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取的课文,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属于报告文学,本文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为学习用艺术性手段和语言表达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手法;认识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恶果,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学习本文运用历史事实、数据、举例、对比等方法说明事物的手法。二、学情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活跃,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正处于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阶段。经过一年多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与实践,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仍需要老师的引导。我针对如上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之于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学法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力求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形成自己的个人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课标分析在八年级下册的现代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有如下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成为阅读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对话者之一,但同时也要承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责任。”在阅读中,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要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注重知识在阅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文中关键语句,总结归纳:过去的罗布泊,现在的罗布泊,变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忧患意识,形成环保的理念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沧海桑田"的读音、字形、词义,将其整理在字词本上。2、了解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特征。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提炼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4、通过阅读,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阅读中,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汲取历史教训,认识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总结变化的原因。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体味作者痛惜之情。难点: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出示罗布泊地理位置的图片,介绍罗布泊。师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最低处,有一个地方,叫罗布泊。我们看地图,罗布泊标注的图例是什么颜色?”学生:“蓝色”。师导入:“对,蓝色图例的是湖泊、河流,这说明罗布泊是一个湖泊!这是30年前的地图!我们再看第二幅地图,罗布泊显示的图例又是什么颜色?”学生:“黄色”。师导入:“黄色代表的是什么?沙漠!罗布泊成了沙漠!为什么短短30年,罗布泊在地图上图标由蓝色变成黄色了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吴岗,走近罗布泊,了解罗布泊的前世今生。”教师板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范读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重音:泊仙湖)学生跟齐读题目。二)感知课文1、忆往昔师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通过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次快速阅读课文,你能否描绘一下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仙湖呢?(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学生提炼关键词:第4自然段: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第6自然段:热闹与繁华第7自然段:绿色长廊夏季与置身江南无异被它的美丽惊呆了绿色和金黄的麦浪第8自然段: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野鸭玩耍鱼鸥小鸟欢娱地歌唱师板书重点词句,师总结:罗布泊,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忆往昔,天空湛蓝白云飘,河流清澈绿林绕!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牛马成群、热闹繁华!是生命的绿洲!绿色的长廊!因其而兴盛繁荣的楼兰王国一度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丰饶珍珠,咽喉之地!罗布泊,是一个让人泛舟湖上,宛若神人的仙湖!被称之为塔里木盆地的湛蓝明亮的眼睛!如此美景,让我们每一个来到它身边的人都会禁不住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多媒体出示有关图片)2、看今朝师问:可是,同学们,这生命绿洲、这仙湖,这塔里木盆地湛蓝、晶莹、明亮的的眼睛,现在还存在吗?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呢?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出关键语句,概括罗布泊的现状!生读找:第2、3、9自然段第2自然段:失踪遇难神秘色彩第3自然段: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第9自然段:完全消失令人恐怖师板书重点语句.师总结:看今朝,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无草、无树,无水、无鱼、无鸟、无人!可谓是不毛之地!千年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枯的胡杨都成片的倒下了!成片的枯萎了!成片的死去了!成为干枯的“木乃伊”!人走进去,无影无踪,罗布泊,成为了令人感到神秘而恐怖的死亡地带!(多媒体出示有关图片)3、追其因(出示二者的对比图片)师问:生命绿洲、美丽的仙湖变成变成如此不毛之地、变成如此令人恐怖的神秘地带,仙湖变死湖、沧海变桑田,变荒漠!往昔不可追,今朝应思!大家知道吗?这种变化用了多长时间吗?短短的三十年!沧海变桑田,地壳的板块移动,往往要上亿年计,而罗布泊由仙湖变荒漠仅仅用了短短30年,时间的长河中,30年仅是一瞬时!是谁有这巨大的能量促使这如此巨大的变化呢?通过课文,我们了解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谁啊?师生总结:人师讲:是啊!人们盲目改道,盲目用水、盲目截水、盲目引水、盲目抽水!急功近利,只图眼前,不知道生态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啊!何况,只是盲于现在,而忘记还有将来!现在的过度盲目,必将带来的是将来应该承受的自食其果!自食其恶果!让我们再读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多媒体图片出示“消逝”二字强调师解释:“消逝的意思是什么?逝去了,不再存在了!”三)品味语言师:“罗布泊,昔日的仙湖,消逝了!成为今日的荒漠、死亡地带!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出了深深地遗憾、惋惜、痛惜之情、甚至谴责之情!同学们,作者除了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还通过哪些写作方式从字里行间来表达他的这种深深痛惜之情以及给我们以强烈的警醒之意!”小组为单位,讨论品析(每小组找一处范例,按照以前品味语言的赏析方法讨论后写下来,接下来按组交流!)1、第5段: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教师与学生赏析:三点水,溪河湖泊海洋洲,左边都是三点水,三点水,意味着有水啊!相对而言,小到溪,大到海、洋、洲,都要有水啊!才能名副其实!可是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是沙漠!是不毛之地!没有水啊!名不副实!作者一句话单独成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深深地遗憾、痛惜之情!2、第28段: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三个“救救”排比呼告,作者呐喊!作者愤怒!作者痛惜!直抒胸臆!感情直白的强烈的流露出来!3、第14自然段:罗布泊消失了。师:“同学们朗读这段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速?”语速缓慢而沉重,字里行间直接表露出作者的遗憾、痛惜、悲愤、无奈、痛苦!4、第25自然段: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强调重读“又”字!是人,是人,又是人!作者一个“又”字,强调突出了人类的愚昧和无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态破坏的极端痛惜和对人类破坏者的强烈谴责!师:“还有第4、6、9、10、23等自然段,独句或很少几句成段,这样直抒胸臆,表达的感情就更为直白,更为强烈!