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4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一、情景默写

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4)《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5)《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

(2)《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3)《沁园春•长沙》的下阕用夸张手法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3.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

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溪江碧透(满)

B.号峰岁月稠(不平凡)怪寥廓(失意低落的心绪)

C.浪卑飞舟(阻止)港学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D.挥斥方道(强劲有力)裴丰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

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

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

概。

7.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

它揭示词的内容。

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

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

惜。

D.“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

主、大官僚。

8.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C.屈身于人D.忍辱负重

三、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射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试卷第2页,共6页

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

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

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

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

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

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10.宋玉对秋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对秋是“其色惨

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而作者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

有生机呢?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射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

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

概。

12.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峻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14.“百舸争流”中的“争”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雄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

1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

美景表现了出来。选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层、漫、浅、竞

C.染、逢、争、击D.碧、尽、遍、争

16.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

志。

试卷第4页,共6页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

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

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诗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图。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

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

迈气概。

18.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诗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立”以下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B.下阕先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而

一个“忆”字又引起下文八句的铺叙。

C.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图。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铺垫了气氛。然后,诗人激昂慷慨地提出了“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D.最后“记”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

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

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19.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2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他认为诗歌创造情景交融,情因

景生,景以情合,才会有味道。本诗怎样体现了情景交融?

阅读《沁园春•雪》,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词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B.《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C.《沁园春•雪》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

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D.《沁园春•雪》的下片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

抒发自己的抱负。

2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3.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4.这首词的上阕中“看”字引出的意象有哪些?

25.上阕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多个角度,请作简要分析。

26.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群体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独立寒

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要注意书写的字词有:“漫”“舸”“扬”“遏”“湘”“橘”“洲”“怅寥廓”“苍茫”“沉浮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碧''“激”“击”"遏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再成比喻。

C.是设问和拟人,不是反问句,从全篇来看,下阕做出回答,所以是设问:用“问”把“大

地”写成了人,是拟人。

D.对偶、借代的修辞,对偶“才饮”对“又食”,“长沙水”对“武昌鱼借代是借部分代

整体,即借“饮长沙水”“食武昌鱼”代“在长沙,在武汉”。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反问”错误,应该是设问。上片提出问题,下片做出回答,这是设问。

故选Bo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失意低落的心绪”错误。“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

绪。句子翻译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故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前三句是“独立寒秋,湘江

北去,橘子洲头”,只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故选Ao

答案第1页,共8页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B项,“改为'游'字更准确”错误,“翔”本用于鸟儿,词人用于形容鱼在水底自由自在游

动的状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比用“游”更生动形象。

C项,“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错误,“书生意气,挥

斥方遒”意思是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遒劲有力。

D项,“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错误,“万户侯”此处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故选A。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9.D10.因为作者有着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词人在对大自然中

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直接地回答”错误。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

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一改“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写秋传统,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

写得生机勃勃,是因为作者作为革命青年,时刻关注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有着博大的

胸襟,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

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

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

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

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

答案第2页,共8页

问苍茫大她。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所以他的诗词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11.A1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蔑视反动派,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旧中国的

英雄形象。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洋溢着作者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错误,前三句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没

有体现,为全词奠定了大气磅礴、沉郁豪迈的感情基调。但仅从这三句不能看出作者“乐观

主义的革命激情”,结合上片最后“谁主沉浮”可知,开头词人独自站立在寒秋中沉思革命

形势。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概括“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所以应从下片作者回忆少年时的内容中寻

找答案。

下片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包含作者在内的早期革命者正

值青春年少,劲头正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更是凸显了包括作者在

内的革命者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特点。

本题的要点应有三个:1.风华正茂;2.蔑视反动派;3.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

旧中国。

13.D14.渲染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展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为下文的抒

情酝酿了感情。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D.“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错误。对虚实手法的分析正好颠倒了,“游水搏浪”

是回忆的内容,是虚写,“人生奋斗”是作者要说的本意所在。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本题需要从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回答“争”字的作用。

“百舸争流”意思是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内容上,诗词用“争”字表现了船千帆竞

发、人争先恐后奋勇向前的热烈景象;结构上,为下文写“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

答案第3页,共8页

懈斗争的激情做铺垫;效果上,渲染了激昂奋进的气氛。

15.G16.D17.A18.B19.这首词塑造了少年毛泽东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

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20.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

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

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樽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

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

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美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

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字词的理解能力。

词中锤炼十分精彩的字主要有以下这些: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染”字写出了红之艳,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透”字写出了江水的清澈;

“争”字写出了江面上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字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雄姿;

“翔”字写出了鱼之乐,鱼在水中游如鸟在空中飞翔一般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

轻快自如,“翔”字不仅仅是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

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写得非常细腻和生动。根据以上字词的表达效果,对照选项即可得

出正确答案。

16.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为全诗结尾句,也是下阕对往昔的峥噪岁月回

忆的收束。这个典型的回忆突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写当年青年学子在湘江游泳,击水湘江的

情景。以青年学子搏击风浪,力能逼舟的矫健身姿,进一步强化了学子的形象,我们从这群

青年学子浪遇飞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胸怀宽广,思虑深沉而又气势如虹的

革命青年。同时,这个典型回忆用设问修辞表达出来,与上阕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巧妙呼应,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

中,急流勇进。

答案第4页,共8页

四个选项中,BC两项中的“反问句式”说法错误,这里用的是设问句式。A项中,“革

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不对,应该是“投身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

前途的重任”等类似的意思,更是对“谁主沉浮”的回答。

故选Do

17.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A项,“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

1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B项,"……转入对想象中生活的回忆”错误,应该是“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

19.本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

可以采用“摘引法”,从词中找出能体现词人形象特点的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然后加以概括。

20.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能力。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

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释义:所以物品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王国维

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

情感烙印。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射、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

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

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一

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

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

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在

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这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

力量的美。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诗情喷发,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浩叹,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传达给读者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21.D22.这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

国雪景的生机和活力,既写出了作者内心涌动的豪情壮志,又表达了作者对眼前雪景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23.“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等人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

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的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

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答案第5页,共8页

【分析】2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

D项,“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错误,《沁园春•雪》的下片没有“具体描绘祖国山河的

壮丽”,而主要是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

论历代英雄人物。

故选D。

2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角度鉴赏诗词的能力。

解题时,我们需要研读句子,思考它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比喻:以银蛇舞动喻连绵之群山,以白象奔驰喻起伏之高原。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是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②对偶:“山舞银蛇”和“原驰蜡

象”对仗工整。③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顽强向

上的性格,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2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词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下片用“惜”字引出对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的评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

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

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

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而暗含褒扬,肯定秦皇汉武

等人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

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

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

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

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24.万山、层林、江、舸、鹰、鱼25.写景的角度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静到动。其

中远景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景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的景物是“鹰击长

空”,俯瞰的景物是“鱼翔浅底”;静态景物描写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动

态景物描写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6.“同学少年”这个群体形象的特点

是年轻,有才华;奔放热情、慷慨激昂;他们关心国家命运,蔑视反动军阀,敢于斗争,他

们代表着主宰世界的新生力量。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

志豪情。27.“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含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

答案第6页,共8页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豪情。从结构上讲,这两句话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从主题上看,

这两句话点明了诗歌的中心。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

作答本题,考生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