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_第1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_第2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_第3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_第4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5篇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

教学内容:

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H■•一第1一3题。

教学目标:

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局部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

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力量。

教具预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2、小结:

从上面可以看出,依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依据一个问题,

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教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其次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应时,学生争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

(7)同桌相互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拟,思索: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其次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2、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动身进展思索,依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

2种方法是从问题动身进展思索的,依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需

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稳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

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2

教学内容:第86、87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熟悉连续比拟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构造、初步学会解答这类应用

题。

2、初步把握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应用题的构造,学会解同意用题的方法。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口头提问题:

(1)面粉28千克,大米比面粉少5千克,?

(2)班级图书柜里有科技书2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

学生依据题的问题,口答算式。

2、教学预备题

(1)学生读题

(2)思索:这是一道怎样的应用题?

(3)先要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多少棵?

(4)第一个问题怎样求?其次个问题呢?

3、引入新课

假如去掉刚刚提的问题,你会解答吗?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例如2

①学生读题

②说说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③依据条件画线段图。

15棵

松树

6课

柏树

8棵

杨树

④求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线段图上的哪一段?你会算吗?

⑤学生尝试解答

⑥思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5+6=21求的是什么?

21+8=29求的是什么?

⑦同桌相互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⑧小结:这里的三个条件是连续比多少的,解答问题时,可以依据两

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依据求出的结果和第3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2、教学“想一想”

(1)把第一个条件改为

①柏树比松树少6棵

②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一比

争论:

(1)这三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这三道题为什么都要先算柏树的棵数?

三、稳固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

(1)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2)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九第1题

⑴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⑵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九2、3、4、5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看、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熟悉多(少)几求和、

几倍求和(差)的两步应用题的构造,把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

分步列式解答。弄清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

和区分,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初步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独立猎取学问的力量,提高学生分析处

理信息和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点: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隐蔽的条件。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看!森林里有一

群小兔子,它们也出来找吃的了。

出示:白兔5只,黑兔比白兔多5只。

2、问:

(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2)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学信息的?(学生分析黑兔比白兔多5只

的含义)

(3)信息中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吗?你怎么想的?

(4)你依据这些信息,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说,师用黑板

条出示)

①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②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5)这些问题中,哪个一步能解决?哪个不能一步解决?(生说)

3、明确要讨论的问题:

那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师指②

二、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1、这道题应当怎样分析呢?在小组内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用不同方法分析(线段图、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教师巡察、指导。

2、小组汇报分析方法:

(1)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这道题的?

生:我们组是用画线段图方法来分析的。

师:那好,请你到前面边画图边分析,好吗?

白兔

5只共?只

黑兔

多5只

(2)师:他们组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的。其他组的同学又是

怎样想的呢?

生:我们组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

师:你能分析吗?指名分析。

师:他是从条件入手分析的,他分析的多完整呀!

(3)师:还可以怎样分析呢?

生:我是从问题入手分析的。指名分析。

师:他分析的真精确。谁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再来分析一遍。

指名两人分析。

3,解决问题:

(1)能把你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

巡察、指导后进生。

(2)指名板演:

①黑兔有多少只?5+5=10(只)

②两种兔共有多少只?10+5=15(只)

(3)指名讲解,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求黑兔的只数?也就是

说黑兔的只数是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什么?(中间问题)

谁再说说解决两种兔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

4、争论比拟:

大家观看比拟一下第①和②小题,看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点?有什么

不同点?

学生充分争论,熟悉到:这两道题的条件一样,问题不同,所以解答

方法不同。第(1)题只需一步解答;

第(2)小题却要分两步计算,问:在解答过程中,哪个条件用了两

次?为什么用两次?其中黑兔的只数用了两次,即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

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稳固提高:

1、求异拓展:

小兔子们又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出示线段图:

白兔

5只共?只

是白兔的2倍

黑兔

(1)你先看图说说图意、指名说。

(2)你能分析解答这道题吗?自己分析、解答。

(3)指名分析、解答。师追问:解决共有多少只的中间问题是什么?

哪个条件用了两次?为什么用两次?

2、开放练习,敏捷组合:

小兔子们看同学们这么聪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看看是什么?

出示:

①海棠花12盆;②杜鹃花比芦荟多10盆。③茉莉花的盆数是海棠

花的3倍;

④芦荟8盆;⑤月季花比海棠花少6盆;⑥蝴蝶兰的盆数是芦荟的2

倍。

师:你知道海棠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多少倍吗?

自己分析解答;指名汇报。

你能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吗?自己提问题、解答。

四、总结收获:

1、你有什么收获?

