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总星系)概念:地理的“宇宙”是指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最大物质
体系.
2、宇宙的特点:①物质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天体;②运动性:宇宙中的一切是在不断
运动天体系统.
3、天体的概念: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4.依据判断:①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②是否是在地球大气层之外.
5,天体分类:自然天体、人造天体
①星云一-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是最基本的天体.
②恒星---由炙热气体组成;能自身发光的类球状天体;质量巨大;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如八大行星.
④卫星一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体积小,不能自己发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⑤彗星一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彗尾)的天体.
⑥流星体--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⑦星际物质一气体和尘埃;
⑧人造天体:人造卫星、飞船、太空站等.
6.天体系统概念:两颗或两颗以上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7.天体系统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
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
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1
4、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5、八大行星的共性特点:(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9、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三、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一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氢(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傕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
的演化);
(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
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隆K,最终形成原始的
海洋)•
2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性质: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氢、氨;表面温度:6000
2.太阳辐射: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能:太
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
②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
④太阳辐射为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⑤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4.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关系?
①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②高纬度都太阳辐射弱,亚寒带森林的生物
量少。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答题模板】
①纬度+地势+天气
②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多晴朗天气,日
照时间长.
6、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案例分析解读.
3
密贲源丰富区(太阳年怠辄时StN150千卡/厘米'•年)
□贾源较卜富区(太阳年总辆射斌130-150千卡/M米L年)
I-----1贵《(可利用区(太阳年总辆射Bt110~130千卡/夙米2•年)
幽资源欠缺区(太阳年总辐射量W110T•长/厘米,•年)
(1)我国有哪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哪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量最少?
(2)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辐射极值区的原因?
4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个层次,我们平时能用肉眼看
到的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
动.
3、太阳活动发生的位置与特点
太阳大气光球色球日冕图例
层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物质抛射
类型
太阳大气最光球层之外;可延伸到几个太阳
底层;可见光可见光不及光半径;亮度仅为光球
特点最强;肉眼可球的千分之喷射的气体的百万分之一;日全
观测一;日全食或呈弧状食或日冕仪可观测\\
特殊望远镜可日a黑a耀斑[太阳风।
太后活动
见
1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为黑子和耀斑.
标志与周2太阳活动的强弱的变化周期为11年.(波状变化)
期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爆”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极地高层大气形成高纬度地区美丽的极光.
④影响地球气候,诱发地震、水旱灾害等.
5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①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②沉积岩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
造/岩层上新下老/含有化石
2.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的历史.
3.地质年代表
宙冥太元
古古古显生宙
宙宙宙
代古生代中目三代解二代
寒奥志泥石侏白古新第
纪前寒武纪武陶留盆炭叠叠罗垩近近四
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阶段划分时间内容
冥古宙地球诞生-38亿年前只有有机物,无生命迹象
太古宙、38亿年前-25亿年前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
元古宙25亿年前-5.41亿年前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进化出多细
胞生物和真核生物
特点:①地球大气层、海洋、陆地慢慢形成;②是成矿时期,包括铁、银、格.
2.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距今2.52亿年
阶段划分时间内容
寒武纪5.52-5.1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奥陶纪5.1-4.38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
志留纪4.38-4.10鹉螺等;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泥盆纪4.10-3.55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石炭纪3.55-2.90早期:鱼类大量繁殖,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能
6
二叠纪2.90-2.52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后期:气候变干,水
稀少,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
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特点:①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大的变迁,后期各种大陆汇聚形成整体,
即联合古陆.②古生代末期,发生生物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灭绝
3.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阶段划分时间内容
三叠纪2.52-2.05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
侏罗纪2.05-1.35.........—―
--------
白垩纪1.35亿年-6600万年
特点:①“爬行动物时代”;②中后期,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③小型哺乳动物出现;④裸
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成煤期;
4、联合古陆:又称泛大陆,是德国气象家A.L.魏格纳于1912年首先命名的,侏罗纪
以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
5.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今
阶段划分时间内容
古近纪2.52-2.05
------------
新近纪2.05-1.35
第四纪1.35亿年-6600万年气候冷暖交替
特点:①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大陆漂移,联合古陆解体,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海陆格局;②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地势地貌基本格局,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③植被高度繁盛,哺乳动物
快速发展
7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是地震时,从震向四周扩散的弹性波.是人们探究地球内部的
手段.
2、.地震波:纵波(F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液•气传播上下颠簸先;横波(E波)传播
速度慢能通过固传播左右摇晃后
注意:①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②地震时海洋上的船只只会上下颠簸,而不左右摇摆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8
(1).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分界意义
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P、S波速明显增地壳与一地幔_____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P波速忽然下降地幔与地核
S波完全消失
(2)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其特点?
