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5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①.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注:①戒:警戒的信号。(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后贼追至 贼:②宁可以急相弃邪 以:③使人止之 使:④击鼓而民不赴 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②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后来强盗来了。贼:强盗。②句意为: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以:因为。③句意为:厉王派遣人阻止了。使:派遣。④句意为:再击鼓时,百姓就都不来了。而:连词,表示转折,却。(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疑,犹豫不决;正,正是;为,为了;此,这。句意为: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②句中重点词:醉,喝醉;左右,旁边的群臣;戏,嬉闹。句意为: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品质。解答此题需在通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中可知,华歆守信用、讲道义;从“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中可知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结合乙文内容,从“饮酒醉,过而击”“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中可知,楚厉王不重视诚信,随意说出戏言;从“使人止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中可知,楚厉王能知错能改。答案:(1)①强盗;②因为;③派遣;④表示转折,却。(2)①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②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3)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不重视诚信,随意说出戏言,知错能改。【参考译文】【甲】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乙】楚厉王(有一道命令),遇上紧急情况时,击鼓召集百姓来防卫。某日喝酒喝醉了,误击了鼓。百姓大惊,(急忙赶着过来),厉王派遣人阻止了,说:“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百姓便都退回去了。过了几个月,遇上危险情况,再击鼓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更改了原先的命令重新申明报警信号,老百姓才相信他。(2019贵州遵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GB2⑴歆辄难之难:=2\*GB2⑵本所以疑所以:=3\*GB2⑶王欲舍所携人舍:=4\*GB2⑷遂携拯如初遂: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20.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个评价?(4分)【参考答案】18.(4分)(1)认为……困难(或:感到为难)(1分)(2)……的原因(1分)(3)舍弃、甩掉(1分)(4)于是、就(1分)19.(2分)(我)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1分),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1分)!20.(4分)①华歆优、王朗劣。(1分)②我赞同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1分)。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2分)。或:我不赞同作者的评价(1分)。作者以一件小事就给别人的品质下结论,是以偏概全,这是不可取的(2分)。【参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2017四川内江)【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乙】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3.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王欲舍所携人舍:舍B、弃本所以疑疑:犹豫C、芬阴呼歆阴:暗中D、念单车远行念:挂念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译文:5.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答:【参考答案】3.D4.(1)译文: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落实"纳""急"各1分,大意通顺1分)(2)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落实"疏""武"各1分,大意通顺1分。)5.德行高尚,言行一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见识过人。(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名士高风。(巧妙的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得4分。)【参考译文】【甲】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乙】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他在做小吏的时候,同郡的陶丘洪也很有名。陶丘洪自以为他的见识比华歆高明。当时王芬与豪强阴谋废掉汉灵帝。王芬私下叫了华歆、陶丘洪共同商量计策。陶丘洪想参与(废灵帝的行动),华歆制止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伊尹、霍光都觉得这种事很难办。王芬性格粗疏又没有勇气,这次一定不会成功,还会祸及到他的族人,你一定不要去!”陶丘洪听从了华歆的建议,没有参与废立。后来王芬果然失败,陶丘洪自此很佩服华歆。太祖(曹操)在官渡的时候,给天子上表,让他征召华歆。华歆的宾客和老朋友来送他的有一千多人,赠他的钱有数百金。华歆都不拒绝,只是暗地里给每一份(赠金)都做上标记。等到要离开的时候,把所有的赠物都聚在一起,对各位宾客说:“我没有拒绝诸位心意的意思。但是我所接受的有这么多,想到单车远行,携带太多财物就是罪过,还是把赠物都还给你们吧。”众人才留下了自己的赠物,对华歆的德行感到很佩服。(2013四川成都)【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③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注释】①捉:握②轩冕(xuānmiǎn):轩,士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车子;冕,大夫以上贵族所戴的礼帽。轩冕用来代指高官。③废:放下。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王欲舍所携人()(2)遂携拯如初()(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4)又尝同席读书()11.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宁读如故桓侯故使人问之B.歆废书出观即书诗四句C.华捉而掷去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既已纳其自托其如土石何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可以急相弃邪?(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3.甲段所写的华歆是怎样的一个人?乙段所写的华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针对这种现象简要谈谈看法。【参考答案】lO.(1)扔掉,抛弃(2)于是,就(3)一起(4)曾经11.C12.(1)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2)管宁把坐的席子割成两片,跟华歆分开来坐,对华歆说:“您不是我的朋友。”13.甲段所写的华歆是一个言而守信的人;乙段的华歆是一个见财动心,贪恋富贵的人;评价一个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参考译文】【甲】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乙】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2005年福建漳州中考试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画线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2)"贼追至"。(3)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