2、比拟归纳,提醒规律。

师问:今日学习的应用题从构造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

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依据题里给出的已

知条件,确定出哪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先求出中间隐蔽的条件,再进

展计算。)

五、课外实践作业:观看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

的本事,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六、板书设计:

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①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黑兔有多少只?

5+5=10(只)

②有5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5只。两种兔共有多少只?

白兔①黑兔有多少只?①黑兔有多少只?

5只共?只5+5=10(只)52=10(只)

黑兔②共有多少只?②共有多少只?

多5只10+5=15(只)10+5=15(只)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拟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理解

数量关系,把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把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

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力量,培育

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需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教学难点:

精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

内在联系,精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90-36=54(个)

答:还剩54个。

2、还有54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

54+9=6(次)

答:还要烤6次。

师说:刚刚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争论一下,

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

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

我们今日要讨论的例4,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例如4。

例4:我们每次能烤9个面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

题)

(2)读懂题意后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3)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4)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

关系)

告知学生,通常分析数量关系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5)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6)分析数量关系这个工作特别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

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争论一下这道题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什么?

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7)那这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争论,教师板书

①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②还要烤几次?

544-9=6(次)

(8)列综合算式

(9)检查解答是否正确

2、小结: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仔细读题,找准已知、求,再

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肯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精确找出第一步应

先求出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三、稳固反应

1、教材第54页做一做。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熟悉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构造。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把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

两步应用题。

3.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激

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培育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把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构造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关键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篇头动画

1.师:小朋友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2.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吗?会唱的一起唱。

(引言:播放主题歌)

3.刚刚我们看的是什么动画片?(蓝猫调皮三千问)

4.今日蓝猫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看屏幕:(播

放专卖店录像)

(二)书包信息

5.师:从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6.生:黄书包有6个、蓝书包有6个、红书包有6个、

7.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认真数一数,大书包有几个?小

书包呢?

8.生:大书包8个、小书包10个。

9.师: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依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

学问题呢?(生提问)

10.小朋友们真聪慧,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书

包?“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8+10=18(个)、6+6+6=18(个)、6X

3=18(个)

11.问“6X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种颜色的

书包,每种有6个“)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这里的书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卖出了一些书包)

13.师: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样,一周后,专卖店卖出了15个书包

师:现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了?(还剩多少个书包?)(特

别好)

二、讲授新课,主动探究

(一)讨论例题

1.师: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

可以在小组内沟通。(哪个小朋友先来沟通,你是怎样列式的?)

2.生(1)6X3=18(个)18T5=3(个)师依据答复板书。

3.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4.生(2)8+10=18(个)18T5=3(个)师依据答复板书。

5.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假如有,作出确定:你能和别人想的

不一样,真棒!)

6.师:用第一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其次种呢?有没有想出两种方

法的?

7.问第一种:你们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用到

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道应用题。谁来完整的表达一下?

8.生(1)蓝猫专卖店进了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卖出了

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假如消失两问的编题,师作出确定:很好,

还可以怎么说?)

9.师:请刚刚那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

个问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几步来解决的?

10.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1.问其次种:你们又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来表达

成一道应用题?

12.生(2)蓝猫专卖店进了8个大书包和10个小书包,卖出了

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

13.选择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同学,他们又是分几步来解答的?先求

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说一说。(谁来沟通一下)

14.消失全部信息:

师:小朋友能够合理的选择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不简洁!

这两种方法虽然选择的信息不同,但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

题时也有一样的地方,你们认真看一下,有什么地方一样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说的真好)

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师:”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

个问题虽然在题目中没有消失,但它其实就藏在题目的中间。需要我们小

朋友自己去发觉。

17.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要要分几步来解答?(两步)(板书课

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连续讨论

师:一周以后,书包专柜上只剩下3个书包了,小朋友,假如你是这

家专卖店的经理,你会怎么办?

经理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又进了两箱书包。

1.消失两箱书包,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谁有本领求出来?

2.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书包?

3.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4.生:翻开数一数、查看包装上的数量

5.师:真是个好方法,(每箱有30个)。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吗?

6.生:30X2=60(个)60=3=63(个)

7.师问:30义2求的是什么?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8.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9.生: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出”现在一共有

多少个书包?

三.稳固练习,内化新知

1.师:下面我们运用刚刚学过的学问来解决一些问题。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师:轻声读一读每道题目,再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求什么?

(解决第一个问题先求什么?)

(1)蓝猫专卖店有5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1个,还剩多少个?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意吗?)

(2)蓝猫专卖店有红色运动鞋8双,蓝色运动鞋10双,卖出12双,

还剩多少双?

(先求:一共有多少双运动鞋?)

