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管理体系宣贯培训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框架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4.1 总要求4.2 管理职责
4.2.1最高管理者
4.2.2管理者代表
4.5 实施与运行
4.5.1总则
4.5.2能力、培训和意识
4.5.3沟通
4.5.4文件
4.5.5运行控制
4.5.6设计
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4.6 检查
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4.6.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
4.6.3内部审核
4.6.4不符合、纠正、纠正和预防措施
4.6.5记录控制4.7 管理评审
4.7.1总则
4.7.2评审输入
4.7.3评审输出
4.3 能源方针4.4能源策划
4.4.1总则
4.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4.3能源评审
4.4.4能源基准
4.4.5能源绩效指数
4.4.6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行动计划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目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使用和消耗状况的持续改进。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要求,包括测量、文件化和报告、设备、系统、过程的设计和采购,以及对能源绩效有影响的人员。
本标准考虑对能源绩效有影响,并且能够被组织监视和施加影响的所有变量。但本标准未规定具体的能源绩效水平要求。
本标准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自我声明能源方针并希望保证实现和展示其符合程度的组织,其符合性可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或外部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来确认。和其他体系的整合可以单独建立或和其他体系整合;管理体系模型和条款与ISO14001以及PDCA循环一致;可开发共同的或整合的方针(环境和能源方针);适当时,文件(例如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表式可以整合;运行控制可以和现有的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整合;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可以整合。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没有引用规范性文件。包含本条款是为了使条款编号与其他ISO管理体系文件一致。3.术语和定义
能源energy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相似介质。
注1:在本标准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种形式,可被购买、贮存、处置、在设备或过程中使用以及被回收利用。
注2:能源可被定义为一个系统产生外部活动或开展工作的动力。。能源管理体系energymanagementsystem(EnMS)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
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3.术语和定义
最高管理者topmanagement在最高管理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人员。
注: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组织。
能源管理团队
energymanagementteam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注:组织的规模、性质、可用资源的多少将决定团队的大小。团队可以是一个人,如管理者代表。3.术语和定义边界
boundaries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
注:边界可以是一个或一组过程,一个场所、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一个组织所控制的多个场所。
范围scope组织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来管理的活动、设施及决策的范畴,可包括多个边界。
注:范围可包含与运输活动相关的能源。3.术语和定义能源效率energyefficiency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
注: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在数量及质量上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可以测量。
能源使用
energyuse使用能源的方式和种类。如通风、照明、加热、制冷、运输、加工、生产线等。3.术语和定义能源绩效energyperformance与能源效率(3.8)、能源使用(3.18)和能源消耗(3.7)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1: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可根据组织的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以及其他能源绩效要求取得可测量的结果。
注2:能源绩效是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一部分
能源绩效参数energyperformanceindicator(EnPI)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能源基准energybaseline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注1:能源基准反映的是特定时间段的能源利用状况。注2:能源基准可采用影响能源使用、能源消耗的变量来规范,例如:生产水平、度日数(户外温度)等。注3:能源基准也可作为能源绩效改进方案实施前后的参照来计算节能量。能源绩效能源绩效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强度能源效率其他3.术语和定义能源方针energypolicy组织最高管理者发布的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
注:能源方针为设定能源目标、指标及采取的措施提供框架。能源目标energyobjective为满足组织的能源方针而设定、与改进能源绩效相关的、明确的预期结果或成效。能源指标energytarget由能源目标产生,未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的能源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3.术语和定义相关方interestedparty与组织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组织影响的个人或群体。3.术语和定义能源评审(3.15) 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重大能源使用(3.27) 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注:重要程度由组织决定。4.1总要求组织应:a.按照本标准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的文件;b.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并在有中关文件明确;c.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4.2管理职责4.2.1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体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
确定能源方针,并实践和保持能源方针;
b.
任命管理者代表和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
c.
提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要的资源,以达到能源绩效目标;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等。
d.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e.
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f.
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g.
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组织;
h.
在组织长期规划中考虑能源绩效问题;
i.
确保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和报告能源管理的结果;
j.
实施管理评审。4.2管理职责4.2.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
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c.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d.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e.
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f.
在组织内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g.
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和方法;
h.
