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测试卷_第1页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测试卷_第2页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测试卷_第3页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测试卷_第4页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重点研析一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能量的输入

(1)源头: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2)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各营养级的能量①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

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②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③分解者的

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4)能量的分流

每一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被该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分解消耗一部分,其中产生的ATP

用于生命活动,热能从生物群落散失到大气中;②进入下一个营养级

的生物(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③随着动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粪便

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3.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2)过程如下:

有机物生产者分解者能量一热能:散失ATP:用于生物的

fATP:用于生物的

各项生命活动

热能:散失一热能:散失

(3)特殊途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热能。

4.能量流动过程

(1)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过程

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将发生如下图的变化。

初级消费者

摄入4

次级消费者

摄入

①能量生产者摄入的能量。

②能量总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

③能量去向:一部分在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

分随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泄物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④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也可称为该营养级的固定

量,是指真正流经该营养级的总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不是该营养级的

能量,应当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例如羊吃草,羊粪便

中的能量应当是草同化下来的能量,它不属于羊。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①能量流动的起点: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能量的输入),但并

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生态

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②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通过光合

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③能量流动的渠道: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流动(能量的传

递);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

散失的过程。

生物体内的化学能一生物体内的化学能一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

的最终归宿。也就是最终以呼吸热形式散失(能量的输出)。

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

a.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

b.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

入第二营养级;

c.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一级消费者摄食未同化而

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释放出来。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

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最高营养级的情况除外。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的第二营养级,

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不可逆向流动,也不能够循环流动。

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不是可逆转的,

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

果。

2.逐级递减

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

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原因:第一,各个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消耗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

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二,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粪便和尸体

被分解者利用,经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部分能量;第三,各个营

养级的能量都有相当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3.能量传递效率

(1)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在某一

食物链中,若求最高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所需最少生产者,一般

取20%作为传递效率;反之,则取10%作为传递效率。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该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X100%o

4.生态金字塔

不同的生态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

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类型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fl5“

£A而生,A吊5

物昔

形状数养1

级量级量f

三刍至三

54,4£SII

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

金字塔形,如树

昆虫与鸟的数

量.

一般为正金字塔

关系

生物个体数目在生物量(现存生

能量沿食物链流

食物链中随营养物有机物的总质

象征含义动过程中具有逐

级升高而逐级递量)沿食物链流

级递减的特性

减动逐级递减

食物链中每一营

每一营养级生物每一营养级生物

每一阶含义养级生物所含能

个体的数目的总生物量

量的多少

知识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

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如果把作物秸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杆的能量;如果

将秸杆做饲料饲养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

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

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

鱼塘泥肥桑)也基本体现了这个原理。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例如,在一个草场上,如果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

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如果放养的牧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场的退化,

使畜产品的产量下降。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

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3.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技

术和社会需要,可以设计出多种农业生态体系。下面简要介绍儿种常

见的类型:

(1)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如作物秸杆的多级利用,如

图所示。

太阳辆射(_________排泄物、杂一(肥料)_______।

籽!⑱鼐魅)也回—

(IT

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

(2)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如桑基鱼塘生产体系,如图所示。

(3)农林牧渔联合生产系统,如农林牧渔生产体系初级模式和粮

桑渔畜农业生态体系,如图所示。

太阳能「

农林产品

肥料

饲料

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利用率,实质上是充分利用了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是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典例剖析—

【例1】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的

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固定的能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首先判断图中A为

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

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相邻两个营养级之

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

10%~20%;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所以C项正确;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流入下一

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

【例2】下表是I、II、III、IV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

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这四个种群间的营养关系应是()

生物种

IIIIIIIV

2.8X11.3X19.1X12.9X1

能量(kJ)

090807O7

II-*11->111-*IV

1171—111和I-H-W

II-II-IV和I->111

n-n-w和I-*m->iv

答案D

13X108

II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亚行x100%=4.5%<20%,说明营养关

13X1(18

系成立;同理讨论I-II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1xI。,100%=4.5%<

20%,说明营养关系成立;同理讨论I-UI传递效率为3.25%,营养

关系成立;I-W为1%也成立;即有可能为Iinnw,但无该选项;

29X10^

再讨论II-IV为[3x]0京=22.3%>20%不成立;III-IV为32%>20%

口、

w

不成立;但传递效率为13.1%<20%也成立;即有可能为

-IV.