(3)蓝猫专卖店有15袋保龄球,卖出10袋,又进来12袋,现在还

有多少袋?

(先求:卖出后还剩多少袋?)

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先求:一共进了多少袋?)

4.师:你的想法很独特,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当怎样表示一下。

(鼓掌)(请你们任选两题列式计算。)

5.(当回小会计):

师:蓝猫专卖店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是专卖

店一个月局部文具用品的进货和销售状况(媒体出示)

文具用品进货卖出剩余

文具盒大号25个、小号40个50个

橡皮5盒、每盒20块85块

卷笔机红色12个、蓝色15个16个

铅笔3盒、每盒50支120支

师:经理知道我们小朋友今日学到了新的本事,想请你们当回专卖店

的小会计,帮他完成这张表格。小朋友,你们能帮这位经理解决这些问题

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对?

小组汇报沟通。(请这一组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各自的想法,第一题:

剩余文具盒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们个个都是

精彩的小会计。)

6.(出个小留意)

师:你们为蓝猫专卖店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经理预备用25元钱为你

们购置一些奖品,奖品就是蓝猫专卖店里的学习用品。

(卷笔刀5元、水彩笔4元、练习本3元)经抱负从这三种商品中选

择广2种购置,怎样买正好用完这25元钱呢?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

填在表内。

7.小组争论沟通。

(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举手,两种的呢?三种的呢?三种以上的呢?)

(先请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方法很好。

(还有哪一组来补充),这个方法也不错。

还有吗?

8.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经理究竟买了什么呢?

瞧!奖品就在这儿。这些奖品应当奖给谁呢?就奖给我们三()班的全体

小朋友。你们推选哪位小朋友来领奖。

四、总结谈话,鼓励创新

师:能有时机和这么聪慧的小朋友合作,丁教师感到特别开心。这节

课快要完毕了,小朋友,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蓝猫也有话想对你们说(完毕语)

小朋友再见!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6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比拟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构造特点,会

分析简洁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加减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和口头表达力量。

(三)培育学生先仔细审题,再列式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解答加减两步计算

的应用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依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

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

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依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o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o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预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

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学习新课

师说:刚刚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教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根

本构造和数量关系把握得很好。假如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

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知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

会算吗?(出例如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

今日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解题方法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求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拟,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

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课本P6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

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当先求出什么?

(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依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

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依据板书,请同学们争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需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争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好的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

还剩多少个,必需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

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依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

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

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刚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仔细读题,最

少读3遍,帮忙我们理解题意。其次要找出已知、求,仔细在题上标出。

第三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在此根底上,最终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

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仔细二字,下面我们做一

些练习,看谁做题仔细,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

(2)找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

(三)稳固反应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教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

多少个泥人?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相互争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

的又是什么?

2.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依据做题状况,进展指导。

3.比拟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

盒粉笔?

仔细读题后,问:这两题哪一样?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

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

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4.总结

今日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局部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头,先出数量关系比拟简单分析的。

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消失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它们的计

算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解题思路相近,就是要求剩下多少或者一共

有多少,必需先求出原有的数。

两步应用题是由一步应用题复合而成的,所以在复习准过程中,安排

了补问题、补已知条件和一步应用题,以此稳固一步应用题的构造,依据

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其中一个已知不直接给出,而

换成另外两个条件,就不能用一步解答,引出新课: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留意突出重点、难点,培育学生良好的解同意用

题的习惯,根据

(1)仔细读题;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

(4)正确解答这四步指导学生学习这局部学问,使学生明确找准中

间问题是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关键。

在稳固反应过程中,留意练习的层次,先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按四

步完成此题,并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把握的状况。然后独立完成两题,接着

再通过一组应用题进展比拟,使学生明白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之间的

联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拟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

把握解答方法。

(二)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力量。

(三)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刚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争论一下,

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

我们今日要讨论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例如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

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

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

(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

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特别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请同桌同学争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争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仔细读题,找准已知、求,

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肯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稳固反应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依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

有多少张画片,再依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消失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

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察检查。留意要把一样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

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乒乓球?

5.推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假如学生推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假如有同学推断正确,要大

力表扬,告知学生做应用题肯定要仔细审题。

6.竞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快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

少朵?

(3)教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

有几道没算?

(4)教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

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

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索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

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其次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旧是理解

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构造,所以

在复习预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根本练习,通过

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根底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

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教学生学

习方法,培育学生解同意用题的良好习惯。根据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稳固反应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

全仿按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

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推断、竞赛等大量练习,稳固新知,

最终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8

教学内容: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稳

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力量。

教学重、难点: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预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

过复习,要进一步熟悉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拟娴熟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

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

克?

