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商业银行概述一、银行在金融业的坐标二、银行存在的经济学解释三、银行经营性质、目标和原则四、银行市场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五、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一、银行在金融业的坐标1、金融中介机构和银行业2、银行业在金融业的坐标3、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1、金融中介和银行业
金融体系由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构成,它们最基本的功能是对资金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配置。金融中介的传统定义是,在资金盈余者和短缺者之间发行间接投融资凭证,在经济中实现投融资最优配置的金融企业。银行业是金融中介的典型代表,存在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2、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的坐标
小微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
(孵化企业)(高成长企业)
研发资金R&D
内部种子资金商业票据或微型贷款
短期融资券
短期周转贷款中长期工商业贷款
MezzanineFunds固定资产贷款美化资金
风险投资担保公司
私募资金公开发行中长期债券公开发行股票3、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现状(1)1949-1957年
1948年12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贾继英-大清银行-陕西人),收归国有的国民政府的“四行两局”(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金储蓄汇划局和中央信托局)以及众多的民族资本银行。(2)1957-1984年学习苏联“大一统”模式,,全部集中为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兼管理与经营与一体,但在农村和城郊保留了信用社。
(3)1985-1994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实施中央银行职能,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履行经营职能,恢复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在经营上实施专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建立竞争性质、符合市场经济的银行体系。主要是先后建立了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尝试打破行业垄断,实行市场竞争。(4)1994-2004
尝试实施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体系。取消专业银行体系,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银行开始自负盈亏。降低准入门槛,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明确实施分业经营和监管的银行模式。(5)2004年-现在对商业银行正式实施巴塞尔协议,统一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目前我国银行类金融中介在规模和特质性上分为五个层次:五大国有银行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近200家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性)近300多家外资独立银行和分支机构数以千计的城乡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小额
贷款公司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和类金融中介机构
二、银行存在的经济学解释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之所以长期能够在广义金融市场中占优势地位,是由于其在功能和运作方式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一)银行业存在理论的发展轨迹
1、古典经济学中(包括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主体是货币金融理论,讨论货币、信用、银行(金融中介的代表)与经济的关系。它视货币为覆盖在经济层面上的“面纱”,认为它们在经济有“润滑剂”作用,但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经济无实质性的影响,而视金融中介的存在为既定的前提。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
2、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于金融中介在经济的作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格利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1960)中首次提出,金融中介的多样化有益于经济增长。戈德史密斯从比较金融的角度提出了金融发展理论。他在《金融结构与发展》(1969)一书中指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他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衡量一国金融结构“金融相关比率”(FIR)体系。(2)阿罗-德布鲁范式是由二战后一批杰出的经济学家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用严格的公式进行了一般范式化的表述。在阿罗-德布鲁范式中有较严格的假定:尽管交易费用存在,但可以被忽略;虽然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有着不确定性,但它并不影响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的决策。每一个子市场可以自动出清而达到均衡,因而市场是完美和功能巨大的。其最终逻辑推理的结论:金融中介机构是多余的3、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产生的动力是对新古典主义假设前提是否合理的质疑。现代企业理论的先驱科斯所提出“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命题,也成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研究的核心,即“金融市场如果如此完善和强大,金融中介或银行为什么会存在?”金融中介理论自从诞生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金融学理论一个较为成熟的分支。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框架
现代金融中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范式介理论基石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委托代理的分析范式金融中介核心功能优势及其扩展分析金融中介特质性和行为理论微型金融中介的优势和竞争中业务边界移动
金融中介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
金融中介的监管理论
(二)银行业的核心功能优势
1、市场的不完善和银行的优势(1)市场的不完善