,因此选D项。

规律总结

根据各营养级的能量值来确定营养关系时一,主要把握住:

M-N营养关系成立,则一定会有尊NW20%,才会存在营养关系。

【例3】如图所示,该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kg,最少消耗水藻kg,最多消耗水藻kgo

答案25100000

小鱼一小鱼一人,传递效率按最大20%计算,设最少消耗为x,

则xX20%X20%=lkg,所以x=25kg;求最多消耗时,就要选择最

长的食物链:水藻一水蚤一虾一小鱼一大鱼一人,传递效率按最小

10%计算,设最多消耗为y,则yX10%X10%X10%X10%X10%=l

kg,所以y=100000kg°

拓展提高

求最值时题型有两种:一种是已知营养来源所占的比例,如“一

个人的食物中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

问此人每增加1kg重量,约消耗植物最多是多少时,应该考虑所有

链的情况。过程如下:

植物一••小羊f小型食肉动物

人这条食物链增重1/2X1=0.5kg,则需消耗植物0.5X10=5kg;

通过食物链植物f人这条食物链增重1/2X1=0.5kg,则需消耗植物

0.5X10=5kg;通过食物链植物一羊f人增重1/4X1=0.25kg,则需消

耗植物0.25X10X10=25kg;通过食物链植物一植食动物一小型肉食

动物f人增重1/4X1=0.25kg,则需消耗植物0.25X10X10X10=250

kg,共需消耗植物5+25+250=280kg。第二种情况就是该题中没有给

出营养来源比例,理论依据应该是“链最短,传递效率为20%时,消

耗植物最少”,“链最长,传递效率为10%时,消耗植物最多”。

—教材题解一♦一

则・探班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

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思考与讨啕

1.提示: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

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

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提示: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资料分布

1、2

流入能流出能

营养级

量量

(输入后一个营

出入比

养级)

13.52

生产者464.662.8

%

20.06

植食性动物62.812.6

%

肉食性动物12.6

分解者14.6

3.提示: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

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

进入下一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

级递减。

(思考与讨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的

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言,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

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纵、黄鳍、鱼、青蛙、浮游动物、

昆虫、鸟类等;(4)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

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

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

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

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

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纵、黄鳍、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

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

4.(调查后作答)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

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

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

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旁栏思考)

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

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

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

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

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

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技能训练)

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

是(12+18)/12X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X10"kJ(计算

7

公式是EG=MGX1.6X10);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XIO10kJ(计算公式为AE呼

7

=AMGX1.6X10);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X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6+4£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

能的比例是23.4%;

这些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n=

1.3972X1011

X100%)o

8.5X1012

利用情况如图所示:

呼吸作用:

3.272x1O,oKJ,23.4%

太阳能

8.5x10,2KJ

该玉米种群各个环节能量利用情况

<练习

一、基础题

1.A2.D3.B

二、拓展题

1.(1)图a、图b为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图太阳帐|_-I农作物1r家*.彖曲|

rri

(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

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提示: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

序的方向发展。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

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

效果自测—一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被分解者分解

答案B

解析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第二营养级,同一营养级内部不

存在捕食关系,也就是说不存在同一营养级内部的能量传递。

2.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B

解析考查能量流动的过程及途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

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生态

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3.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

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

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

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b>b+d

C.a<b+dD.a<c+d

答案B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

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

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

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

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

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

4.一片树林中,

昆虫

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中

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

积表示能量的大小X)

I,I

S3

D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关系(能

量金字塔)和各营养级之间数量关系(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生

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置,本

题就是一个实例。能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数值

为指标绘制的,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在相邻两个营养

级之间传递效率大约只有10%~20%,这样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

的。

5.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

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次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一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

答案C

6.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

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

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

能量是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从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o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

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

原因是:

①各营养级生物内的大量能量被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

答案(1)111生产者(2)13.520(3)60%

(4)①呼吸作用消耗②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分解者

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

总量,即118872-118761=111(百万千焦)。

B);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3.0/15X

100%=20%(B-*B);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3.0/15

X100%=20%(B^C)o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

百分比为1.8/3.0X100%=60%o

(4)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主要是由于每一营养级的生物

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能量

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植物

的残枝败叶或动植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讲练学案部分

♦—―随堂笔记♦一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

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生产者自身呼吸作用、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

被初级消费者摄食。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能量去向: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随尸体、排泄

物流向分解者,一部分被次级消费者摄食。

4.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略)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1)含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

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不可逆向流动,也不能够循环

流动。

(2)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不是可逆转的,能量只能由

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逐级递减

(1)含义: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

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2)原因:第一,各个营养级生物的呼吸消耗部分能量,用于维

持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二,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粪便和

尸体被分解者利用,经过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部分能量;第三,各

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相当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三、能量传递效率及生态金字塔

