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
第1讲目录2考情分析3时空定位6本讲涉及的选必知识4考点梳理5考题预测1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3、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4、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2考情分析时间高考真题考查角度2022年天津卷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北京卷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全国乙卷商周经济重庆卷华夏族的发展与华夏认同孟子、荀子思想江苏卷春秋战国改革与变法辽宁卷疆域与民族关系全国甲卷道家,老子主张时间高考真题考查角度2023年新课标五省卷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新课标五省卷中华文明的起源浙江1月卷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全国乙卷战国农业新课标五省卷孟子、荀子思想全国甲卷孔子的主张、活动3时空定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考点一4考点梳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代表水平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生产及技术:社会组织:生产及技术:社会组织:生产及技术:社会组织及成员:思想及宗教信仰:旧石器、采集、渔猎、用火。原始人群,晚期母系氏族确立农业:粟;水稻;饲养家畜手工业:彩绘陶器;养蚕缫丝;建造房屋村落母系氏族黑陶;玉器祭坛、神庙、墓葬父系氏族;部落(部落联盟);贫富分化;阶级分化①人类的起源地之一;②聚河而居;③分布广泛。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依据两则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中华文明起源分布的特点时空观念——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核心结论】
从以上文化区系示意图来看,我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分布遍及全国大江南北,突破了“黄河一元中心论”的说法,印证了“满天星斗说”的观点,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仰韶文化代表——姜寨聚落遗址——柳湾墓地考古资料
一座13人的合葬墓中,居中者为仰身直肢葬,其余的人骨皆围绕居中者的四周而葬,葬式皆不一样,有的侧身葬,有的屈肢葬……一座5人合葬墓,墓主人为男性,仰身葬于独木棺内,棺外殉葬者有四人,仅存头颅骨。——柳湾墓地考古资料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特征:①形成了部落或部落联盟,父系社会。②生产力得到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新石器时代早期社会特征: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尚未贫富分化、母系社会人口规模增加、定居成为可能、村社体系诞生(生产力有所提高,但水平仍然较低)原始人类的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早期(元谋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山顶洞人、仰韶、大汶口、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龙山、良渚文化等)特点: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妇女主导,成果共有。特点: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出现贫富分化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分化国家产生商业贸易产生(物物交换)原始社会后期:1农耕与畜牧的产生2剩余产品3私有制产生6国家产生4贫富分化5阶级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产生】国家的定义:
社会分为不同阶层(阶级),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和赋税制度,有专门化的、分工分层的管理机构或官僚体系,有维护秩序与安全的常备武装力量和司法系统,有体现统治者意志的精神信仰或意识形态,整个社会呈现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另外国家还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地缘政体等。二、早期的国家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经历的三大阶段邦国时代小国寡民、万邦林立王国时代夏商周三代王朝帝国时代秦汉——明清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称之为早期国家。1、邦国时代:三皇五帝特点:邦国林立,都城规模较大,
阶级分化明显。地位: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商、西周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认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夏朝的政治制度继承制度王位世袭制中央机构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立各种机构和职官地方统治对夏部落区直接统治,他地实行间接统治夏、商、周三代在政治继承制度和国家的政治构筑形态方面,都经历了由村落社会过渡到国家社会的时期。夏、商、周是自黄帝下来一直平行存在的三个政治集团,他们之间的更替,只是代表对统治中心的占据和势力强弱的浮沉而已。商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地方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松散联盟、集权程度不高。外服外服外服外服内服商代的国家形式是“方国联盟”,各方国是原本存在的部落组织,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据地图,商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政治统治西周(权力的分配)(权力的继承)(权力的认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分封对象多元化;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家国一体西周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姬;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序。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的工具政治隶属关系维护的工具血缘(宗法)关系西周统治分封制的作用——早期中国概念的形成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成为疆域广阔的国家。局限:诸侯拥有很大自主权,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实力的强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西周地方制度的进步夏商时期基本上没有打破部落组织,地方划分按照“从人主义”原则。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地方划分按照“从地主义”原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落组织。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家国同构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于是,即使在古代各地的居民原来可能是有不同基因的族群,经过此布局,实际上所谓的“中原”居民,已经是来源复杂的体。“中原”向四周扩散,又不断混合,终于熔铸为一人数众多的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
——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国家的发展各地文化相互交融;文化共存,又逐渐趋于一体(多元一体)3、商周时期的经济主要有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制度: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特点: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贵族只有使用权;集体耕作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工商食官”。“青铜时代”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生产工具“范”手工业:商业:《周礼》记载借贷纠纷。商周时期出现契约。商朝出现商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中;后期,出现铜铸币。4、夏商西周的文化商朝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西周时期铸造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天文:甲骨文中就有对日食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历法:夏朝,《夏小正》;商朝,殷历,干支纪日法
夏商的人民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文字:科技:思想: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维度阐释多元性(1)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3)从遗址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一体性(1)从经济文化成就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2)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多年的中华统一实体二、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维度表现政治(1)血缘至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权神化: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1)农业经济为主,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2)青铜文化发达文化出现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原始民主传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答案】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C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考点二三、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王室衰微列国纷争材料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柳宗元《封建论》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问:从材料1到材料2体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的结果?分封拱卫王室到诸侯并起,王室衰微问题结果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建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乐制度破坏。2、华夏认同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诸夏所认为的“中国”地区图材料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从春秋到战国》据材料分析楚王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华夏认同、同源共祖“华夏认同”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发达,生产力先进的农耕文明文化先进,奴隶制文明发达分封制、宗法制等先进的制度中华文明的内涵逐渐丰富,具有生命力。(多元一体、源远流长)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史学新论——“华夏”观念有利于国家认同华夏民族在秦以前的多元化一体化格局仍被继承下来,并且在民族交融与同化中,一方面不断扩大华夏民族队伍,使它成为当今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另一方面东亚大陆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华夏民族先进文化,又不断吸附许多新的民族,形成新的多元一体化民族格局。——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解读
华夏民族正是在这种多元一体的转化中发展壮大,这成为世界上一种特殊的民族现象。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的变化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诸侯势力崛起;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国家:由统一到分裂。3、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兴建水利灌溉工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标志:秦国商鞅变法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路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地私有的特点:
土地私人所有;
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提高亩产量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制度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灌溉工具的发明桔槔翻车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原始农业时代传统农业时代工具(生产力)耕作技术(生产力)经营方式(生产关系)土地制度(生产关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集体劳动商周时期井田制大量使用铁农具牛耕、修筑水利工程等木、石金石并用刀耕火种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比较手工业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出现大商人;货币流通广泛,使用多种样式铜铸币;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赵国邯郸,齐国临淄,楚国郢);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已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冶铁技术出现,战国后出现大量铁农具的范;分工细密官营作坊、民营作坊和手工业家庭(世代传承,政府登记造册)修筑运河:BC506年胥河,世界开凿最早的运河;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文化:私学兴起,法家思想为改革家提供理论武器。民族: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背景目的: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代表:商鞅变法变法运动变法措施作用经济军事政治生活法律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有利于加强统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农业发展,为统一积累物质基础。削弱旧贵族势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实行什伍连坐便于管理和征税。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地主阶级确立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法民。”
