试题答案详解及复习备考指导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节 1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团务附有答案
- 2024年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规划方案
-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