1.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在某一

食物链中,若求最高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所需最少生产者,一般

取20%作为传递效率;反之,则取10%作为传递效率。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该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X100%o

3.生态金字塔(见124页知识点一中4)

(1)能量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见129页知识点三)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C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

的太阳能总量,经生产者的同化作用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

中流动。未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没有流入生态系统,而是被系统中的

其他物质以热能的形式吸收然后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射到大气中或辐

射到宇宙空间。

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子,

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

消耗植物()

植物一►兔一猫头鹰

A.600gB.900gC.80gD.800g

答案B

鼠一鼠一猫头鹰,植物一兔一猫头鹰食物链中,猫头鹰属于第三

营养级,可把此食物链简化为一条,即植物一鼠(兔)

4

猫头鹰,最少消耗植物20Xh20%+20%=400(g);另一食

物链植物一鼠一蛇一J猫头鹰,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最少消耗

植物20x1^20%^20%^20%=500(g),所以猫头鹰增加20g体重最少

需要消耗植物400+500=900go

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太阳藕射[__________排泄物、杂屑<肥料)______।

籽才⑱嘉早也早—麴

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答案C

解析本题给出了最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应用生态

工程的基本原理。选项A符合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选项B对

物质循环再生进一步阐述;选项C与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利用率的

事实不符;选项D在物质循环再生基础上阐述污染物是放错地点的

原料的含义。

-----—课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

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

是()

A.NRMI>N2-M2B.NvMl=NrM2

C.N1M1VN2M2D.N1M1NN2M2

答案A

解析NrM]与N2M2代表生物量,也就是有机物的量,而能量

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即能量是伴随着物质的传递

而传递的,能量就储存在物质之中,所以次级消费者所含有机物的量

远小于初级消费者所含的有机物的量。

2.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蜕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

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lO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蜕螂

体内的约为()

A.OkJB.106kJ

C.2X1()6&D.3X1()6H

答案A

解析大象粪便量=摄入量-同化量,而烧螂分解利用的是粪便

量,而非大象的同化量。

3.如图,若食物网中猫头鹰每增加2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

物()

植物猫头鹰

A.200gB.250gC.500gD.100g

答案C

解析兔与鼠同属第二营养级,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

20・20%+20%=500go

4.图示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7.1X109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X108k从理论上计算,A储存

的总能量最少为()

A.7.1X108kJB.4.8义107kj

C.5.95X107kJD.2.3X107kJ

答案B

A,也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fA、DfE—C—A同时存

在,只能是DfEfCfA。为此,E的能量在传给A的途径中,只有

确保①E在传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②E的总能量减去传给B的后

再传给C时效率最低,③C在传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

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据此计算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7.1Xl()9kj

87

-2.3X10kJ^10%)X10%X10%=4.8X10kJo

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

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

是()

解析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绝对不能超过20%,这一规律可以近似地转化为同化有机物的

传递量来进行比较;乙与丙之间接近,因此可断定为属于同一营养级,

与甲或丁之间都在10%〜20%范围内,可构成捕食关系,因此应选A。

6.

,人、

鸭子"一水稻一►奶牛

假设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

率为10%,则人获得的能量为()

A.等于lO-NB.等于IO-N

C.少于10-ND.少于10~2N

答案C

人),则人获得的能量为10-'N,而该食物网中,鸭子和奶牛要呼

吸散失一部分能量,故应少于10-N,但不会少于10-2N。

一人),则人获得的能量为10-R,而该食物网中,鸭子和奶牛要

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故应少于10-N,但不会少于lO-N。

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

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n?.年)。

人射的太阳能一1r—♦生产者一।初级消帚者一।L次级消费齐一|L三级消费护1

I50090016000!80023040

148490014200!S5021040

|植物卡利用的能1呼嘤、嬉叶、、一物、尸体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

能量

③②④④③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了黑黑

1DUUyUU

X1OO%^1%,故①正确;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中,各营养级生物

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学燃

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故②错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消费者

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故③也错误;当人们把生产者

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能量散失减少,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

量,故④正确。

昆虫一昆虫一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

同化的总能量中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

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AB

yy

答案D

解析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能量为x,

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X10X10+(a-x)X10=y,

即y=10a+90x。根据此方程式可知,D正确。

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

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

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2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

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要大于

①;三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需以最大传递效率

计算,即,=125kg;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主要原

因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从能量关系看:②二③十④+呼吸

消耗,所以②>③+④。

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

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禽家

和家

有人

生物

级的

营养

第二

处于

统中,

生态系

A.该

要成

是主

植物

关键,

用非常

的作

中,人

系统

生态

B.该

递效

量传

的能

级间

营养

了各

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