a)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AsymmetricInformation)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它在经济学中指卖者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的状况,在金融交易中指债务人始终处在信息的优势地位的普遍状态。“信息不对称”在金融交易带来风险的普遍且典型的两种表现形式: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
道德风险(MoralHazard)
b)交易费用一位天才的经济学家,Coase(科斯)在1937发表“NatureoftheFirm”一文:认为市场有摩擦,存在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企业和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当市场交易费用过大时,企业会将其业务内部化;随着企业生产范围的扩张,企业内部管理环节增加、信息传递损耗加大,交易成本也就不断提高,以至于高于市场交易,此时资源配置又回到市场。因此,企业也存在合理规模。综合这两种分析,金融市场不完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高,导致风险和不确定性。
然而,科斯在其研究中没有对交易费用作出量化的界定,导致经济学界对于何为交易费用(成本)争论不休。在经济学界对交易费用(成本)有很多划分和界定,哈特(Hart,1988)基于契约的视角提出的定性界定得到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同。“就金融交易而言,契约具有不完备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引出的交易费用包括三部分,签约前的信息搜寻费用、签约所需费用(条款的设计)、签约后的监督和强制实施的费用”。(2)银行处理信息不对称的相对优势第一、信息揭示和甄别优势(Informationrevealingandverificationadvantage)
这个优势建立在规模经济和技术专业化基础上。规模巨大的银行拥有众多资深的财务专家,各类宏微观经济分析人才、完善的分析技术和风险估算模型,可以在交易事前做到对信息中所包含风险相对准确的揭示和甄别。在银行内部有着较细致的分工,这种分工使得专家对复杂问题体验可以沉淀和积累,形成经验优势。两篇必须提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文献。一篇是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Akerlof)
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一文,首次对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作出了模型描述,开创了以分析市场机制不完备为核心的逆向选择理论之先河。
另一篇是海耶.利兰和
大卫.派(HayneE.LelandAndDavidH.Pyle)1977年发表的《信息不对称、金融结构和金融中介》一文。它构建了一种信号传递模型(简称L-P信号模型),表达了在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家在项目中所投入自有资本比例的大小是反映该项目质量好坏的信号,而金融中介有能力使得信号在传递中减少“失真和外溢”,从而使得信息生产成本最小。第二、受托监控优势对银行在处理信息不对称中的“道德风险”这一相对优势的研究中,最著名研究贡献是戴蒙德(DouglasW.Diamond,1984)的文献“FinancialIntermediationandDelegatedMonitoring”。戴蒙德认为,金融中介在交易事后进行受托监控(Delegatedmonitoring)最大的优势,是银行非标准契约的“锁定”,使之通过一对多的低成本监控,可以解决“搭便车”的问题(信息生产的低成本)。在他发表的论文中,银行受托监控优势首先来自于它契约的特殊性。戴蒙德在文中列举了三类契约:“无契约式”契约、标准化契约和非标准化契约。综合比较三类契约,他比较后得出,作为金融中介(银行)的非标准化贷款契约在事后监督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其解释为:
a.非标准化契约(Non-standardContract)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各种正向和负向的条款(Covenants),从而约束力强。b.契约的非交易性(Non-tradedContract)使之流动性很低、具有高度稳定性,这有助于信息生产的“私人拥有”,激励银行对债务人或债项实行长期和持续的监督。2、支付系统和业务分销优势基于银行建立在庞大和昂贵的分支机构体系,银行有着强大的支付和业务分销系统,并有较高的经营效率。特别是它的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支付系统,能够以高效便捷地方式处理大笔业务的清算和支付。由于这个系统的建立如此昂贵,从而形成有效的“进入壁垒”。然而,由于这个系统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它又构成了对大型商业银行自我利益的最大保护和社会福利损失这难以解决顽疾的保护屏障——TooBigToFail
3、转移优势(Asthetransformer)金融中介存在的优势是可以作为转移者,即利用自身可以发行间接和直接投融资凭证的便利,以及专业化管理和规模经济的条件,银行可以较容易地实现资金转移和优化配置,以及实现对流动性不匹配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转化(转移)。(1)流动性不匹配的转移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ondandDybig,1983)在“BankRuns,DepositInsurance,andLiquidity”提出(D-D模型),指出,金融中介向存款人提供活期存款合约,同时向借款人提供贷款,从而实现了将流动性负债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的转移。这相当于为存款人提供了一种流动性保险,为银行和存款人都带来利益。(2)资源的转移优化配置银行、特别是贷银行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将其所汇聚的庞大资金投资给那些效率高的企业和项目,从而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4、风险控制优势(RiskControllingAdvantage)在处理各类金融风险中,金融中介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有效的风控技术,如,中介的规模优势可使其运用“大数法则”来稀释风险,可通过对不对称信息处理的“自我拥有”来与客户维护长期关系,可通过对单个客户的风险溢价的定价覆盖部分风险,可通过激励相容机制(抵押和担保)来缓释风险等。
默顿特别强调,“风险管理是金融中介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金融中介的“根”。
5、金融管制的保护和补贴优势
金融管理当局对银行实行保护性金融管制,从而使银行可以享有管制型垄断利润补贴(RegulationSubsidy),从而维持较高的经营成本。保护性金融管制基于两个现实:垄断性的大银行可以使支付系统提高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银行业是外部性很强的行业,过度竞争会导致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性质、目标和原则性质:依法吸收活期存款,经营货币资金,承担和管理风险,并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银行的一般性是它作为企业,符合经济人假设;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高杠率财务结构、创造货币供应量、极强的外部性、资产透明度低、管制很严。这也是形成toobigtofail的另一重要原因)。经营目标:在遵法守规的前体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增值。
经营原则教科书都指出,银行经营基本原则为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请问,以下排序哪一组为银行业的普识和专业的表述?