①地壳: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最厚达70千米.
②地幔莫霍界面至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80%,分上地幔与下地幔;上地
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
③地核由铁、镇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千米,分外核与内核;外核为熔融状态,内核为
固态.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
9
岩石
力
铁镖
量
少
王
素
元
轻
成
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①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②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
态水体的总称.③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环境的总称;多数生物集中在大气圈、水圈与
岩石圈接触带.
2.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10
第二章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it气。93%
1.二氧化碳0。进%(变动)
其他0.032%
(1)氢: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⑵氮: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一N[绿色植物进行光合唯用的基本原料
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上,f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处线,使大气增温
(4)臭氧.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现分数(25千米以E)
I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
的吸收和释放。
3.固体杂质: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各层特征比较
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
对低纬:17~气温随高度的增人类生活在对
地面长波辐射是对
流18千米加而降低(每升高流层底部,与
流层大气的直接热
中纬:100米,气温大约人类关系最密
层10~12千降低06C)切
11
米空气对流运动显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局纬:8~著
9千米几乎全部的水汽、杂
天气现象复杂多质和大气中的污染
变物集中在该层,对流
运动易成云致雨
气温随高度升高该层中的臭氧强烈
从对流层而升高吸收太阳紫外线
平人类生存环境
顶部至该层大气上部热、下
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的天然屏障,
50~55千部冷,大气稳定
层适合航空飞行
米高空水汽、杂质含量很
天气晴朗
少,无云雨现象
从平流层电离层能反射
高层顶到3000距地面远,受到引力无线电短波,
大气密度极小
大气千米的高小对无线电通信
空有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逆温及危害
(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
加厚渐消失复正常
(2)危害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
给人们的出行带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
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2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一降带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
会有较大的颠簸。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
名称具体过程执量
示
太阳辐射是地面
I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的直接热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地面辐射是大气
II大地暖大气
增温的直接热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
m大气还大地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大气逆辐射
还给地面
二、大气的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形成的自然现
被削弱的辐射
点分象
13
反射作无选择各种波长的太夏季多云的白
云层、较大尘埃
用性阳辐射天,气温不太高
有选择大气分子、颗粒微波长较短的蓝、晴朗天空呈蔚蓝
散射作性小的尘埃紫色光色
用无选择各种波长的太阴天、黎明天空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性阳辐射呈灰白色
吸收作有选择臭氧、水汽、二氧
紫外线、红外线
用性化碳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拓展延伸】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大气吸收地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大量排放面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增强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
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
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
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课时2大气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原理
规律:
(1)垂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都随海拔升高而.
(2)水平方向上等压线(面)形状判断高低压规律——高凸低凹
(3)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实例原理示意图影响
白天夜晚
调节沿海(湖)地区
的气候
海(湖)陆风冷)
白天吹风晚上吹风
一爰谷地夜雨
山谷风晚
白天吹风上吹风
城市“雨岛”;工业区
良布局
城市风/J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一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水王
气压梯度力Z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15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
"球高空申曲”《向:风向平行等压线
HMIO---------------------------------------------
""'5-'—___
高空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最终与等压线隹1015—俨-------
的风地转偏向力」地区值向力
/
/
偏向力•双向
—►r小悌良力•地]
水平气压梯度力
(百帕)t/风向
1000--------------------------------------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斜交血5.律力V、],〉----------
的风转偏向力、摩擦力
合力
图4近地面风的形成(北半球)
4.影响风的三种力
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方向大小
风速风向
始终与等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水平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
水平气压线垂直,由
平气压梯度力越力越大,风速线,由高压指
梯度力高压指向低
大越大向低压
压
北半球使风向
地转偏向始终与风向大小随纬度增加不影响风速大
右偏,南半球
力垂直而增加,赤道为零小
使风向左偏
大小与下垫面性与其他两力共
始终与风向质有关,下垫面越同作用,使风
摩擦力使风速减小
相反粗糙,起伏越大,向总是与等压
摩擦力越大,反之线斜交
16
越小,
2.风力(风速)的判读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相同比例尺时,两条相邻等压线气压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力越大;气压差值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
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如下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单位:hPa
北半球近地面风北半球高空风
等压线图的判读
1.气压场类型的判读
(1)低压中心: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⑵高压中心: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17
⑶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
最大处的连线叫槽线。
(4)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
最大处的连线叫脊线。
(5)鞍部:是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18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
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施篇渔〃版输赢家T褥王向福示一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t植物蒸礴1蒸发糕品俨降水
75意图询趣数1•蒸发
海洋
陆地说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特点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
水资得以再生十倍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水循环
地理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着地表形态.
