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评析题参考答案(飞凡中学高中历史调研组整理) 1、【解析】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例如可以选择“重农抑商政策”来解析。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抑末)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表现:歧视商人;采取征收重税等手段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垄断盐铁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影响:初期,巩固小农经济,维护政治稳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关系可以和海禁、闭关锁国相比较。2、【解析】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示例一,据材料中“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对外关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示例二,据材料中“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性。结合所学,从先进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等方面分析论证。【答案】示例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4分)在经济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思想文化上,突破了封建社会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与禁锢,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在对外关系上,资本主义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传播到各地,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8分)示例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性。(4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上,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人贫穷落后的状态。(8分)(1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它符合设问的答案亦可)3、【解析】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从发动、结果、具体措施、影响等角度阐述史实,表述全面。【答案】示例:以中国革命为例面对晚清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革命政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社会革命,如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一等(12~9分)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二等(8~5分)能基本扣住题意,合理引用史实,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题意,未引用或引用错误史实,表述混乱。4、【解析】此题小论文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字内涵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凸显出革命年代的阶级斗争;“土豪”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冲击下部分国人的拜金主义倾向,应该否定。过去的老师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等战略推动教师地位的提高,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虽然有对老师职业的尊敬,但有滥用之嫌。据此展开论述即可。【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只要从“土豪”或“老师”内涵变化角度分析入手,并结合时代分析即可。以下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示例(一):从土豪内涵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2分)
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由此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巩固了红色政权。那时的土豪指那些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的反动派,他们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但少数人有钱不理性消费、没什么品味、喜欢炫耀。“土豪”成了这部分人的代名词。后来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求抱大腿”等,则有拜金主义倾向,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违背,不值得提倡。(10分)
示例(二):从被称“老师”的群体看时代价值取向(2分)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唐韩愈对老师职业功能作了精辟阐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看出,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老师“这个词是社会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的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还有更甚者称为“导师”,虽然体现了对评委的尊敬,但“老师”严重泛滥,则显得有些不合适了。(10分)5、【解析】紧扣评论对象,明确观点;合理引用史实,根据材料“面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中国自身的黑暗落后,中国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保护要求,即救亡”可结合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述,根据材料“也有对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启蒙”可利用新文化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多角度评论和论述。6、【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4分)7、【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8、【答案】【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2分)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9、【解析】观察表2,找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1950年与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从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说明。【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10、【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2分)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分)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分)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分)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4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2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2分)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2分)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分)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分)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分)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2分)11、【解析】建议,根据“补充建议”的要求,先排除材料中“削减财政开支”、“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再结合所学美国总统里根“针对滞胀”的措施得出其他两个角度:建议一是大规模减税或降低税率,建议二是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滞胀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企业干预、束缚过多,国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另外建议一可进一步说明减税的作用,建议二可进一步说明放松对企业规章限制的作用,注意史论结合。【答案】建议(4分)建议一:大规模减税或降低税率(4分)建议二: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4分)理由(8分)滞胀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企业干预、束缚过多,使市场,企业活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市场上货币流通过多(4分)滞胀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企业干预、束缚过多,使市场,企业活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市场上货币流通过多(4分)减税的作用(4分,言之有理即可)放松对企业规章限制作用(4分,言之有理即可)12、【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史学理论论证题,回答时候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概括出有效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会挨打时候要依据材料中的观点,注意表述成文即可。【答案】论证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均可。主线2分;相关史实4分(至少写出2个相关史实);论证部分6分(围绕主线和相关史实进行论证)(1)第一等(12分):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实运用恰当,逻辑清晰,表述准确。(2)第二等(6~9分):有主线和相关史实;史实运用比较恰当,逻辑较为清晰,表达基本准确。(3)第三等(3~5分):有主线和相关史实;论证不清或者无论证。(4)第四等(0~2分):无主线和相关史实;论证不清或者无论证。13、【解析】依据材料“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可以总结主题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结合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反围剿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阐述即可。依据材料中“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看,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可总结主题二,共产主义乐观精神,结合歌谣中的唱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即可。第三个主题,依据材料中““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可以总结军民艰苦奋斗,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例如红军长征等。【答案】答案示例:主题一(政治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2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4分)