1组2组3组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安全性盈利性盈利性流动性
(1)流动性原则:银行在经营中必须随时保持一定的支付能力,以保障客户提取存款、合理贷款和支付的要求。(2)安全性原则: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应该特别注重资产运用的质量,尽可能降低风险。与此同时,银行还应该保持适量的资本充足率,对存款人利益提供最大限度保护。(3)盈利性原则:实现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4)社会效益性内涵和考核指标?近年来,“社会责任”成为银行业的普识。四.
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模式(一)银行业制度设计中几个重要的问题和概念
1、效率银行的作为一个行业,在设计中的组织效率和运营效率是不得不被考虑的。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指在一定范围内,银行的经营成本会随着其经营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它讨论银行的适度规模问题,进而引出一国银行业应该以何等规模结构的银行组成才是有效率的(PP-15).
成本
产量规模经济反映厂商每单位产出所引起边际成本的变动,以及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交汇点所决定的最优产出规模。司空见惯的论点,世界各国的大银行都是高产出和高利润的,直觉上甚至属于“自然垄断”。然而,学术界的大量实证却表明,银行的最佳规模产出点或区间属于中型银行(美国$100-300亿)。
那如何解释世界各国银行追求大规模的现象?MCAC
范围经济(EconomyofScope)是指拥有的更多业务和品种的银行可以降低其单位产出的成本。银行形成业务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多种业务和品种对同一固定资产、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分享。
1987年,克拉里·詹姆斯(Kolari,JamesW)为了能测度范围经济,设立了“双产品业务范围效率程度度量模型”(Modelfordegreeofscopeefficiencyfortwooutputs)
该模型基本表达式为:
SE表示银行业务范围经济的程度。其中,C(Q1,0)表示假设仅有业务Q1时银行所支付的成本;C(0,Q2)表示仅有业务Q2时银行所支付的成本;C(Q1,Q2)表示同时经营Q1和Q2两种业务时银行所支付的成本。
SE是一个比率,在经济含义上表示多种经营与单一经营相比时,银行对成本的节约程度。其值越高,表明多种业务经营效率越高。X效率(X-efficiency)定义为,除规模和范围效率影响之外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之和,衡量的是控制成本和使产出最大化的管理能力,学术界也称其为管理效率。
X效率中的技术效率反映给定投入的情况下企业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配置效率价格反映给定投入价格时企业以适当比例使用各项投入,以使总成本最小的能力。该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雷本斯腾(Leibenstein1966)在研究厂商微观效率时提出的概念,目前在分析金融中介的经营和管理状态时已经被普遍使用。
在分析效率时,很多情况下值的偏离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难以解释的,它们较长时期内被列入干扰项或残值(ǔ或x)。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经济单位的效率与管理密不可分,对管理效率的单独剥离、测度和解释是效率分析的一大进步。
纯技术效率(PTE)技术效率(TE)X效率规模效率(SSE)配置效率(AE)
X效率的测算常用数据包络法(DEA),它利用数学规划技术,根据样本银行的数据计算一条效率边界,即成本最低状态(能对X效率剥离得比较干净的是DEA三阶段法)(PP-19)位于该边界上的样本银行的效率值等于1,其它位于边界线之内的样本银行效率值介于0与1之间,X效率或管理成本大小视这些值与效率边界的距离而定。所得出的效率值越接近1,表示银行管理效率越高;值越接近于0,则表示银行的管理效率越低。对X效率理解的几何图(1)DEA是利用数学规划的技巧,根据样本数据形成一条效率边界(frontier),位于该边界上的样本点技术效率值等于1,如点2和5;其它位于边界之内的样本点技术效率值介于0与1之间,如点1、3、4,具体大小视与效率边界的距离而定。
比如点1的技术效率值=(0-1’)/(0-1),点3的技术效率值=(0-3’)/(0-3)。
点1、2、3、4、5的产出都相等,但投入不相等,所以只有位于效率边界上的点(2和5)效率才等于1,其他的点(1、3、4)由于投入较多,效率小于1
。(2)该图也说明了计算结果的“投入差额值”(slacks)的原理和经济含义,即银行可根据该差额值调整投入,以达到最优效率。2.竞争强度银行业的竞争是制度设计中另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保持一定的竞争强度,行业才有活力,然而作为特殊企业群构成的行业,银行业并不被鼓励在行业内部展开充分竞争。集中度(concentrationratio)为最大四家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的份额,反映集中程度。赫芬达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HHI)为各银行存款或资产的市场份额平方之和乘以10000。该值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均衡状态。学术界认为,行业集中率50%以上和赫芬达指数值在1200点以上,被认为存在有较高的集中或垄断性.中国银行业处在垄断状态吗?P20,42
3、公众利益与风险银行业的外部性很强。在设计银行业市场结构时,历史的教训告知,两个因素是必须被高度重视和强调:利益冲突(ConflictsofInterest)
这个因素被强调的意义是,当商业银行同时经营银行业务和证券承销等多种业务时,如果有不利于银行的情形出现时,由于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银行极有可能会滥用权力,通过损害社会和其他投资人的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
隔火墙(FireWall)