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19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
改变地表径流
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人类对地下水资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
影响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
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
如人工降雨
大气降水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三、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降温、凝结核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年降水量、流域面积、植被、土壤、蒸发、
(5)影响下渗: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⑴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自太阳辐射的热量。
②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2.分布规律
20
(1)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变化,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壬冬季。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2)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从全球尺度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二、海水的盐度
1,含义: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
2.影响因素
(1)温度: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2)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3)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4)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一般较低。
3.分布规律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
极逐渐降低。
21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利用海水哂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哂盐场。
⑵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澳等资。
(3)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4)随着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的重要补充。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
为密切,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⑴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
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变化因纬度而异。
①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再往下则变化很小。
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一、海浪
1.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类型
(1)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海浪,由风力形成。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⑵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
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22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二、潮汐
I.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
引力有关。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白天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
(1)大潮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
力叠加在一起,产生大潮。
(2)小潮
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和廿二、廿三,H、地、月形成直角,月球引潮力和太阳
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最小,形成小潮。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
三、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密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
洋流。
2,分类: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⑵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资和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的海域.易形成
大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洋流从极地地区
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寒暧流交汇容易形成海雾。
⑶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活染
范围。
(4)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
减湿的作用.
23
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
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lot:18t
--------------------12t16t
-------------------14t---------------------14t
16t:12t
图甲-----------------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一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
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
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南半球暖流
北半球寒流南半球寒流
24
第四章地貌
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石灰岩广布地区:如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貌类型地貌特征
地溶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格状
表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
喀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在广西、贵州
斯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特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
地峰林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
貌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
残丘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
地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下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
喀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斯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
特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石柱
地石幔(或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25
貌石帘)
4.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喀斯特地貌多奇峰、异洞等自然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
(2)不利影响
①喀斯特地区有许多溶洞和暗河,因此在喀斯特地区修水库时要注意渗漏问题,修筑铁路和
桥梁时要注意地基的塌陷问题.
②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的发展带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③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且很难恢复,易形成石质荒漠化.
④喀斯特地区由于溶洞和地下暗河发育,容易导致地表缺水,再加上地表崎岖不平,平地少,
土壤贫瘠,影响农业生产.
⑤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二.河流地貌
1.定义: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包括“V”型谷等河
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方式
侵蚀类型概念对河流的影响
下蚀垂直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
溯侵蚀向河流头方向的侵蚀河谷不断向河流头方向伸长
侧蚀向河岸两侧的侵蚀使河谷展宽
26
(1)河流不同发育期侵蚀对河流的影响
①初期(上游):沟谷---有降水,冰雪融水汇聚--形成沟谷流水…以下蚀和溯侵蚀为主
--使得沟谷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有了稳定的地下水供给,便成
了河谷。(所以沟谷与河谷的区别就是是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
给.)初期河谷呈窄而深的V型.
②中期(中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
河湾,河流变得更加弯曲.(凹岸与凸岸相比,凹岸更适合建港口码头,因为凹岸被侵蚀港
阔水深)
③成熟期(下游):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河曲(呈“S”型弯曲的河道):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颈部,使曲部与河道分离形
成牛血湖
4.河流堆积地貌
(1)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形成堆积地貌,(冲
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
27
(2)分类:
组成及分布形成机制及图示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冬忠—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
下,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
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A"/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
接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I1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
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稠密,河道
由分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28
三.风沙地貌
1.风沙地貌特点描述:
地貌类型形成地貌特征图示
风蚀蘑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受风
■
力侵蚀作用形成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受风力侵蚀
由于重力作用,风携带的沙作用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
粒越靠近地面,数量越多,蘑菇状地形.
颗粒越大,因此底部侵蚀严
重.
风蚀柱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孤立1
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的石柱
雅丹地貌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而形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食品处理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仓储物流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北京市房产项目融资合同
- 2024年度北京二手汽车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南京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详细范本
- 2024年度无人机遥感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城市更新项目合同
- 2024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同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劳务分包合同
- 黑板风2022大学学生会干部竞选PPT模板
- 四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6课 科学与幻想 ▏人美版(北京) (11张PPT)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三偏心蝶阀说明书
- 成品油消费税主要政策
- 中文版BS EN ISO 945-1-2008 铸铁微观结构通过目测分析进行石墨的分类(1)(共28页)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已经解密)
-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
- 微课脚本设计案例
-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课件课件
- ISO 14971-2019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