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概括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2.通过朗读品评、填关键词、表演体验等学习形式,学习课文群体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五壮士的英勇和爱国精神。3.通过与《八百壮士守四行》类比阅读,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群体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群体人物描写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制作好PPT课件【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写人的文章《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导入新课。发现不同,引出本课主题。二、感知内容,理清顺序1、课文讲了五壮士的哪些事?谁能用小标题继续概括?2、透过这些内容,五壮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品读感悟,点拨助学1、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笔触把五位壮士的形象塑造得如此鲜明呢?下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划、圈、品、读,”找出体现五壮士英勇无畏的句子,组内谈谈自己的体会。(一)逐一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1、结合关键词谈感受:神态、动作2、作者利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哪些人物?作者就是这样对五位壮士进行了逐一描写(二)整体描写、人物特写走哪条路呢?……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汇报直接写马宝玉言行的句子品“走”。理解:“斩钉截铁”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1、动作重点引导:让我们聚焦这段文字,如果要你圈一个字来表现马宝玉的英勇,你会圈哪个字?(生:举、砸)举起的是什么?还是什么?砸下去的是?透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马宝玉?2、补充资料,抓“仇恨”激情引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写法点拨。同学们,同样是描写五壮士,对比阅读,你发现有何不同吗?引出:整体描写、人物特写师:让我们到文字中细细品味两种写法的奇妙吧。男生读人物特写,女生读整体描写。(三)整体描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1.扣词悟情。“眺望”“望望”比较不同。播放五壮士跳崖电影片段激情引读四、以文代文,对比阅读1.走进《八百壮士守四行》,用心阅读,边读边思考,它与《狼牙山五壮士》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异同点。2、小组交流3、汇报相同点和不同点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五、总结收获,反思悟学总结本课,延伸课后练笔。《狼牙山五壮士》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语句含义深刻,对孩子们深刻的体会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由于年龄所制,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相关史实了解得并不多,战争的场面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很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也只是从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见到过一些,也可能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发生在遥远的国家中的战争。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受不会很深刻,他们觉得很刺激同时又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查找相关资料。2、能力水平:经过五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能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语言、欣赏语言,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能从描写五壮士的整体描写、逐一描写、人物特写中,体会到他们的英勇顽强。但对于作家是如何通过一次接受任务刻画出五壮士的优秀品质,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展现人物形象,学生领会不深。3、情感态度:本课人物群体形象鲜明,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时间距离现在很久远,而现在的小学生出生在新时期,生活条件较好,受苦较少,他们很难想象到战争时代的苦难和当时危急的情况,很难理解壮士们的做法,这样就不利于激发起他们真正的感情,所以要善于引导,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朗读的培养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敌人的仇恨。《狼牙山五壮士》效果分析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为实现新课标中的要求,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和爱国主义精神;运用抓住人物群体中的逐一描写、整体描写、人物特写、拓展阅读对比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现在我从五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效果:1、鉴于五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再结合本课特点,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单”,课上重点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情况。通过课上交流,我引导学生将长课文读成几个概括性的小标题,学生的概括能力明显提升。2、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说出对五壮士的印象,学生在表达的的过程中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3、在具体的品味人物群体形象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开始只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品味,于是引领学生关注作者对关键人物的特写,对五壮士的整体描写和逐一描写,通过观察画面,配乐朗读,创设情景读,互相交流,文段对比让学生明白了,群体描写可以凸显人物的形象,塑造人物的品质,可见学生在感悟文本,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了一个质的的飞跃。4、主题教学把文本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主题。通过拓展《八百壮士守四行》,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在更大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升华。由此,主题教学中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不自觉中引领着学生品味课文遣词造句来体味其匠心所在。反之,学生得到的将是没有生命的读写之“技”,丢弃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精神之“道”。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放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认识,开掘他们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课堂──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就会打破。也许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很好地践行陶行知的“先生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的过程。《狼牙山五壮士》教材分析单元地位:《狼牙山五壮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七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沧桑,字里行间都包含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主要内容:《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本文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勇于献身的教育。文本结构: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写作特点:本文写得非常有特点,通过对五位壮士的整体描写、逐一描写、人物特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幅英雄群体形象图。“马宝玉”是作者倾注感情刻画的一个人物特写形象。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狼牙山五壮士》课前预习评测放开声音读一读 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圈出生字新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聪明的你最少应该读三遍)生字新词学一学 气壮山河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静下心来想一想 课文是按()的顺序叙述的?分别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并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知道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接受任务→()→()→()→()拿起笔来画一画 边默读课文边画出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做批注。有关资料查一查 搜集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相关资料。自主天地露一手 阅读主题丛书《中华脊梁》之《八百壮士守四行》,对比《狼牙山五壮士》,发现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点,写在下面的表格里。相同点不同点《狼牙山五壮士》课后评测练习一、读拼音,写汉字。kòuhuīxuánshī日()指()()崖()体mòháozhǎn()盘()迈()钉截铁二、辨字组词。撤()晋()寇()仍()剂()撒()普()冠()扔()挤()棋()狠()冀()户()抡()旗()恨()翼()尸()抢()三、填适当的词。()的山路()地瞄准敌人()的力气()地躺着尸体()的怒火()地完成任务()的喜悦()地打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气()山河全神()注居高()下斩钉()铁横七()八昂首()胸五、按意思写词语。1.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2.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3.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六、小练笔。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写一个人物群体。《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定位,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这一定位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的建构,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教语文,就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方面下功夫,课堂上引领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习得语言的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在学校雅趣课堂的引领下,我设计执教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下面简单依据课例说说我设计时的想法。在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力争直接指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反复思考之后这样展现:1.通过概括小标题,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2.通过朗读品评、填关键词、表演体验等学习形式,学习课文群体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五壮士的英勇和爱国精神。3.通过与《八百壮士守四行》类比阅读,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群体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以致用。在检查预习激趣环节,出示以前学习的课文图片,让学生看人物猜课题。出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养成平日读书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激发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利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从而掌握一定的概括方法,提升概括能力,将长文章读短。整体感知课文。在聚焦人物展趣环节,我让学生读文并勾画描写五壮士英勇无畏的句子,先带领学生感知作者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将文章写得是有详有略,然后品读体会人物群体描写的妙处。在具体的品味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体现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边品读、对比,边总结人物群体描写方法。在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利用本课学到表现人物群体的的方法与《八百壮士守四行》进行对比,将本课学到的方法进行运用和巩固。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想学生受到的不只是简单的人文教育,其实五壮士的英勇无畏学生自读课文就可以感受到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作者是用了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方法将这一英勇无畏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节课的设计尽量在使学生可以掌握很多语言表现的形式,了解人物群体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有所提升。当然在讲完这一课时反思自己,发现在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学中不能大胆地放手给学生,我想人是在反思中进步的,只要我们的理念是正确的,那我们教学的方向就不会错,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在写作中就会更加的游刃有余,那我们的课堂离雅致,充满情趣的课堂就会更进一步。《狼牙山五壮士》课标分析(一)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关注到文本的人文性,更要关注到文本的工具性。至于工具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文本中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的过程,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二)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