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
4.3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阐述组织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所作的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并确保其满足:
a.
与组织能源使用和消耗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b.
包括改进能源绩效的承诺;
c.
包含提供可获得的信息和必需的资源的承诺,以确保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
d.
包括组织遵守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e.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f.
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及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g.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
h.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制定、发布和修订能源方针步骤收集相关信息:如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政策及有关规划;组织的经营方针、发展理念、总体目标和能源管理绩效等;竞争者的情况。充分讨论:在组织内部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签署发布:能源方针应当形成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正式界定,批准和发布,并以高效的方式沟通;评审修订:为使能源方针能够适应内、外部情况的变化,组织应当在管理评审时对能源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4.4能源策划4.4.1总则 组织应进行能源管理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策划应包含对能源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能源策划过程概念图策划输入能源评审策划输出A:分析能源使用和消耗B:识别重大能源使用和消耗C: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过去和现在能源使用影响重大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能源绩效
能源基准能源绩效指数能源目标能源指标能源管理行动计划4.4能源策划4.4.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渠道,获取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应确定准则和方法,以确保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中,并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要求。
组织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评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形式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条例、办法、规定、细则等。如:《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执行和实施宪法、基本法和单行法及行政法规,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为了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法律法规框架节能相关法监督管理节能认证统计制度节能技术节能鼓励政策节能行政规章再生能源节约能源法能源法节能地方法规节能行政法规其他要求其他要求一般包括:政府部门的行政要求,如《××年度节能工作目标责任书》;行业协会的要求;节能自愿性协议;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议;与顾客的协议,如《能源管理改进协议》排放交易要求;组织对公众的承诺等。节能标准体系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和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国家、行业节能标准体系和规划节能基础标准节能技术标准节能管理标准节能标准示例节能基础标准GB50155-199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节能技术标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4272-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50264-19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节能管理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GB/T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收集渠道节能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如纺织工业协会节能减排网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局中国政府网——法律法规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法律大全网标准分享网4.4能源策划4.4.3能源评审 组织应将实施能源评审的方法学和准则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能源评审,评审结果应进行记录,能源评审内容包括:
a.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
—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水平。
b.基于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等,包括:
—识别对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和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识别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其他相关变量;
—确定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系统、过程的能源绩效现状;—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
c.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识别结果须记录。4.4能源策划4.4.4能源基准 组织应使用初始能源评审的信息,并考虑与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消耗特点相适应的时段,建立能源基准。组织应通过与能源基准的对比测量能源绩效的变化。
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对能源基准进行调整:
a.
能源绩效参数不再能够反映组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情况时;
b.
用能过程、运行方式或用能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时;
c.
其他预先规定的情况。
组织应保持并记录能源基准。建立能源基准的原则与能源绩效指数相对应与能源目标指标相一致基于历史数据与计量和统计系统相匹配4.4能源策划4.4.5能源绩效指数 组织应识别适应于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监视和测量的能源绩效参数。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学应予以记录,并定期评审此方法学的有效性。
组织应对能源绩效参数进行评审,适用时,与能源基准进行比较。能源绩效指数:分类基于燃料基于设备基于过程基于组织电能消耗:kWh/年天然气消耗:M3/年原煤消耗:吨/年锅炉为例:热效率%蒸汽吨/kg煤kJ蒸汽/kJ燃料单位建筑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生均综合能耗4.4能源策划4.4.6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行动计划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目标和指标,覆盖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组织应制定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进度要求。
能源目标和指标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能源指标应与能源目标保持一致。
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指标时,组织应考虑能源评审中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能源使用以及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同时也应考虑财务、运行、经营条件、可选择的技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以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包括:
a.
职责的明确;
b.
达到每项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进度;
c.
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d.
验证结果的方法。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目标指标的层次用能单元次级单位组织重要工序、重点耗能设备等的关键特性指标,如锅炉的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煤渣含碳量等。反映次级用能单位能效水平的目标指标,如车间能耗、能量利用率等。组织整体能源利用水平的目标指标:如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设定目标指标的SMART原则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ased——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间框架的4.5实施与运行4.5.1
总则
组织在实施和运行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段产生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及其他结果。4.5.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主要能源使用及与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a.
