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三国取代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话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曹操》这首歌师提问:这首歌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曹操、东汉末年)这首歌提到的时间除了东汉末年,还有哪个?(三国)在这段历史时期除了曹操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出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明确学习内容。课件展示第一篇章烽火连天分三国第二篇章尔虞我诈是三国第三篇章纷纷扰扰话三国【第一篇章】烽火连天分三国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怎样?请大家复习59到60页内容,回顾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引出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出示军阀割据图,当时在各派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是谁?介绍袁绍、曹操。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小组讨论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师出示课件补充求贤令,让学生从政治、经济、用人等方面明确曹操的势力壮大的原因。然后引出官渡之战,让学生看示意图口述官渡之战的过程,利用表格形式让学生记忆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学生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师生讨论总结:曹操不仅个人军事才能出众,也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了几年时间肃清袁军的残余势力,到207年基本同一北方。当他得胜回朝途经渤海的时候,流下一首豪情满怀的诗—《龟虽寿》,课件显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53岁,他的“壮心”是什么呢?南下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双方在什么地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引出赤壁之战。利用表格记忆赤壁之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学生思考:壁之战中,军事上处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学生分组讨论,提示从双方角度、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考虑)【第二篇章】尔虞我诈是三国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利用表格明确魏蜀吴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第三篇章】纷纷扰扰话三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师点拨,生讨论总结出: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他们相互制约,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评说曹操?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三、课堂小结(屏幕显示)四、当堂检测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2、、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3、猜一猜,在写谁?《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__。5、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错误:理由:6、(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五、布置作业一.单选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D.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2.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洲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5.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面的历史人物中,谁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7.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统一文字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曹??操--篡汉称帝、三国鼎立D.毛泽东--中共一大、开国大典8.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0.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长沙简牍博物馆中的某一文物一直在向世界讲述动人的三国故事。该文物是()A.里耶秦简 B.走马楼吴简C.《九成宫懿泉铭》 D.禹王碑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12.唐朝诗人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1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格局的是()A. B. C. D.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D.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6.“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乱 D.赤壁之战17、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二.填空1.230年,孙权派将军 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2.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夷洲的联系。( )判断对错)3.208年,孙刘联军在 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21年, 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三.材料1.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材料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举出曹操为实现雄心壮志进行的著名战役。以少胜多: 以多败少: (3)他进行的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三国鼎立》效果分析我主要从“教师能否尊重历史,灵活有效使用教学资源,生成自然,是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否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的实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我选取了课堂内容的容量、深度、课堂讲授的有序、有效,全方位细腻的观察。我依据教材设置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既能加深对基础的记忆,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本节课学生活动的起点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形式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其次,上课生动灵活,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再次,课堂上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地学习,有效调动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提问并进行互相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国鼎立》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初一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合作探究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将三国历史变得鲜活和立体。《三国鼎立》效果分析我主要从“教师能否尊重历史,灵活有效使用教学资源,生成自然,是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否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的实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我选取了课堂内容的容量、深度、课堂讲授的有序、有效,全方位细腻的观察。我依据教材设置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既能加深对基础的记忆,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本节课学生活动的起点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形式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其次,上课生动灵活,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再次,课堂上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地学习,有效调动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提问并进行互相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国鼎立》教材分析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3.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三国鼎立》达标检测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2、、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3、猜一猜,在写谁?《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__。5、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错误:理由:请回答:

6、(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三国鼎立》自我反思我在讲《三国鼎立》这堂课时,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理论,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下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这里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一些缺撼的地方。首先我谈一谈值得肯定的地方:(1)在讲新课之前,我用播放歌曲来导入新课,这样极大地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2)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还给了学生,就是要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让他们完成对历史知识要点的总结,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我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主动完成。(3)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同时我给出思考题,以引发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积极思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提炼、研讨相关的历史信息,以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还是起到点拨的作用。我想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逐渐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采用了情感化教学,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求异、求新和创新。比如对探究性问题的讨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此我和其他学生都给予热烈的掌声予以赞赏,即使有些不合乎逻辑的观点,我也不立即给予否定,而是作为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下继续讨论。以上是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我也有一些缺憾的地方:整堂课由于内容多,容量大,所以有些问题的分析、探究不是很充分,很到位,很具体,这是一个遗憾,但是我总体上还是完成了知识目标,这通过练习就能够看得出来。《三国鼎立》课堂实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三国取代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话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曹操》这首歌师提问:这首歌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曹操、东汉末年)这首歌提到的时间除了东汉末年,还有哪个?(三国)在这段历史时期除了曹操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出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明确学习内容。课件展示第一篇章烽火连天分三国第二篇章尔虞我诈是三国第三篇章纷纷扰扰话三国【第一篇章】烽火连天分三国师: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怎样?请大家复习59到60页内容,回顾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生1:生2:师总结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出示军阀割据图,当时在各派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是谁?生:回答师:介绍袁绍、曹操。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小组讨论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师:出示课件补充求贤令,让学生从政治、经济、用人等方面明确曹操的势力壮大的原因。生回答师:让学生看示意图口述官渡之战的过程,利用表格形式让学生记忆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学生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师生讨论总结: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增强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的计策战术正确,把握战机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师:曹操不仅个人军事才能出众,也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了几年时间肃清袁军的残余势力,到207年基本同一北方。当他得胜回朝途经渤海的时候,流下一首豪情满怀的诗—《龟虽寿》,课件显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师: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53岁,他的“壮心”是什么呢?生:南下统一全国。师: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双方在什么地方展开了一场激战?生回答师:利用表格记忆赤壁之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学生思考:壁之战中,军事上处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学生分组讨论,生:客观原因我方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原因官渡之战后我实力大增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生:第一我军和孙权军队组成联军,战略得当;第二采取火攻,战术得当;第三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占据了天时地利。第二篇章尔虞我诈是三国师: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第三篇章纷纷扰扰话三国师: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师点拨,生讨论总结出: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他们相互制约,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师: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师: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三、课堂小结(屏幕显示)四、当堂检测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2、、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3、猜一猜,在写谁?《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______。5、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错误:理由:五、布置作业一.单选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D.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2.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洲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5.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面的历史人物中,谁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7.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统一文字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曹??操--篡汉称帝、三国鼎立D.毛泽东--中共一大、开国大典8.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击敌要害,一战而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城濮大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0.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长沙简牍博物馆中的某一文物一直在向世界讲述动人的三国故事。该文物是()A.里耶秦简 B.走马楼吴简C.《九成宫懿泉铭》 D.禹王碑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12.唐朝诗人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1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