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1页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2页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3页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4页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9《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利用幻灯片展示西瓜的生长成熟过程,北京香山公园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示枫树叶的衰老和凋落,设计情景,引入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植物激素,引入教学主题:其他植物激素。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4章第3节,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下为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农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3、例举种间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种间关系【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多媒体展示教材图片“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思考:1.种群的概念是什么?举一实例2.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种群?3.这些种群之间有无联系?举例说明4.假如池塘中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老师趁机导入本课的课题:其他植物激素。二、目标导学“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怎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目标分解】1.植物体内的五种激素。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三、导思点拨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再认知”的认知规律。通过提问,教师总结:同一区域的各种群并非简单地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群落的概念【建构概念】在某个区域中各个种群之间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请学生例举身边的群落,并发现学生问题(忽视群落中的微生物),及时指出纠正【辨析概念】1.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2.种群和群落的区别是什么?【问题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关于种群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有机整体,那么相比种群,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会有独特之处,研究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例】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C)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所有生物D.海洋中全部的鱼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分析】阅读P71“研究群落”的内容,讨论:1.生命系统中,群落比种群高一个层次,那么,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2.在群落水平上可以研究哪些问题呢?3.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呢?结论: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在群落水平上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三、群落的物种组成【实例分析】展示教材图4-8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和图4-9福建武夷山的长绿阔叶林,思考:1.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我国新疆北部森林和南方森林的主要差别吗?2.这两个群落各自优势物种及形成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度的概念,并理解物种丰富度不同的原因。【问题思考】1.比较草原和森林的物种丰富度有什么差别?2.比较北方森林和南方森林丰富度有什么差别?【得出结论】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越丰富。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是随机地集合在一起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研究群落的结构,仅需要研究物种的组成,而且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四、种间关系【资料分析1】1.竞争培养时,大小草履虫种群数量具有什么特点?混合培养时,为什么出现如图现象?分析得出竞争的特点,并绘制竞争关系坐标图例举其他竞争例子【资料分析2】2.捕食结合资料2相关信息思考:1)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如果没有猞猁,雪兔种群数量会如何变化?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分析得出捕食的特点,并绘制竞争关系坐标图例举其他捕食例子【资料分析3】3.寄生1)什么是寄生?2)分析寄生的类型、特点及例子【资料分析4】4.互利共生通过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分析互利共生的特点,以及互利共生关系的坐标图。一定空间?五、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教材P74,思考:【问题思考】1.群落中各种群是不是随机分布的?各自是否占据着一定空间?2.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方面。3.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生态学意义吗?(一)垂直结构【图片分析1】1.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森林中动物的分层现象和植物分层现象原因相同吗?两者有何关系?3.例举其他群落中的垂直结构。(二)水平结构【图片分析2】分析图4-13中水平结构形成原因,并例举其他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回忆之前所学内容,并例举身边的种群以提纲形式回顾所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细化。四、设问寻疑通过目标导学和导思点拨环节后,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他们难免还存在着个别特殊问题,所以安排一定时间接受质疑、咨询、解惑,实现因材施教。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设问1:如何区别寄生与共生?寄生: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设问2:如何区别寄生与捕食?寄生:摄取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捕食: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设问3:如何区别竞争与种内斗争?竞争指的是种间关系,水稻田中水稻植株之间争夺阳光养料的情况属于种内斗争。设问4:如何区别捕食与种内斗争?捕食是种间关系,大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会以本物种的小鲈鱼为食,是一种种内斗争的现象。五、诊断反馈诊断反馈环节是一个灵活而流动的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既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还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训练。【课堂诊断】1.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属于(A)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互利共生D.竞争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C)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朱雀桥边野草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4.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5.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B)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六、拓展延伸此环节属于延伸阶段,“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学科。通过课外生物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问题:某处小竹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吗?假设:某处小竹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较丰富。制定计划: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第一步

×年×日某处小竹林环境考察观察与测量带温度计、干湿计、记录本第二步×年×日某处小竹林确定调查范围及时间观察与测量皮尺、记录本等第三步PPT投影讲解:步骤和要求教学反思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应当着重把握其明晰的教学思想,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式。我探索构建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体现“授之以渔”,其指导思想是明晰,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发现”。由于教学过程的千变万化和教学对象的千差万别,这一模式也必然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新课程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