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gif)
![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2.gif)
![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3.gif)
![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4.gif)
![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1026f4f1df1310854d64ec6ef28f03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景德镇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系统趋于稳定C.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增大D.结构趋于简单
2.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3.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主要原因是()
A.没有分解者B.分解作用强C.分解作用弱D.微生物代谢旺盛
4.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作物不同,需水临界期也不一样。如()。A.小麦是发芽期B.水稻是苗期C.花生是结果期D.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
5.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B.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草原
6.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自生物进入环境的过程()
8.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9.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0.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
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
11.在陆地群落中,()通常是优势种。
A.种子植物B.被子植物C.灌木D.草本植物
1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3.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1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6.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17.优势种对群落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同时它也决定着群落内较大范围内的生境条件,这些生境条件又决定了群落内的其他物种的()。
A.种类和密度B.盖度和密度C.种类和数量D.盖度和数量
18.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19.实验证明,()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B.青光C.紫光D.蓝光
20.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21.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22.生物群落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的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的结构特点。表现为()。
A.森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种
B.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貌
C.群落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
D.在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群落内形成斑块相间
23.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24.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25.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26.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2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2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30.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二、填空题(20题)31.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______。
32.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33.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34.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划分,森林砍伐迹地的演替属______。
35.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统结构叫______。
36.一般说来,土壤______的含量越多,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多。
37.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38.在陆地群落中,______是优势种。
39.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40.______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成,同时又是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41.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__________规律。
42.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______和结构。
43.单元顶级学说又叫______,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
44.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和生态位重叠。
45.在牧业上,想要获得更多的肉类和其他畜产品,首先要提高草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46.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型竞争和______两类。
47.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
48.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
49.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______。
50.酒精是__________的产物。
三、判断题(10题)51.随着海拔升高积温不断减少,因此农作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A.正确B.错误
52.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表现在通气组织发达。()
A.正确B.错误
53.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54.生态学词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
55.反硝化作用可以在北极冻原和地下深层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A.正确B.错误
5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57.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58.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其生态幅无关。()
59.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60.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62.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6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64.逻辑斯蒂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65.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5题)6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67.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8.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69.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
70.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71.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A.温度太低B.食物不足C.白昼取食时间短D.水量太少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C
6.D
7.C
8.A
9.B
10.D
11.A解析:陆地群落中,种子植物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的外貌特征,通常是优势种。
12.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3.B
14.A
15.B
16.A
17.C
18.D
19.D
20.C
21.A
22.B
23.D
24.B
25.B
26.A
27.C
28.D
29.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30.D
31.生态入侵生态入侵
32.生态入侵
33.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34.外因演替外因演替
35.耗散结构耗散结构
36.有机质
37.数量数量
38.种子植物种子植物
39.间接
40.种群种群
41.综合作用
42.形态形态
43.气候顶极理论
44.生态位宽度
45.第一性生产力第一性生产力
46.相互干涉型竞争相互干涉型竞争
47.壤土
48.绿色植物
49.生态环境
50.无氧呼吸
51.A
52.A
53.N
54.N
55.A
56.N内源性因子是指来自种群内部的调节因子,包括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行为调节,不包括食物调节。
57.A
58.N
59.Y
60.Y
61.相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2.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3.答案见解析(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64.(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65.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
66.(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67.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8.(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3分)(2)主要影响因素:①分解者种类和数量;(2分)②待分解物质性质(或资源质量);(2分)③理化环境。(2分)(3)生态学意义:①分解作用使得物质得以再循环;(3分)②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分)④净化生态环境。(2分)
评分说明:生态学意义的各要点需加以论述,没有论述的扣1分。
69.①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氯杀虫剂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会参与物质循环。②人类把DDT喷洒在植物上经过植物的茎和叶及根系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被草食动物吃掉再被肉食动物所摄取逐级浓缩。③在循环过程中DDT的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由于不能被生物消化与分解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并且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DDT的残留浓度越高。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一旦进入人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5.2统计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3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听评课记录1
- 特长生录取协议书(2篇)
- 生产制造外包合同(2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八年级思想读本《3.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4
- 员工安全健康手册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客服制度
- 医美面部抗衰老注射项目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 电梯使用转让协议书范文
- 工程变更履历表
- 煤矿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 唯物史观课件
- 公墓管理考核方案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听力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