(2)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梨比苹果少30千克,橘子的重是梨的

2倍,橘子多少千克?

(3)果园里有150千克苹果和120千克梨,香蕉比苹果和梨的总数

少70千克,香蕉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

题,再依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依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拟: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

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依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

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一样,哪一步解法不一样?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日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

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9

教学内容:

第84、85页练习十八第11T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法思路,学会正确分析和解

答比拟简洁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比拟和解同意用题

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应用题的力量。

教具预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提醒课题

2、出示:

停车场原来有15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开走9辆,还有多少辆?

①让学生列式解答

②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和什么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二、变式练习

1、第84页第11题

①学生读题

②同桌互说怎样解答?

③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为什么可以用连加?

2、争论练习十八第12题

①读题

②这道题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

③要求两天共织布多少米?必需知道哪两个条件?

④这道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练习十八第13题

①学生读题

②思索:

这道题告知我们哪些条件?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的同样多是什

么意思?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练习十八第14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争论:这两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5、争论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

(1)争论练习十八第16题

①读题

②争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依据什么求其次个问题?为什么要用

芸芸有邮票的张数做条件求其次个问题?

三、开放题

出示练习十八第17题:

(1)有165人

(2)30个座位的面包车

(3)45个座位的中巴车

①学生说出图意

②争论:各种车各用几辆比拟适宜?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2、15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0

教学内容:第94页练习二十第12-14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把握刚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过

程和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解答。

教学重、难点:能用综合思路对两步计算应用题进展分析、推理。提

高思维力量。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思路

1,出示

(1)学校买排球12个,足球13个,买的篮球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

多4个,买的篮球多少个?

(2)学校买排球12个,买的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多4个,买

的篮球多少个?

学生列式解答,并分别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比照练习

1,练习二十第12题

(1)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比拟:这两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方

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13题

(1)学生读题。

(2)思索:这两题哪里一样?它们的第3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在哪里?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这两题第一步都是求的什么?

3、练习二十第14题

(1)出示表格

一班

二班

三班

25棵

31棵

28棵

⑴从这张表格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⑵争论:假设要求六年级植树的棵数,请你补充一个条件,要求六年

级植树的棵数,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⑶学生依据依据条件,一一列式解答。

三、作业:

练习二十第12、13、14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1

教学内容:

以求和为根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书p5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根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构造,能用分

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预备引新

1,秋天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树呀?假

如教师告知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

棵?(出示预备题1)你能解答吗?为什么?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

(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课,现在

我们先一起来讨论第一种

二、探究新知:

1、讨论例3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依据小黑板上的思索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

列出综合算式。

(4)指名板演算式,集体沟通: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表示什么?

1000表示什么?

(5)综合算式怎么写?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假如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依

据思索提示自己思索后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

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

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其次次用它求什么?

但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

一样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稳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推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争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2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

十第0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

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熟悉这一类应用题里不怜悯况的联系与区分,以及这一类

应用题的构造特征;把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

推理力量。

3、留意培育学生有序思维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找准中间问题,进展有序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依据出示的条件,提出问题。

白兔有24只,黑兔有8只,?

依据学生的答复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列式计算。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依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1)

(2)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例如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目中讲了哪几种果树?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依据学生答复,画出线段图: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与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树?

依据学生答复,教师把线段图合并成:

指出:这表示的就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应当怎样用线段

图表示出来?

依据学生答复,教师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看线段图,依据果园里有桃树78棵和梨树有26棵这两个条件,

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依据答复板书:(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指名学生说出78、36和114各表示什么。

提问:求出了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其次步应当求什么?依据什么条件

来求苹果树有多少棵?怎样求?

要求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写答句。再要求学生说说分析过程。

2、争论。

(1)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

数多20棵,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转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当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2)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

数的2倍,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转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当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3、比拟。

提问:比拟上面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略)。

(通过三题的比拟辨析,让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即根本的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同时,同中导异,由于第三个

条件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也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仔细审题、仔细分析的

根底上,来解同意用题。)

三、稳固练习:

1、P91练一练第1、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先算什么?)

2、做练习二十第3题。

3、先补充条件,再解答:(随机安排)

动物园里有8只大象,12只长颈鹿,,猴子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

可以依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依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

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2、4题。

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

(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2)苹果树有多少棵?

114-20=94(棵)

答:苹果树有94棵。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13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H~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局部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

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

应用题的力量。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依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依据

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教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其次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应时,学生争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线段图,帮忙学生理解。

7、同桌相互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拟,思索: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其次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动身进展思索,依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

2种方法是从问题动身进展思索的,依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需

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稳固练习

1、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