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那树》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王鼎均先生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这位散文大家把对文明和自然的思考融入到《那树》这篇文章中。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大树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突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生命”。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那“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文章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活、人生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因此读懂文章的内容不是难事,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阅读本文易停留在表面,很难对人与自然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角色转换,深刻体会文章的深邃内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感知那树形象。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角色转换,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感知那树的形象。2、了解那树的命运,感受作者情感。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1、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教学方法】多媒体助学

情境激趣法对话讨论法品读法拓展延伸法【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多媒体图片1),正如歌中所唱,树是大自然的强者,茂盛繁密,冰雪压不服;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以浓浓的绿荫、心灵的慰藉,那是爱的音符。(图片1)今天让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出示课题《那树》(图片2)二、学习目标(图片3)1、把握内容,感知那树形象。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检查预习1、字词:(1)你会读吗?(图片4)泥泞()佝偻()倒坍()漩涡()碎汞()荫庇()碾进()虬须()陷阱()踝骨()刽子手()屹立不动()稀稀落落()周道如砥()(2)听写并解释(图片5)倒坍:倒塌。引颈受戮: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2、简介作者:(图片6)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擅长散文、评论、剧本、小说,尤以散文见长。主要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我们现代人》、《情人眼》等。四、读那树1、概述那树的故事。(图片7)明确:本文写了一棵年代久远、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残忍伐倒的故事。(强调“残忍”)过渡:一棵老树走过风风雨雨,毫不保留地为人类奉献着它的绿,它的阴凉,却在某一夜被无情的电锯宣判了死刑,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作者也悲剧性地用远去的“那树”作为文章的题目,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用怎样的语气读题目?(明确:沉重、缓慢)齐读题目《那树》2、那树的一生有怎样的经历?明确:全文以大树的命运为线索展开,可以分为三部分:(图片8)早期的大树(1--5)近期的大树(6--8)现时的大树(9--11)五、说那树(图片9)角色转换——现在你就是那棵大树,请你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下大树。(小组分工介绍)友情提示:1、早期大树:生活环境、奇特的容貌、作用、人们的态度。(1—2组)2、近期大树:生活环境、人们的态度、大树如何做。(3—4组)3、现时大树:现在的状况、经历。(5—6组)六、评那树(图片11)评一评: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小组竞赛)请以“这是一棵的大树,你看”的句式说一说。(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品)如:⑴这是一棵茂盛的大树,你看:“树顶象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⑵这是一棵坚固稳定的大树,你看:“台风连吹两天两夜,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数叶都没有掉下来。”可以看出它坚固稳定。⑶这是一棵无私奉献的大树,你看它给人们带来阴凉,默默的奉献着,直到生命的最后的一刻。⑷这是一棵富有爱心的大树,你看:“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⑸这是一棵执著、胸怀豁达的大树,你看:“啊,啊,树是没有脚的……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明确:这是一棵--(图片12)有古老的历史的大树。有着坚固而稳定身躯的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抗台风之神树;心理的慰藉;送阴纳凉;鸟儿栖息;给情侣温馨;扩张荫庇的面积,绿化大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小结:这样的一棵大树,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带着敬佩、赞叹的语气读题目——那树啊!(图片13)七、议那树(图片14)如果你是这棵大树,你会对人类说什么?如:(1)人类啊,你知道我为你作出贡献时,我多么高兴啊!(2)人类啊,我被砍伐前,蚂蚁围绕我的树干绕行,依依不舍,动物都有恻隐之心,你们为什么这么残忍?(3)人类啊,你知道我被你们砍伐时,多么痛苦吗?师:哪些地方看出大树被砍伐时的痛苦?(第9段、第11段,读→品)如: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图片15)明确:“咬”表现出了人类的残忍,“骨粉”表现了大树的可怜,“呻吟”表现了大树的无奈,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诉诸感觉,“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悲哀的感受。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图片16)师:让我们带着痛苦的语气读题目——那树呦!(图片17)小结:作者把他的爱憎倾注于笔尖,流淌出一行一行的文字,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聚情于笔,使妙笔生花。(4)人类啊,你知道你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砍伐,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吗?(多媒体播放“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图片18——23)八、论那树(图片24)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如何处置这一课老树?(学生畅所欲言)小结:当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相冲突时,我们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板书),这是作者通过那树想要告诉我们的。(揭示主题)九、拓展延伸(图片25)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十、课堂小结(图片26)太阳把希望寄托在花朵上,绿叶把希望寄托在果实上,而地球却把生命寄托在人类身上,让我们还青山绿色,还江河清澈,让空气更加清新,让草绿鸟儿欢唱,让家园更美丽。十一、达标检测(图片27——30)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是()A、倒坍周道如砥B、虬须佝偻C、踝骨呻吟D、刽子手泥泞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驾驶佝偻星临万户B、焦燥倒坍屹立不动C、悠闲电锯周到如砥D、陷阱漩涡引颈受谬3、选出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B、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无益地耗费劳力)C、两星期后,树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了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这里指树根)D、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里用来形容政治清明,平均如一)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并被肢解作铺垫,从面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B、“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啐,撒了解一圈白森森的骨粉”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大树惨遭砍伐,表现了人们的愚昧冷酷。C、本文描写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引领受戮的过程,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强烈的震撼。5、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那树”为题分别描写了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时的大树。B、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少用描写和叙述。C、本文采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和拟人。D、本文借写一棵长年造福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砍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痛惜,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慨。十二、布置作业(图片31)一条没有树的路是寂寞的,走在一条没有树的路上的人是沧桑的,面对王鼎钧笔下这株年轮已经定格的老树,想想我们身边的一些关于“绿色”的故事,写一个小片段。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较高,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活、人生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因此读懂文章的内容不是难事,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阅读本文易停留在表面,很难对人与自然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角色转换,深刻体会文章的深邃内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效果分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古希腊教育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上课伊始,播放一首歌曲《好大一棵树》,带学生进入情境,拉近了学生和大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接着让学生“读那树——说那树——评那树”,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引导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如“议那树”——如果你是这棵大树,你会对人类说什么?“论那树”——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如何处置这一课老树?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从不同方面感受大树的形象、品格及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从而起到桥梁作用,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开展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板演,说观点,写标语,真真正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后拓展延伸及对作业的设计,激发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那树》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王鼎均先生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这位散文大家把对文明和自然的思考融入到《那树》这篇文章中。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一、思路章法——层次井然,详略得当文章以那树的生命经历为线索展开叙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那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而且都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使那树的命运有序地展开,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趣味性。如第六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连词开头,引出那树的命运就要发生转折进入另一个阶段,文章自然而然地由描述早期的那树过渡到近期的那树。又如第九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一下子把那树的命运引入到一个具体事件的描述中,由写近期的那树自然地过渡到现时的那树。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好像“平淡无奇”,但“平淡”之中有深意,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一步一步地推进文意深入主题。文章详略安排得当。描述早期的那树时,粗线条地勾勒出那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描述近期的那树时,也是粗略地勾勒出那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类的议论,开始质疑它存在的必要性了;前面这两项都是对大树进行一般性叙述。在写现时的大树时,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意味深长地凸现出深刻的主题。二、作者命意——托物寓意本文作者巧妙地选择一棵长在道路旁边的老树,“那树”经久屹立,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给人们带来了心神的安慰,绿化大地,荫庇百鸟,人们享受它的绿荫和诗意,它也乐意为人们奉献浓荫和诗意;于是,这“福树”尽心尽力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尽心尽力地加大它所能荫蔽的土地,它默默地执著地奉献着……即使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这纯真善良博爱的“福树”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可最后如此纯真善良博爱的“福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因“妨碍交通”,惨遭锯断,连断根也被“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写大树的一生,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托“那树”这小物所寄寓的深意就凸显出来了。三、语言生动、简洁——拟人、比喻文章通篇用拟人手法辅以比喻,赋予那树以充满真情的生命,用那树充满真情的生命来敲击人们的心灵。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都很强,绝非文学新手所能为之;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塑造了那树默默奉献着生命之绿,无私地福荫着一切生命的纯朴而崇高的形象。对大自然的挚爱,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类文明深切的关怀,使全文的气氛与节奏,深邃而安静,沉滞而凝重。