——《商君书·弱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史记·货殖列传》含义:“抑商”≠否认工商业①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②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③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的物质基础④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
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积极:对秦国: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推动了封建化进程,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消极:变法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学术情境——商鞅变法的核心精神叶行昆在《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商鞅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思考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了哪些制度创新?答案创新: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唯物史观——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生产力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4、思想文化(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观点:“仁”、“礼”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文化贡献: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整理《诗》《书》《礼》《易》《春秋》,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背景: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家地位: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儒学体现了道德伦理的特点理想: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思想:世界本原:“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唯物史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物极必反,以柔克刚。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代表作:《老子》易错提醒——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以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实现自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只要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可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3)百家争鸣背景:学派: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③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的发展。④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⑤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②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宗法、分封、礼乐制瓦解。⑥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大批人才。人性善;“仁政”;民贵君轻;先义后利;反对兼并战争人性恶;隆礼重法;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崇尚逍遥自由,齐物,乐安天命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人性恶;法治;法、术、势驾驭臣下;中央集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五行“相生相胜”,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荀子道家庄子奠定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墨家墨子奠定了实用主义精神法家韩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阴阳家邹衍兵家孙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各家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4)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具体表现政治:诸侯争霸,王权体制面临的挑战;变法运动的兴起,贵族分权体制向官僚体制过渡,分封制向中央集权过渡,开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新局面。经济:耕作方式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到小农经济。手工业从“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工商食官制度走向瓦解,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文化: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学术领域异常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科技、文化、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出现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形成。民族: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合加强,华夏认同的观念增强。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的原因生产力: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决定政治改革:各国的变法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又为改革提供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政治(1)随着诸侯势力的强大和周王室的衰落,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2)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各国通过变法改革,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3)官僚政治出现,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4)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5)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6)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经济(1)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思想(1)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在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教育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教育一直被贵族阶层垄断。春秋晚期,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资格阶层随着文化的下移,士阶层兴起二、从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及现实价值1.时代性(1)儒家思想: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意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在当时诸侯混战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只是诸子百家中的显学而已。(2)道家思想: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消极的情绪。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安定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思想来源之一。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项正确;“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B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C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A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商业活动的衰退C【答案】C【详解】材料主要内容是小农生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能够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小农生产取代了井田制下集体生产,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排除A项;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商食官不断崩溃,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商业活动较之前而言是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C项。小农生生产生活的景象,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1.2021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的500多件器物再次震惊中外。专家们普遍认为,加上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2个祭祀坑,这8个祭祀坑总体构成了三星堆祭祀区,是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这表明 ()A.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途径
B.古蜀国存在对天地祖先的崇拜C.专家的解释基于文献和实物的互证
D.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无交流【解析】选B。据材料“古蜀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可知,三星堆遗址中存在祭祀天地祖先的祭祀坑,说明古蜀国存在对天地祖先的崇拜,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最重要”,排除A;专家的解释基于实物史料,材料未涉及文献资料,排除C;材料中仅反映了三星堆的历史文物,不能据此说明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没有交流,排除D。5考题预测2.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 ()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 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 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解析】选B。据材料“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可知,孟子和墨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选贤任能才能维护其统治秩序,实现国家富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混乱,二者希望统治者通过选贤任能重建国家统治秩序,故选B;孟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度债转股合同复杂多条款与债务重组策略及债务减免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化妆品外贸采购合同范本9篇
- 2024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服务合同-医疗卫生设备采购项目3篇
- 2024年度中小企业行政人事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度农业贷款反担保协议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第三方担保合同范本(含担保期限和条件)3篇
- 2024年度双方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于细微处见精神》课件
- GB/T 25356-2024机场道面除冰防冰液
- 研究生考试考研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2025年试题及解答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2024重庆艺术统考美术专业一分一段表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招标文件
-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煤炭托盘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中国主轴产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简版报告)
- 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位面试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