主题二(经济上):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分)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奠定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红色政权。
主题三(理论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鉴于以城市为中心革命受挫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分)
其他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主义乐观精神、官兵平等民主、军民艰苦奋斗等主题,言之有理均可。14、【解析】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明清时期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阻断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和技术的渠道;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防范外国侵略的需要;影响:助长了国人盲目排外心理,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由此可见,对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应予以否定。【答案】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也可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进行贸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3分)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天朝上国思想:防范外侵略的需要。(3分)影响:助长了排外心里,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4分)由此可见,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予以否定。(2分)【评分标准】一等(9—12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②论述步骤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合理;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4—8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②论述步骤基本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基本合理;③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三等(0—3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②论述步骤不完整,未运用材料观点;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15、【解析】根据“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可知,可以从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论述,可以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影响,也可以论述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议会制度的改革,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也导致了自由主义思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指导思想。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而言,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向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方面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生活逐渐西化,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渐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答案】思路提示: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大门,引发社会变革的工业技术和与之相配思维方式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6、【解析】第一小问后续故事情节部分,能与材料衔接,且合理。可以续写翠花不计前嫌收留了蒋氏。第二小问解释说明部分,能紧扣故事,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政治上,为官或富有即有社会地位,能受到尊重;科举可以改变命运。经济上,经济意识渐浓,婚俗讲究“门当户对”,嫌贫爱富也比较流行;思想观念上,尊老爱幼观念、基本伦理道德观念、传统纲常观念等角度回答。【答案】【后续故事情节部分】能与材料衔接,且合理,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即可给6分。
【解释说明部分】分三个层次计分。
一等,能紧扣故事,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给5—6分;
二等,能紧扣故事,从一到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给3—4分;
三等,偏离故事,说服力欠缺,表述不清楚给0—2分。
【示例】
【后续故事情节】后来,徐文俊考中头名状元,蒋氏得知便求助于翠花收留自己。翠花一方面痛恨母亲当年的行径,另一方面感念母亲生养之恩;便与丈夫徐文俊商量,二人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收留了蒋氏。同时劝说世人,要尊老爱幼,不要嫌贫爱富。
【解释说明】政治:为官或富有即有社会地位,能受到尊重(如蒋氏喜欢金花和银花);科举考试使选官用人权掌握在皇帝之手,普通士人通过科举可以改变命运(如徐文俊考中头名状元)……
经济:经济意识渐浓,讲求财物,婚俗讲究“门当户对”,嫌贫爱富也比较流行……
思想观念:尊老爱幼观念;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道);传统纲常观念(男权主义观念,夫贵则妻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17、【答案】示例:(1)南北议和。(1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凯所控制的清政府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3分)(2)第一次国共合作。(1分)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分)(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在中共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分)(4)第二次国共合作。(1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3分)(5)重庆谈判。(1分)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3分)注:史实如列举无积极意义、作用或影响的,诸如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陈独秀的妥协退让等,一律不给分。18、【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3分)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9分)19、【答案】主题1: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都产生在中小国家,并兼顾各个大洲。(2分)说明: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常任理事国无人担任,体现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国矛盾,保证联合国机构的正常运作。(4分)主题2: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分)说明: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分)主题3: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2分)说明: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4分)主题4: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2分)说明: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4分)主题5: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发展上任重道远。(2分)说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协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20、【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分)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分)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成理即可。)21、【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能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指出史料价值得3分)答案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答案举例2:《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22、【答案】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2分)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4分)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凯思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4分)23、【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24、【答案】(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4分)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2分)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4分)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2分)25、【答案】(1)概括恩格斯的主要观点。(2分)(2)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阐释。(8分)①可以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角度阐释,例如,多角度解释武昌起义的爆发、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等等。②也可以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结果的成因角度阐释,例如,多角度解释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政治陷入困境的原因、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等等。“阐释”分层评分: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准确,评0分;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角度不够合理、表述不够准确,评1一2分;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列举多角度因素,角度合理,表述准确,评3一5分;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列举多角度因素且能指出因素之间的关系,角度合理,表述准确,评6一8分。