符合能源方针、程序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c.
改进能源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d.
自身活动对能源使用和消耗产生的实际或潜在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实现能源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4.5实施与运行4.5.3沟通 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建立关于能源绩效、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沟通机制。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机制,使得任何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能为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组织应决定是否与外界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交流,并将此决定形成文件。如果决定与外界进行交流,组织应制定外部交流的方法并实施。外部沟通对象税务部门银行股东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组织等等4.5实施与运行4.5.4文件4.5.4.1文件要求 组织应以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建立、实施和保持信息,描述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
能源方针;
c.
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d.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
组织根据自身需要确定的其他文件。
注:文件的复杂程度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取决于:
—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类型;
—
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复杂程度;
—
人员能力。本标准要求的文件能源方针(4.3g)能源策划过程(4.4.1)能源评审(程序)准则和方法学(4.4.3)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指数的方法学(4.4.5)相关职能层次的目标和指标(4.4.6)能源管理行动计划(4.4.6)对外部沟通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的决定(4.5.3)能源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和它们间相互作用的描述(4.5.4.1)文件控制程序(4.5.4.2)能源采购规范(4.5.7)内部审核的审核计划和方案(4.6.3)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层次能源管理程序文件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表格、图表、数据库等4.5实施与运行4.5.4.2文件控制 组织应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其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适当时包括技术文件。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便:
a.
发布前确认文件适用性;
b.
必要时定期评审和更新;
c.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
e.
确保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
确保组织策划、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分发进行控制;
g.
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需将其保留,应作出适当的标识。4.5实施与运行4.5.5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并策划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运行和维护活动,使之与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一致,以确保其在规定条件下按下列方式运行:
a.
建立和设置主要能源使用有效运行和维护的准则,防止因缺乏该准则而导致的能源绩效的严重偏离;
b.
根据运行准则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c.
将运行控制准则适当地传达给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注:在策划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时(包含设备采购),组织可选择将能源绩效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4.5实施与运行4.5.6设计组织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能源绩效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应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和运行控制。
适当时,能源绩效的评估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4.5实施与运行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的采购在购买对主要能源使用具有或可能具有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组织应告知供应商,采购决策将部分基于对能源绩效的评价。
当采购对组织的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设备和产品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相关准则,评估其在计划的或预期的使用寿命内对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效率的影响。
为实现高效的能源使用,适用时,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能源采购规范。4.6检查4.6.1监视、测量与分析
组织应确保对其运行中的决定能源绩效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关键特性至少应包括:
a.
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b.
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c.
能源绩效参数;
d.
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在实现能源目标、指标方面的有效性;
e.
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组织应保存监视、测量关键特性的记录。
组织应制定和实施测量计划,且测量计划应与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相适应。
注:测量方式可以只用公用设施计量方式(如:对小型组织),若干个与应用软件相连、能汇总数据和进行自动分析的完整的监视和测量系统。测量的方式和方法由组织自行决定。
组织应确定并定期评审测量需求。组织应确保用于监视和测量关键特性的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准确、可重现的,并应保存标准记录和采取其他方式以确立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组织应调查能源绩效中的重大偏差,并采取应对措施。
组织应保持上述活动的结果GB17167-2006《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主要条款:能源计量的种类和范围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原则:1)分类计量;2)分级分项考核;3)自检自查。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1)配备率要求;2)准确度要求;3)评价要求;4)工艺和使用环境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1)计量管理制度;2)计量人员;3)计量器具清单;4)计量器具档案;5)计量量值传递或溯源图;6)计量器具校准;7)计量数据管理。4.6检查4.6.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 组织应定期评价组织与能源使用和消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4.6检查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能源管理体系:a.符合预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安排,包括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符合建立的能源目标和指标;c.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与保持,并改进了能源绩效。
组织应考虑审核的过程、区域的状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审方案和计划。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组织应记录内部审核的结果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4.6检查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包括:
a.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b.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c.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d.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
e.
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能源绩效结果相适应。
组织应确保在必要时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改进。4.6检查4.6.5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记录,以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以及所取得的能源绩效成果。
组织应对记录的识别、检索和留存进行规定,并实施控制。
相关活动的记录应清楚、标识明确,具有可追溯性。4.7管理评审4.7.1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或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组织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4.7管理评审4.7.2管理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b.