评测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是()A、倒坍周道如砥B、虬须佝偻C、踝骨呻吟D、刽子手泥泞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驾驶佝偻星临万户B、焦燥倒坍屹立不动C、悠闲电锯周到如砥D、陷阱漩涡引颈受谬3、选出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B、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无益地耗费劳力)C、两星期后,树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成了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这里指树根)D、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这里用来形容政治清明,平均如一)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并被肢解作铺垫,从面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B、“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啐,撒了解一圈白森森的骨粉”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大树惨遭砍伐,表现了人们的愚昧冷酷。C、本文描写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引领受戮的过程,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强烈的震撼。5、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那树”为题分别描写了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时的大树。B、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少用描写和叙述。C、本文采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和拟人。D、本文借写一棵长年造福人类的大树,最终被人类砍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痛惜,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感慨。课后反思

《那树》这篇散文,描写了一棵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大树的故事,全文用形象打动人心,尤其是那树“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更是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以那树的身份进入课文学习,为的是走进文本,身临其境,与作品融为一体,更好地把握那树形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用优美的歌声,创设浓浓的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且带着感情读标题,让学生一上课,便入了文,入了情!其次让学生走进文本,携着文本飞翔。我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那树的身份进入课文,“现在你就是那棵大树,请你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下大树。”这样对于大树的一生及大树的形象学生感同身受,理解更加深切;以树的身份对人类诉说心声,“如果你是这棵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