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gif)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2.gif)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3.gif)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4.gif)
![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174cb19c7fad0daa11f5b712756ffa3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声声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悟深沉愁思2、赏析意象,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两点方法学习过程:一、导入:展示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幅对联是写得谁?——李清照。她以绝世的才学独步诗坛,光耀千秋;她半生坎坷,堪称乱世中的美神;今天,让我们回望千年前的风雨,一起走进千古名篇《声声慢》。二、初读浅尝愁滋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可提问:次第?了得?通过读这首词,你觉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生答,生读,生评读愁的内容,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读全词。三、知人论世探愁因。愁从何来?(幻灯片)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18岁嫁于宰相之子赵明诚,与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国破家亡,避难南方,赵明诚病死,金石收藏散失殆尽,李清照无依无靠,颠沛流离,晚景凄凉,最后孤独寂寞地死在江南。她把所有经历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幻灯片:词即人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故乡何处是,除了忘非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南渡为界,前期作品风格清丽明快,多写闲适生活和爱情相思;后期作品风格凄婉悲怆,多悲叹身世、悼亡怀乡。四、品读佳句悟愁情这首词就写在她漂泊流离、孤苦无依的晚年。接下来我们深入文本,品读佳句,赏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愁绪的?(幻灯片)(1)品叠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第一句被历代词家誉为千古绝调。当代作家梁衡先生曾称它为“空前绝后”“无人企及”。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这一句好在哪里?叠词,节奏感,回环往复,抑扬顿挫,音乐美。——诗歌之美,美在韵律。体现愁绪的层次感: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美好的时光,丈夫的身影,年轻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或是生活的方向,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幻灯片)梁衡在散文《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冷冷清清:内心空虚失落,试图寻找精神慰藉。然而寻觅的结果是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反而看到了冷清的环境,使孤独的人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的直接体现,难以言表的沉重与痛苦。(幻灯片)词学名家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lóng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所以这一句妙在叠字,妙在内容有层次,妙在委婉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感。这一句怎么读?缓慢低沉,两字一顿,字字泣血。自读,齐读——第一句,虽无一愁字,但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起笔入愁(板书),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的基调。(2)品意象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传达出她的愁思,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之深重,请找出这些意象。明确: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幻灯片)请结合诗句,讨论:作者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来抒发心中愁绪的?学生回答,老师适时补充与启发提示:★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喝酒?借酒浇愁。酒淡,更显愁浓。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借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的傍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酒是愁的象征★风:秋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兮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秋风渲染愁情(三杯两盏淡酒,不敌萧萧秋风寒)★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指导读)雁:①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②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很惊喜,可是却勾起了更深的愁情。旧愁未去,新愁又添!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毛滂的《浣溪沙》:雁过故人无信息,酒醒残梦寄凄凉”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象征怀人、思乡之离愁(归鸿无信,故土难回)★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指导读)(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肯定也想起来曾买一支春欲放,“云鬓斜簪⑸,徒要教郎比并看”的欢乐,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物是人非,满地堆积的黄花又勾起悼亡之悲。(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憔悴损的不只是菊花,更是词人自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人花共憔悴,谁人来怜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指导读)傍晚,细雨点点滴滴打在梧桐树上,也仿佛打在词人的心上。细雨:积累的慢,一滴一滴打得也慢,孤独的人听起来更觉得时光难熬。(幻灯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梧桐细雨是凄凉愁苦的象征(细雨滴梧桐,点滴添寂寞,滴滴在心上)——诗歌之美,美在意象。词人借助意象,借景抒情(板书),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孤寂冷清凄凉。通过対诗句的品读,我们更真切地走进了李清照的愁绪。这愁无处不在,抬头低眉,倚窗回首都是愁。当这种痛彻心扉的愁,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之时,她发出了最后的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结笔抒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诗歌之美,美在手法。诗人通过直抒胸臆,通过借景抒情,通过意象、叠词、渲染、烘托……来表现自己浓重的愁绪。五、涵泳深味知愁重:结合诗歌和诗人经历,体会这深沉凝重的愁包含哪些内涵?家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孀居之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应该怎么读?——读得深沉而复杂!读出个性化理解和感受!生试读?——诗歌之美,美在情感!(幻灯片)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词人把因国破、家亡、夫死、孤独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饱蘸着血和泪写下,满纸呜咽!是啊,这一个愁字怎么能说的尽呢?让我们在朗读中把自己化身为词人,走进她营造的凄美画境吧。老师范读。学生试读——毕竟我们阅历有限,可能无法真正读好词人内心的悲愁,但我们要尽量努力去读。齐读六、结语:幻灯片: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但是李清照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依然不屈。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李清照。七、拓展延伸:(幻灯片)明代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人李调元评价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的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我们欣赏一下她的写愁的诗句。(幻灯片)“柔肠一寸愁千缕”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草际鸣蛩qióng,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七夕)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齐读,抄下来喜欢的句子。——我们赏析了易安词的特色,领略了婉约词的魅力,欣赏了诗歌之美,希望同学们徜徉在古典诗词当中,含英咀华,诗意的成长!