通过法律将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明确分开,分别由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承担。这项制度的最大优越性除了专业的效率,还被认为具有“风险隔火墙”的优势,它在理论上被概括为(samebusiness,sameriskandsameregulation)。(二)商业银行的几种市场组织模式1.竞争型和集中型竞争型的模式表现为设置较多的银行。认为银行不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数量众多银行所产生竞争强度可以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集中型的模式表现为大银行占垄断地位。认为大银行的规模经济突出,唯有大银行才能够具有较高的资金运作效率和较强的分散区域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
2.分业型和全能型分业型的模式表现为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和证券承销、保险业务分别由不同金融机构经营。它强调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在不同的金融行业之间建立金融风险之间的防火墙,并且认为可以防止利益冲突。全能型的模式表现为金融机构可以同时提供各种金融业务,它强调业务范围经济、信息资源分享和分散业务风险。
3.银企关系模式债权债务关系型(外部契约管理模式),也称银行与企业之间为单纯的债权和债务关系。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融资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实现。该模式强调银行业和工商业融合的寡头经济,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公平和危害。银行持股型(股权管理模式)。银行与企业存在债权人、债务人和股权利益的双重关系。该制度模式允许银行通过对企业持股或控股,获取知情权和决策权,提高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能力,和对借款人行为的影响力,从而保障信贷的质量。企业的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来实现。
1995年德国15家最大上市公司的银行表决权分布(%)公司名称银行持股银行基金自营持股投资基金代理权总计西门子9.8785.6195.48大众8.8935.1644.05赫希斯特10.7487.7298.46巴斯夫0.0913.6181.0194.71拜尔11.2380.0991.32费巴12.6278.2390.85曼内斯特7.7690.3598.11曼公司8.6712.6926.8448.20普鲁伊斯格40.654.5154.3099.46联合工业公司10.927.4383.5491.26迪高沙13.658.6538.3560.65阿基夫61.1915.8022.1099.09林德33.2914.6851.1099.07巴尔科克3.2211.2776.0990.58科赫迪59.563.3735.0397.96
在传统上,以美英为代表的银行业强调竞争、分业经营和银企之间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金融市场在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融资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也被称之“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银行业则强调垄断竞争、股权参与的主银行制,特别是德国银行业的全能化经营。银行业在企业的融资中财务结构安排和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也被称之“莱茵模式”。近来,国际银行业的市场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混业经营成为主流。然而,在这场巨变之中,各国的具体调整和变化,仍然保留着原有制度的某些痕迹。
五、银行内部组织架构
现代商业银行大都是按照公司法组建的股份制银行,它们的(OrganizationalStructure)内部组织结构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指银行协调内部各利益主体的机制设计。各银行其内容和框架基本一致。第二类是业务运行和管理层面的,指银行管理层对于业务如何分工、协调与合作,以加强管理执行力的制度安排。这类组织结构依据银行的规模、经营领域的覆盖面以及经营地域的跨度范围不同,则有着很大的差异。(一)公司治理结构层面内部组织结构公司治理层面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1.决策层决策层次主要由银行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构成。
2.执行层
执行层通常被称为高级管理层,由行长(总裁)、副行长(副总裁)和董事会秘书组成。
3.监督层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组成。
4.经营管理层
主要由银行内各业务职能部门经理和下一级分支机构的经理所组成。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都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在具体分工上,往往把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客户的会计清算与结算、以及资金交易等经营部门称为前台部门,它们直接面对客户;财务管理、风险管理、金融工程、运营部、公共关系和电脑部等部门称为中台,专门为前台服务;人力资源、后勤、行政等部门称作称为后台部门,主要负责内部管理,协助业务部门开展经营活动。
(二)业务运行和管理层面的内部组织架构总分行科层制
总分行科层制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大多数银行的组织结构设计,也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在我国,该组织结构典型形式是以纵向(条)职能部门化与横向(块)行政区域部门化结合的“条块”组合为主要特征。