能源方针的评审;
c.
能源绩效和相关能源绩效参数的评审;
d.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组织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e.
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f.
能源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g.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h.
对下一阶段能源绩效的规划;
i.
改进建议。4.7管理评审4.7.3管理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事项相关的决定和措施:
a.
组织能源绩效的变化;
b.
能源方针的变化;
c.
能源绩效参数的变化;
d.
基于持续改进的承诺,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
e.
资源分配的变化。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宣贯之二
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GB/T23331—_2∞9标准对能源管理体系规定了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以及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绩效,始终围绕着能源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能源因素是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它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相依相随”,”休戚相关”。能源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切入点.能源管理工作的关键.能源管理绩效的抓手和源泉,因此.如何识别能源因素,给予正确评价并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能源因素的概念GB/T23331标准3.2条款对能源因素的定义为:“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能源因素是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是对能源造成浪费和损失的原因和条件,这种对能源使用的影响有的是明显的,有的却是潜在的。标准着重强调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一是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的影响。二、能源因素的识别1.能源因素的识别范围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4.3.1a)要求:”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能源因素的识别对象:一是“能够控制的能源因素”,并且必须考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二是”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即是指组织涉及相关方的能源因素,对相关方提出控制要求,施加影响。根据以上标准的要求.能源因素的识别具有限定的范围.即能源因素来自于组织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之中。(1)组织活动中的能源因素:指的是组织在签订合同、协议,购买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包括能源的贮存;产品实现过程,如设计.制造.包装,贮存;辅助过程,如动力提供、(水.电、气等),设备管理、检验.试验,生活后勤行政管理等过程中影响能源消耗,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关因素。(2)组织产品中的能源因素:需注意的是,不是对组织所提供产品及其自身的能耗.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而可以指的是采购的产品.采购的能源物质等,如:采购的煤的水分.发热量、焦渣等。(3)组织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能源因素如组织给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各个环节.如运输交付后的活动中的能源因素,如运输过程中的燃料的消耗等。(4)能够控制的能源因素是指通过组织的能源管理,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上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耗能,减少损失,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5J能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是指涉及相关方的能源因素.组织虽然不能直接控制这些能源因素,但可以对相关方提出控制要求,施加影响,如可对锅炉.中央空调,主要设备维护承包商提出控制要求。(6)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对于组织新开发的或者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将对能源的使用产生影响的,在策划时,应及时识别,分析能源因素。企业在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对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一般也可以这样认为,能源的采购.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回收利用等活动,在识别能源因素时,要考虑到能源购入(包括采购用能产品)至最终的产品提供整个过程。对能源因素的识别可以从能源利用的全过程着手进行,并将这些过程细分为控制的环节,通过现场调查.常规的统计计算,现场测试等一系列手段,掌握第一手资料.借助有关工具再对这些资料、数据进一步分析.寻找出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管理上可行的行动措施。2.能源因素的识别方法1)能源因素的识别步骤一般来说,能源因素识别的流程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能源因素识别按照从大到小.从总体到个体的原则.系统地对一个组织存在能源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具体步骤如下。(1)用能结构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用能结构分析,找出用能单位所用能源的种类,以及主要使用的能源种类。方法之一,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的用量比例进行分析.来考核对社会的责任;方法之二.可以对用能单位能源成本比例结构分析可用于成本指标及预算管理。(2)用能系统分析企业对能源的使用和消耗是伴随者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发生的.针对企业用能系统分析,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其一.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其二,辅助能源转化及供能过程。具体可以借助:—生产工艺流程图——企业能流图(3)用能环节/用能设备分析——用20/80原则识别主要用能环节/设备,对于一个组织的用能系统本讲,通常大多数的能源都是由少数主要用能环节/设备消耗的,且p80%的能源由20%的用能环节/设备消耗的。我们可以通过找出组织中这20%的主要用能环节/设备.来作为识别和考虑的重点。——合规性评价根据能源管理体系中对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用能单位在进行能源管理时,要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方的强制性要求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假如,发现有不符合强制性要求的情况,需要立即整改,作为改进措施的重点。——节能特性监测与对比通过对主要用能环节/设备的能源转化效率等节能特性进行监测,并与社会合理值或者社会先进值进行对比可以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节能空间的能源因素。——节能技术对比在进行能源因素识别时.可以借助行业中适合自己的节能技术.节能措施.通过评估.识别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识别能源因素。