(3)结论。(2分)示例: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经济状况是历史进程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历史进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起义爆发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则提供了阶级基础;以中国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组织长期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为推翻清政府准备了思想条件;革命党人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不断动摇清朝统治;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湖北新军的首义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综上所述,经济因素在历史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经济决定论并不可取。深入分析经济原因,同时关注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历史解读更多元、更丰富。(其他言之成理,酌情评分)26、【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概括学者的观点: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应客观评价这一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列举这一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和自由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进程的,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即可。【答案】评分标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分)②合理引用史实,从五个方面进行评述。(每个方面至少举一例说明,共10分。)观点: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应客观评价这一时期。(2分)实例:经济上:民族资本丰义经济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加快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必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纸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变迁。27、【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所给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甲种教科书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侧重阶级斗争,乙种教科书侧重于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即近代化的角度,也可以从书的编写体例的角度思考回答,即从纵横经纬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说明,从两种教科书主要内容涉及了什么,如何对这一教科书进行评价和认识的角度回答。【答案】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4分)乙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2分)乙种教科书着重介绍了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初步行为,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突出了生产力标准,引导人们更好地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思想文化理性化方向发展,对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分)示例二:甲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是以时序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2分)四次列强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等史实集中撰写,波澜壮阔,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凸显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4分)乙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也是以时序为经,但以相似事件归类为纬。(2分)教科书能依照时间顺序,统治阶级中的先进思想、洋务派的活动、政府的行动等归为一类,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归为一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从而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我国现代化蹒跚的脚印与走向,对现实提供了历史的理性参考。(4分)28、【解析】(1)答案示例一: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中五代、南宋,特别是明朝和清朝时期“南方小计”多于“北方小计”,得出籍贯分布趋势自北向南;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示例二: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江苏”、“浙江”数据比较得出状元最多的省区;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示例三: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金朝”、“元朝”数据得出少数民族政权开科取士;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少数民族汉化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答案示例一特征: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3分)说明: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3分)答案示例二特征:江苏、浙江是全国出状元最多的省区。(3分)说明:江浙地区经济发达,重视读书教育。(3分)答案示例三特征: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开科取士。(3分)说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3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分布特征和说明分别给分,如有其他合理说法,亦可同等给分。29、【解析】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选择相应的角度和材料分析。如选择材料序号5、6、8、9,以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为主题,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的影响,并概括其演变趋势;也可选择材料序号5、6、7、8,以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为主题,以中国为特例,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也可选择相应材料,分析生活习俗变迁对文明进步的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较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示例:材料序号:5、6、8、9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服饰从区分等级到简洁实用,并日益大众化、多样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不断改变;宽敞舒适的家居环境成为人们的首选;火车、汽车、飞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健康、优质和精神愉悦成为时尚;社交礼仪、婚丧习俗不断现代化。可见,文明的进步是生活习俗进步的推动力。(注:结合材料5、6、8分阶段论述亦可。)其它主题举例,仅供参考:(1)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1、2、3、4、7)(2)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3、4、5、7)(3)科技革命推动中国生活习俗的变迁(5、6、7、8)30、【解析】本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涉及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抓住提示角度“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首先解读各则材料信息,据材料一“中书舍人拟稿”、“然后行达门下省”和“即送尚书省执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据材料一“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和“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掌封驳、副署权,是对中书省草拟政令、皇权决策的制约,既分割了相权,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确切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据材料二出处“《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和“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借鉴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之弊,设通判掌副署权,分割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监督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材料三出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材料三“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和“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监督、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现实意义,最后要对副署权对专制政治的影响做一总结,主要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思考,积极方面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副署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一种形式,有效防止了相关权力机关的专权、独断,材料一和二主要是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材料三是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寻求强国御侮道路的努力,故在君主专制制度内,唐、宋在中央、或在地方分权、副署的规定,终究是为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责任内阁制则是通过立法,在三权分立体制之外,进一步防止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答案】解读:唐代中枢机构实行三省制。门下省掌封驳、副署权,是对中书省草拟政令、皇权决策的制约,既分割了相权,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确切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3分)北宋前期借鉴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之弊,设通判掌副署权,分割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监督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共和政体。