我国大型银行科层制结构还有以下特点:第一、总行按照主要业务进行部门化的机构设置,银行在全国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第二、在各省、直辖市或某些计划单列市设立一级分行,一级分行财务独立核算,并对其实行绩效考核。第三、一级分行由分行行长直接领导,分行内再设立各职能部分对应总行的职能部门在我国,其优点是符合中国政治国情,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缺点,资源难以优化,甚至受到地方政府干预。2.功能部门化结构(FunctionalDepartmentalizationStructure)该结构是根据银行业务的职能来实行部门化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在这类组织结构设计中,人员和单位首先根据银行最核心的业务进行部门化的分类和配置。(教材PP53)。它的最大优点是专业化高效率与部门之间容易协调的有机结合,适合于实施集权化管理,银行总裁(CEO)可以方便地监督和协调组织内的全部活动。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该组织结构的问题必然凸显。如:
行长CEO的全面管理和协调会越来越困难
决策速度变慢、组织官僚化。
员工和部门领导变得只关注本部门而忽视了银行整体的需要。
对责任和绩效的监督和分解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等。上述特点使这类组织结构较适应于小型银行。
功能部门化型银行的组织结构图-中国浙江省温州银行3.事业部结构该结构(MultidivisionalStructure)是对银行内部相关多元化业务进行组合的结构设计,其战略理念是实现相关业务多元化下的高效率。(教材PP56)在事业部组织架构下,银行根据自身所能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事业部划分,总行将某些业务分权给各事业部,事业部由各自的总经理负责,他们拥有相当大的权限。在银行内,事业部有着较完整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制定经营计划和预算,从而形成管理会计意义上的“利润中心”。
事业部组织结构设计的最大优点是,优化内部竞争,即通过在银行内部的事业部之间对资源的健康竞争和专业化处理,在所专注的业务有着较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银行整体运作效率。该组织结构的不足是,它对跨事业部之间的交叉业务的协调以及业绩的分解存在难度,不利于较大规模银行多品种经营“范围经济”的实现。4.矩阵结构矩阵结构(MatrixStrcture)的设计可以基本概括为由至少两类以上组织结构叠加而成的组织形态。典型的矩阵组织结构,首先是设计一组职能部门,然而再将其他产品部门叠加在职能部门上。(教材PP58)矩阵结构是企业为了解决经营管理的高度和宽度都同时增加时如何提高效率而设计的一种组织形态,特别适应于那些在全球布局企业或银行。
该组织结构常出现在银行面临以下环境时:第一、经营宽度和高度的增加,需要银行极大地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和上下级机构之间对分享信息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当银行经营跨境,变为国际组织时,管理的半径过长以及东道国环境和金融监管的特殊性,对分支机构提出了明确的分权要求。花旗银行集团组织结构图-“本地的世界银行”金融集团银行业务卡类业务花旗金融业务旅行者财产保险泛美金融业务业务管理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国内业务管理全球业务管理零售贷款部零售资产部信用卡部个人信用卡商务信用卡拉美部亚洲部欧洲部中东非洲全球交易部全球市场部全球计划部全球资产负债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法律部行政和人事部
矩阵结构主要优点:(1)组织富有弹性,可以随时重组;(2)方块团队中的成员有较高的决策权,激励作用大;(3)对于大型银行,它是一种能够有效的分权工具当然,矩阵结构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1)下级管理人员对职位间的报告关系感到迷茫(同时需要向上级职能主管和横向团队主管同时报告);(2)在复杂的矩阵组织中,群体比个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决策,如安排和控制不恰当,要么会出现过度分权独裁,要么出现多方的过度妥协。因此,矩阵组织在决策前协调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最长的。
5.混合结构许多银行组织采取上述两种和更多组织形式的混合形态。例如,将总分行科层制与事业部制组合,或者将功能部门化结构与矩阵式结构结合。在现实中,很少有哪家银行是上述纯粹意义的某类形式,其做法都是选择一种作为基本组织结构作为运营的基础形式,再在实践中不断根据自身需要对各种组织结构元素进行增减或调整。以上的划分是非常粗略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存在许多复杂和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各银行根据自身需要不断增添或修正的。我国在本世纪来,银行组织形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集团化金融机构和小型专业化并存,更多组织形式是混合形态。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还是严格的分业监管,在监管层面甚至缺乏一个协调机制的机构,这已经给银行和金融发展带来的制约。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理论问题,而是集团利益和政治利益平衡的问题。
.(.....)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map.htm提供5万集管理视频课程下载,详情查看:/zz/提供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硬盘拷贝,详情查看:/shop/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目录下载:/12000GB.rar高清课程可提供免费体验,如有需要请于我们联系。咨询电话:020-.值班手机:.网站网址:在线文档:
年度工作总结汇报ANNUALWORKREPORTSUMMARY信托业务发展与创新研究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王信举目录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01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02信托业务创新案例分析03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一般理解政策与法律环境发展现状一般特点发展桎梏信托的一般理解以信为本以诚治业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讲诚信就是要守诺、践约、无欺。如果有人要问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独特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起来的信托理念…这不是因为信托体现了基本的道德原则,而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它是一种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的制度。——英国法学家梅特兰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像力相媲美。——美国信托法权威斯科特信托的一般理解贯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投资的独特优势最好的非IPO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信托制度框架下突出的财产管理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政策与法律环境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信托法》(2001.10)——信托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6)——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2.7)——信托主体业务的规范分类监管办法即将出台,诸多单项条例即将出台——信托证券专用帐户、信托公司及业务信息披露、房地产信托、信托公司治理指引、内控指引和信托核算等政策与法律环境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信托公司分类监管原则、属地监管原则协调规划,统一监管尚需加强发展现状目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近三年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84%的信托财产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中国长沙信托论坛(2004.10)一般特点由单一信托到集合信托由资金信托向财产信托过渡运用范围由单一领域到多领域运用工具由单一向多种工具相结合发展桎梏信托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会计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信托内部信用增级信托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权解析内部信用增级外部信用增级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提供者包括政府、专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等,增级工具主要有:政府承诺函、保险、企业担保、现金抵押帐户和信用证等。信托内部信用增级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实现,可避免利用外部信用增级工具较容易受信用增级提供者信用等级下降风险的影响的风险。增级工具主要有:构建优先/次级结构、利差帐户和超额抵押等。优先/次级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需求,将信托或资产支撑的证券产品的收益权分为不同信用品质的档级,不同档级的受益权承担风险、享有利益及利益分配或退出的顺序有区别。内部信用增级——构建优先/次级结构遵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通过组合策略,向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特征的投资者分配不同现金流的结构化设计,能保证不同层次受益权对应的现金流汇总能够复原为项目整体的现金流,摆脱了项目本身性质以及外部信用担保的制约,而仅仅依赖于项目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分配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优先收益的实现。可保障那些偏好于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能够在总体收益状况不是太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8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 二零二五版动产抵押贷款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模板
- 二手房抵押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学设计-教案12
-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书终止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Unit 2 Colour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二零二五版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
- 金融债券抵押担保协议
- 二零二五版借款融资居间合同书
- 供料机工作原理与使用
- 天地万物一体 的整体观念
- 口腔科学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备课讲稿课件
- 普通话朗读技巧语调
- CPK计算表格EXCEL格式-自动套用自动计算分析
- 重庆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申报表(三、四、五级) - 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
- 代付款协议(中英文对照版本)
- 半钢子午胎培训
- 消防中控考试题初级消防中控考试题题目(一)
- 红外光谱解析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马的遍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