这是一种写作手法!还有呢?”拟人手法的运用第20自然段,将胡杨树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挣扎着,痛苦地扭曲着身子!发出无奈而悲凉的“快救救我吧!”难道我们能不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造成的悲剧悔恨与痛惜吗?第22自然段,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如此的肋骨嶙峋的排列,饱含痛苦与无奈,又怎能不令人痛心!一系列数据的运用,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揪人心痛!每一个数字的变化,又怎么不让人警醒!不让人痛惜呢?(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式,学生齐读,体味感情)四)结语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有一处由我国动物保护学家设计建造的“多米诺骨牌”式的世界灭绝动物公墓。公墓的警示篇里预言:人类假如不留神保护生态,最后的灭亡兴许仅是居于性命力极强的鼠类之前。人类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连串的,普通愚鸠灭绝了,象鸟灭绝了,中国犀牛灭绝了,北非糜羚灭绝了……在不久的将来,最后灭绝的是谁啊?是我们人类自己!一个罗布泊消逝了,千千万万个罗布泊还在不断地消逝着……让我们回归理性吧,树立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让我们自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保护生态和谐,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五)布置作业春暖花开,我们的李村河风景如画,可是,细心的你,是否发现还有诸多不和谐的音符:散步休闲的人们垃圾随手随地乱扔,美丽的彩虹桥上乱涂乱画……你又该怎么做呢?心动不如行动!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弯下腰,拾起一片文明!发出一个倡议,唤醒一种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从自我做起!板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忆往昔:生命绿洲绿色长廊仙湖看今朝:神秘恐怖无草、无树、无水、无鱼、无鸟、无人追其因:人盲目写作手法:对比直抒胸臆拟人排比数据引用学情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活跃,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正处于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阶段。经过一年多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与实践,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仍需要老师的引导。我针对如上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之于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学法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力求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形成自己的个人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效果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当堂学生学习评测结果分析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45人次,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项目序号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优良中差1学生课堂表现课前准备、导学案完成情况90%10%002教学用具齐全90%10%003学习效果评价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90%10%004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75%10%5%5%(二)调查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1)第一、二项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导学案完成较好,存在及个别同学课前不预习的现象。(2)第三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专注度。调查结果显示,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上课未能自主学习,课堂专注度投入不够。2、学习效果评价第三、四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交流,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地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听课紧张,影响发挥。三、结果分析(一)打造个人教学特色品牌认真备好课标、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学法、备好学情,把知识的输入设计转化为自主探究形成规律,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架构新的知识体系。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做,高效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积极探索高效能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更多的是引导与启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必须牢记。对待后进生要耐心、有恒心从调查来看,个别学生导学案没有及时做,课前预习环节不够,课堂上不能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学习。这些学生基础薄弱,需要课后加以督促和辅导。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选取的课文,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属于报告文学,本文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为学习用艺术性手段和语言表达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手法;认识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恶果,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学习本文运用历史事实、数据、举例、对比等方法说明事物的手法。

评测练习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解释“沧海桑田”并造句。2.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需要拯救。4.光看题目不看课文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了读者哪些信息?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生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沦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3.如果把“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其效果有何不同?4.文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体会下列几个句子的作用。(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3)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首先从题目入手,获取了消逝前、消逝后、为何消逝等信息,组织备课,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是我备课的主线。本色入题是对此文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篇文章的文题中包含了很丰富的信息:罗布泊消逝前曾经是怎样一个仙湖,那它消逝后是什么样子的?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消逝而不是消失呢?这些信息学生在解题中应该都能从文章题目中捕捉出来,可能形不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信息链,教师就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者的作用,因为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沿着这些问题展开就可以以一线带全篇,也把学生引入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解题之后用投影展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印证文题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这样设置情境会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真阅读。在阅读中教师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而要让文本自己说话。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做“勾画圈点”标注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之外,不设置牵制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在解题之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