下课——板书:起笔入愁:叠字借景写愁:意象结笔抒愁:直抒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这学期又学习了《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三首,对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对于一些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也有所了解,但对于鉴赏品味诗词的方法还不是掌握得很到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声声慢》以铺叙手法借景抒情的写法很典型,但以“愁”为内容,不太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所在。因此,我设计几个环节:初读浅尝愁滋味,知人论世探愁因,品读佳句悟愁情,涵泳深味知愁重,柔肠一寸愁千缕。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词人的生平遭遇,感悟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情感与生活态度,从手法、意象,叠字等各个方面分析词人如何表现愁情的,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和评价诗词的能力。郭沫若说过:“诗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情感是诗的生命,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朗读阶段就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要想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也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效果分析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授课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示范、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走进文本,体会词人的感情。在鉴赏诗词时,让学生学会抓意象、领会意境,把握感情。在《声声慢》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找出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再品读诗句发现作者是如何表现情感的:通过叠字句,意象句的品读和赏析,感受品味意象所构造的意境,体味了作者的沉重的情感,也把握了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拓展了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进而感受诗歌之美。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诗句的补充,使学生对词中意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对李清照和婉约词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声声慢》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所选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丁帆和杨九俊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全书共设四个专题。《声声慢》在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词别是一家”板块中。(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唐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本专题分三个板块选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这些中国诗歌的巅峰时代的杰出作品,展示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三个板块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和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掌握鉴赏诗歌的的一些术语和方法,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进而提高学生对诗词文赋的鉴赏能力,进一步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走进这些经典,我们将从这些名篇佳作中体验“词别是一家”的文采与气韵。《声声慢》作为婉约派词的代表,是李清照的千古名篇,不管在教材中或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品味语言、认识意象,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三)本课的教学内容:这首词以“愁”为词眼,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细致地描写了词人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孤独凄凉的内心。借助秋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句句言愁,字字泣血,特别是叠字的运用可谓是出神入化,堪称“千古绝调”。《声声慢》评测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玉砌(qiè)将息(jiānɡ)憔悴(qiáocuì)B.彩笺(qiān)字帖(tiè)杯盏(zhǎn)C.门槛(kǎn)扁舟(biān)凋零(diāo)D.乍暖(zhà)凝噎(yē)休戚(qī)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C.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接一个地)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4.从词的风格流派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5.下列句中无词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6.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第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第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含蓄点明了全词的主旨,词人的感情状况绝非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尽,而是比“愁”深沉凝重的多。7.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是(
)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8.古诗文名句默写。(1)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3)雁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延伸: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9.这两首词的词眼都是一个“愁”字,这两种“愁”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相传是她因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最后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三句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分析:A“砌”应读“qì”;B“笺”应读“jiān”;C“扁”应读“piān”。2.A分析:B项,“猛”应为“艋”;C项,“陨”应为“损”;D项,“子”应为“字”。3.C项,次第:光景,情形。4.A分析:A项是豪放派风格,B、C、D三项均属于婉约派风格。5.C分析:A.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自古多情伤离别。6.B,分析:作者不是说酒量少、酒味淡,而是说再多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7.A8.略9.答案:不一样。因为《一剪梅》表现的是相思之苦,是一种“闲愁”;而《声声慢》表现的则是历尽颠沛之苦、丧失之痛、亡国之恨后的沉甸甸的深沉的“悲愁”。10.答案:这三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眉头”与“心头”对应,“下”“上”两字,化无形的愁情为可见可感之物;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才”与“却”,表现了相思起伏变化的短暂。课后反思《声声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南从业资格证货运题库答案
- 电力损耗管理合同(2篇)
-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听评课记录
- 2024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冬不拉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课时分层作业1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宇宙和太阳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 专业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 初中历史社团活动总结
- 教师户外活动总结
- 《极致挑逗:双人共抚全图解120招》读书笔记模板
- 2003年版劳动合同范本
- 全名校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新员工入职通识考试(中软国际)
- 四星级酒店工程样板房装修施工汇报
- 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案
- 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博士后进站申请书八篇
- 小报:人工智能科技科学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 GB/T 41509-2022绿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艺性能评价规范
- 孙权劝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 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