(4)形成能源因素清单通过以上方法,将得到大量的能源因素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搞清来龙去脉。形成能源因素识别清单。当然我们对能源因素表达可以不拘于固定模式,如对能源因素可以描述为:发电煤耗.蒸汽管道的热散失.天然气的泄漏.输电线路的线损.冷冻机的制冷效率、锅炉.蒸汽机、发电机的设备效率.油.水的消耗等。三、能源因素的评价GB/T23331标准的4.3.1b)要求:“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1.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确定的原则组织应确定优先控制能源因素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实施能源因素评价活动,确定能源因素的优先次序,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如果某个能源因素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强制性要求,应评价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如对已列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或)限制类产品引发的能源因素,某些用能设备的热效率未达到标准,测试结果表明某些用能设备的运行未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造成能耗过高等.可直接判断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2)以确保安全环境和原有功能为前提,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最优化的配置和使用能源,而不是一味的节约能源。能源节约要以确保安全,实现必要功能.质量要求和避免环境污染为前提;3)节能量,能源因素的控制产生的节能量大小.是用能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评判标准:4)无低费方案优先,无低费方案实施成本低,如果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可以优先实施。无低费方案通常包括:设备设施经济运行节能:优化的运行管理方案;小投入的技术改造;5)技术可行性,如安装空间大小、管线布置,余热余压回收技术;6)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回收期测算、可利用政府补贴.清洁发展机制等。2.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方法(1)直接判断法有的企业能源因素相对较简单,现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很容易直接作出判断,哪些是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哪些是后续要控制的,能源主管部门可以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是否有节能机会?某环节能耗数量是否较多?只要是的就可判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2)专家判断法对于相对复杂的多能源品种的用能企业,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如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咨询,运用专家的能源管理专业技术.经验.帮助企业识别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3)是非判断法对照法律法规,标准或其他要求,属于国家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上级命令等禁止的,可直接判定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4)水平对比法企业为提高自己的能源管理绩效,在行业内找出能源管理方面名列前茅的标杆,进行横向水平对比,寻找差距.确定改进的着眼点;也可以与本企业历史纵向对比,设定目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通过水平对比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5)因素分析法针对提出的能耗问题.寻找影响该问题的因素,借助因果图等工具,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可能的因素,理清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在因果图的末梢上找到主要因素,即为要加以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6)评分法假如不能用直接判断法等判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可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价判断。先确定打分准则,如可以设定评价因素.评分标准、分值(表2为能源因素评价准则表示例.供参考)。5.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通过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并建立”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典型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示例如下。表4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清单谢谢大家《化妆品术语》起草情况汇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一、标准的立项和下达时间2006年卫生部政法司要求各标委会都要建立自己的术语标准。1ONE二、标准经费标准研制经费:3.8万三、标准的立项意义术语标准有利于行业间技术交流、提高标准一致性、消除贸易误差,作为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在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快,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此情形下,化妆品术语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标准的制订原则1.合法性遵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化妆品的定义。2.协调性直接引用或修改采用的方式,与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相协调。3.科学性对于没有国标或定义不统一的术语,在定义时体现科学性的原则。4.实用性在标准体系中出现频率较高,与行业联系较紧密的术语优先选用。五、标准的起草经过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
搜集国内外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转正述职报告8篇
- 学习自我鉴定范文集合十篇
- 医生年终工作总结7篇
- 某国际机场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 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个人总结范文(33篇)
- 人教版2022年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作文训练(童话)B卷
- 2025年合成材料阻燃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摊位租赁协议书
- 2025年城市市容管理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9道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医药行业年终总结.政策篇 易联招采2024
-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标准》
- 仓库主管2025年终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 2024年01月11396药事管理与法规(本)期末试题答案
- 装卸工安全培训课件
- 中成药学完整版本
-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解析版) - 副本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DB11T 1282-2022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
- GB/T 44694-2024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