《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监督、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现实意义。(3分)副署权,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一种形式,有效防止了相关权力机关的专权、独断。(1分)在君主专制制度内,唐、宋在中央、或在地方分权、副署的规定,终究是为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责任内阁制则是通过立法,在三权分立体制之外,进一步防止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分)31、【解析】(1)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交错的殖民体系”的基本特征。伴随着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强大的西方国家成为主宰者,而落后地区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处于从属地位。(2)依据图10,分三阶段概述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瓜分世界,彼此之间为争夺地盘展开军备竞赛和战争,国际政治格局的中心在欧洲;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形成,取代了传统的欧洲格局;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1)特征:世界各地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宰者;广大亚非拉地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附庸。(6分)(2)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瓜分世界,完全确立其在世界的主导核心地位;二战后,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欧美,成为世界的中心;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呈现除“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6分)3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材料一方面提出欧洲、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传统大国的影响力。因此论证部分一般可从赞同和不赞同两个角度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的联合、日本崛起、中国的腾飞和第三世界的崛起,这都冲击了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尤其是欧洲的联合与崛起,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体现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中、俄、美、英、法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凭借综合国力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在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这些力量相互竞争制约,又相互合作,共同影响当今的世界格局。由此可以说明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答案】观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4分)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8分)3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清朝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3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什么,找准变化,然后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例如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35、【解析】评析“冲击—反应”模式是现在历史学对中国近代的历史研究的—个重要的角度,主要的思路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是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之下,被迫应变而产生的。如果赞成该模式,则应该重点强调外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赞成该模式,可以从内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的变革主要是中国内部发展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模式点评:中国近代屡受外国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都是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第—次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的维新变法等。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经历了—个由技术到制度最后到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一:若赞成“冲击_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示例】该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救民族危亡;1900年的儿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前期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主要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前提下被动学习。因此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脱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36.略37.(12分)赞成:梁启超认为甲战胜负是双方实力对比的必然结果。①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②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④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⑤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12分)反对:认为甲战胜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双方实力对比:甲战前中日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国际社会公认的亚洲强国是中国;战略战术:战前:甲战中方失败主要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中方仓促应战,战前清政府战和不定,避战自保,寄希望于国际调停。战争期间:李鸿章战略战术失误,指挥不当,主动放弃制海权,避战保船。部分将领贪生怕死。(12分)
38.(12分)(1)政治环境: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社会环境: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分)形成条件:英国悠久的限制王权的的传统;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前期革命斗争对封建势力的打击;斗争双方的妥协态度。(8分)(2)北美地区没有经历君主制,有着良好的民主传统;英国失败的影响;启蒙思想深入发展;华盛顿个人良好的民主意识。(12分)
39.略40.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办清华学堂,试图通过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3分)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2分)(答校训和学风不给分)清华学子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3分)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2分)
41.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通过贸易、传教等活动,商品、人员、物种实现了世界范围的流动,包括文化在内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逐渐频繁;物质文明的交流,正如材料所述的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别是中国与欧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长;在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球化不断发展。
42.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反对: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43.参考答案一:赞美中国。(2分)伏尔泰等等未到过中国,他们是通过东来归国的传教士、商人等或其著述了解中国的,对中国的认识是感件的。(6分)他们赞美中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欧洲的反封建斗争。(4分)参考答案二:贬低中国。(2分)此时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向工业文明社会迈进,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阶段。(4分)先进的欧洲对古老中国进行了侵略,欧洲人对中国的贬视实际上是对东方中国的偏见,是一种欧洲中心论思想。(4分)其言论是为其侵略行为服务的。
44.赞同1989年会被视为20世纪结束的标志的观点。从欧洲的视角来看,如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结束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挑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面崩溃。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全球化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典安全培训
- 智慧团建培训
- 广东省韶关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沿江小学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中段综合练习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第十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考前测试卷(北师大版)含答案解析
- T-TSSP 038-2023 带枝花椒机械化烘干及精.选生产技术规程
- T-ZFDSA 05-2024 丁香蜜米饮制作标准
- 搏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家庭装修样板房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
- 我的家乡湖北荆门介绍
- 英文发票收据模板
- 小学每周学习计划表
-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1、2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业:边界消融与版图重构
-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六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
- 山东省菏泽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主题写作:“生命的诗意”作文+课件19张
- 中餐菜单菜谱
- 二十四节气立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